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能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变能法,附加有效阻尼比,消能减震,时变计算方法
应变能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云,区彤,徐昕,商城豪[1](2019)在《基于应变能法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时变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2013)给出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附加有效阻尼比取值计算方法为包络计算方法,使得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计算精度相对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能法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时变计算方法(时变法),通过消能减震实际工程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时变法"计算所得附加有效阻尼比结果合理,更加吻合实际情况,具有更高精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1期)
吴平芳,申美玲[2](2019)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钢箱梁桥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基本理论,得到适用于钢箱梁桥损伤识别的指标。以某钢箱梁桥为例,假定结构在特定位置发生不同工况的损伤,利用Midascivil建立起有限元模型,得到前4阶的模态参数,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损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法可以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且高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低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奇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偶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定位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2期)
聂书才,李东锋[3](2018)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某纯电动汽车前副车架模态频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纯电动汽车子系统模态计算中发现前副车架一阶模态频率过低,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值(85Hz),行驶时容易引起共振,从而影响汽车的平顺性和前副车架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前副车架的模态频率,本文通过模态应变能法对其进行分析优化,最终使前副车架一阶模态频率达到目标值。(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高长青,樊英[4](2017)在《基于改进模态应变能法的传感器布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大型结构中的传感器优化问题,对原有的模态应变能法进行研究,并对模态应变能法进行改进。以武汉某大桥为算例,通过改进的模态应变能法对其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结果表明:改进的模态应变能法,更多地保留了结构的信息,更加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7年23期)
李英超,王树青,张敏,郑春梅[5](2016)在《利用一种改进的模态应变能法诊断海洋平台结构的损伤(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damage detection methods for offshore structures is crucial to prevent catastrophes caused by structural failures. In this research, we developed an Improved Modal Strain Energy(IMSE) method for detecting damage in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based on a traditional modal strain energy method(the Stubbs index metho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Stubbs index method was the application of modal frequencies. The goal was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posed IMSE method, bo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for different damage scenarios using a jacket platform structur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SE method in damage location when only limited, spatially incomplete, and noise-polluted modal data is available. Comparativ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MSE index outperformed the Stubbs index and exhibited stronger robustness, confirm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期刊2016年02期)
刘文光,颜龙,郭隆清[6](2016)在《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弹性薄板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板构件振动疲劳损伤问题,提出基于模态应变能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损伤会导致其模态性能变化为依据,通过比较弹性薄板结构单元损伤前后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构造损伤指针。在构建损伤指针之前,假定弹性板的刚度是由单元刚度组成,在定义单元刚度灵敏度公式基础上建立弹性薄板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变化关系。最后,基于模态柔度曲率法验证模态应变能法在弹性薄板单损伤与多损伤识别方面的优劣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常光宝,吕俊成,梁静强,李书阳,倪小波[7](2016)在《模态应变能法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升车身模态及降低车内振动与噪声为目标,本文以模态应变能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模态仿真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模态应变能法找到导致模态低的位置区域并进而优化,将一阶扭转模态由28.80Hz提高到32.15Hz,提高3.4Hz。再次利用该方法在应变能集中的位置铺设阻尼板,地板振动降低幅度可达27%-45%,车内噪声传函可降3-4d B。很好说明了模态应变能法对模态优化及降低车内振动与噪声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孙宝,孙大刚,李占龙,燕碧娟,王军[8](2016)在《粘弹结构模态损耗因子分析的修正模态应变能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粘弹结构的阻尼特性,采用传统变形能理论建立了粘弹结构结构损耗因子的计算模型,并对相关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研究传统模态应变能法与已有3种改进方法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模态应变能方法,新方法中修正因子随不同阶次模态损耗因子的幅值而变化。以一种四参数原型系统为依据,通过对4种模态应变能法的误差分析表明新修正方法对结构损耗因子与固有频率的计算误差最小;选取两个算例,通过对结构损耗因子与固有频率采用修正模态应变能法、变形能法、传统模态应变能法及相关文献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表明:修正模态应变能法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且计算误差最小;修正模态应变能法可为粘弹结构阻尼特性与结构设计及改进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彭炳力,刘明维,陈宇,陈珏[9](2015)在《应变能法在框架码头传力途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应变能的基本原理,建立框架码头叁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在弹性工作状态下对应5种撞击力工况的应变能。结果表明:水平力沿码头横向的主要传力途径为直接受力构件→相邻横向构件→前排或后排桩基,沿码头纵向的主要传力途径为直接受力构件→离作用位置最近的纵向构件;撞击力作用在高水位时结构储存的应变能最大,因此建议在高水位工况下进行结构稳定性验算;码头结构外围的构件应变能较大,特别是前、后排桩基、靠江侧横向构件以及与后排桩基相连纵向构件,即力主要通过码头结构的外围构件进行传递,设计中应将上述构件作为控制构件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刘文光,李俊,严铖,贺红林[10](2014)在《弹性梁损伤识别模态应变能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行器弹性梁结构的振动疲劳损伤问题,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损伤会导致其模态性能变化为原则,通过对比结构单元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的变化率来构建损伤指标。在构建损伤指标之前,假定弹性梁的刚度是由单元刚度组成的,在定义单元刚度灵敏度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弹性梁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变化的联系。最后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方法,得到了弹性梁损伤状态的识别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损伤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应变能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基本理论,得到适用于钢箱梁桥损伤识别的指标。以某钢箱梁桥为例,假定结构在特定位置发生不同工况的损伤,利用Midascivil建立起有限元模型,得到前4阶的模态参数,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损伤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法可以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且高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低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奇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比偶数阶应变能变化率指标对结构的损伤更为敏感,定位更为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能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云,区彤,徐昕,商城豪.基于应变能法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时变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吴平芳,申美玲.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钢箱梁桥损伤识别[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聂书才,李东锋.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某纯电动汽车前副车架模态频率优化[C].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4].高长青,樊英.基于改进模态应变能法的传感器布置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
[5].李英超,王树青,张敏,郑春梅.利用一种改进的模态应变能法诊断海洋平台结构的损伤(英文)[J].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2016
[6].刘文光,颜龙,郭隆清.基于模态应变能法的弹性薄板损伤识别[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
[7].常光宝,吕俊成,梁静强,李书阳,倪小波.模态应变能法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科技.2016
[8].孙宝,孙大刚,李占龙,燕碧娟,王军.粘弹结构模态损耗因子分析的修正模态应变能法[J].兵工学报.2016
[9].彭炳力,刘明维,陈宇,陈珏.应变能法在框架码头传力途径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5
[10].刘文光,李俊,严铖,贺红林.弹性梁损伤识别模态应变能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