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有集团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基于国有集团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浙江中通通信有限公司310014

摘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风险导向是国有集团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集团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监管和服务要求,也赋予了更多的职能,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与国有集团企业审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审计资源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为解决这些矛盾越来越多的国有集团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关键字:国有集团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现代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目标需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才能得以实现。传统内部审计关注了查错防弊、控制风险,但是对风险的关注强度还不够。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无处不在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焦点应该转向分析、确认、提示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将风险与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开展风险导向形式的内部审计是国际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出台的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2003年IIA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修改后,在内容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近年来,我国为保持内部审计工作上与国际接轨,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国有集团单位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操作指南,这些文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风险的识别度的提升具有很大意义。比如08年6月出台的《企业内审控制规范》就明确地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共同构成了包括国有集团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规范体系。

2、国有集团企业实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需具备的条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内部审计要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客观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机构只有具备了独立性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公正、不偏不倚的执业态度,以避免利益冲突。同时具备独立性、客观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才具有良好的开展基础。

第二,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胜任能力。建筑国有集团业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综合的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要比任何阶段都高。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除了掌握必要的财会、审计等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学习企业运营、公司治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在风险识、评估、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深入学习建筑国有集团企业的相关理论、流程。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自己对于风险的敏感性,具有风险意识和看待问题的前瞻性、全面性,将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工作中,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能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以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国有集团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和分散的组织特点更加需要依赖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才具备使用的条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才能够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

二、国有集团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

不同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终结阶段”的审计程序,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内部审计程序为“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后续审计阶段”,如图1所示。

(一)、审计准备阶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是对国有集团企业建设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收集和识别,确定项目风险源,从而判断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判断、评估而制定的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将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配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1.明确风险源,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项目。确定风险源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风险源的确定是在对企业面临的总体风险进行收集、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实现的。对风险源的确定要关注:(1)被审单位年度目标及各项分解指标;(2)被审单位的重点项目;(3)被审单位亏损项目;(4)外部审计跟踪项目;(5)风险查找不准确的项目。此外,在对具体关注点进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的相结合。

2.编制年度风险审计计划。确认了风险源,明确了重点被审计事项,就可以根据审计项目拟定相应的年度风险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编制要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当前发展状况、经营目标、具体业务流程、资金规模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在宏观上把握住国有集团企业面临的风险。

3.委派审计人员,成立风险审计小组。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识别的风险项目合理分派审计人员和审计资源,成立相关项目的风险审计小组。

4.编制风险审计方案。风险审计方案的编制要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的优先次序,可以根据“风险=导致损失可能性*涉及金额”来评估得到的风险值数据,针对风险值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审计方案主要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做出的详细安排,风险审计方案依据风险大小将具体项目排序后再实施审计,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审计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调整审计方案,使其达到最优状态。

5.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工作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先被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正式通知被审计单位做好准备,提前准备好文件、会计凭证、账册和报表等资料,为风险审计小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具体项目的现场审计,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来获取合理保证。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如何从控制测试中获取保证,提高实质性程序的效率。

1.实施现场审计。在国有集团企业,很多集团公司只是负责具体项目的投标和承接然后将项目分包出去,所以具体的工程项目大都分布在各个具体工程的工地上,要了解项目具体、真实的情况就要亲临现场进行审计。

2.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审计实施阶段,首先要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若判断认为其内部控制不存在或是存在但未得到较好的执行,那么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等手段,在深入了解项目管理单位情况的条件下,追踪发现的问题。如果判断认为内部控制是存在的并且预期得到了被审单位较好的执行,那么就要对相关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并且可以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控制测试时要着重考虑:(1)内部控制在具体项目不同时点上的运行情况;(2)内部控制执行的连贯性;(3)控制执行者;(4)内部执行的方式。

3.重新进行风险评估,调整风险审计方案,根据新的审计方案追加或重新执行审计程序。

4.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形成备忘录,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进行沟通,了解对方对产生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措施。

(三)、审计终结阶段

在终结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对国有集团企业具体审计对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反馈给相关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针对问题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意见,最后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将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和对策反馈给企业管理层。

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报告时要注意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状况作出具体的评价,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揭露出问题背后隐藏的风险。

(四)、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区别于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的一个较为标志性的阶段。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往往会忽略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建议执行情况的审查,这样的就会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内部审计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而在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更加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跟踪审查,对相关整改意见执行情况比较重视,能够使企业真正在发现风险后应对风险。

构建后续审计阶段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纠正措施得到恰当的执行,识别出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应对,另一方面是对建设项目风险审计的总结分析,能够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对风险地图的完善和补充,融入一些新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为以后同类建设项目的风险审计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对策[Z].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课题组,2008.

[2]劳伦斯•索耶著,汤云为等译.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P1.

[3]宗淑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4]刘建民.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选择与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4(7).

[5]梁素萍.内部审计视角的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1(22).

[6]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

标签:;  ;  ;  

基于国有集团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