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修复论文-陈亚奎,卢滇楠

土壤生物修复论文-陈亚奎,卢滇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生物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联合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奎,卢滇楠[1](2019)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土壤机制和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治理重金属污染对于我国农业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重金属污染来源、土壤中存在形态、危害及土壤修复技术优缺点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重点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微生物修复机理,强调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将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新趋势及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期刊2019-08-23)

朱秀雨,王柱,李国军[2](2019)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漆酶活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最有效手段即为生物修复,而漆酶在生物环境修复领域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分析不同石油浓度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漆酶活性变化,以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环境因素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ABTS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石油浓度和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漆酶活性。实验数据表明:石油浓度增加,漆酶活性下降,低油浓度土壤漆酶活性大于高油浓度土壤,石油浓度对漆酶活性影响显着;五个环境因素在铜离子浓度为41 mg·kg~(-1)、pH为5.3、温度为31℃、碳氮比为41:1、以及含水率是21%时,漆酶活性最好,其中和漆酶活性最相关的因素是pH,相关系数是0.956,对漆酶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芳,赵玉文,王玫,王海燕,盛月凡[3](2019)在《万寿菊秸秆用于苹果连作土壤生物修复材料的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万寿菊秸秆具有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而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连作障碍的严重制约。本文研究了利用万寿菊进行连作土壤生物消毒的效果,为万寿菊秸秆的有效利用和苹果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控寻找可行的方案。【方法】2017年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以26年苹果树下棕壤为供试土壤进行了盆栽试验。设4个万寿菊秸秆粉加入量0、12、30、60 g/kg,与土壤混合,浇水,幼苗移栽之前用薄膜覆盖15天,揭开晾7天。同时,设置一组不添加万寿菊粉也不用薄膜覆盖的处理作为对照(CK)。在幼苗生长3个月后开始取植株样,每隔一个月取一次,共采集叁次,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根系呼吸速率、保护性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结果】与不添加万寿菊粉处理(0 g/kg)相比,万寿菊粉不同添加量处理均能显着增加根系呼吸速率,提高根系保护性酶活性;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促进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综合各指标,以30 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不添加万寿菊粉处理相比,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呼吸速率增加56.6%,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增加48.7%、113.5%、115.2%。株高、地径、地上部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83.3%、55.5%、221.5%和17.3%。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83.6%,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了57.1%。上述各指标均与0、12、60 g/kg处理差异显着。添加万寿菊秸秆粉处理土壤后,土壤细菌增加,真菌减少,12、30、60 g/kg添加量的土壤细菌/真菌比值分别为99.3、265.7、197.3,分别是不添加处理的1.4倍、3.7倍、2.7倍,处理间差异显着。土壤中的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均降低,分别比不添加万寿菊粉处理下降18.6%、57.1%、40.4%,处理间差异显着。T-RFLP结果表明,不添加万寿菊粉处理(0 g/kg)与添加12 g/kg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30 g/kg与60 g/kg添加量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均与CK有明显差异。万寿菊添加量60g/kg处理的各指标虽然优于对照,但不如添加量30 g/kg处理的。试验中发现连作土只覆膜处理虽然对各指标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结论】在连作土壤上施用适宜量的万寿菊秸秆粉,能降低土壤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明显改变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的呼吸速率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光合效率,有效缓解苹果连作障碍。因此,万寿菊秸秆粉是一种有效的连作土壤修复材料,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适宜添加量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水平[4](2019)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水利生态修复中应用——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在一定条件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工业、医疗、农业等化学废弃物品危及土壤环境,土壤生物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众所周知的是,土壤污染已成为限制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土壤污染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李法云、吴龙华、范志平等主编的《污染土壤生物与修复原理技术》一书无疑是雪中送炭,该书是生态环境学的内属学科,(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姜琦,吴凯,施洋,张博,姜彬慧[5](2019)在《矿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中国典型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机理,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2期)

魏样[6](2019)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大引起严重的石油污染问题,而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遭受污染,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严重危害。生物修复技术因兼具修复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安全性高、可原位修复以及便于管理等优点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综述我国土壤石油污染概况、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子,同时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成晴[7](2019)在《赤子爱胜蚓对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蚯蚓对重金属的敏感性较高,是土壤生态毒理研究的重要指示生物;富集能力较强,也是极具潜力的重金属吸附生物。同时,蚯蚓活动能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对土壤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蚯蚓品种和重金属种类对蚯蚓富集重金属能力的影响,缺乏气候条件影响方面的研究。大量试验例证了蚯蚓在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但蚯蚓活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蚯蚓通过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条件等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蚯蚓活动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一条更为经济、安全的原位修复技术途径。但建立蚯蚓—植物生态修复系统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研究利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差别,以紫色土为供试土壤,将蚯蚓单独饲养在Cd污染土壤(外源Cd添加量0、5、10和20 mg·kg~(-1))中,研究蚯蚓富集重金属能力在不同季节的差异及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分析蚯蚓改变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机理;并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研究蚯蚓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动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蚯蚓活动对黑麦草生物量和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论证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中引入蚯蚓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季节,Cd对蚯蚓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冬季,蚯蚓平均体重减少幅度为18.37%~20.55%,在春季的减少幅度为28.69%~37.79%。在设定的Cd污染浓度范围内,仅在外源Cd添加量为5 mg·kg~(-1)的污染土壤中,发现了死亡的蚯蚓,说明赤子爱胜蚓对Cd的耐受能力较强。在不同培养时期,蚯蚓体内Cd浓度随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蚯蚓对Cd的富集能力在春季显着强于冬季,在冬季,蚯蚓对Cd的生物累积量在0.15~23.54 mg·kg~(-1)之间,在春季,蚯蚓对Cd的生物累积量在0.48~67.29 mg·kg~(-1)之间。生物累积系数(BAF)随Cd污染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在冬季,BAF排序为外源Cd添加浓度为0>5>10>20 mg·kg~(-1),在春季,BAF排序为外源Cd添加浓度为5>0>10>20 mg·kg~(-1),且BAF在春季显着大于冬季。蚯蚓活动增加了未添加外源Cd处理土壤中DTPA-Cd含量,21天后,增加幅度在冬季和春季分别为35.62%和19.18%。但降低了添加外源Cd处理土壤中DTPA-Cd含量,在外源Cd添加量为5、10和20 mg·kg~(-1)的处理,培养试验结束后,土壤中DTPA-Cd含量在冬季和春季分别降低了18.37%和21.01%、7.92%和17.32%、8.48%和8.79%。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作用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不是通过改变土壤pH实现的,可能与改变土壤DOC和微生物活性有关,具体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接种蚯蚓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季节均显着提高,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蚯蚓活动明显影响土壤中相关理化指标,显着增加了土壤中电导率,对土壤中pH无显着性影响。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21天后,与未添加蚯蚓的处理相比,有机质矿化量在冬季最高提高了9.45%,在春季最高提高了11.82%,且蚯蚓对有机质分解的促进作用在春季强于冬季。同时,引入蚯蚓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着减少,溶解性有机氮含量显着增加。蚯蚓活动显着提高了各处理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未添加蚯蚓的处理相比,碱解氮增加量在8.33%~51.35%之间,速效磷增加量在7.53%~98.70%之间,速效钾增加量在3.04%~11.31%之间。总的来说,蚯蚓能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矿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的分布,改善Cd污染土壤环境质量。(3)蚯蚓不仅可以通过增加黑麦草生物量,还能通过增加土壤中DTPA-Cd的含量来促进黑麦草对土壤中Cd的累积,达到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目的。在外源Cd添加量为0、5、10和20 mg·kg~(-1)的土壤中,相较于未添加蚯蚓的处理,黑麦草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4.14%、6.36%、13.83%和11.00%;地下部分的增加幅度分别为43.33%、38.79%、26.54%和23.92%。(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7)

冯冬梅[8](2019)在《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石油工业快速发展,伴随着石油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微生物修复是降解环境中石油烃污染物的重要方法,然而石油烃的难溶性和难降解性是限制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引入表面活性剂是提高其生物可得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修复石油烃污染的环境时,有一些微生物既能降解污染物,又能代谢分泌表面活性剂,提高石油烃的生物可得性。本文取环宇焦化有限公司污泥浓缩池的活性污泥为菌源,以石油为唯一碳源,通过液相驯化的方式驯化出稳定的混合菌,并从中筛选分离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效果好的菌株,优化其环境因子,探究接种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以及外加鼠李糖脂强化混合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徐州华裕煤气有限公司污泥浓缩池中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得到一组石油降解混合菌。菌群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群落组分主要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产黄杆菌(Rhodanobacter sp.),根瘤菌(Rhizobiales sp.),红螺菌(Rhodospirillaceae sp.),等。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FDM1,在以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培养基中培养五天后,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37.1 mN/m,排油圈直径为6.5 cm。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DM1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FDM1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红外结果显示菌株FDM1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主要有:羟基、C-H键、C-O-C键以及C=O键。(2)测定菌株FDM1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株在接种后4~16小时处于对数生长期,接种16小时之后进入稳定期。研究分别以柠檬酸钠、葡萄糖、牛肉膏、石蜡为碳源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探究分别以蛋白胨、尿素、NaNO_3、(NH_4)_2SO_4为氮源对菌株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氮源为NaNO_3。温度和pH对菌株发酵的试验表明菌株的最适环境因子为:温度为35 ~oC,初始pH为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发酵的最佳条件为:pH=7,以5 g/L的NaNO_3为氮源,30 g/L的柠檬酸钠为碳源,发酵温度为35 ~oC。(3)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混合菌降解石油烃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土比为10:1且含石油烃和混合菌的体系中,接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可以强化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石油烃的降解率随着菌株FDM1投菌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混合菌群的接种量为10%,菌株FDM1的接种量为8%时,石油烃的降解率在培养时间为60 h时降解率达到最大为26.5%。在体系中,外加低于临界胶束浓度的鼠李糖脂对混合菌降解石油烃有抑制作用,外加达到或者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鼠李糖脂则可以强化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当鼠李糖脂的投加浓度为5 CMC,培养时间达到72 h时,石油烃的最高降解率可达29.8%。(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崔双超,齐世明,殷晓波,时公玉,卿建华[9](2019)在《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着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周龙涛,李慧敏,谢玉银,肖丰浦,安静[10](2018)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污染物在土壤中过量积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长期不可逆的影响,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环境影响小,处理成本低,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土壤生物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最有效手段即为生物修复,而漆酶在生物环境修复领域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分析不同石油浓度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漆酶活性变化,以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环境因素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ABTS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石油浓度和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漆酶活性。实验数据表明:石油浓度增加,漆酶活性下降,低油浓度土壤漆酶活性大于高油浓度土壤,石油浓度对漆酶活性影响显着;五个环境因素在铜离子浓度为41 mg·kg~(-1)、pH为5.3、温度为31℃、碳氮比为41:1、以及含水率是21%时,漆酶活性最好,其中和漆酶活性最相关的因素是pH,相关系数是0.956,对漆酶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生物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亚奎,卢滇楠.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叁卷).2019

[2].朱秀雨,王柱,李国军.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漆酶活性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3].王晓芳,赵玉文,王玫,王海燕,盛月凡.万寿菊秸秆用于苹果连作土壤生物修复材料的潜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4].徐水平.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水利生态修复中应用——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姜琦,吴凯,施洋,张博,姜彬慧.矿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19

[6].魏样.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展望[J].科技经济导刊.2019

[7].成晴.赤子爱胜蚓对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冯冬梅.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崔双超,齐世明,殷晓波,时公玉,卿建华.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工程实例[J].绿色科技.2019

[10].周龙涛,李慧敏,谢玉银,肖丰浦,安静.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标签:;  ;  ;  ;  

土壤生物修复论文-陈亚奎,卢滇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