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平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一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的地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发生变化,学生的学法也随之相应改变,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几个基本特征,探讨了新课改下地理学科的教与学,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性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56-02
新课改要求我们构建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平等相处,彻底改变“师道尊严”的模式,要与学生沟通、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算是具有开放性的呢?
一学生的积极参与,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牛津大学出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要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这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式的地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要让学生发言、提问、讨论及总结。也就是,地理教师要明确在开放式的地理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结构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自实践、合作探究。
1.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力求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引用其关心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设计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促进教学互动、合作探究。教师应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其关注的地理现象组织教学,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全面落实了课程目标。
2.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学生更聪明。”因此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对他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开放式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使其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3.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思考质疑的常用方法,它能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如在讲“日界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按出生日期,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她们出生在何地区?”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再讲相关的知识,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接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但能比较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且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新课程改革走向民主、开放,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在师生之间愉快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1.“民主、平等”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之间存在隔阂。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不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2.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学校强调升学率,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学生的创造性被抹杀,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走向教条主义。构建师生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学生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
三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1.实现课堂教学向现实生活延伸
《新课标》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努力把地理原理和规律融入其中,围绕其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在问题情景下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让地理课堂融入现实生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发生在其身边的现象进行讨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领悟知识,在体验中掌握理论,并具备创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向时事热点问题的延伸
当代中学生思维敏锐,视野广阔,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有莫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的强烈欲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地理教学也应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其结果是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并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3.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向跨学科的延伸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其跨学科多,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放式的教学应力图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使已有的知识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拓展。这样不但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向多学科的延伸,而且注重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注重学生联系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开放式教学是对素质教育及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潮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开放性教学能更多的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关注。探索如何切实提高地理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洪.关于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学苑教育,2010(04)
[2]陆永传.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09(10)
[3]曾立梅.简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考试周刊,2009(48)
[4]宋允芳.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才之路,2009(30)
[5]马林程、刘光乾.浅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6]杨亚利.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成功·教育版,2009(09)
[7]孙建平、牟少宁、牟燕萍.自然学科重在知识延伸和技能培养.山东教育,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