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拓扑结构论文-何晓萌

宏观拓扑结构论文-何晓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拓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拓扑优化,振动响应,弹性波禁带,动态柔度

宏观拓扑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萌[1](2016)在《振动与波动作用下结构宏观拓扑和材料微观构型最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拓扑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结构重量或者提高指定的结构性能。拓扑优化后的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性能,降低了结构的重量。大量的文献在基于经典的最小静态柔度定义,对最小化结构的振动响应模型提出了多种目标函数,例如外激励的输入功率、声辐射、振动传播、动态柔度等等。即便是对动态柔度而言,文献中存在不同的定义,而且拓扑优化模型和最优拓扑结果有明显的区别。此外,人们还发现最小化振动响应与弹性波的传播禁带息息相关。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现有的振动和波传播作用下的拓扑优化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提出新的振动拓扑优化模型。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模型在实现结构振动响应及波动传播最小时的求解准确性和求解效率。主要工作包括:1.总结和归纳了结构优化以及动力学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振动与波动作用下结构拓扑优化的模型。本文主要应用变密度法建立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移动渐近线法求得模型最优解。2.对比分析了振动作用下不同动态柔度定义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单、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解析推导,对比不同动态柔度定义物理意义。现有的几种模型分别从外激励做功,外激励在一个周期内的功率以及结构某一点的位移响应为目标函数,本文在分析后分别提出了考虑结构耗散功率最大,考虑结构位移加速度最小和考虑外激励做功与体积乘积的目标函数定义,得到新的拓扑优化模型;3.对比研究了波动作用下结构禁带的单胞最优设计的两种模型,包括最大化弹性波在周期微结构中的传播禁带模型和最大化弹性波的衰减因子模型,并通过板结构研究波传播结构最优设计;4.本文通过梁结构和板结构研究振动作用下结构最优设计,应用不同的优化模型对两种结构进行拓扑优化。通过有限元方法及基于梯度的灵敏度分析得到优化结果。本文同时给出了最优拓扑和振动响应分析。(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30)

刘晓,赵海,李少锋,王进法,李鹤群[2](2016)在《互联网(IPv4/IPv6)宏观拓扑结构生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待互联网演化,可以操控并引导网络演化方向,预测未来互联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择取CAIDA互联网全球研究机构2010—2014年互联网IPv4及IPv6全网探测数据.将Eigen对"生命特征"的定义与互联网宏观拓扑特征量的定义融合:以标准网络结构熵表征网络代谢行为;以1-25核网络度分布频度变化描述网络自复制特性;从网络平均聚集系数及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演化情况观测互联网自复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对比分析互联网3种生命特征,发现IPv4与IPv6互联网均具有生命特征,且IPv6的生命特征较IPv4更明显,网络拓扑更具生命力.从互联网宏观拓扑中提取生命特征,是将生物学思想成功引入互联网领域的标志,这不仅对未来互联网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方法和更大的研究空间,更为有效地实现网络功能、预测并指导互联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6年04期)

王宪杰,张洵安[3](2015)在《多相材料微结构布局及宏观结构拓扑并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双向渐进结构优化(BESO)方法基础上,充分考虑材料和结构的尺度关联性,基于均匀化理论将材料微结构胞元设计和宏观结构拓扑优化相结合,按照材料属性排序引入材料插值函数依次进行灵敏分析,建立周期性多相材料微结构布局及宏观结构拓扑并发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过程中,宏观结构受力的特性嵌入微观敏度生成过程,使得新型材料具备了特定宏观结构力学需求的更加轻型、高强的最佳力学性能;同时,微观材料胞元的等效材料属性又是宏观结构优化的基础材料,从而使得材料/结构具有尺度上的统一。相关算例说明该方法在解决多相材料微观分布优化和周期性多相材料微结构布局及宏观结构拓扑并发优化问题时具有边界清晰和收敛快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龙凯,王文伟,贾娇[4](2016)在《宏观结构性能约束下的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设计周期性多孔钢或钢/铝复合材料优化微结构,基于独立连续映射法,建立了以结构总质量最小化为目标,节点位移为约束的拓扑优化模型。假设宏观结构由多孔材料或复合材料组成,其等效特性采用均匀化理论计算得到。定义了微观材料拓扑变量,节点位移约束采用一阶泰勒展开近似。各种材料设计要求作为约束条件纳入到优化模型中。推导了节点位移和总质量的敏度表达式。采用基于求解偏微分的过滤方法消除了数值不稳定性。在二维数值算例中获得了各种满足设计要求的优化材料微结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刘晓,赵海,王进法,何璇[5](2015)在《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的耗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宏观拓扑中涌现着既机械又灵活的结构秩序.明确该秩序的耗散过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对预测网络拓扑演化的方向及再设计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择取CAIDA机构IPv4、IPv6与AS级网络拓扑数据,对比分析网络结构秩序的耗散行为,并探讨网络结构秩序同网络规模及网络基本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种网络均为兼具集权式秩序性与均权式无序性的耗散结构,且其秩序在耗散过程中不断演化;3种网络规模以及网络基本连通性与网络结构秩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网络结构秩序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逐渐耗散.(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刘晓,赵海,王进法,王硕,贾思媛[6](2015)在《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的扁平演化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应用层涌现出越来越显着的扁平化现象,明确这种扁平化趋势是否也存在于互联网内部宏观拓扑中对从上层开发利用互联网,以及再设计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择取CAIDA机构IPv4、IPv6及AS级网络拓扑数据,对表征网络拓扑扁平化的特征量进行计算并对其时序演化平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幂指数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在2~3之间,表明网络在变得均匀,却远不是均匀网络,网络中"HUB"节点有所减少;平均聚集系数也呈上升趋势,单个节点聚集系数的标准差逐渐减小,表明网络连接更加紧密,且各节点紧密程度差距减小;标准网络结构熵在逐渐向高熵值转变,这表明网络在变得无序且随机.所述现象均表明互联网内部网络拓扑结构在逐渐趋于扁平而紧密,系统在走向一个高熵产生、逐渐平衡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5年09期)

蔡巍,赵海,王进法,林川[7](2015)在《能源互联网宏观结构的统一网络拓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物理相互依存的超大规模复杂网络,其信息基础结构的拓扑结构是研究能源互联网若干复杂性问题的基础理论框架。该文综述了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传统电网、现代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复杂网络建模发展沿革与前沿方法,提出一种能源互联网宏观结构的统一网络拓扑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能源互联网的组成特点和功能内涵,涵盖了主干网络为支架,分布式新能源自组织网络为主体的能源互联网各组成部分。仿真表明,由该模型生成的拓扑结构在形态上与传统电网有明显区别,而与信息互联网有更多的相似性。网络拓扑模型为研究能源互联网的若干复杂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平台,也为以复杂网络理论为指导的能源互联网相关策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设计与优化、能源互联网的演化,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4期)

王硕[8](2015)在《互联网IPv4 vs IPv6宏观拓扑结构演化分析及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net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网络,其内在规律的探索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Internet来说,仅仅是针对网络技术进行改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对其整体拓扑进行研究,在杂乱无章的Internet中找到普适规律。只有对网络宏观拓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寻找到其演化机制,并对其进行建模,对下一代互联网的设计与实施,及Internet性能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Internet基本特性与高级特性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四种基本的网络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种模型的基本特征参数,为Internet建模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对互联网拓扑测量及推演指标进行定义。对CAIDA数据库中san-us节点2010年至2014年五年的AS级IPv4与IPv6网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存在共同的代谢性,即周期增长特性,并根据共同规律对代谢点进行定义,代谢点与网络的代谢性是本文的突破口。本文从网络增长性、新生节点度结构与连接偏好性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发现了两种真实网络之间存在的普适关系。分析网络增长性时发现网络是呈周期增长的,并且代谢点是由网络中新生的大量节点而产生,而与消亡节点和稳定节点没有关系。分析节点度结构时发现网络中新生的最大度值节点的度值也很小,说明网络新生节点都是小度值节点,通过对小度值节点的统计分析,发现叶子节点占网络规模的40%-50%左右,其决定了网络规模的变化。分析连接偏好性发现新生节点倾向于连接大度值节点,并且新生的边是由网络内部连边和新生节点与内部节点连边两种构成,新生节点与新生节点的连边可以忽略不计。最后,对Internet的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根据模型特点与本文分析结果选择了 PFP模型作为原始模型,并结合真实网络的规律对其进行改进。改进模型继承了 PFP模型的新节点和内部边两个方面的交互增长与非线性有限连接的建模机制,并对其新节点的加入与内部连边进行改进,使其更符合真实Internet演化规律。之后对真实网络、PFP模型网络与改进模型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文改进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网络的演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冯颖,赵海[9](2014)在《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瓶颈延迟特征的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研究中,对瓶颈延迟从时间维度上来讨论其演化特征的相关论文很少,个别研究由于其获得探测数据的探测方式有限,因此只是局限于小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无法从宏观拓扑结构上把握整体网络行为中瓶颈延迟的演化特征,而本文从CAIDA授权的海量真实拓扑数据中选取五年数据开展瓶颈延迟的演化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Internet中瓶颈延迟的本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4年16期)

姚呈呈[10](2013)在《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延迟特征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互联网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网络性能逐渐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延迟作为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深入分析延迟的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发现网络瓶颈、优化网络配置。并且结合统计学方法对延迟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进一步发现延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基于CAIDA项目的IPv4级海量数据对延迟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进行互联网中网络延迟的行为特征分析,发现网络延迟的传播行为特征呈现出双峰重尾分布,且这一现象不是偶然现象;接着从叁个方面讨论可能影响网络延迟的因素,发现网络延迟和访问直径没有关系;从端到端的地理距离角度分析,发现跨洲传输的路径—即远距离所产生的传播延迟是影响网络延迟的因素;从路径中的最大链路延迟角度分析,发现有90%的路径中产生延迟瓶颈,对于网络延迟大于85ms的路径,最大链路延迟是影响网络延迟的因素,从而引出瓶颈延迟的概念。其次,对网络中的瓶颈延迟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正是由于瓶颈延迟的存在导致相差不大的网络直径其网络延迟相差很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瓶颈延迟在路径中出现的相对位置接近于路径的中间部位;与网络延迟的分布特征相比,瓶颈延迟主要分布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尤其以同一地点的分布居多;瓶颈延迟更倾向于出现在同一AS自治域内;编写链路延迟加权平均算法,提取出新瓶颈延迟,发现有超过80%的路径中新、原瓶颈延迟出现在同一位置上,且新、原瓶颈延迟值的大小波动不大;新、原瓶颈延迟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征变化不大。最后,针对近五年内瓶颈延迟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近五年内瓶颈延迟均值、网络延迟均值均呈现逐年增加的演化趋势;瓶颈延迟在网络延迟中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瓶颈延迟在路径中出现的相对位置越来越接近于路径中的中间部位;瓶颈延迟在地理上的分布演化更倾向于出现在一个国家之内,而洲际链路较少;瓶颈延迟在AS自治域上的演化特征是每年都有接近2/3的瓶颈延迟分布在同一AS自治域。(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3-06-01)

宏观拓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待互联网演化,可以操控并引导网络演化方向,预测未来互联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择取CAIDA互联网全球研究机构2010—2014年互联网IPv4及IPv6全网探测数据.将Eigen对"生命特征"的定义与互联网宏观拓扑特征量的定义融合:以标准网络结构熵表征网络代谢行为;以1-25核网络度分布频度变化描述网络自复制特性;从网络平均聚集系数及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演化情况观测互联网自复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对比分析互联网3种生命特征,发现IPv4与IPv6互联网均具有生命特征,且IPv6的生命特征较IPv4更明显,网络拓扑更具生命力.从互联网宏观拓扑中提取生命特征,是将生物学思想成功引入互联网领域的标志,这不仅对未来互联网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方法和更大的研究空间,更为有效地实现网络功能、预测并指导互联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拓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晓萌.振动与波动作用下结构宏观拓扑和材料微观构型最优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刘晓,赵海,李少锋,王进法,李鹤群.互联网(IPv4/IPv6)宏观拓扑结构生命特征[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

[3].王宪杰,张洵安.多相材料微结构布局及宏观结构拓扑并发优化[J].计算力学学报.2015

[4].龙凯,王文伟,贾娇.宏观结构性能约束下的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J].复合材料学报.2016

[5].刘晓,赵海,王进法,何璇.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的耗散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刘晓,赵海,王进法,王硕,贾思媛.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的扁平演化趋势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

[7].蔡巍,赵海,王进法,林川.能源互联网宏观结构的统一网络拓扑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8].王硕.互联网IPv4vsIPv6宏观拓扑结构演化分析及建模[D].东北大学.2015

[9].冯颖,赵海.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瓶颈延迟特征的演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10].姚呈呈.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延迟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东北大学.2013

标签:;  ;  ;  ;  

宏观拓扑结构论文-何晓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