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链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emini表面活性剂,复配,酶活性
单链表论文文献综述
郭晶晶,张礼飞,郭霞[1](2017)在《季铵盐单链表面活性剂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生命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关蛋白质(包括酶)活性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菠萝蛋白酶是一种水解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它们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Gemini表面活性剂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菠萝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酚氧化酶,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能将其活性提高50%;而对于菠萝蛋白酶,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其活性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期刊2017-07-24)
张慧宁[2](2015)在《基于单链表的显示全计算过程计算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过程全显示计算器的算法进行分析和探讨,采用单链表实现显示计算全过程的计算器。该计算器通过词法和语法分析,对数据和运算符分别进行拆分并存储于单链表中,采用递归运算,得到计算过程,运算后遍历输出,直至得到最终结果。支持的运算功能有:四则运算、括号运算、幂运算等。过程全显示计算器解决了常见计算器只能显示计算结果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5年34期)
冬雨辰,王寒非,赵建华[3](2015)在《基于数据流分析的单链表可达性自动化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验证中的常见情景是判断某个用户指定的性质在程序执行之后或执行过程中的某个程序点上是否成立。人工的形式化验证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因此形式化验证的自动化是提高代码验证效率的重要方法。数据流分析技术是一种能够自动发现程序中某类性质的技术。研究了将一种数据流分析技术(单链表形状分析)和基于Scope Logic的代码验证过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据流分析获得所有程序点上的单链表可达性性质,将结果表达为带有递归函数的一阶逻辑公式,并将其插入到相应程序点中。分析程序还根据Scope Logic的证明法则设定了这些公式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实例测试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分析得到单链表可达性性质,并且分析结果能够被基于Scope Logic的代码形式化验证过程有效利用,提高了代码形式化证明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张亚萍[4](2015)在《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VB和Flash结合开发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实现单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输出等基本操作的演示,每种操作包括算法思想、算法、算法的C语言实现及算法的动态演示四个模块.单链表铺助教学系统可以深化学生对经典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谢嘉,徐勇,梁后军[5](2015)在《单链表算法的动态演示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NET平台下,使用C#语言开发关于单链表算法的动态演示系统,算法包括单链表的插入与删除。核心部分使用了多线程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5年28期)
齐瑞连,韩玉淳,王毅琳[6](2015)在《星状四臂羧酸盐对阳离子单链表面活性剂DTAB胶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许多实际应用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和盐是共存的,盐的存在能够大大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能力和使用效率,有机盐由于能够给表面活性剂体系带来更为丰富的聚集体转变而备受关注。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利用有机盐调控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例如,我们分别研究了一个"gemini型"有机盐BEO和一个两端头基是赖氨酸的Bola型有机分子Lys-12-Lys对普通单链表面活性剂SDS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浓度和比例的改变,聚集体呈现多种形貌转变,通过核磁,量热和表面张力等方法,我们证明体系中可以形成类"gemini和寡聚型"表面活性剂[1-2]。但上述体系在电中性及附近比较宽的区间都会形成沉淀,会影响实际应用。为了提高溶解性,我们选择了一个含有EO单元的星状四臂羧酸盐4EOCOONa,选择此分子也是为了研究星型有机盐分子对表面活性剂聚集的影响规律。我们利用表面张力、量热、荧光、光散射和核磁等多种手段研究了4EOCOONa对阳离子单链表面活性剂DTAB聚集行为的影响。量热结果表明,4EOCOONa与DTAB的结合比为1:6,我们推测体系中可能存在具有不同寡聚度的4EOCOONa/(DTAB)n分子,是不同寡聚分子的混合体系。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任一摩尔比下,4EOCOONa的加入都可以显着降低DTAB的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曲线呈现两个转折点。芘荧光实验结果表明,4EOCOONa与DTAB形成了比单独DTAB更为疏水的微区,并且不同摩尔比下微区疏水性不同(Figure 1)。需要指出的是,4EOCOONa与DTAB的混合溶液均保持溶解状态,即使在电中性点也未出现沉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期刊2015-07-17)
宋睿颖[7](2015)在《固体表面介导离子型单链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分子在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多种微结构,如球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囊泡及层状相等,其中囊泡在近期备受关注。所谓囊泡(vesicles),是指由双亲分子的闭合双分子层包裹微水相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组合体:由于其独特结构,在生物细胞膜模拟、纳米颗粒合成和药物输送控释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而是目前聚集体结构研究的热点。至目前为止,已报道的囊泡体系很多,但单一简单的单链表面活性剂(single-tailed surfactant, STS)囊泡还未见报道。通常认为,在无助表面活性剂或添加剂存在下,单一STS在溶液中不能形成囊泡。但近期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用亲水性粗糙玻璃表面(rough glass surface)在无任何添加剂条件下,在单一STS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胶束溶液中,可诱导形成了囊泡,这似乎与现有囊泡认识相悖,引起我们的兴趣。另外,已报道的诱导囊泡形成的方法很多,如改变pH、温度以及加入有机物或盐等,但固体表面介导的体相溶液中囊泡形成还未见报道。本文探索性研究了固体表面(包括亲水和疏水表面)介导离子型STS囊泡的形成,考察了囊泡的稳定性,探讨了囊泡的形成机理,以期科学认识固体表面介导的双亲分子聚集体转化现象。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DTAB)为模型,研究了亲水性粗糙玻璃表面(RGS,用HF腐蚀载玻片所得)介导的阳离子型STS胶束溶液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在无助剂存在下可诱导其部分胶束转化为囊泡,形成囊泡/胶束共存体系;所形成的DTAB囊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热(80℃,2h)处理和冻融(-20或-196℃冻2 h-25℃融化)处理后,囊泡可稳定存在。提出了RGS诱导DTAB囊泡形成的可能机理为:DTAB胶束和/或分子吸附在RGS上形成弯曲的双分子层,双分子层从RGS上脱离后为降低界面能自发卷曲、闭合而形成囊泡。(2)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型,研究了亲水性RGS介导的阴离子型STS胶束溶液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在无助剂存在下可诱导其部分胶束转化为囊泡,形成囊泡/胶束共存体系;所形成的SDBS和SDS囊泡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热(80℃,2 h)处理和冻融(-20或-196℃冻2 h-25℃融化)处理后,囊泡可稳定存在。RGS的粗糙度以及STS分子在RGS上的吸附聚集对体相溶液中聚集体结构转化具有关键作用。(3)研究了疏水性玻璃表面(LGS,叁甲基氯硅烷表面修饰载玻片所得)分别在DTAB、SDBS和SDS胶束溶液中所介导的聚集体结构转化行为,发现在无助剂存在下均可诱导其胶束向囊泡的转化,形成囊泡/胶束共存体系;所获得STS囊泡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LGS介导结果与RGS介导结果基本一致,初步表明固体表面介导体相溶液中聚集体结构转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无助剂存在下,STS由胶束直接转变为囊泡具有较高的势垒,因而难以自发进行;固体表面的存在改变了转化途径,有效降低了转化势垒,可使转化过程自发进行,因而可诱导囊泡形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6-01)
汪祖柱[8](2015)在《基于单链表与哈希表的商品信息查找算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检索及其相关运算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践中.基于单链表和哈希表两种结构实现动态查找算法为例,探讨商品信息查找的相关算法,说明这些算法的特点,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时间性能,并从实验角度验证了这些算法时间性能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姜新[9](2014)在《高职数据结构教学中单链表实践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职数据结构教学中单链表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单链表的插入等操作时缺乏兴趣、实际应用能力差等情况,提出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编程方法、巩固学生已学单链表知识等措施.(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蒋赞,董金凤,李学丰[10](2014)在《吡咯烷酮基单链表面活性剂的多重刺激响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温度、pH和光等刺激响应性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因其丰富的溶液聚集行为以及多样性的流体行为,在生物技术、药物控制释放与传递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以吡咯烷酮环为亲水头基的Gemini表面活性剂Di-CnP,并揭示了它们界面吸附与溶液聚集行为的pH刺激响应性[1,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以吡咯烷酮环为亲水头基的单链表面活性剂CnNP(Scheme 1)不仅具备良好的表面活性,其溶液聚集行为较其二聚形态Di-CnP甚至更为丰富,其胶束与囊泡之间的转变存在pH,CO2和CuCl2的多重刺激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期刊2014-08-04)
单链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对过程全显示计算器的算法进行分析和探讨,采用单链表实现显示计算全过程的计算器。该计算器通过词法和语法分析,对数据和运算符分别进行拆分并存储于单链表中,采用递归运算,得到计算过程,运算后遍历输出,直至得到最终结果。支持的运算功能有:四则运算、括号运算、幂运算等。过程全显示计算器解决了常见计算器只能显示计算结果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链表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晶晶,张礼飞,郭霞.季铵盐单链表面活性剂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酶活性的调控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2017
[2].张慧宁.基于单链表的显示全计算过程计算器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3].冬雨辰,王寒非,赵建华.基于数据流分析的单链表可达性自动化验证[J].计算机科学.2015
[4].张亚萍.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谢嘉,徐勇,梁后军.单链表算法的动态演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
[6].齐瑞连,韩玉淳,王毅琳.星状四臂羧酸盐对阳离子单链表面活性剂DTAB胶束化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2015
[7].宋睿颖.固体表面介导离子型单链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D].山东大学.2015
[8].汪祖柱.基于单链表与哈希表的商品信息查找算法的比较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姜新.高职数据结构教学中单链表实践教学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蒋赞,董金凤,李学丰.吡咯烷酮基单链表面活性剂的多重刺激响应性[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2014
标签:Gemini表面活性剂; 复配; 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