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周梦晓,蔡倩,周建江

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周梦晓,蔡倩,周建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小卫星,姿态规划,低可观测性,SAS

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文献综述

周梦晓,蔡倩,周建江[1](2015)在《基于稀疏A*算法的微小卫星飞行姿态静环境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能够有效提升微小卫星的使用效率和生存能力,因此,设计了一种以稀疏A*算法(SAS)为基础的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静环境规划算法。通过对微小卫星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横滚角等姿态角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微小卫星在威胁雷达方向上的RCS值,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通过对工作频率在S波段和VHF波段的威胁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规划后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明显改善,满足飞行姿态规划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5年07期)

周梦晓,蔡倩,周建江,蒋晖,胡容[2](2015)在《微小卫星飞行姿态动环境规划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微小卫星的使用效率和生存能力,关键是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设计了一种以混沌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为基础的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动环境规划算法。通过对微小卫星飞行中的俯仰角和方位角等姿态角进行实时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微小卫星在威胁雷达方向上的RCS值,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以提高规划的实时特性,加入混沌(chaos)运动可以提高算法的精确程度。通过对工作频率在VHF波段的威胁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规划后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明显改善,满足飞行姿态规划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李志刚[3](2009)在《基于网络控制的叁轴转台模拟小卫星飞行姿态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航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法。为了使卫星迅速、准确地完成既定任务,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上掀起了研究、发展小卫星的热潮。2004年4月,由清华大学和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并共同使用的“纳星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小卫星研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课题正是在“纳星一号”成功发射的经验基础上,由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Internet控制叁轴转台来全面模拟小卫星在实际飞行中的姿态。基于网络控制的叁轴转台模拟小卫星飞行姿态的系统采用叁层的软硬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表现层、业务逻辑服务层、和控制执行仿真层:(1)应用表现层面向远程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文中阐述了如何采用JSF(Java Server Faces)技术结合Ajax4jsf开发包来开发该层;(2)业务逻辑服务层由Web服务器和数据库、K880控制卡及数据反馈采集卡组成。在该层中,结合叁轴转台的数学模型,并以PID控制策略为主要控制算法,实现了叁轴转台控制器。业务逻辑服务层接收应用表现层传来控制指令,对其进行解释并处理,然后将相应的指令发送给叁轴转台控制器来控制叁轴转台运转。该层中的数据持久化和业务逻辑利用Hibernate和Spring框架来实现。(3)控制执行仿真层由步进电机及其控制器、叁轴转台等组成,负责接收服务层的控制命令,并控制叁轴转台进行仿真动作。该层利用数据采集反馈卡采集叁轴转台的运动信息回馈给服务层和应用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结构,构建了一个具备系统稳定性、运动精确性等特点的控制模型。本文最后对基于网络控制的叁轴转台模拟小卫星飞行姿态的整个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系统有待改进和添加的功能点,为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李宏枫,郑建华,高东[4](2008)在《小卫星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体的对地定向叁星编队成像高度计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基于四元素方法进行了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和数字仿真研究。首先定义了坐标系及姿态误差变量。接着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姿态跟踪控制器,并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控制律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基于Matlab的数值仿真和基于STK的可视化,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编队中的从星时刻跟踪目标姿态。也就是能够实现合成孔径干涉测量的任务目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8年08期)

李宏枫[5](2007)在《小卫星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卫星编队飞行,多颗卫星协同工作,组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大卫星”,依靠大的孔径和测量基线,可以在完成单个大型空间飞行器功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消除卫星故障对任务的影响。因此卫星编队飞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将在电子侦察、立体成像,导航定位、卫星遥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对小卫星编队飞行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本论文首先在分析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小卫星编队飞行任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调研了国内外在编队飞行小卫星姿态协同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卫星姿态描述方法,包括它们的定义、换算关系、优缺点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姿态矩阵。结合本论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决定采用姿态四元素描述法来进行研究。针对对地定向叁轴稳定卫星,定义了研究卫星运动的几种常用坐标系,推导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基于四元素方法建立了刚体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然后基于四元素方法,研究了单颗卫星的姿态稳定控制算法,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姿态稳定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此外,定义了姿态四元素误差变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颗卫星的姿态跟踪控制算法,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姿态跟踪控制器全局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最后,以叁星编队为例,采用主从式的姿态协同控制策略,研究了编队中两颗从星的目标姿态算法。并利用叁维可视化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分别通过数值仿真和可视化仿真,对所设计的姿态协同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编队中的从星可以时刻跟踪目标姿态,也就是能够实现编队卫星姿态协同控制的任务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期刊2007-10-01)

[6](2003)在《卫星飞行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如果不对它进行控制的话,它就会乱翻筋斗。卫星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因此,对它的飞行姿态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通信卫星需要它的天线始终对准地面,对地观测卫星则要求它的观测仪器的窗口始终对准地面,如果乱翻乱滚卫星哪里还能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期刊2003年02期)

韦娟,袁建平[7](2002)在《编队飞行小卫星相对姿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元数作为定位参数对编队飞行小卫星进行相对姿态控制。首先给出了以误差四元数作为反馈量 ,基于参考卫星的相对姿态控制律 ,其次 ,研究了由若干颗相同卫星组成的编队卫星 ,在卫星姿态达到指定的方位时 ,相互之间也要满足一定要求的相对姿态控制律。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 ,说明了两种相对姿态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02年04期)

罗文成,刘良栋,李果[8](1999)在《整星零动量小卫星偏置飞行姿态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反作用飞轮为执行机构的整星零动量卫星绕X轴大角度偏置飞行模式的姿态解耦控制问题。首先给出卫星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控制作用中引入非线性项对姿态动力学模型线性化,进一步对线性模型进行状态反馈解耦和极点配置。最后,给出了数学仿真算例和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1999年01期)

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微小卫星的使用效率和生存能力,关键是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设计了一种以混沌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为基础的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动环境规划算法。通过对微小卫星飞行中的俯仰角和方位角等姿态角进行实时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微小卫星在威胁雷达方向上的RCS值,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以提高规划的实时特性,加入混沌(chaos)运动可以提高算法的精确程度。通过对工作频率在VHF波段的威胁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规划后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明显改善,满足飞行姿态规划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参考文献

[1].周梦晓,蔡倩,周建江.基于稀疏A*算法的微小卫星飞行姿态静环境规划[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

[2].周梦晓,蔡倩,周建江,蒋晖,胡容.微小卫星飞行姿态动环境规划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

[3].李志刚.基于网络控制的叁轴转台模拟小卫星飞行姿态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李宏枫,郑建华,高东.小卫星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8

[5].李宏枫.小卫星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

[6]..卫星飞行姿态控制[J].国防科技.2003

[7].韦娟,袁建平.编队飞行小卫星相对姿态控制研究[J].航天控制.2002

[8].罗文成,刘良栋,李果.整星零动量小卫星偏置飞行姿态解耦控制[J].航天控制.1999

标签:;  ;  ;  ;  

小卫星飞行姿态论文-周梦晓,蔡倩,周建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