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执行测试例论文-杨光辉

可执行测试例论文-杨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执行测试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议一致性测试,扩展有限状态机,谓词依赖图,变迁可执行性分析

可执行测试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辉[1](2015)在《EFSM模型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语言描述的协议规范存在二义性问题,协议软件开发人员对同一协议规范理解的差异是导致其协议实现“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协议实现与协议规范之间的丝毫偏差都可能给通信网络造成灾难性后果。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协议实现和协议规范的一致性程度,成为了保障网络通信质量的有效手段。扩展有限状态机(Extended Finite StateMachine, EFSM)模型为一致性测试提供了一个相对精确的、无二义性的平台,基于EFSM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EFSM在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的基础上扩充了变量和谓词条件,导致基于EFSM模型生成的测试序列存在不可执行的问题。究其本质原因是EFSM模型变迁之间存在数据冲突,导致测试序列中变迁之间谓词条件的矛盾。本文针对EFSM模型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的内容和创新之处可以归结为下述四个方面:(1)在特定测试场景下,本文实验发现了传统基于可执行分析树EAT(ExecutableAnalysis Tree)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在生成测试序列时的局限性,通过提取相关EFSM模型特征,分析探讨了其本质原因。(2)挖掘了EFSM模型变迁之间可执行性的约束关系,进而构造EFSM模型的谓词依赖图PDG(Predicate Dependence Graph),基于PDG引导生成EFSM的可执行测试序列。PDG将传统的可执行预测从1步扩展到N步,从而使得测试序列生成引导更加准确。(3)量化EFSM模型PDG中边的权值,提出了一个启发式搜索函数,该函数将测试序列生成过程中遇到的叁个问题:测试序列的可执行性、测试序列长度和测试序列覆盖标准抽象成为叁个因子,这叁个因子作为启发式搜索函数的参数来引导可执行测试序列的生成。(4)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可执行分析树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该方法在无需初始输入数据的情况下生成满足覆盖需求的测试序列,同时生成满足该测试序列可执行的变量约束条件,任何一组满足约束条件的变量取值都可以满足测试序列的可执行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8)

舒挺,刘良桂,徐伟强,李文书[2](2012)在《自适应EFSM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模型自动生成测试序列可以提高测试效率.由于EFSM模型包含丰富的变量和谓词条件,它们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自动生成的测试序列不可执行.对EFSM变迁及变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定义了一个邻接变迁关联图,提出了一种自适应EFSM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算法.新算法首先根据变量和谓词包含情况对变迁进行分类,然后深入挖掘了邻接变迁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基于自适应预测搜索函数启发式引导可达性分析树扩展生成可执行的测试序列.实验数据表明,与宽度优先可达性分析方法相比,新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可达性分析过程中产生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概率,从而提高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效率.在最坏的情况下,新算法的计算时空复杂度也等同于宽度优先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2年06期)

丁雪莲[3](2011)在《基于Petri-All-P-Uses的BGP4+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将BGP4+的互连行为FSM模型转换为Petri网,然后基于Petri网给出数据流标准Petri-All-P-Uses的定义,并将该标准运用到Petri网模型上,最后对BGP4+的Petri网模型直接进行可执行测试序列的自动生成,同时给出生成算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1年03期)

郭丽丽[4](2010)在《基于TTCN-3抽象语法树的可执行测试套的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TCN-3是一种标准的测试描述语言,可用于多种通信端口上的各种响应系统的测试。TTCN-3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协议测试。TTCN-3不仅可以用于功能测试,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测试,如互操作性测试和性能测试。用TTCN-3语言编写的测试套需要在测试平台中编译和执行。TTCN-3测试平台由多个实体组成,编译系统是测试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将TTCN-3编写的抽象测试套翻译为可执行测试套。TTCN-3语言编译器包括前端和后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TTCN-3语言编译器的后端——代码生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它将遍历编译器前端输出的抽象语法树生成可执行测试套。由于TTCN-3语言的复杂性,TTCN-3编译器将TTCN-3抽象测试套翻译成对应的C++代码,然后借助C++语言编译器将生成的C++代码编译为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的代码。TTCN-3编译器后端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对可执行测试套中所需的TE内部接口进行了需求分析与设计;基于语法树设计了用于生成可执行测试套的辅助数据结构;通过扫描语法树,生成这些辅助数据结构,并借助这些辅助数据结构,根据定义的TE内部接口实现了从TTCN-3语法树到可执行测试套的翻译。本文实现的TTCN-3语言编译器后端支持包括模块、数据类型和值、模板、测试行为、测试配置和基于消息通信在内的TTCN-3语言元素的翻译。最后本文通过一个DNS测试套实例说明了TE内部接口的使用方式及完整翻译过程并给出了生成的可执行测试套。(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0-06-13)

李华,叶新铭,刘静,刘龙[5](2009)在《移动IPv6协议中移动节点的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IPv6可以为主机移动提供便利,使得它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v6地址连接到任何链路上。对于它的测试研究可以保证协议的实现与说明的一致性。在移动IPv6中共有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以及对端节点3个角色。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控制流模型以及它的基于控制流的测试序列,基于该序列重构并形成了扩展有限状态机,其中考虑加入数据流,构建了可执行的测试序列,然后基于可执行测试序列提取了测试例,此方法可以减缓甚至避免爆炸问题。通过测试实践展示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结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李飞飞[6](2008)在《从TTCN-3到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的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激增,网络流量模型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路由器/交换机作为通信子网中的核心设备,对网络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路由器/交换机的性能测试和评价越来越重要,并且需要新的测试方法来处理路由器多个端口的流量并发。本文以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的多端口并发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的开发为研究背景。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提出的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它能在任何环境下独立的测试路由器/交换机的一对端口或是通过对分布在通信子网中的路由器的测试来评价网络性能。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在研的分布式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是分布式并发穿越测试法的实现,它包括上级的多端口并发测试控制器和下级多个与之互连的双端口测试器,一个双端口测试器可以独立的或在多端口并发测试控制器的控制下来控制和观察路由器一对端口的行为。本文的侧重点是在多端口并发性能测试的基础上,针对TTCN-3语言的不足所做的改进和扩展,并以此为基础生成了TTCN-3 Compiler V.2的原型,它能更好的提供功能测试并给多端口并发测试方法引进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一种对不使用扩展TTCN-3语言编写的测试例的通用的同步点插入机制,这让不使用扩展TTCN-3语言编写的测试例也能在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性能测试中使用。本文对TTCN-3的扩展还包括数据流生成、时钟、测试判决等方面,这为多端口并发性能测试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创造了条件。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对TTCN-3 Compiler V.1的改进,包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可执行测试例生成器所使用的数据结构进行优化,完善了对模板匹配、日志操作等相关部分的处理,并给出了可执行测试例生成部分与测试系统间的适配框架,针对特定测试过程提出了适配实现机制。扩展了TTCN-3 Compiler V.1的功能,使其支持性能测试。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优化了双端口可执行测试例生成器的数据结构和可执行生成技术;引进同步点概念解决分布式并发测试中的同步问题并给予实现;定义了系统适配和平台适配框架;提出了在双端口测试器中支持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对UDP和RIP在叁层交换机上进行的初步的测试实验,表明TTCN-3可执行测试例生成器第二版达到了既定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5-01)

刘玉仙[7](2008)在《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硕士论文反映的工作是以网络测试为背景。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提出了一种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这种方法可以评价单一的路由器,也可以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监控。目前实验室正致力于基于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的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的开发。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由多个双端口测试器和一个多端口并发测试控制器组成,每个双端口测试器测试监控被测路由器的一对端口,多端口并发测试控制器作为主测试器通过网络与各个双端口测试器相连来协调各个双端口测试器的测试过程。本论文的重点是对TTCN-3抽象测试集到双端口可执行测试例的生成技术进行研究。为适应现代高速路由器测试,本实验室采用编译的方法来转化TTCN-3测试例。从抽象测试集的分析中可知网络测试过程是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测试步本质上可以描绘成一个测试状态变迁表。因此,本论文提出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方法来处理测试树中的各个测试步,每一个测试树可以映射成一个小的测试状态变迁表。这种方法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来简化测试例主要部分的操作。依据这个想法,笔者重新设计了TTCN-3/C++编译器,初步的编译和测试实验表明了其可行性。在研究新的编译器框架之外,笔者重新设计实现了TTCN-3语言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C++代码生成。并且在实现了PDU编解码器和支撑层适配器后,对TTCN-3/C++编译器原型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实验。虽然新的TTCN-3/C++编译器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但是本论文所反映的工作对可执行测试例生成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通过进一步的完善与实验,笔者相信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方法会是现有方法的一个替代。(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5-01)

魏仰苏,孟兆航,舒挺[8](2007)在《数据流控制流相迭加的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可执行的测试序列的自动生成策略。先从UML模型中提取出协议模型的EFSM信息,然后利用变迁可执行性分析自动生成可执行的测试序列。该生成策略同时结合了数据流测试和控制流测试的优点,既具有比较高的错误覆盖率,又对通信协议中的数据部分进行了充分的测试,从而提高了一致性测试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7年10期)

曾飞[9](2006)在《双端口测试器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将具有多端口和高端口速率高的特点,而多媒体应用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使路由器/交换机必须具备高速交换能力和对不同数据的服务质量给予保障的能力,这也给路由器/交换机本身和相关的测试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模拟路由器的真实工作环境,对路由器的功能与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评测,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对路由器多端口并发测试技术的研究和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开发的测试系统分为上下两级,上级为“多端口并发测试器¨(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er,MPCT),下级为路由器“双端口测试器”(Two-Port Tester,TPT),二者通过交换设备实现互联组成“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DMC-TS)。本文的工作主要涉及双端口测试器部分。 双端口测试器由测试执行部分(因为他直接面对测试操作员,有时也称之为测试前台系统)和测试集支撑工具组成。笔者的工作重点尽管概念上属于TPT测试执行部分,但由于本系统采用编译方式,为了使编译结果能够独立运行,TPT将单测试例执行器(Single Test Case Executor,STCE)实际上作为“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Executable Test Control Data,ETCD)的主控程序,因此,以STCE为核心的TPT测试执行部分实际上由编译程序自动生成。相应地,笔者工作变成研究如何通过TTCN-3(the 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编译程序自动生成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的问题。 现有TTCN-3编译程序中所采用的“单遍”或“多遍”扫描方式,本论文介绍的SC-Netcom TTCN-3 Compiler选择了繁简适中的两遍扫描方式,经过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形成语法树和符号表,再经代码优化最终生成可执行测试控制数据ETCD。STCE根据测试要求发送测试数据,接收并记录被测对象的应答并做出相应的测试结论,因此,STCE的生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设计的STCE特色是以“测试状态变迁表”(Test State Transition Table,TSTT)为基础进行测试控制。测试状态对应于测试树中的节点,与协议状态之间不具备一一对应关系;测试状态集是更加细化的协议状态集,是为适应测试各种细化的状态变迁的需要而扩展的。采用“测试状态变迁表”的方式来控制测试过程具有全面、细致和直观的优点。笔者在本论文中反映的工作,除了完成了STCE的设计与生成程序的编程之外,为了配合对IP层的测试,增添了IP(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4-01)

高传善,郑晓峰[10](1994)在《可执行测试套的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UNIX网络环境的可执行测试套的自动生成的具体实现。(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1994年10期)

可执行测试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模型自动生成测试序列可以提高测试效率.由于EFSM模型包含丰富的变量和谓词条件,它们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自动生成的测试序列不可执行.对EFSM变迁及变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定义了一个邻接变迁关联图,提出了一种自适应EFSM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算法.新算法首先根据变量和谓词包含情况对变迁进行分类,然后深入挖掘了邻接变迁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基于自适应预测搜索函数启发式引导可达性分析树扩展生成可执行的测试序列.实验数据表明,与宽度优先可达性分析方法相比,新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可达性分析过程中产生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概率,从而提高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效率.在最坏的情况下,新算法的计算时空复杂度也等同于宽度优先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执行测试例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光辉.EFSM模型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2].舒挺,刘良桂,徐伟强,李文书.自适应EFSM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

[3].丁雪莲.基于Petri-All-P-Uses的BGP4+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

[4].郭丽丽.基于TTCN-3抽象语法树的可执行测试套的生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5].李华,叶新铭,刘静,刘龙.移动IPv6协议中移动节点的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

[6].李飞飞.从TTCN-3到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08

[7].刘玉仙.面向测试状态变迁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8

[8].魏仰苏,孟兆航,舒挺.数据流控制流相迭加的可执行测试序列生成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9].曾飞.双端口测试器的可执行测试例生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0].高传善,郑晓峰.可执行测试套的自动生成[J].电信科学.1994

标签:;  ;  ;  ;  

可执行测试例论文-杨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