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民社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社团,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常波[1](2019)在《公民社会与体育社团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正从过去的"单位社会"向公民社会迈进。应该说,我们的公民社会建设还很不完善,其中社会组织的不充分不完善是最重要的缺失。过去我们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大体是行政思维、行政模式和行政手段。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模式,决定了所有人都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社会组织没有充分发育发展的可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社会"彻底瓦解。社会(本文来源于《体育博览》期刊2019年10期)
刁梦梦[2](2019)在《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研究——以赋予公民、社会组织原告资格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前立法中只授权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该种单一制原告资格模式选择在完善行政诉讼架构、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论证公民、社会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设想,以期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丽[3](2019)在《公民社会视域下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视域下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等契机下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社会认同和组织认同不足、志愿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志愿服务保障措施亟待改善等新问题。把握新时代机遇,深化发展公民社会中的志愿服务,需要对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完善志愿服务发展机制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丹[4](2019)在《全球公民社会时代中国女性NGO发展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全球公民社会时代到来,中国妇女NGO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触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积蓄的能量,共同促成了中国女性NGO的大发展——以妇联为代表的GONGO开始改革转型;大量民间妇女NGO快速成长壮大,机制上日益走向成熟。十八大以来,女性NGO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国NGO整体发展格局相适应,在理念、体制、资源、能力、素质各个方面都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这些女性NGO的各自发展状况、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决定中国NGO的未来发展格局。(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素珍[5](2019)在《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教学实践中,笔者是从启蒙运动的“自由”“人权”“理性”“平等”“民主”“法治”几个方面呈现其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关键词:公民 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发展为何会有那(本文来源于《发展导报》期刊2019-04-09)
陈桂生[6](2019)在《环境治理悖论中的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一个智猪博弈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智猪博弈模型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协同治理环境的行动逻辑。以"智猪博弈"模型讨论作为博弈参与人的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环境治理偏好,可以清晰地描述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环保行动逻辑,解释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语境下的环境治理悖论。依据博弈"规则制导"的核心启示,破解环境治理悖论需要以"放权"和"赋权"的两手,以位移制度开关设置和扩大预期制度红利增量的协同性制度变迁,督促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从"等待"走向环境治理的"行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贾程秀男[7](2019)在《美国沃伦法院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战结束后,公民社会权利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欧美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来说,自罗斯福新政以降,美国政府改变了以往对经济社会管理的自由放任态度,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了对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战后由于受美国国内保守势力和冷战因素制约,公民社会权利,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无法得到进一步保障。随着美国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大量要求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案件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1953—1969年的沃伦法院时期,一改联邦最高法院之前奉行司法克制主义的态度,主动回应公民社会权利保障问题。这一时期也成为联邦最高法院自马歇尔法院以来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时期,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以积极的司法能动主义理念维护了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沃伦法院通过适用宪法第一修正案和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条款在一系列案件中宣布长期以来制约公民社会权利保障的立法违宪,推翻了不利于公民社会权利保障的先例。通过扩大解释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的方式来实现对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通过吸纳的方式将《权利法案》约束各州,并运用“活的宪法”理念丰富了宪法的内涵,使其在不断发展中美国社会中具有更加积极意义。沃伦法院关于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司法实践实现了司法审查从财产权到人身权的价值转向,让美国宪法得以保持长久生命力,进而促进了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律师帮助权等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对加快美国民权保障立法,构建美国式福利国家,推进美国社会平等化进程和世界人权保障事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9-03-20)
张展新[8](2019)在《中国“绿卡”的资格待遇问题:以本国公民社会权利演进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国内公民社会权利演进为视角,探讨中国"绿卡"改革面临的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界定以及相关问题。首先,考察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内容,并将其与公民权利的研究相联系。其次,梳理中国的公民社会权利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地方户籍身份问题。最后,基于"绿卡"改革与国内的相关改革平衡与协调的立场,讨论"绿卡"资格待遇改革不同方案的可行性。论文认为,"绿卡"改革以吸引国际人才为宗旨,但不能以损害本国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为代价,不能形成永久居留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中国的公民权利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这是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性条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大方向的人口管理改革与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需要协调推进;一个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健全、社会凝聚力强大的国度是吸引国际移民的基础,也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和走向世界所必需的。(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罗爱华,曾俊森[9](2019)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与公民精神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的成熟是中国复兴之路的基石,亦是新时代中国能够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公民精神作为公民社会构建的基因,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转型进程以及当代经济、政治和社会能够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思想要素之一。本文认为对其准确界定和深入研究,凝练出文化转型期公民意识构建的原则,有利于探明公民精神构建的着力方向,为我国当前公民社会建设把准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原新利[10](2019)在《居住证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局限:以公民社会权为分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政治话语的民生,其法治化表现是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享有的各种社会权经济权利,如劳动权、受教育权、适足生活水准权等等。随着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迁徙到城市的移民迫切需要在劳动、受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平等尊重和关切,这不仅是城市移民重要的民生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外来群体"城市融入。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居住证暂行条例》,作为我国居住证制度的最新立法着力于城市移民公共福利及待遇的平等保障,为城市移民扎根城市,融入城市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但受困于宪法迁徙权利缺失及户籍制度的藩篱,此条例作为行政法规,依然带有政策之治的局限,城市移民的各项利益尚未获得权利层面的保障,还需立法层级的提升及国家给付义务的积极履行。(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9年02期)
公民社会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当前立法中只授权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该种单一制原告资格模式选择在完善行政诉讼架构、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论证公民、社会组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设想,以期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有所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民社会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田常波.公民社会与体育社团价值[J].体育博览.2019
[2].刁梦梦.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研究——以赋予公民、社会组织原告资格为视角[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徐丽.公民社会视域下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李丹.全球公民社会时代中国女性NGO发展与转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
[5].朱素珍.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N].发展导报.2019
[6].陈桂生.环境治理悖论中的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一个智猪博弈的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贾程秀男.美国沃伦法院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8].张展新.中国“绿卡”的资格待遇问题:以本国公民社会权利演进为视角的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9].罗爱华,曾俊森.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与公民精神培育[J].法制与社会.2019
[10].原新利.居住证制度的民生保障功能与局限:以公民社会权为分析路径[J].河北法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