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哈密黄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密黄芪,亚急性毒性,疯草,小鼠
哈密黄芪论文文献综述
路浩,孙莉莎,赵宝玉,王占新,刘忠艳[1](2010)在《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00只5~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雄鼠标记为ⅠA~ⅤA组,雌鼠标记为ⅠB~ⅤB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给小鼠饲喂哈密黄芪干草粉量为基础饲料量15%,30%,45%,60%的混合饲料,连续饲喂5周,记录小鼠体质量、临床症状及主要血液学指标变化,并采集小鼠主要组织器官制作石蜡及透射电镜切片。结果表明,Ⅱ、Ⅲ组小鼠平均日增重为正值,且无明显中毒症状;Ⅳ、Ⅴ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呈负增长,Ⅳ组小鼠饲喂11d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但5d后症状减轻或消失,Ⅴ组小鼠饲喂7d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Ⅱ~Ⅳ、ⅤB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ⅤA组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着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随毒草剂量增加而加剧,各试验组间差异显着(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脑、心脏、肾、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发生明显空泡变性。结果提示,哈密黄芪中毒与疯草中毒相似,哈密黄芪应为疯草类植物的一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孙莉莎,路浩,赵宝玉,霍星华,万学攀[2](2009)在《哈密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2 968 g哈密黄芪经乙醇热回流提取得303.3 g总浸膏,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部分浸膏分别为0.51,1.72,19.10 g,提取率分别为0.017%,0.058%,0.644%;说明哈密黄芪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提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对各部分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生物碱至少分别有17,13,5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哈密黄芪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本试验还利用薄层制备技术分离得到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苦马豆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赵宝玉,路浩,孙莉莎,王占新,刘忠艳[3](2009)在《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观察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本试验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雄鼠标记为ⅠA~ⅤA组,雌鼠标记为ⅠB~ⅤB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给小鼠饲喂哈密黄芪干草粉量为基础饲料量15%,30%,45%,60%的混合饲料,连续饲喂5周,记录小鼠体重、临床症状及主要血液学指标变化,并采集小鼠主要组织器官制作石蜡及透射电镜切片。结果显示,Ⅱ、Ⅲ组小鼠平均日增重为正值,且无明显中毒症状;Ⅳ、Ⅴ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呈负增长,Ⅳ组小鼠饲喂11d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但5d后症状减轻或消失,Ⅴ组小鼠饲喂7d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Ⅱ~Ⅳ、ⅤB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ⅤA组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着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随毒草剂量增高而加剧,各试验组间差异显着(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脑、心脏、肾、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发生明显空泡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01)
孙莉莎[4](2009)在《哈密黄芪生物碱成分分析及毒性与营养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密黄芪(Astragalus hamiensis S.B.Ho)属豆科(Leguminosae)黄芪属(Astragalus)多年生草本植物。哈密黄芪生长于恶劣的沙化、退化及荒漠化草地,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西部草地特别是内蒙古草地主要有毒植物之一,该植物能引起动物与疯草中毒相似的中毒症状,但目前就其毒性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而对它是否属于疯草的研究也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薄层色谱技术,初步确定哈密黄芪中化学成分种类;通过动物亚急性毒性试验对哈密黄芪毒性进行研究,为证明哈密黄芪属疯草类植物的有力论据;通过对哈密黄芪营养价值评估,为探索哈密黄芪的利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哈密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及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不含氰苷及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对哈密黄芪生物碱进行系统提取,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叁部分浸膏提取率分别为0.017%、0.058%、0.644%,说明主要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对各部分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生物碱至少分别有17种、13种和5种。利用薄层制备技术分离到正丁醇部分中的苦马豆素。2.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以不同比例哈密黄芪干草粉与基础饲料混合,连续饲喂小鼠5周,记录小鼠体重、临床症状及主要血液学指标变化,制作及观察组织器官石蜡及透射电镜切片。结果显示,Ⅱ、Ⅲ组小鼠无明显中毒症状;Ⅳ、Ⅴ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呈负增长,Ⅳ组小鼠饲喂11d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但5d后症状减轻或消失,Ⅴ组小鼠饲喂7d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Ⅱ组~Ⅳ组、ⅤB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ⅤA组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着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随毒草剂量增高而加剧,组间差异显着(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脑、心脏、肾、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发生明显空泡变性。3.哈密黄芪营养成分评价利用饲草营养成分、氨基酸检测和矿物质元素分析方法,对哈密黄芪花期及果期地上部分中营养成分、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哈密黄芪果期及花期样品中干物质含量均达到90%以上,果期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于30%,粗纤维含量达40%以上;花期粗脂肪、粗蛋白、钙及磷含量均高于果期。哈密黄芪中含有动物所需的铁、锌、铜、镁、锰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且富含铁和镁。哈密黄芪中水溶性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大于1g/100g。(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哈密黄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2 968 g哈密黄芪经乙醇热回流提取得303.3 g总浸膏,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部分浸膏分别为0.51,1.72,19.10 g,提取率分别为0.017%,0.058%,0.644%;说明哈密黄芪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提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对各部分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生物碱至少分别有17,13,5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哈密黄芪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本试验还利用薄层制备技术分离得到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苦马豆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哈密黄芪论文参考文献
[1].路浩,孙莉莎,赵宝玉,王占新,刘忠艳.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2010
[2].孙莉莎,路浩,赵宝玉,霍星华,万学攀.哈密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色谱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9
[3].赵宝玉,路浩,孙莉莎,王占新,刘忠艳.哈密黄芪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4].孙莉莎.哈密黄芪生物碱成分分析及毒性与营养价值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