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纤维瘤论文-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

侵袭性纤维瘤论文-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袭性纤维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

侵袭性纤维瘤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1](2019)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纤维瘤病(AF)又称为韧带样纤维瘤(DT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来源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具有浸润生长和局部复发的特性,但不发生远隔脏器转移。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进行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全腹部疼痛38小时加重8小时于2017年12月01日急诊入院。入院1天前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0期)

牛丽华,吴倩文,邢晨菊,赵志华[2](2019)在《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3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A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β-catenin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3例患者中女17例(73.9%),男6例(26.1%),中位年龄26岁。病变发生于腹壁、腹壁外(肩部、胸背、大腿、臀部)、腹腔内(盆腔)的各有5、17、1例,分别占21.7%、73.9%、4.3%。肿物直径为3.0~18.0 cm。肿物多局限于肌肉、腱膜、筋膜,切面呈灰白色,质韧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镜下表现为形态温和一致的成纤维细胞,间以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形成平行的宽束状或不典型的车辐状结构;梭形细胞核肥胖或细长,胞质界限不清,偶见核分裂。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26.1%(6/23)。23例患者β-catenin基因突变均位于第叁外显子,突变位点为T41A、S45F、S45P的分别有12、8、3例,分别占52.2%、34.8%、13.0%。结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学标记有助于A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病理检测到β-catenin基因突变为诊断AF的有力证据。不同β-catenin基因突变位点的AF患者的预后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赵峻榕,周爽,刘影,孙广东[3](2019)在《腹膜透析置管并发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膜透析置管后发生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案例临床较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患者男,27岁,因腹膜透析行腹膜透析置管术2年,再次发生腹膜感染入院治疗,CT示腹壁导管走形区类圆形低密度影,包绕引流管。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结果,诊断为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秦红,任清华,杨深,王焕民,曾骐[4](2019)在《儿童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附27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6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65(35,96)个月,原发肿瘤部位分型中,腹壁型3例、腹内型5例、腹外型1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原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9.8(5.3,12.1)cm。所有患儿初诊时均接受手术治疗,10例接受化疗(甲氨喋呤+长春碱类)。27例患儿中,无病生存9例,带瘤生存15例,死亡3例。5年总体存活率85.8%,5年无事件存活率32.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阳性与肿瘤复发相关。结论儿童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中间性肿瘤,手术切除效果不佳者极易复发,化疗对控制肿瘤的增长有一定作用。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因肿瘤持续增长而致残甚至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倩倩,刘新疆,袁丽萍,周倩,杨立光[5](2019)在《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称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ibromatosis)、硬纤维瘤(desmoid)、Ⅰ级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grade Ⅰ)~([1]),是起源于肌肉、腱膜、深筋膜中纤维母细胞克隆增生的软组织肿瘤~([2]),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浸润生长的恶性表现,无包膜,易复发,但无转移~([3])。发病率占所有软组织肿瘤小于3%~([3-4]),腹部外约65.5%,头颈部发病率较少占全身AF(本文来源于《罕少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栋华,陈永其,康捷,陈红燕,韩明丽[6](2019)在《回盲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超声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35岁,因发现无明显诱因右下腹肿块1个月,无明显不适就诊。体格检查:于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5 cm肿块,质中,无触痛,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超声检查:右下腹探及一大小5.7 cm×4.4 cm×5.1 cm不均质低回声区,外形尚规则,边界欠清;CDFI示其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流速28.8 cm/s,阻力指数0.66(图1,2)。超声提示:右下腹实质性占(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于永梅,曹长勇,刘晓萌[7](2019)在《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与MRI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CT and 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3例腹部AF患者中,15例为腹壁型,8例为腹内型10例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与腹肌、髂肌、周围血管、系膜及脏器分界不清。13例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CT检查19例,平扫病变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6例,10例呈不均质混杂密度。所有病变中没有钙化、脂肪及坏死。增强扫描16例动脉期及静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中等或明显强化,其中,12例病变内见条片状及斑片状稍低密度无强化灶。MRI检查16例中,T_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T_1加权成像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9例,脂肪抑制T_2加权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腹部AF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A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烨佳,罗振东,吴宏洲[8](2019)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2例呈类圆形,9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CT平扫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均无坏死及出血,6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结论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徐亚丹,王文平,王群,李超伦,毛枫[9](2019)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于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我院病理证实的9例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二维超声表现、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和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结果 4例患者病灶位于腹壁肌层内,3例位于腹腔,2例同时侵犯腹腔及腹壁。9例患者9个病灶在二维超声上呈低回声,4个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欠清,5个呈膨胀性生长,边界尚清。全部病灶在二维超声上均未出现明显液化、钙化、暗环。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上(CDFI),2个病灶内部未测及到彩色血流信号,7个病灶内部测及到彩色血流信号,其中2个表现为静脉血流,5个病灶为动脉血流,其平均阻力指数RI为0.62±0.11。7例患者共7个病灶行超声造影(CEUS),全部病灶均表现为早期快速明显增强,而增强方式多样,部分病灶出现"血管征",4个病灶内部出现不增强区。所有病灶在延迟期呈不均匀减退。结论 AF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邱优霞,陈玉华[10](2019)在《腹壁侵袭性纤维瘤切除后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腹壁侵袭性纤维瘤切除后腹壁缺损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术前积极开展评估,给予心理护理,完善肠道和皮肤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针对常见并发症如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疼痛等实施护理干预,出院前制定健康宣教和随访计划。(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9年06期)

侵袭性纤维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3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A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β-catenin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23例患者中女17例(73.9%),男6例(26.1%),中位年龄26岁。病变发生于腹壁、腹壁外(肩部、胸背、大腿、臀部)、腹腔内(盆腔)的各有5、17、1例,分别占21.7%、73.9%、4.3%。肿物直径为3.0~18.0 cm。肿物多局限于肌肉、腱膜、筋膜,切面呈灰白色,质韧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镜下表现为形态温和一致的成纤维细胞,间以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形成平行的宽束状或不典型的车辐状结构;梭形细胞核肥胖或细长,胞质界限不清,偶见核分裂。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3.9%(17/23)、26.1%(6/23)。23例患者β-catenin基因突变均位于第叁外显子,突变位点为T41A、S45F、S45P的分别有12、8、3例,分别占52.2%、34.8%、13.0%。结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学标记有助于A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病理检测到β-catenin基因突变为诊断AF的有力证据。不同β-catenin基因突变位点的AF患者的预后也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袭性纤维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牛丽华,吴倩文,邢晨菊,赵志华.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J].河南医学研究.2019

[3].赵峻榕,周爽,刘影,孙广东.腹膜透析置管并发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4].秦红,任清华,杨深,王焕民,曾骐.儿童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附27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

[5].王倩倩,刘新疆,袁丽萍,周倩,杨立光.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J].罕少疾病杂志.2019

[6].王栋华,陈永其,康捷,陈红燕,韩明丽.回盲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超声表现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7].于永梅,曹长勇,刘晓萌.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与MRI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8].陈烨佳,罗振东,吴宏洲.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9].徐亚丹,王文平,王群,李超伦,毛枫.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10].邱优霞,陈玉华.腹壁侵袭性纤维瘤切除后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

标签:;  ;  ;  

侵袭性纤维瘤论文-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