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沙芥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芥,斧形沙芥,干旱胁迫,活性氧清除系统
沙芥属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郑清岭,杨忠仁,张凤兰,张晓艳,郝丽珍[1](2018)在《沙芥属植物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根和叶的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O-·2产生速率及·OH、H2O2、MDA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干旱胁迫下沙芥比斧形沙芥产生了更多的ROS和MDA。(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POD、APX、GST活性及叶中GR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叶中的SOD活性以及根中GR、GPX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根和叶中的CAT活性、叶中的GPX活性和根中SOD活性均逐渐升高;但根和叶中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干旱处理下均表现为斧形沙芥高于沙芥。(3)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As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逐渐升高,CAR含量逐渐降低,而VE含量在叶中逐渐升高,在根中却逐渐降低;但斧形沙芥比沙芥合成更多的AsA和GSH,其植物体内AsA-GSH循环系统能清除更多的ROS。(4)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增强,且斧形沙芥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沙芥;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均隶属度和综合抗旱系数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沙芥抗旱性强于斧形沙芥,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的抗旱性强于沙芥。研究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斧形沙芥根叶中ROS和MDA含量明显低于沙芥,而其大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高于沙芥,斧形沙芥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郑清岭[2](2018)在《沙芥属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芥属植物包含沙芥和斧形沙芥2个种,是一类药食同源的沙生蔬菜,也是一类优质抗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根叶的水分生理、渗调物质、抗氧化系统、抗坏血酸代谢相关酶等方面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法评价二者抗旱性;通过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叶片转录组测序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探讨了沙芥属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以期为沙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抗旱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长、根粗、叶长、叶片数、叶鲜重、根鲜重、叶面积逐渐降低,且重度干旱时沙芥的降低幅度均大于斧形沙芥;干旱胁迫对沙芥植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斧形沙芥。叶含水量、根含水量、叶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逐渐降低,叶束缚水含量、叶片饱和亏逐渐升高;沙芥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的降低幅度和叶片饱和亏增加幅度大于斧形沙芥。根叶中质膜相对透性(PMP)、脯氨酸(Pro)、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总糖(SS)、还原糖(RS)含量逐渐升高;叶中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根中SP含量逐渐降低;沙芥各处理的根叶中Pro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低于斧形沙芥;重度干旱时,沙芥根叶的PMP大小以及增加量均大于斧形沙芥;干旱处理时沙芥生长指标、水分生理以及渗调物质的平均隶属度和综合抗旱系数均小于相同处理的斧形沙芥。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根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脂氧合酶(LO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叶中与根中变化趋势均不相同;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逐渐降低,维生素E(VE)含量在叶中逐渐升高而在根中逐渐降低;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增强;斧形沙芥在干旱胁迫时的抗氧化能力强于沙芥。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T-AS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值,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以及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逐渐升高,ASA/DHA、GSH/GSSG比值逐渐降低;L-半乳糖脱氢酶(GalDH)、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的根叶中ASA含量、GalLDH、MDHAR活性以及叶中GSH含量、GalDH、GR活性和根中DHAR活性均高于沙芥;而根中GSH含量、GalDH、AAO、GR活性和叶中DHAR、AAO活性均大于或接近于沙芥。所以在干旱胁迫下从AS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来看,斧形沙芥的抗旱性要强于沙芥。4、对斧形沙芥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NA-Seq),共获得53.20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5.58Gb。De novo组装后共获得197,320条Transcript和91,361条Unigene。转录组Unigene的COG功能种类注释到24类;Unigene的KOG功能种类注释到25类。转录组总共有31,230条Unigene被分别注释到叁大类的54个GO条目中,其中生物过程22个,细胞组分18个,分子功能14个。5、以错误发现率(FDR)<0.01且差异倍数(FC)≥2(log_2FC≥1)作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中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04个(上调64个,下调340个);而极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76个(上调139个,下调37个)。中度干旱和对照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的KEGG通路类型有35类,极度干旱和对照注释到的KEGG通路类型有24类,中度干旱和对照以及极度干旱和对照共有KEGG通路类型有15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师胜[3](2015)在《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在结实和种子萌发方面的生殖隔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殖隔离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而进化生物学的核心之一就是确定限制近期分化而来的姐妹种基因交流的主要隔离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分布区域存在重合的姐妹物种。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结实和种子萌发两个方面研究了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沙芥属(Pugionium)植物斧形沙芥P. dolabratum和沙芥P. cornutum之间的生殖隔离情况。沙芥和斧形沙芥分布于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属于新近演化而来的邻域分布姐妹种,前者主要分布在流动沙丘区域,而后者分布于固定沙地区域。两个姐妹种的花期和日开花高峰期大部分重合,而且其绝大部分传粉昆虫不存在差异,这表明两个物种间的时间隔离和传粉者隔离的程度相对较弱。斧形沙芥和沙芥的种间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尽管能够成功结实,但以沙芥作为母本而斧形沙芥作为父本时,其结实率要显着低于亲本的种内结实率。通过开展萌发实验发现杂交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显着低于亲本种子,这反映出杂交种子的低活力。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和不同深度沙埋对出苗影响的实验中,沙芥和斧形沙芥的种子在萌发率、萌发速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在较强盐胁迫条件下,斧形沙芥的萌发率、恢复萌发率、幼苗根长和下胚轴长均高于沙芥,这表明斧形沙芥种子比沙芥种子更倾向于含盐量较高的固定沙丘生境。在深度沙埋条件下,沙芥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显着高于斧形沙芥,这表明沙芥较斧形沙芥更加适应在流动沙丘地带生存。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推断,由于沙芥和斧形沙芥之间合子前隔离程度较弱,当分布于同域或者邻域时,这两个物种极有可能在花粉和种子的介导下产生基因交流,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因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而产生的合子后生殖隔离在限制沙芥与斧形沙芥之间基因交流与保持两者物种完整性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宝音德力格尔[4](2013)在《毛乌素沙地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定居机制和水分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芥属植物属于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亚洲中部蒙古高原沙漠地区的特有属。沙芥和斧形沙芥是沙芥属的两个种,生长于干旱地区。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对沙芥属植物在沙地中的定居和适应很重要。本文通过土壤含水量对沙芥属植物定居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沙芥属植物的根系的伸长的速度大于沙层形成的速度。因而,当地分布的植物的根系则应该具有相应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投资方面的可塑性。沙芥属植物幼苗对不同土壤含水量和不同模拟降雨量的反应以及移动沙丘生长季节的土壤含水量变动规律。在生长季节的早期,沙芥属植物幼苗比较容易在沙丘上定居。如果没有充分的后续降雨的话,萌发后的幼苗在沙丘顶部、背风坡中部和低部定居比较困难。(2)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均能够在土壤含水量2%~20%条件下萌发,沙芥最适宜萌发范围在6%~12%,斧形沙芥最适宜萌发范围在6%~8%;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能够在土壤含水量2%~20%出苗,沙芥与斧形沙芥出苗适宜土壤含水量范围为6%~8%;沙芥土壤含水量6%~8%与斧形沙芥土壤含水量8%幼苗生物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和8%时,二者根冠比分别达到最大。土壤含水量2%以上时,沙芥和斧形沙芥都能萌发和出土,显示出沙芥属植物对沙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沙芥和斧形沙芥萌发率和出苗率等对比数据显示沙芥略高于斧形沙芥,可以初步推测在沙地环境中沙芥适应性比斧形沙芥更好一些。(3)不同叶龄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自然饱和亏和临界饱和亏的差值跟着叶片数的增多而变大,对于相同叶片数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比较斧形沙芥的高一些;不同叶龄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日水势变化都呈现单峰曲线,沙芥水势和蒸腾速率沙芥的4片和6片差异显着,2片的不显着。斧形沙芥蒸腾速率和水势日变化均差异显着;通过同叶龄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失水率曲线S形态形曲线的转挨点(拐点)比较斧形沙芥比起沙芥的持水时间更长一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宝音德力格尔,王萍,刘杰才,李晓静,杨忠仁[5](2012)在《土壤含水量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沙芥属(Pugionoum)植物沙芥(Pugionium cornum(L.)Gaertn)和斧形沙芥(Pugionium cornum dolabra-tum Maxim)为试材,人工控制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来探索其生理生态适应性。实验结果显示,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均能够在土壤含水量2%~20%条件下萌发,沙芥最适宜萌发范围在6%~12%,斧形沙芥最适宜萌发范围在6%~8%;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能够在土壤含水量2%~20%出苗,沙芥与斧形沙芥出苗适宜土壤含水量范围为6%~8%;沙芥土壤含水量6%~8%与斧形沙芥土壤含水量8%幼苗生物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和8%时,二者根冠比分别达到最大。土壤含水量2%以上时,沙芥和斧形沙芥都能萌发和出土,显示出沙芥属植物对沙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沙芥和斧形沙芥萌发率和出苗率等对比数据显示沙芥略高于斧形沙芥,可以初步推测在沙地环境中沙芥适应性比斧形沙芥更好一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Z1期)
王萍,宝音得力德尔,田国庆[6](2012)在《土壤水分和沙埋深度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种子埋藏深度为主要因素。沙漠植物种子在10~40℃的条件下均能顺利萌发。同时,在沙埋情况下种子萌发过程受光照的影响较少。因此,本试验中生要探讨土壤水分和沙埋深度对沙芥属蔬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旨在阐明沙芥属植物种子的最适宜的萌发及出土条件,进而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0)
李海静,王萍,宝音得力德尔[7](2012)在《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字花科沙芥属是蒙古高原沙地特有属,主要分布于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的流动沙丘上,该属植物根系发达,极耐沙埋,可有效地防止沙丘前移,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很好的沙生植物。为了探究沙芥属植物在沙地环境条件下定居生存机制,本试验中对沙芥与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0)
石博,张凤兰,郝丽珍[8](2012)在《施肥量对沙芥属植物不同采收期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是亚洲中部蒙古高原沙地的特有属,包括沙芥[P.cornutum(L.)Gaertn]和斧形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两个种,其中沙芥为中国的特有种。该属植物一年生的肉质根和叶及二年生的嫩茎、嫩叶均可食用,是沙区人民喜食的野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已被作为加工野菜开发利用。全草及根均能入药,具有行气、止痛、消食、解毒之功效。沙芥属植物含有蛋(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0)
李海静,王萍,宝音德力格尔,田鹏飞[9](2012)在《沙埋深度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沙芥属蔬菜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h.)和斧翅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人工控制6个沙埋深度,研究沙芥与斧翅沙芥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着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种子的萌发和出苗。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沙芥与斧翅沙芥在2cm和4cm的浅层沙埋时,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最高,休眠率和死亡率最低,且沙芥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高于斧翅沙芥种子,而休眠率和死亡率低于斧翅沙芥种子;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8cm、斧翅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4cm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显着降低,休眠率和死亡率显着上升。总体上,种子平均萌发率、平均出苗率和平均出苗速率与沙埋深度呈显着负相关,种子平均休眠率和平均死亡率与沙埋深度呈显着正相关,沙芥的耐沙埋能力大于斧翅沙芥,这种差异也与沙芥种子千粒重大于斧翅沙芥有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李海静[10](2012)在《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沙芥属蔬菜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h.)和斧翅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着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种子的萌发和出苗。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2cm和4cm的浅层沙埋时,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最高,休眠率和死亡率最低,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8cm、斧翅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4cm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显着降低,休眠率和死亡率显着上升。种子大小对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子的萌发和出苗也有显着影响。对于沙芥,2-16cm的沙埋下,大种子的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比中粒种子和小种子高。对于斧翅沙芥,2-8cm的沙埋下,大种子幼苗出土率和种子萌发率比中粒种子和小种子高,在沙埋深度超过12cm后,由于出苗率降低,种子大小没有显着作用。对幼苗进行沙埋后,轻度沙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沙芥属植物幼苗的生长,幼苗生物量、株高、各部分生长速率都高于未沙埋,而重度沙埋导致幼苗死亡。沙埋使幼苗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增大。沙芥和斧翅沙芥大种子所成幼苗沙埋后恢复生长所需时间短,所成幼苗高度、生物量累积速率和累积量高于小种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沙芥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沙芥属植物包含沙芥和斧形沙芥2个种,是一类药食同源的沙生蔬菜,也是一类优质抗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根叶的水分生理、渗调物质、抗氧化系统、抗坏血酸代谢相关酶等方面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法评价二者抗旱性;通过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叶片转录组测序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探讨了沙芥属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以期为沙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抗旱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长、根粗、叶长、叶片数、叶鲜重、根鲜重、叶面积逐渐降低,且重度干旱时沙芥的降低幅度均大于斧形沙芥;干旱胁迫对沙芥植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斧形沙芥。叶含水量、根含水量、叶自由水含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逐渐降低,叶束缚水含量、叶片饱和亏逐渐升高;沙芥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的降低幅度和叶片饱和亏增加幅度大于斧形沙芥。根叶中质膜相对透性(PMP)、脯氨酸(Pro)、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总糖(SS)、还原糖(RS)含量逐渐升高;叶中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根中SP含量逐渐降低;沙芥各处理的根叶中Pro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低于斧形沙芥;重度干旱时,沙芥根叶的PMP大小以及增加量均大于斧形沙芥;干旱处理时沙芥生长指标、水分生理以及渗调物质的平均隶属度和综合抗旱系数均小于相同处理的斧形沙芥。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根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脂氧合酶(LO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叶中与根中变化趋势均不相同;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逐渐降低,维生素E(VE)含量在叶中逐渐升高而在根中逐渐降低;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增强;斧形沙芥在干旱胁迫时的抗氧化能力强于沙芥。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叶中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T-AS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值,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以及总谷胱甘肽(T-GSH)含量逐渐升高,ASA/DHA、GSH/GSSG比值逐渐降低;L-半乳糖脱氢酶(GalDH)、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的根叶中ASA含量、GalLDH、MDHAR活性以及叶中GSH含量、GalDH、GR活性和根中DHAR活性均高于沙芥;而根中GSH含量、GalDH、AAO、GR活性和叶中DHAR、AAO活性均大于或接近于沙芥。所以在干旱胁迫下从AS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来看,斧形沙芥的抗旱性要强于沙芥。4、对斧形沙芥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NA-Seq),共获得53.20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5.58Gb。De novo组装后共获得197,320条Transcript和91,361条Unigene。转录组Unigene的COG功能种类注释到24类;Unigene的KOG功能种类注释到25类。转录组总共有31,230条Unigene被分别注释到叁大类的54个GO条目中,其中生物过程22个,细胞组分18个,分子功能14个。5、以错误发现率(FDR)<0.01且差异倍数(FC)≥2(log_2FC≥1)作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中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04个(上调64个,下调340个);而极度干旱与对照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76个(上调139个,下调37个)。中度干旱和对照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的KEGG通路类型有35类,极度干旱和对照注释到的KEGG通路类型有24类,中度干旱和对照以及极度干旱和对照共有KEGG通路类型有15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芥属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郑清岭,杨忠仁,张凤兰,张晓艳,郝丽珍.沙芥属植物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2018
[2].郑清岭.沙芥属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3].师胜.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在结实和种子萌发方面的生殖隔离探究[D].兰州大学.2015
[4].宝音德力格尔.毛乌素沙地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定居机制和水分生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5].宝音德力格尔,王萍,刘杰才,李晓静,杨忠仁.土壤含水量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王萍,宝音得力德尔,田国庆.土壤水分和沙埋深度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7].李海静,王萍,宝音得力德尔.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的响应[C].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8].石博,张凤兰,郝丽珍.施肥量对沙芥属植物不同采收期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9].李海静,王萍,宝音德力格尔,田鹏飞.沙埋深度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李海静.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对沙芥属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