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周雨芃,杨建营

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周雨芃,杨建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武术,技击能力,武术训练,武术竞技

传统武术技击论文文献综述

周雨芃,杨建营[1](2019)在《传统武术技击的弱化历程及提升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回顾了传统武术技击能力弱化的历程,然后分析目前制约传统武术技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1)由于武术拳种的技术呈现"偏于一隅"而又"精于一隅"单一性特点,所以习练者很难参与技术相对综合的竞技格斗比赛;(2)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在清朝末年就已经开始弱化,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因特殊的社会环境而遭到限制,近30年又因国家层面"武术进奥运"主体目标的确立而被冷落,这些原因致使发展到现在的传统武术确实缺乏技击能力;(3)武术技击能力的提升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各拳种依据自身的技击特点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进行竞技比赛;另一方面,对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做适当改良,将其运用于现代体育竞技格斗。(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孟玄[2](2019)在《英国警官安全训练机制和中国传统武术技击与防身之间的潜在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线警官警员的生命安全和保障是西方警察制度的基石,如何预防和化解冲突,遵守战术规范,应用实用的控制技术,是管理事件的重中之重。实战技术不单单可以应用保护警官自己的安全,同时也是保障事件中同事、民众、嫌疑人安全的有效机制。经过实践研究,这套战术技击系统中的众多技术动作,在其来源和应用上都与中国传统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周雨芃,杨建营[3](2019)在《传统武术技击训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7年"徐晓冬魏雷约战事件"之后,传统武术严重缺乏实战能力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传统武术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必需。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立足于其最核心的技击能力的提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扎根于历史,从武术技击弱化的历史原因入手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传统武术技击的训练方法及发展对策。导致当今社会传统武术严重缺乏实战能力的因素主要在于3方面:1)武术拳种技术的单一性本不适合进行擂台格斗。元代以前,民间具有擂台交流机制,习武者可以与不同的人交流来完善自身的技术。元代由于实行"禁武"的政策,习武者纷纷从通过擂台交流转向私下研究,由于无法对外交流,习武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某一方面技艺不断研究并选取弟子传授其衣钵,使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能够流传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拳种。因此,传统拳种技术不是因擂台比武较艺而产生,而恰恰是因为缺乏擂台交流机制的大环境才逐渐形成的。这中单一性的技术很难直接用于技术相对综合的竞技格斗;2)清朝末年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已现端倪,导致其弱化的因素有叁个方面。第一,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在战场的实用价值明显减弱,对武术技击功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二,清廷于1901年废除武举制,导致武术发展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在清朝的最后十年里,武术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其技击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叁,武术流派的"内向凝聚,外向排斥"宗法性质虽说对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也产生了影响;3)50年代中后期对"唯技击论"的批判进一步影响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正常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国内环境十分复杂,不仅有武术习练者联合民间的宗教甚至是巫术一起搞封建迷信,而且民间还存在国民党残余势力试图利用武术搞反革命活动,因此,当时国家层面采取了限制民间武术的开展、禁止武术技击发展的政策。4)"武术进奥运"的目标再次忽略了武术技击的发展。国家层面为实现"武术进奥运"的目标集中全力发展竞技武术,致使整个武术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套路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传统武术拳种则无人问津。直到现在,国家层面也没有关注如何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能力。由此造成了当今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技击实战能力非常低下的现实。解决传统武术缺乏实战能力的问题应从两方面手:1)各拳种依据自身特点制定竞赛规则进行比赛。武术拳种由于其"偏于一隅"的技术注定其不能直接上擂台进行技术相对综合的站立式格斗比赛,但可以借鉴拳击、跆拳道,以及中国跤的经验,根据其"偏于一隅"的运动特点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进行竞技比赛。以竞技推手为例,太极拳尤其擅长在听劲基础上的沾黏型跌法,所以为了能使双方在沾黏状态下进行比赛,便规定了双方要在规定的场地内在搭手的状态下进行比赛的规则;太极拳的跌法和摔跤的跌法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太极拳的跌法都是在听劲的基础上完成的,竞技推手规则中只允许运动员攻击耻骨以上、颈部以下的部位完全符合听劲的理念,是武术拳种技击对抗发展的典范。其他武术拳种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制定适合各自技术发挥的竞赛规则,提高其技击能力。2)将传统武术技术进行改良运用于现代体育竞技格斗,主要围绕以下叁点进行:首先,提炼拳种的核心技法。核心技术的提炼可以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以太极拳为例,田金龙博士根据人体运动轨迹(方法)和推手发放效果(结果)总结出"叁摇叁摆"和"四大技法"的体系,通过对原型技术的提炼配合现代科学训练方法,不仅大大缩短了运动员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成材率,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技艺高超的传承人,为太极拳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是武术拳种发展的典范,这种方法很值得其他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习练者学习借鉴。其次,加强单势的单个及组合动作训练,并结合步法练习。以劈挂拳为例,劈挂拳的12个单势以单劈手、开门炮和招风手最为核心,习练者应针对这叁个单势利用靶具进行反复的击打训练,紧接着可以按单劈手+开门炮+招风手抑或是单劈手+招风手+开门炮的组合方式进行训练,力求劲力穿透靶具。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步法的训练,实现在移动中进行进攻的目的。最后,传统武术习练者兼习不同拳种。武术分长拳和短打两类,练习长拳拳种者兼习短打拳种,可以使自身的技击技术更加全面。劈挂和八极就是典型的长拳型和短打型拳种。八极拳擅长贴身短打,劈挂拳则擅长放长击远,如果同时掌握八极拳和劈挂拳两个拳种的核心精髓,自身的技击技术就会更全面。(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昊平[4](2019)在《解读传统武术技击属性污名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而如今一些武术家的行为在在网络上饱受争议,武术其技击属性也遭受到一定污名,文章对网络上对武术技击属性的质疑,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武学、社会学视角予以分析,阐述武术技击属性被污名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张震[5](2019)在《气化的技击:传统武术“气”的象哲学阐赜》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自身的认识论视域和哲学方法论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赜武术的"气论"。提出:"气"不是"实物"而是一种"实象"。武术"气"的实质是古人以知觉运动感为基,把自然界"气"的形态(氤氲、流动、膨胀收缩、凝结蒸发)与呼吸(升降、胀缩、沉聚)的运动感,皮下热流动和弥散感,意识流动感,生命动感等身体内感知相互映射的"实感意象"。武术的"气"作为象化的感知,是视觉不可见,但可触类旁通的默知,是触觉为中心的"气-象"。作为"以时为正"的哲学,"象"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武术言"气"的本质正是以不可分割的"气象"言说"劲"的完整一气,诱导修习者身体意象的节节贯穿、整体划一,让更加幽隐的"劲"有象所执。懂劲者必知"气几",知气者必劲力完整,进而可以在更加"易简"的卦气范式下直接指导攻防和动作姿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侯天发[6](2019)在《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的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探讨现代文明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武术实战性的看法,指出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传统武术在继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现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看待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性,对传统武术在当下的境况树立正确的观念,为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而进行研究,以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赵宗基[7](2019)在《传统武术技击特征对构建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体系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武术在中华大地的土壤上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技击技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国人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文化生活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近代受西方体育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差强人意:技术体系被肢解成若干项目,发展方向的混沌,技击本质特征的弱化,以及文化自信的缺失等现象。在武术徒手格斗类项目中,散打项目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获得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可。可是从项目发展至今也一直备受争议,无法呈现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真髓与巧妙,同时丢失了很多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等。在当世界,各国文化特色频繁交流,如何能更好传承传统武术独特的部分,以及如何将武术徒手格斗的运动形式具有民族特色并加以推广?基于此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首先对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进行探究,主要是关于传统武术的技法运动形式、审敌预判方法、独特的发力方式、优秀的训练方式方法以及传统武术中文化思想等进行挖掘。通过传统武术和武术徒手格斗两者之间的对比,反思传统武术的精华与独特的价值。在“道、技、法、则”四个层面上,对构建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体系给予一定的启示。道——文化的塑造,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内涵,以传统武学作为格斗理念;技——技法的重组,以徒手格斗中的散打运动为基础,将传统武术中优秀的徒手格斗技法站立式擒拿技术和推手的摔法等融入当中,形成踢、打、摔、拿的中国独具特色徒手格斗技术体系;法——训练的方式方法融入;则——竞赛的规则制度。即在武术散打基础之上将传统武术中的精华融入到之中,来构建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体系,展现中国格斗的特色,传播传统武术文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阙永伟,刘存忠[8](2019)在《传统武术“技击弱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对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弱化进行研究,探讨了传统武术"技击弱化"的产生原因及对传统武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发展传统武术技击路径,旨在为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武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亚桥[9](2019)在《现代擂台搏击与“杀敌技”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武术总是以"杀敌技"为由为自己无法在擂台与现代搏击对抗作开脱,是否脱离竞赛规则现代搏击就无法击败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技击性孰强孰弱?不管是无限制徒手格斗,还是有规则的竞赛,制胜能力都是由速度、力量、距离感、时机差、节奏感等制胜因素所决定的。本文就传统和现代两种武术的技击性为话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灌篮》期刊2019年11期)

周维方[10](2019)在《场域和身体认知:传统武术技击形象再塑造的依据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武术技击形象的窘境已经形成,其公信力也因此下降,对于这种窘境的成因及如何破解虽然有研究但是仍有许多困惑。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社会和认知等多视角对传统武术技击形象窘境的成因及再塑造的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技术技击形象的窘境是由主体的技击功能弱化和客体的技击能力不足两方面原因造成;再塑造需要从练习者"事实技击"的"切身感"为依据检验并汲取适应于格斗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置身格斗场以"切身感"为依据优化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和以技击的身体认知范式建立为基础发展传统武术练习者的技击能力叁个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线警官警员的生命安全和保障是西方警察制度的基石,如何预防和化解冲突,遵守战术规范,应用实用的控制技术,是管理事件的重中之重。实战技术不单单可以应用保护警官自己的安全,同时也是保障事件中同事、民众、嫌疑人安全的有效机制。经过实践研究,这套战术技击系统中的众多技术动作,在其来源和应用上都与中国传统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参考文献

[1].周雨芃,杨建营.传统武术技击的弱化历程及提升途径[J].体育学刊.2019

[2].孟玄.英国警官安全训练机制和中国传统武术技击与防身之间的潜在关联[J].中华武术(研究).2019

[3].周雨芃,杨建营.传统武术技击训练探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杨昊平.解读传统武术技击属性污名化现象[J].武术研究.2019

[5].张震.气化的技击:传统武术“气”的象哲学阐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6].侯天发.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J].武术研究.2019

[7].赵宗基.传统武术技击特征对构建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体系的启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阙永伟,刘存忠.传统武术“技击弱化”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9

[9].李亚桥.现代擂台搏击与“杀敌技”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分析[J].灌篮.2019

[10].周维方.场域和身体认知:传统武术技击形象再塑造的依据与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9

标签:;  ;  ;  ;  

传统武术技击论文-周雨芃,杨建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