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纵向补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纵向补给,航行,浮标,滚塑
纵向补给论文文献综述
郭奎,赵珍强,黄海波[1](2018)在《新型航行纵向补给用引缆浮标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航行纵向补给用浮标的情况,从浮标的材质、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经过浮标下沉分析、侧翼压力、拖拽拉力等计算分析,并结合碰撞破损等使用状况,重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滚塑材质的引缆浮标,解决了引缆浮标在航行使用过程中容易下沉、脱落等现象,使浮标在航行拖拽时能够在海面上稳定漂浮,不下沉。(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于影[2](2011)在《舰船航行纵向补给对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大舰船作战半径、延长舰船巡航时间,提高舰船综合保障能力,有必要对航行中的舰船实施油料补给。由于高海况下两浮体存在不确定的相对运动,油管对接十分困难,如能快速准确地实现补给中油管对接,将极大提高补给效率。故对舰船补给对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舰船航行纵向补给作业中的对接技术展开研究。在对国内外航行补给、对接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纵向补给中两对接浮体在海浪作用下的相对位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基于分离建模(MMG)方法,通过对单一浮体的受力/力矩分析,推导出主动浮体4自由度运动方程。基于谱分析法,通过对柔性初连接下受限浮体的运动状态展开研究,建立了海浪对受限浮体的力/力矩模型。并对所建立的非受限浮体(即单一浮体)以及不同海况下受限浮体的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为航行补给中实现对接的技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补给中实现油管对接的难题,提出分步式对接方案。即用桨和舵控制主动浮体与被动浮体接近,通过柔性臂实施初连接,再通过对接调整机构实现油管对接。对提出的对接机构方案,设计了油管对接头引导机构、对接调整机构、密封、锁紧与解脱机构,建立了虚拟样机以实现虚拟装配。对提出的初连接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RP型柔性机械臂试验系统,给出了柔性调节的力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P型柔性系统可很好地满足分步式对接中初连接的要求。针对舰船补给过程中的叁种作业状态,分析舰船的行进轨迹与补给的合理时间,提出了补给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评判准则。分析了对接调整机构的运动特性及自由度分配方案。基于螺旋理论,对单一型与组合式对接调整机构的构型进行研究,根据综合出的19类基本运动类型,构型出多种串联式、单闭链式以及并联式机构的可行方式,通过提出的2-RPU-C型单闭链机构又演化出3类全新机构。分析与比较各构型优缺点,选择最优对接方式,为实现油管对接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针对6-RUS型并联机构与2-RPU-C型单闭链机构的两种典型机构类型进行研究。为对接调整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技术途径。建立了6-RUS型并联机构的逆运动学模型和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以分析该机构动平台对目标点的准确跟踪及电机布置方式对其使用效能的影响。建立了2-RPU-C型单闭链机构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以研究该机构的工作空间及目标跟随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上补给对接过程视景仿真系统。并对6级海况中的2-RPU-C型对接调整机构实现油管的对接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2-RPU-C对接调整机构可以满足对接要求,且所编制的软件能真实再现对接过程,并可较好地验证所提出的对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03-08)
余黄伟[3](2011)在《纵向补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现代舰船》期刊2011年04期)
邢道奇,张良欣,任爱娣[4](2011)在《纵向补给装置液压冲击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纵向补给装置的液压冲击问题,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运用AMESim软件的批处理功能,分析换向阀换向时间、管道内径、管道壁厚、管道长度对系统压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换向阀换向时间是影响液压冲击的主要因素,延长换向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小液压冲击。提出减小液压冲击的措施,为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1年03期)
杜滨[5](2009)在《舰船纵向补给装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争夺海上权益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海上反恐、打击海盗等特殊任务的频繁执行以及保卫海上石油生命线的战略安全等要求,海军必然要具备远洋作战能力,而恶劣海况下能够对远洋作战舰船实施快速纵向补给则是形成这种能力的基本保障。本文研制开发了一新型舰船纵向补给装置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海况运行姿态稳定等特点,有助于解决在高海况下舰船纵向补给这一难题。本文在已有设计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分析了原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包括接收载体油管的连接方式、舵的设计,补给载体拖曳方式的设计、水翼的设计。对载体各装置进行重新布置,进行了相关的静水力计算。本文对载体各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舵、水翼的设计计算,传动系统的设计,遥控系统初步设计。对固定拖曳形式下的载体强度进行了计算。找到了接收载体偏移过程中出现横倾现象的原因,并通过调整拖点、舵水动力作用点、载体重心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并进行了1:2模型及1:1模型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检验,对相关计算进行了验证。试验证明,载体的运动稳定性、展开距离、姿态均满足对接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9-02-01)
邢道奇,王晓林,张良欣[6](2007)在《舰船海上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的模糊故障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舰船海上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故障树的基础上,对液压系统进行模糊故障树分析,采用参照函数为正态型的L-R模糊数来描述各底事件发生的概率,推导出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及其隶属函数分布,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改进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船舶》期刊2007年06期)
邢道奇,王晓林,张良欣[7](2007)在《模糊故障树理论在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发生概率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将模糊理论引入故障树分析中。在建立该系统故障树的基础上,进行了模糊故障树分析,来解决该系统故障诊断问题,并为更复杂的横向补给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船》期刊2007年04期)
宇可,陈明[8](2004)在《海上航行油料纵向补给自动寻的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航行油料纵向补给自动寻的是正在迅速发展的航行补给技术,它可在高海况下对船舶实施可靠、快速、高效的油料补给.文章从介绍国外海上纵向自动油料补给系统的原理入手,分析了该系统所涉及的载体稳定性、载体定深及动力定位、自动寻的、自动对接与密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及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04年01期)
纵向补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增大舰船作战半径、延长舰船巡航时间,提高舰船综合保障能力,有必要对航行中的舰船实施油料补给。由于高海况下两浮体存在不确定的相对运动,油管对接十分困难,如能快速准确地实现补给中油管对接,将极大提高补给效率。故对舰船补给对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舰船航行纵向补给作业中的对接技术展开研究。在对国内外航行补给、对接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纵向补给中两对接浮体在海浪作用下的相对位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基于分离建模(MMG)方法,通过对单一浮体的受力/力矩分析,推导出主动浮体4自由度运动方程。基于谱分析法,通过对柔性初连接下受限浮体的运动状态展开研究,建立了海浪对受限浮体的力/力矩模型。并对所建立的非受限浮体(即单一浮体)以及不同海况下受限浮体的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为航行补给中实现对接的技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补给中实现油管对接的难题,提出分步式对接方案。即用桨和舵控制主动浮体与被动浮体接近,通过柔性臂实施初连接,再通过对接调整机构实现油管对接。对提出的对接机构方案,设计了油管对接头引导机构、对接调整机构、密封、锁紧与解脱机构,建立了虚拟样机以实现虚拟装配。对提出的初连接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RP型柔性机械臂试验系统,给出了柔性调节的力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P型柔性系统可很好地满足分步式对接中初连接的要求。针对舰船补给过程中的叁种作业状态,分析舰船的行进轨迹与补给的合理时间,提出了补给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评判准则。分析了对接调整机构的运动特性及自由度分配方案。基于螺旋理论,对单一型与组合式对接调整机构的构型进行研究,根据综合出的19类基本运动类型,构型出多种串联式、单闭链式以及并联式机构的可行方式,通过提出的2-RPU-C型单闭链机构又演化出3类全新机构。分析与比较各构型优缺点,选择最优对接方式,为实现油管对接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针对6-RUS型并联机构与2-RPU-C型单闭链机构的两种典型机构类型进行研究。为对接调整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技术途径。建立了6-RUS型并联机构的逆运动学模型和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以分析该机构动平台对目标点的准确跟踪及电机布置方式对其使用效能的影响。建立了2-RPU-C型单闭链机构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以研究该机构的工作空间及目标跟随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上补给对接过程视景仿真系统。并对6级海况中的2-RPU-C型对接调整机构实现油管的对接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2-RPU-C对接调整机构可以满足对接要求,且所编制的软件能真实再现对接过程,并可较好地验证所提出的对接方案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向补给论文参考文献
[1].郭奎,赵珍强,黄海波.新型航行纵向补给用引缆浮标的设计与应用[J].船舶工程.2018
[2].于影.舰船航行纵向补给对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余黄伟.纵向补给[J].现代舰船.2011
[4].邢道奇,张良欣,任爱娣.纵向补给装置液压冲击仿真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
[5].杜滨.舰船纵向补给装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6].邢道奇,王晓林,张良欣.舰船海上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的模糊故障树分析[J].船舶.2007
[7].邢道奇,王晓林,张良欣.模糊故障树理论在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修船.2007
[8].宇可,陈明.海上航行油料纵向补给自动寻的装置[J].机电设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