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制度论文-袁菊花

郊祀制度论文-袁菊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郊祀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宋,郊祭,变革,天命观

郊祀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袁菊花[1](2018)在《北宋南郊郊祀制度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郊郊祀是天子在都城南边进行祭天的礼仪性活动,北宋时期的南郊,其思想及理论渊源来自于先秦时期的“报本反始”观念和“阴阳五行思想”,但在北宋建立后“报”的观念逐渐演化为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处于政治经济变革时代的北宋,在礼制方面最显着的变化就是统治者对南郊郊祀大礼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受北宋礼制文化和正统观念的影响,始于太宗朝,经真宗、仁宗、徽宗对南郊神位系统、神位等级、叁大礼等方面变革,使得北宋南郊郊祀制度呈现出显着的不同,而恰恰是这种不同体现出北宋的王朝秩序和政教关系。表现在宗教上是道教神灵与儒教神灵的混乱,政治上是宣示帝王统治合法性和神圣性的目的逐渐加强,所以反映到文化上就是导致南郊郊祀内在的文化价值遭到了贬值,逐渐成为政治统治和强化皇权的工具。在北宋统治集团看来,天是宇宙和人间秩序的一种终极存在,是一种符号化了的象征,天子作为祭天的主祭人,对南郊郊祀制度的种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北宋统治者的天命观和政治观。对天命观而言,北宋郊天一方面是对传统礼制文化的沿袭,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论证皇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对政治观而言,北宋皇帝通过南郊祭天这一礼仪性活动,向北宋士大夫及民众展示的是一种社会伦理秩序,从而树立起皇帝自身的绝对权威。因此,其政治意义远大于最初对天的“报本”之意。(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8-06-01)

佘漾冬[2](2013)在《越南阮朝郊祀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中越两地重新确立宗藩关系,直到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因中法战争的缘故,中越宗藩关系终结。此间,共历时200多年。在中越宗藩关系的背景下,越南地区通过这种朝贡往来的机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阮朝作为越南地区最后一个传统王朝,其祭祀制度正是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国家祭祀制度而不断学习、发展而来。本文正是以此背景为基础,分成6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简要论述越南国家祭祀制度形成前,该地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历数越南历代王朝在国家祭祀制度方面创建、发展以及完备的演变过程;叁是以国家祭祀中的“郊祀”为例,陈述越南历代王朝在“郊祀”方面的建设;而第四至第六,这叁个部分则是着重分析越南阮朝“郊祀”的祭祀地点、祭祀礼仪、管理机构以及制度事例等方面的内容,全面详实地分析越南阮朝“郊祀制度”如何演变及具体运作的情况。从中可以发现,越南地区国家祭祀的发展轨迹与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有着重要的联系。尤其是以“郊祀”为例,通过对祭祀对象“天”的内容转变,以及一系列相应的仪式程序的构建,实际上形成了对越南“帝权”的认同,并以此来谋求更为“平等”的外交话语权,而这正是越南地区自后黎朝以来,所实施“内帝外臣”邦交策略的实践过程。(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段智钧[3](2013)在《南朝郊祀祭坛制度与尺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郊祀祭坛是国都的重要礼制空间内容,随着承前启后的郊祀制度得到长足发展,祭坛尺度的设计也更具数理象征内涵。尤其是"寸"数量级取值在祭坛建造高度中得到了常态应用,反映了南北朝较之前代在有关土木工程测量技术、建造工艺水平等领域的全面进步。(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期刊2013年01期)

武冠宇[4](2012)在《试论汉武帝时期的郊祀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郊祀是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核心,从上古叁代、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元明清,郊祀制度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汉武帝时期的郊祀制度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开端。其祭祀主要是在神仙说、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学说的倡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主要的郊祀活动有八次,包括对泰一神、五帝以及山川、日、月诸神的祭祀。通过这一系列的郊祀活动,汉武帝时期郊祀制度的建设也初步完成。(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12年03期)

张树国[5](2008)在《汉—唐郊祀制度沿革及郊祀歌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汉—唐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本文来源于《乐府学》期刊2008年00期)

徐迎花[6](2008)在《梁武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郊祀作为中国上古时期祭祀天地、日月、名山大川、四时百神、鬼魂祖先等各种神灵的文化传统,伴随社会发展,演化为封建社会维护皇权神圣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学者认为南北朝时期是郊祀制度的衰落阶段,但通过考察梁武帝时期帝王亲祠和郊祀制度建设,则不尽然。梁武帝的亲祠依儒家礼经为据,走向定制:用辛、间年一郊。他亲祠还体现出儒家现实主义倾向,倚重政务。在郊祀制度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萧梁君臣引征礼经对郊祀制度进行论辩,涉及飨荐蔬果之辩、郊丘之辨、郊庙否之辩等问题,深化了儒学对制度的整合,从而使郊祀制度走向相对成熟。(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8年04期)

徐迎花[7](2008)在《西晋郊祀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对中国当下的学术产生了影响,这种理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诸多领域。本文以西晋郊祀制度为例,揭示儒学作为大传统如何规范皇帝亲祠、规范郊祀制度,从而使秦汉以来神仙方术与民间淫祠杂祀等小传统淡出郊坛。(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徐迎花[8](2008)在《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郊祀为切入点,以汉魏至南北朝八百余年的皇帝亲祠和郊祀制度建设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从萌芽、发展到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首先,本文在引征大量有关“郊祀”的经学资料的基础上,从字源学和文献学角度探讨郊祀制度的内在要素,旨在说明郊祀制度深受不同时期经学家们诠释的影响。经学家们对祀神体系、郊坛形制、祭祀方位、牺牲、礼器等问题的学术探讨,一方面使得儒学逐步制度化,另一方面,使得郊祀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帝王祭祀天地的行为不断的规范化。其次,本文在大量的个案分析基础上,以皇帝亲祠和郊祀制度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体”与“制”为框架,借用雷德斐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解读了这一时期的郊祀制度。认为汉魏时期皇帝的郊祀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在祥瑞、图谶、神仙、方术等这些“小传统”思想的推动下发生的郊祀。其二,是向儒家礼学“大传统”回归下发生的的郊祀。这两条线索下的郊祀经过两晋、南北朝,在礼学(郑学与王学)的整肃下,构成一种相对成熟的制度,最终被纳入到儒学五礼体系之中,成为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郊祀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郊祀制度的流变中占有重要地位。再次,本文阐释了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演化的叁个方面原因:其一,出于对政权合法性塑造的需要;其二,皇帝本人的主导作用;其叁,儒学今、古文学术争论的推导作用。最后,本文总结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的四个特点:皇帝专断郊祀;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神权依附于政权;郊祀制度的多元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徐迎花[9](2008)在《东汉光武帝时期郊祀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体"与"制"为理论框架,考察东汉光武帝刘秀一朝的郊祀活动和郊祀制度的建设。认为刘秀祭祀天地活动,既依凭"元始中故事",又有自己的创设。郊祀制度的构建方面,重在洛阳南郊坛形制。说明东汉的郊祀制度既是汉代阴阳五行观念盛行的产物,又是向传统礼经回归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徐迎花[10](2008)在《秦代以畤祭为特色的郊祀制度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体"与"制"这个角度研究秦以畤祭为特色的郊祀制度。认为以畤祭为特色的秦代的郊祀制度是多种观念糅合下的产物。秦创设的畤祀之制、权火之制和"叁年一郊"之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它在郊祀制度的整个流变中还处于创设阶段。(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郊祀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中越两地重新确立宗藩关系,直到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因中法战争的缘故,中越宗藩关系终结。此间,共历时200多年。在中越宗藩关系的背景下,越南地区通过这种朝贡往来的机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阮朝作为越南地区最后一个传统王朝,其祭祀制度正是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国家祭祀制度而不断学习、发展而来。本文正是以此背景为基础,分成6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简要论述越南国家祭祀制度形成前,该地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历数越南历代王朝在国家祭祀制度方面创建、发展以及完备的演变过程;叁是以国家祭祀中的“郊祀”为例,陈述越南历代王朝在“郊祀”方面的建设;而第四至第六,这叁个部分则是着重分析越南阮朝“郊祀”的祭祀地点、祭祀礼仪、管理机构以及制度事例等方面的内容,全面详实地分析越南阮朝“郊祀制度”如何演变及具体运作的情况。从中可以发现,越南地区国家祭祀的发展轨迹与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有着重要的联系。尤其是以“郊祀”为例,通过对祭祀对象“天”的内容转变,以及一系列相应的仪式程序的构建,实际上形成了对越南“帝权”的认同,并以此来谋求更为“平等”的外交话语权,而这正是越南地区自后黎朝以来,所实施“内帝外臣”邦交策略的实践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郊祀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袁菊花.北宋南郊郊祀制度变革研究[D].延安大学.2018

[2].佘漾冬.越南阮朝郊祀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3].段智钧.南朝郊祀祭坛制度与尺度初探[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3

[4].武冠宇.试论汉武帝时期的郊祀制度[J].沧桑.2012

[5].张树国.汉—唐郊祀制度沿革及郊祀歌辞研究[J].乐府学.2008

[6].徐迎花.梁武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

[7].徐迎花.西晋郊祀制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8].徐迎花.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徐迎花.东汉光武帝时期郊祀制度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

[10].徐迎花.秦代以畤祭为特色的郊祀制度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郊祀制度论文-袁菊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