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鉴幅型测角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测角系统,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
鉴幅型测角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谢伟程,于晓洋[1](2004)在《鉴幅型高准确度动态测角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角度进行快速精密测量,以高准确度、高分辨率、高跟踪速度为目标,以感应同步器和旋转变压器作为角度捡测元件,采用单相激磁、双相输出,并与轴角数字转换芯片AD2S80A相结合,提出了测角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准确度高、可靠性好,能提供角位置和角速度信号,还能进行动态测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郭新,冯汝鹏[2](2002)在《一种新型绝对式鉴幅型动态测角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鉴幅型测角系统 ,该方案通过粗、精耦合 ,可实现 36 0°范围内的绝对式角度测量 .同时通过高低速的判别 ,使测角系统能够适应更宽的速率范围 (0 .0 0 0 1~ 10 0 0 ( o) / s) ,且能够直接与单片机接口 ,易于集成化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邓辉宇,苏宝库[3](2001)在《鉴幅型测角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要介绍采用感应同步器进行角位置测量技术 ,并给出分段绕组激磁、连续绕组输出的鉴幅型测角原理 ,在对此方案产生的静态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从两相电压存在幅值误差和函数关系不准、两相电压不同相、波形失真等叁方面对此方案产生的动态误差进行建模 ,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误差产生的原因 ;通过详细计算 ,定量地分析动态误差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提出工程应用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并在实际调试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孙力,杨贵杰,孙立志[4](1999)在《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综合误差成分,探讨了测角系统中信号放大器、轴角转换电路产生的误差。通过实验,实际测试了各环节误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邓辉宇,刘胜利,苏宝库[5](1998)在《感应同步器鉴幅测角系统静态误差分析及关键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论述了采用感应同步器进行角位置测量的连续绕组激磁,分段绕组输出的鉴幅方案,对这个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对此方案产生的静态误差进行分析,给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鉴幅型测角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鉴幅型测角系统 ,该方案通过粗、精耦合 ,可实现 36 0°范围内的绝对式角度测量 .同时通过高低速的判别 ,使测角系统能够适应更宽的速率范围 (0 .0 0 0 1~ 10 0 0 ( o) / s) ,且能够直接与单片机接口 ,易于集成化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鉴幅型测角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谢伟程,于晓洋.鉴幅型高准确度动态测角系统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
[2].郭新,冯汝鹏.一种新型绝对式鉴幅型动态测角系统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2
[3].邓辉宇,苏宝库.鉴幅型测角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
[4].孙力,杨贵杰,孙立志.跟踪鉴幅型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误差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9
[5].邓辉宇,刘胜利,苏宝库.感应同步器鉴幅测角系统静态误差分析及关键电路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