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政策,集体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论文文献综述
龙登高,邓勇兵,伊巍[1](2016)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生育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土地集体所有制会激励农民的生育行为,确切地说,是平均分配土地激励了生育。在土地私有制下,家庭财产的多寡成为短缺经济下农户生育的天然约束因素。如果农户只有薄田十亩,土房叁间,通常就只会生育一两个孩子。因此中国历代家庭平均规模都不到五口。人丁多的大家庭只是典范与理想。因为养不起多余的孩子,农户就会采取相关的节育手段,如李伯重教授所论清代的节育和溺婴。土改时期按人头平均分配土地,(本文来源于《金融博览》期刊2016年02期)
严立贤[2](2015)在《晚年恩格斯关于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但是,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以吸引农民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革命胜利后应当在农村建立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而不是"工人农场",是晚年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和他自己早期所从事的法德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训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的开始,是此后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正确处理社会民主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的先声。(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5年04期)
窦祥铭[3](2015)在《农民所有制阶段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以皖西北太和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太和县1947—1956年实行的一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土地私有制,实施效果颇佳且广受农民欢迎。文章主要就太和县农民土地所有制阶段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作一简单回顾,指出土地私有化本身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它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是可以兼容并存的。(本文来源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杜安娜,王纳,李栋,黎蘅,杨洋[4](2014)在《拿地要种庄稼不“种房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杜安娜、王纳、李栋、黎蘅、杨洋)两会期间,“土地流转”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土地流转,“一定不能突破底线”。 土地流转不能人为“垒大户”(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14-03-12)
杨阳[5](2010)在《对于我国土地农民所有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的妥善处理。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反对土地农民所有制的论点认为: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甚至会导致农民战争。土地保障是对社会保障的代替,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土地不能私有是出于社会保障的考虑。土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营。从土地投资严重不足,掠夺式经营时有发生;土地的非市场配置导致土地的细碎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无法实现;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叁方面论述实行土地农民所有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对外经贸》期刊2010年07期)
潘广杰[6](2009)在《土地流转应当重视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以土为命的农民来说,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后,总感到有一丝“别扭”: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特别费劲,即便生产出市场十分畅销的农产品,也终因产量太少形成不了规模经营。于是,一些种粮、种菜大户急需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实现效益增长。而有一些外出(本文来源于《本溪日报》期刊2009-05-16)
马立新[7](2009)在《论恢复土地农民所有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的农民所有制是我国1949年至1956年实行的一种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土地私有制,实行效果颇佳且受农民欢迎。实行农地私有化是由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没有必然联系,与公有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也是能够相容的。从农地私有化的产生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新中国土地制度变革史,中国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党的十七届叁中全会精神等方面分析说明,在中国推行农地私有化是可行的。应在国家的控制下,积极稳妥地推动农地私有化,恢复土地的农民所有制,还地权于农民,实现土地的农民所有,以解决"叁农问题"和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09年02期)
李昌平[8](2009)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届叁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叁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土地制度,认为中央将进行"第叁次土改",可能作出土地私有化的决策。但是,从中央通过的《决定》看,中央在土地制度上仍然保持稳健,继续强调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十七届叁中全会召开后,本刊组织相关专家,从不同方面就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进行讨论。希望本组讨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程金良[9](2008)在《试析近代法国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历史渊源,大革命及工业结构等方面对近代法国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闸明了近代法国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中旬刊)》期刊2008年S8期)
王秋堂[10](2008)在《从所有权的本质属性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所有权本质上是划分不同利益主体边界的法器,划分得越清楚说明所有权的形式越好。目前,集体土地所有制抑制了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是"叁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唯有重建农民土地所有制,"叁农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08年12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但是,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以吸引农民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革命胜利后应当在农村建立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而不是"工人农场",是晚年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和他自己早期所从事的法德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训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的开始,是此后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正确处理社会民主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的先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土地所有制论文参考文献
[1].龙登高,邓勇兵,伊巍.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生育率[J].金融博览.2016
[2].严立贤.晚年恩格斯关于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
[3].窦祥铭.农民所有制阶段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以皖西北太和县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4].杜安娜,王纳,李栋,黎蘅,杨洋.拿地要种庄稼不“种房子”[N].广州日报.2014
[5].杨阳.对于我国土地农民所有制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6].潘广杰.土地流转应当重视的问题[N].本溪日报.2009
[7].马立新.论恢复土地农民所有制[J].当代经济管理.2009
[8].李昌平.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程金良.试析近代法国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成因[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
[10].王秋堂.从所有权的本质属性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重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