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阳新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各向异性,裂缝预测
阳新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勇[1](2015)在《川南大塔场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出基地四川盆地。该区油气地质勘探,始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实践,由浅层至深层发现了侏罗系、叁迭系以及更老的二迭系气藏。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进展,二迭系海相地层显现了较大的勘探潜力,加上目前气田内阳新统的生产井基本处于关停状态,因此有必要对阳新统的剩余资源量进行开发。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致密灰岩,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储存空间主要由裂缝、孔洞组成。由于溶蚀和构造运动等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极其复杂,具有大小悬殊、形态多样、分布不均、成因及形成时期不同等特点,给本区的油气预测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运用钻井、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对阳新统储层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然后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和工区典型老井的地震剖面来分析缝洞型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总结了地震方法对缝洞发育带的可识别性及识别原理。采用了随机地震反演技术来预测储层的分布规律。其次分别运用迭后地震资料属性分析技术和迭前裂缝密度检测技术进行缝洞发育带的预测和描述。最后运用频谱衰减技术和迭前AVO技术进行储层的含流体性评价研究。分析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并将成果与钻井、生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达到预测出储层有利区域的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工作,在本区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预测研究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在本区油气预测中必须找到裂缝、溶蚀孔同时发育的区域,是获得工业性气流的保障。通过钻井、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分析,本区的储层主要位于茅口组茅叁、茅二段,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质地较纯,横向沉积稳定,基岩致密,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裂缝渗透率很高。储集空间主要由溶蚀孔、洞组成,裂缝为渗流通道。(2)缝洞体在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在地震波速度、振幅、频率均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和反演分析研究表明:缝洞体速度小于围岩速度。地震振幅表现在同相轴分叉合并、时差增大、波形畸变、杂乱或空白反射、短轴强峰强谷等特征。当地震波穿过含有流体缝洞体时,高频成分会很快衰减掉,地震主频向低频方向移动,频带宽度变窄。(3)阳新统的裂缝带的发育与断层紧密相关,地震振幅属性对裂缝更为敏感。在地震勘探提供精细解释构造成果和断层分布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迭后相干技术、曲率属性和迭前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综合预测裂缝发育带所取得的效果较好。本文通过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与本区的实际勘探相结合,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本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发展,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储层裂缝的识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杨欣,李双应[2](2014)在《扬子板块二迭系阳新统生物地层年代及古地理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子板块二迭纪属于特提斯构造域,受冈瓦纳冰川消融的影响,中二迭世经历了晚古生代范围最大的海侵。在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下,扬子板块虽然发育了富含蜓和珊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但是由于底栖类动物群的地方属性较强,区域内基于等时界面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还是存在一些困难,造成该时期古地理的研究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和争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5)
魏勇明[3](2009)在《川东南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出基地。川东南探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中低缓构造带,包括涪陵、綦江、赤水等外围区块。该区古生界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勘探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的研究和勘探工作表明该区具有很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可以作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战略接替区。川东南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缝洞是主要的油气储层空间和渗透通道,在储层预测时,利用单一的学科或单一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往往是很困难的。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空间非常复杂,缝洞的大小、形状、类型、充填物性质的变化很大,用单一的方法全面了解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利用多学科、多方法储层裂缝进行预测,以减少其多解性。本文首先在储层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讨论了地震方法对缝洞发育带的可识别性及识别原理,并对一些地震裂缝识别方法开发了计算程序。分别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P波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技术、地震资料吸收系数处理技术对本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进行了试算,分析了多种方法在储层缝洞预测中的应用效果。并将预测结果与地质、钻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到达预测出储层有利区域的目的。通过这几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本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的研究方面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通过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模型正演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含缝洞储层段表现为振幅比围岩振幅低,而且不管是其含有流体还是含气体,振幅和频率的变化量都大于速度的变化量,且振幅比频率对裂缝更为敏感。因此,选择振幅属性来检测裂缝比用频率属性来检测裂缝好。2、由于本区采集的是二维地震数据,可将裂缝检测分为裂缝方位检测和裂缝密度检测。结合裂缝介质地震波场特征,提出通过二维地震分形技术求异来检测裂缝方位,从而达到检测裂缝密度的思想。3、在进行阳新统储层裂缝预测时,吸收系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反映岩性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利用吸收系数并配合速度、振幅和频率等其它地震或非地震信息,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具有其独特作用和效果。特别是在储层描述或流体预测时,吸收系数处理技术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储层横向预测解释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可以为利用地震数据检测和预测储层裂缝的分布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这些方法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储层裂缝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刘殊,郭旭升,曲国胜[4](2007)在《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缝洞型气藏勘探远景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上,下二迭阳新统具有发育大型气藏较好的基础条件。为此,从通南巴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背景出发,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断层系统发育状况及其作用。通南巴构造带为一大型背斜,构造主体为北东一南西向展布。主体构造上同时又发育有大量北西一南东向断层,将主体构造切割,形成多个次一级构造。在构造带的东北部黑池梁-马路背一带,下二迭阳新统地层发育多期次、多方向、互相连通的断层系统。用平衡剖面、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有部分断层具有明显的反转断层性质,即早期为拉张正断层,后期挤压为逆断层。通南巴构造带涪阳坝构造大规模的断层系统有利于裂缝的发育,早期拉张断层的发育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同时,尽管断层较为发育,但其都没有断穿较厚的膏岩层,保存条件较好。结合下二迭统地层本身为优质烃源岩这一有利因素,分析认为通南巴构造带东北段具有较好的勘探远景。(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07年04期)
牛志军,段其发,王建雄,白云山,涂兵[5](2006)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二迭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发现和尕日扎仁组、索加组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迭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类、非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6年Z1期)
于良肖[6](2003)在《贵州赤水地区阳新统、中上叁迭统及下侏罗统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川黔两省交界地带,行政区划分属贵州省赤水市、习水县以及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合江县、纳溪区、古蔺县等市县管辖,东至习水县,南入古蔺县,西以叙永县大石镇为界,北达合江县五通镇。图幅面积约4600Km~2。其重点研究区位于赤水地区西部,旺太冲断层以南。 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和成果: 1.本区茅口组为一套浅缓坡相沉积,其储集性主要受古风化壳、构造和深部溶蚀作用的控制。 2.本区重点层系地层的沉积相(T1c—T2r)受到本区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发展史的严格控制,即印支期开始发育的泸州古隆起严格的控制了本区重点层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分布。 3.泸州古隆起对成岩作用也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水体相对较浅的古隆起上处于大气淡水成岩相、蒸发成岩相内,主要发育蒸发泵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 4.根据沉积相展布和区域沉积特征推测,龙爪构造地区雷一1层段储层厚度应大于宝元构造地区,其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可能是由渗透回流白云化作用所形成的粉—细晶云岩。嘉五1层段储层总体上也是向南厚度增大。嘉一段储层主要由海退型滩组成,在宝元最为发育,龙爪构造也应有一定的规模。 5.晚叁迭纪须家河组一、叁、五段主要是一套以叁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体的泥质岩地层,厚度薄,横向不稳定,煤层不发育,有机质含量低,生油气条件远远不及以湖沼相为主体的川中、川西地区。 6.须家河组二、四、六段岩石类型视不同层位分别以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或岩屑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很少见有单一的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或岩屑砂岩存在。 7.侏罗纪地层主要为一套干燥—半干燥条件下的湖泊—叁角洲体系沉积以及部分河流相沉积。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生气条件较差。岩层中无大套砂岩,也无含煤系地层沉积;频繁的砂泥质相间和韵律变化很难将砂岩、泥岩严格分开;钙质胶结程度远比须家河组高,在岩层中见有灰岩透镜体;粘土杂基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自生石英及石英次生加大现象在砂岩较多。(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期刊2003-08-01)
王洪辉[7](2002)在《川南二迭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断裂带及其附近能形成较大的储集空间,问题在于其是否封闭及封闭程度如何。文中讨论了大断裂带的成藏可能性,提出了识别断层是否封闭的3个判别标志:a)高异常地层压力;b)代表封闭环境的水型与高矿化度;c)纵向上的多产层、多压力系统与多种水型。这3个判别标志不仅适用于川南二迭系这样的碳酸盐岩地区,也适用于其它碎屑岩沉积区。川南地区除"通天"断层和膏盐层被剥蚀地区外,不少隐伏于地下的大断裂具良好封闭性,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2年05期)
冯少南,李旭兵[8](2002)在《长江叁峡地区乐平统与阳新统的分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叁峡地区阳新世—乐平世沉积可以分为南型和北型。北型该期主要为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阳新世晚期的王坡组为粘土岩夹灰岩或硅质灰岩扁豆体 ,产Yabenia带及有孔虫 ,其上覆的吴家坪组产Clarkinaleveni,C liangshanensis等 ,阳新统与乐平统的分界置于Yabenia带的顶和含C leveni(可能有C dukouensis带 )的吴家坪组底。南型从阳新世晚期至乐平世主要为硅质岩、硅质灰岩 ,夹含煤碎屑岩 ,在吴家坪组的底部含牙形石C dukouensis带和C leveni带 ,该区阳新统与乐平统的分界置于C dukouens带泥质灰岩 (腕足类富集层 )的底 ,下伏的煤系地层时代为阳新世晚期。(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02年02期)
康沛泉[9](2000)在《赤水地区阳新统古岩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钻井资料、录井显示、测井曲线、地震响应、岩心岩屑及野外剖面观察及对比 ,针对阳新顶黄铁矿出露部位与古岩溶发育特点以及构造缝洞系古天然气储集空间 ,论述了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分布与构造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地质》期刊2000年02期)
周东[10](1997)在《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及实施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各井的生产动态、出水时间、出水强弱及气田所处构造位置的综合分析,判明了该气藏地层水的运动规律、性质及水源;提出该气藏属弱水堵气藏,可用排水采气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在结合经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气藏采收率的开发调整方案,经两年多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其中青2井已累计多产气1500×104m3,正常生产时间延长1年半,现仍在正常生产。(本文来源于《油气采收率技术》期刊1997年04期)
阳新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扬子板块二迭纪属于特提斯构造域,受冈瓦纳冰川消融的影响,中二迭世经历了晚古生代范围最大的海侵。在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下,扬子板块虽然发育了富含蜓和珊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但是由于底栖类动物群的地方属性较强,区域内基于等时界面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还是存在一些困难,造成该时期古地理的研究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和争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新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小勇.川南大塔场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
[2].杨欣,李双应.扬子板块二迭系阳新统生物地层年代及古地理意义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3].魏勇明.川东南地区阳新统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9
[4].刘殊,郭旭升,曲国胜.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缝洞型气藏勘探远景评价[J].石油物探.2007
[5].牛志军,段其发,王建雄,白云山,涂兵.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二迭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发现和尕日扎仁组、索加组的建立[J].地质通报.2006
[6].于良肖.贵州赤水地区阳新统、中上叁迭统及下侏罗统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
[7].王洪辉.川南二迭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2
[8].冯少南,李旭兵.长江叁峡地区乐平统与阳新统的分界[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2
[9].康沛泉.赤水地区阳新统古岩溶[J].贵州地质.2000
[10].周东.青杠坪气田阳新统气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及实施效果[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