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网格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优化,有限元,非配置点,网格
动态网格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高寒寒,江爱朋,张全南,蒋恩辉,丁强[1](2019)在《一种求解动态优化问题的网格高效划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配置的动态优化问题网格离散是直接法求解该类问题中关键环节,有限元网格的选取和划分对后续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影响很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配置点处自定义状态误差的有限元网格划分策略,该策略首先计算有限元固定而配置点分别为3阶和4阶Radau方程根的情况下,各部分状态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然后基于误差分析和方程特性给出新的有限元网格动态划分策略,直到离散误差满足要求。所提策略通过两个动态优化命题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在减少有限元个数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徐炜峰[2](2019)在《动态优化问题的网格精细划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优控制亦称为动态优化,是实现系统增益、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广泛地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化学工程、清洁能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诸多领域。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是动态优化问题直接法求解中的一种主流求解方法,该方法将整个时域划分成若干时间网格从而实现离散化,进而将无限维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在此过程中,时间网格划分得是否合理对求解效率和最优控制轨迹的逼近精度影响很大,另外控制变量的初值是否合理也会影响求解效率和收敛速度。本研究致力于解决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逼近精度和计算时间之间的矛盾,提升求解效率,并通过十叁个不同的经典实例进行分析验证。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几点研究:(1)针对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这一研究热点,给出了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的通用求解步骤,并采用两个化工实例验证传统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通过分析得出传统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存在着逼近精度不高、计算成本高、网格固定、切换时间点定位不准等劣势。(2)考虑到含有积分项的Lagrange形式和Bolza形式的最优控制问题在数值计算过程中会引入数值误差,为了减少误差量的引入,将Lagrange形式和Bolza形式的函数均转换为Mayer形式的函数;针对终值时间自由的最优控制问题,引入新的时间变量进行映射,从而将终值时间自由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终值时间固定的最优控制问题。(3)对一类重要的Bang-Bang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按控制变量个数分为单控制变量Bang-Bang控制问题和多控制变量Bang-Bang控制问题。然后分别给出了一种变时间尺度非均匀的控制变量参数化求解策略,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良好的网格划分方式,解决传统控制变量参数化方法网格固定的缺陷,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到切换时间节点。(4)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时间尺度上的基于斜率信息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首先以较少的时间网格进行第一次迭代,快速获得控制变量的大致轨迹从而为下一次迭代提供良好的初值条件;其次对时间网格重构,包括对时间网格的消除、时间网格的细化以及重要时间切换点的位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计算成本,并且可获得更准确的优化结果。(5)本文从另一个尺度——频域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动态优化问题网格重构策略。与基于斜率信息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相比,迭代次数更少、通用性更强、其优化策略更为精细。采用叁个非常经典的化工实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朱雄军,李紫麟[3](2016)在《船体水动力网格动态划分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船舶与波浪耦合作用下,船体湿表面时刻变化,引起非线性动力效应,根据网格单元与波浪的不同接触类型,分别采用拆分、合并和局部调整得到新的船体湿表面网格,选取波浪环境中线性规则波2种情况,对简体船舶模型在波浪环境下横摇和纵摇进行算法验证,并对线性波中集装箱船湿表面网格动态划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为波浪中船体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时域计算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谢帅[4](2015)在《网格划分的无线传感器混合网络动态节点部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带有动态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即无线传感器混合网络的研究,其中包括增加覆盖率、减少冗余率、攻击检测、小世界网络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已有的许多成果中,节点移动性的应用纷繁复杂,但是在包含多动态节点的混合网络中,对于动态节点的路径规划和调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随着大数据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大型的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动态节点的部署将会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视线放在大型和超大型的混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研究当整个网络中出现突发事件,需要动态节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时,应该如何对动态节点进行规划和调度。一般的无线传感器混合网络中的调度方案总是考虑如何能够减少动态节点能耗,但是对于动态节点的调度不能够只考虑总能耗的最小化,还需要考虑能耗是否均衡,如果能耗并不均衡,反而会使部分动态节点过早死亡,增大了其他剩余动态节点的负担,最终导致动态节点生命期的缩短。对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多出发点多旅行商的调度模型,并加入了最大路程最小化的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事件地点数目与动态节点数目相当的情况也作了考虑,文章采用了二分图匹配以及成簇的办法对动态节点进行调度,这样可以缩小时间复杂度;最终结合两者而得到了最终的能耗均衡的集中式综合算法。但是不管是已有研究中的集中式算法还是以上提到的集中式综合算法,都会需要一个中央服务器来收集整个网络中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对大型混合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调度时,如若对整个网络中的节点信息发送至基站进行数据处理,因为节点信息只能靠各个节点多跳式地转发,那么会产生极大的数据包转发量,使得通信开支变得巨大。此外,即便是在静态网络中,网络太过巨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能量上的“漏斗效应”,可以考虑对大型网络进行网格的划分,在每个网格内实行集中式算法的自治,但是由于事件随机性以及动态节点初始部署的不确定性,很难做到网格内自治。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设计了一种正六边形的网格划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搜索长度的消息交换机制,大大减少了通信能耗,并结合前人的方形网格竞争方法,给出了动态节点在不同网格间的调度方案。然而这样的局部调度办法也有其缺陷,即待查网格很难在保持能耗均衡的情况下,应对自身网格也存在动态节点的情况。最终结合网格内的调度模式与网格间的调度模式,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正六边形网格划分的分布式算法。仿真实验将两种不同的算法作了比较,给出了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并与其他已有算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本文所做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杨琪斌,王基,刘树勇,位秀雷[5](2015)在《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最大Lyapunov指数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大Lyapunov指数是判断时间序列是否为混沌的一个重要判据,但传统方法求解的计算量很大,所需时间较长,导致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最大Lyapunov指数算法。这种方法将重构后的相空间进行叁维分割,得到一个动态的网格,并在该网格内搜索邻近点。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邻近点搜索方法可以快速地实现参考点邻域的搜索,极大的缩短了计算时间,且易于编程实现,使混沌信号特征指数的在线提取成为了可能。(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08)
吴献,张正球[6](2012)在《一种用于水波动画的实时动态网格划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波动画需要对解域构建网格.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四叉树分割实时动态网格划分算法,通过定义矩形网格点间的约束关系,设置误差的传递方法,构建顶点的四叉树层次结构,有效解决了不同分辨率下层次细节的裂缝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将水动力计算、动态网格划分与水面的绘制相结合,实现了大规模水域实时漫游系统.(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王昆凌,张睿超[7](2011)在《基于圆半径动态调节的网格划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圆半径的动态调节算法划分散乱数据点生成叁角形网格,通过调节圆半径的大小来控制生成曲面的质量,易于实现,但算法不擅长处理实体表面存在的台阶边缘。采用将空间数据点转化成二维图像并分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划分叁角形网格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重建效果良好,对台阶边缘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邱保志,宋晓军[8](2009)在《基于相交划分的动态网格聚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相交网格划分技术中聚类结果对数据输入顺序的依赖性和聚类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交划分的动态网格聚类算法(DGBO)。该算法利用相交网格划分技术和移动网格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连接相交的高密度网格单元形成聚类,只需一个参数,运行速度快。实验表明,DGBO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任意形状、大小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并能很好地识别出孤立点和噪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9年12期)
黄辉,赵耀,袁华[9](2009)在《动态子结构和网格重划分在船舶焊接应力变形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是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重要工艺过程,由于焊接引起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是影响装配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焊接的数值模拟是热弹塑性分析过程,焊缝附近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而远离焊缝的绝大部分区域仍然处于线弹性状态。将这一部分单元凝聚为子结构,在计算过程中只发生弹性的响应,使参与非线性计算的只有焊缝区域的主结构,可以大大减少模型的计算量。另一方面,由于热源影响下的高温区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单元应当划分得很细,而远离该区域的地方为弱非线性区,单元可以划分得相对较粗。这样就可以对构件不断地进行网格重划分,使细密的网格随着热源一起移动,从而减少了计算的规模。通过计算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均比完整模型的计算效率高,而且应力变形的分布与完整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本文来源于《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期刊2009-11-04)
魏叶华,李仁发,罗娟,陈洪龙[10](2008)在《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的基础支撑技术,目前提出了许多静态网络的节点定位算法,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定位节点和参考节点随机运动的网络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蒙特卡罗定位算法.算法中当接收的参考节点数超过一定阈值时使用最远距离节点选择模型,选出部分参考节点参与定位和信息转发,节约能耗.接着基于选择的或所有接收的参考节点构建采样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使用网格单元数计算最大采样次数,在采样区域内采样并使用误差补偿的运动模型进行过滤,提高了采样效率,减少了计算开销,并保证了较好的定位精度.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在定位精度,计算开销、能耗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8年11期)
动态网格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优控制亦称为动态优化,是实现系统增益、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广泛地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化学工程、清洁能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诸多领域。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是动态优化问题直接法求解中的一种主流求解方法,该方法将整个时域划分成若干时间网格从而实现离散化,进而将无限维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在此过程中,时间网格划分得是否合理对求解效率和最优控制轨迹的逼近精度影响很大,另外控制变量的初值是否合理也会影响求解效率和收敛速度。本研究致力于解决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逼近精度和计算时间之间的矛盾,提升求解效率,并通过十叁个不同的经典实例进行分析验证。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几点研究:(1)针对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这一研究热点,给出了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的通用求解步骤,并采用两个化工实例验证传统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通过分析得出传统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存在着逼近精度不高、计算成本高、网格固定、切换时间点定位不准等劣势。(2)考虑到含有积分项的Lagrange形式和Bolza形式的最优控制问题在数值计算过程中会引入数值误差,为了减少误差量的引入,将Lagrange形式和Bolza形式的函数均转换为Mayer形式的函数;针对终值时间自由的最优控制问题,引入新的时间变量进行映射,从而将终值时间自由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终值时间固定的最优控制问题。(3)对一类重要的Bang-Bang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按控制变量个数分为单控制变量Bang-Bang控制问题和多控制变量Bang-Bang控制问题。然后分别给出了一种变时间尺度非均匀的控制变量参数化求解策略,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良好的网格划分方式,解决传统控制变量参数化方法网格固定的缺陷,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到切换时间节点。(4)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时间尺度上的基于斜率信息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首先以较少的时间网格进行第一次迭代,快速获得控制变量的大致轨迹从而为下一次迭代提供良好的初值条件;其次对时间网格重构,包括对时间网格的消除、时间网格的细化以及重要时间切换点的位移。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加快收敛速度,降低计算成本,并且可获得更准确的优化结果。(5)本文从另一个尺度——频域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动态优化问题网格重构策略。与基于斜率信息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相比,迭代次数更少、通用性更强、其优化策略更为精细。采用叁个非常经典的化工实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网格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高寒寒,江爱朋,张全南,蒋恩辉,丁强.一种求解动态优化问题的网格高效划分策略[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2].徐炜峰.动态优化问题的网格精细划分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3].朱雄军,李紫麟.船体水动力网格动态划分技术及应用[J].船海工程.2016
[4].谢帅.网格划分的无线传感器混合网络动态节点部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5].杨琪斌,王基,刘树勇,位秀雷.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最大Lyapunov指数算法研究[C].2015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6].吴献,张正球.一种用于水波动画的实时动态网格划分算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王昆凌,张睿超.基于圆半径动态调节的网格划分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1
[8].邱保志,宋晓军.基于相交划分的动态网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
[9].黄辉,赵耀,袁华.动态子结构和网格重划分在船舶焊接应力变形预测中的应用[C].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2009
[10].魏叶华,李仁发,罗娟,陈洪龙.基于动态网格划分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