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契嵩论文-周伟明

释契嵩论文-周伟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释契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释契嵩,治国思想,皇极,中正

释契嵩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明[1](2016)在《释契嵩治国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着名僧人释契嵩在融合儒、释二家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本文以释契嵩所着文献、后人辑录的《镡津集》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释契嵩以"皇极"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理念、重视礼乐教化的理念、倡导推行"大政""至政"的理念,详细论述了释契嵩的正统观、公私观、用人观、权力观和诚信观,以图揭示两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儒释交融互摄的特点,并对释契嵩的治国思想作一扼要的评述。(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谭新红,冯红梅[2](2014)在《北宋释契嵩诗文编年系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钱穆先生曾云:“读诗正该一家一家读,又该照着编年先后通体读。”~(2)然而除了少数大家的作品有编年成果外,绝大多数中国古代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被编年,或者是有编年却不甚完整,而系地的成果就更少了。本文即尝试对北宋着名僧人契嵩的诗文作品进行编年系地。(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4年00期)

周伟明,钟金贵[3](2014)在《学说互摄与学风互镜——兼评释契嵩人性论观照下的宋儒学风及其后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以来,儒释道叁教学说互摄,构成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一传统在释契嵩人性论研究上表现尤甚。释契嵩作为云门宗弟子,在继承禅宗人性论基础上,摄取了儒家人性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在理论上既有继承,更有批判创新,显现了理论借鉴的优势,从研究学风上印证了叁教互摄传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唐末宋初排佛声浪高涨之际,释契嵩的研究方法看似势屈,实际上他正是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开放姿态:不必儒,不必释;不必僧,不必俗。这也印证了儒释道叁教互斥的不可取性,也使后来儒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佛教,甚至许多宋代大儒出入佛老之间,兼采众家之长,宋儒谈佛论禅、叁教交融互摄之风气得以开启,宋明理学之学风也得以催生,如张载、朱熹、王阳明等一代宋儒学人也在此学风根基上谈古论今、修行论道。(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4年06期)

喻静[4](2013)在《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以释契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核心义理,无论中印,无论古今,俱是一以贯之的,和儒家的核心义理有本质差别。本文以释契嵩为例,阐明自古以来的佛教僧人和佛教思想家所谈的孝是独立的基于佛教义理的孝,而不是依附于儒家义理的孝,虽然两者在实践层面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为,讨论佛教孝道观若理所当然以儒为主、以佛为客,把中国历代佛教思想家处理孝的方式片面理解为对儒道两家诘难的防御性的回应,或以依附性的身份对传教策略做出妥协和融通,即可能障蔽佛门践行者的悲心大愿、障蔽佛教的独特和殊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3年02期)

邱小毛[5](2012)在《释契嵩古文创作艺术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释契嵩以其古文创作,为北宋古文运动增添了一支重要生力军。其文论事说理,议论抑扬;记事写人,裁剪精审;抒情咏怀,寄寓遥深,代表了北宋僧人古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魏鸿雁[6](2006)在《宋初僧人对北宋文学革新的认识与回应——以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中叶的文学革新是我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北宋中期以来,古文运动继中唐之后在学术界再次掀起高潮。倡导古文、复兴儒学成为学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韩愈到宋代诸儒,古文运动事实上是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文”与“道”的关系问题,宋代学术界不同群体,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立场阐发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宋学形成前,以释智圆、释契嵩为中心的一大批“儒化”的僧人,从佛学的角度对这场日益兴起的文学革新运动给予了关注。他们对晚唐体、西昆体、太学体的批评,对“文”与“道”关系的认识与思考,基本上使古文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后来的文学复古革新和散文正宗地位的确立初步扫清了道路。(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邱小毛[7](2006)在《北宋释契嵩的生平及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契嵩是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着名僧人,在禅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论是北宋释子文论的代表。他对于“人文”、“言文”的论述,兼有古文家、道学家、政治家诸种之长,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韩毅[8](2005)在《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以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着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05年03期)

魏鸿雁[9](2005)在《宋代僧人对儒家经学的认识与回应——从释智圆和释契嵩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经学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是儒家学说中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宋学形成前后,释智圆、释契嵩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儒家经学给予了探索。他们不拘泥于古圣贤章句的束缚,以“微言大义”的举动和读经致用的态度,走出了宋代经学发展的第一步,昭示了宋代经学复兴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聂士全[10](2005)在《释契嵩论尊僧与籍僧》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日契嵩《广原教》第十六至十九章,分别论及尊僧、籍僧、住持和僧官问题,它们构成传统中国僧伽生态的基本环节,前一说明作为人天师表的僧伽,具有深植普遍尊敬的殊胜品格;后叁则关涉佛教的世俗形态,及依凭世法对僧众予以行政管辖的现状。有宗教,则必有专职于宗教实践的(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05年05期)

释契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钱穆先生曾云:“读诗正该一家一家读,又该照着编年先后通体读。”~(2)然而除了少数大家的作品有编年成果外,绝大多数中国古代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被编年,或者是有编年却不甚完整,而系地的成果就更少了。本文即尝试对北宋着名僧人契嵩的诗文作品进行编年系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释契嵩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伟明.释契嵩治国思想研究[J].史志学刊.2016

[2].谭新红,冯红梅.北宋释契嵩诗文编年系地考[J].国学.2014

[3].周伟明,钟金贵.学说互摄与学风互镜——兼评释契嵩人性论观照下的宋儒学风及其后世影响[J].东南学术.2014

[4].喻静.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以释契嵩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

[5].邱小毛.释契嵩古文创作艺术浅探[J].梧州学院学报.2012

[6].魏鸿雁.宋初僧人对北宋文学革新的认识与回应——以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中心的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06

[7].邱小毛.北宋释契嵩的生平及文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8].韩毅.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以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中心的考察[J].中华文化论坛.2005

[9].魏鸿雁.宋代僧人对儒家经学的认识与回应——从释智圆和释契嵩谈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

[10].聂士全.释契嵩论尊僧与籍僧[J].法音.2005

标签:;  ;  ;  ;  

释契嵩论文-周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