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理论论文-刘淑苗

识解理论论文-刘淑苗

导读:本文包含了识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识解理论,文物解说词翻译,识解方式,中原文化

识解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苗[1](2019)在《识解理论视角下的文物解说词翻译——以部分中原文物解说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物解说词翻译涉及内容广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外译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中原文物解说词为例,通过识解理论的四种识解方式,即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对文物解说词的意义进行识解,从而加深译者对文物解说词的理解,在译文中重构意义,再现文物的文化蕴意,使文物能够传达出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彭湘岚[2](2019)在《识解理论视域下言语幽默成因——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识解理论为理论视角,基于王寅提出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四维度框架阐释赵本山春晚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成因。研究证实识解理论对于言语幽默成因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管琳[3](2019)在《识解理论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转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示语是一种面向公众的特殊文体,其编写要求简洁易懂,且侧重于功能体现。已有的公示语研究多从文体或语用角度展开,而基于认知的公示语研究相对较少。为丰富相关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识解的角度对汉英公示语中较为常见的转喻现象进行分析对比。论文语料主要取自《汉英公示语词典》。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识解理论同概念转喻理论结合的可行性,继而从详略度、突显、聚焦和视角四个维度对语料进行了定性分析,概括出两种语言的公示语中转喻类型的异同,分析其规律,并阐释差异背后的认知动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中国公示语的编写和英译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一方面,受设计者认知共性的影响,汉英公示语中存在基于相同识解方式的转喻用法;另一方面,思维和文化差异致使汉英公示语设计者采取不同的识解方式,而不同的识解方式又导致设计者采用不同的转喻用法。汉英公示语转喻之间的差别及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详略度层面,汉英公示语中皆存在基于粗颗粒度描写的转喻,但转喻成因不同,汉语多受汉民族整体思维的影响,而英语则多是为了满足特定语用目的的需要。其次,在突显层面,受整体/个体思维的不同影响,汉语倾向于突显整体,而英语则倾向于突显部分;受主体/客体意识的不同影响,汉语倾向于突显主体所能提供的服务,而英语则突显客体所能享受的服务。再次,在聚焦层面,汉语侧重动作过程,而英语则大多通过规定施事或受事的缺席来规范受众行为;汉语聚焦行为的原因或动作的前半段,而英语则聚焦行为的结果;汉语聚焦行为的主体,而英语则往往聚焦行为的客体。最后,在视角层面,汉语使用上下视角对应英语的内外视角,汉语使用内外视角对应英语的前后视角。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识解维度不仅单独作用于转喻的形成,而且还交互作用于其形成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汉英公示语研究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一是对于汉语公示语的编写而言,设计者一方面可以继续遵循汉语特有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需要学习英语中值得借鉴的表达特点,以使汉语公示语的表达更加客气委婉。二是建议汉语公示语转喻英译采用如下四种方法,即采用目的语对等喻体、适应目的语特有喻体、增添目的语特有喻体、保留源语特有喻体。(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刘梦然,段钨金[4](2019)在《识解理论下特朗普就职演讲词两中文译本对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识解是人类掌握的认知方式中的一种,应用于多数认知语言研究之中。由于译者选择用不同的识解操作处理原文,译文相比于译文在语义的表征上会存在差异。本文从识解理论的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突显四个维度解析特朗普就职演讲词中文翻译的识解过程,分析对比特朗普就职演讲词两个中文译本的差异,体会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识解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研究不同识解方式对于传递原文信息及内涵意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蒋咪咪[5](2019)在《识解理论视角下的《诗经》英译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重要的典籍之一,《诗经》在17世纪就被翻译成外文而走向世界。19世纪以来,不同的《诗经》英译本不断出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The She King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的Book of Poery.本论文选取此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识解理论视角出发,探索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及原因。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识解”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理解和阐释;人们拥有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识解同一场景的能力。最初将识解理论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是美国语言学家Ronald Wayne Langacker,他将识解理论划分为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五个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王寅认为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内容重复,于是将其结合在一起,Langacker也认同了他的观点。对于同一场景的解释,人们会基于各自不同的辖域和背景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突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详或从略地表达出来。本文以识解理论为视角,选取《诗经》两个英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诗节为研究对象,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等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评析两个英译本,进而深化对《诗经》的英语翻译研究。认为许渊冲和理雅各在翻译过程中,会基于各自不同的百科背景知识,对原诗识解出不同的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人称代词翻译;对《诗经》中诗歌特有的韵律、迭词、对仗和排比的翻译,二位译者突显各自不同的兴趣点;《诗经》中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但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在词语和诗节的翻译中,二位译者从不同的详略度出发,从详或从略地翻译。基于各种不同的识解方式,产生不同的译文。从识解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诗经》翻译,为诗歌翻译、诗歌翻译研究与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中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路玉[6](2019)在《识解理论视阈下《论语》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古代经典儒家作品的代表之一,《论语》的英译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或翻译家们的青睐。然而,学界对该典籍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翻译学、修辞学、文化视角、翻译技巧以及关键词的英译比较等方面,鲜有研究从认知语义的角度探索《论语》英译中意义读解的本质及其再现。本研究以认知语法理论(Langacker 1987/1991/2008)为探索基石,择取其四个识解维度(详略度、背景与辖域、视角和突显)来探讨《论语》两译本中的译文表达差异以及译文处理策略的认知依据。众所周知,翻译是译者对原文进行的重新编码和二次创作,也是意义的再现与传递,而意义则包含其概念内容及其组织方式。认知语言学强调意义就是概念化,主张概念意义表达是表达者选择语言形式的基本动因,语言形式差异反映的是意义识解的不同。本研究表明,由于译者的辖域与背景知识存在差异,在描述事物或场景时的详略程度有别。且选择不同的视角对所描述的事件或场景进行观察时,不同译者对事物或事件主体的突显程度也会产生差异,导致同一源语文本出现不同的译文,从而解释了为何同一事件或情景内容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表征形式。与此同时,由于意义识解方式或途径的差异,译者在语言结构或选择方面也会产生不同。就此,受到不同识解机制的影响,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增词、减词、文化框架置换等)来再现意义与并保证其等效交际。本研究充分地表明翻译活动中意义的认知性和交际性,明证认知语义学理论在典籍文化翻译中的解释力与可行性,展示认识语言学原理和方法对传统翻译观的补充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它一方面可丰富认知翻译研究,弥合传统翻译中把意义、文化、修辞等因素单独质化处理的缺陷;另一方面,意义的不同识解及其表达策略阐释有助于补充和深化《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一定程度上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时莉莉[7](2019)在《从识解理论看《荆棘鸟》中主题意象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Langacker(2008)的识解理论,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两个汉译本中主题意象"老蜘蛛"的翻译。研究发现,在翻译风格上,相较于晓明和陈明锦的译文,曾胡对意象的翻译较多处为主观化识解,而晓明、陈明锦的译文则更为客观,然而有些地方会出现漏译或误译情况。(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姜会敏[8](2019)在《识解理论视域下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的指导下,从识解的五个维度分析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英译本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翻译现象,可以加深对主体性和创造性翻译的认识并了解主体性和创造性翻译的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确解读原文的基础上,译者可以适当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对原文进行创造性法的模仿或再造。(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0期)

张露[9](2019)在《识解理论视阈下《道林·格雷的画像》环境描写汉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用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传达出特殊的美学特点。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于1891年首次出版,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现状,彰显出对青春貌美的看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更是淋漓尽致。由于作者独特的思想,小说在一开始受到了强烈的抨击,但西方学者对该小说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国内对《道林·格雷的画像》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该小说的汉译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已有诸多学者对《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文学特点和翻译现象进行研究,但是从识解理论的角度对该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探讨的文章较为薄弱。识解理论由兰盖克提出,指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客观情景进行刻画,关注认知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认知是识解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翻译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认知活动,离不开理解和表达,优秀的译文离不开译者的认知努力。本文选取《道林·格雷的画像》不同时期的两个译本作为研究文本,即1984年荣如德先生译本和2017年孙宜学先生译本,从兰盖克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对这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本文研究二位译者在这些维度上进行了怎样的识解,出现了怎样的差异,认知主体的识解方式对翻译策略或方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考察了译者的识解重构对译文表达所施加的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的识解方式存在着差异,不同译者对同一客观情景的识解方式也多种多样,体现在四个维度的识解运作上,在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上表现为:归化、直译、直译加注、省译和增译等。可见,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译者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转换。总之,翻译既要注重意义的传达又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上下文的语境。本文希望该研究可以为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倪萍[10](2019)在《识解理论视角下对话翻译不忠实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塑造国际文化形象。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麦家的小说《解密》的英译版在35个国家同步上市,受到热烈追捧。其英译版在国外大获成功,除去故事情节精彩外,译者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中西方读者的识解方式也不尽相同,存在差异。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识解作者的识解方式,又如何表达自己的识解结果,并考虑读者的识解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看来,翻译过程就是译者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识解的过程。本文以识解理论基础对《解密》中对话翻译出现差异的地方进行分析,从识解理论的六个维度出发对文中的对话翻译进行研究,由于辖域、突显、详略度、视角、情感和情态的不同,在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识解结果,因此造成译文与原文的差异。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的译文中有不少地方与原文存在一些差异,译者在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的过程中都受到识解的限制,当识解维度出现不匹配时,译者往往采用归化的策略,并采取对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来传递译文,因此造成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当译者识解原作者的辖域、详细度、视角、突显、情感、情态不匹配时,译者选择归化,采取意译、改译、零翻译等方法传递译文,虽然文章行文流畅,但是中文特色减弱,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误译。从理论层面而言,识解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从实践层面而言,为选择翻译的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识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识解理论为理论视角,基于王寅提出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和详略度四维度框架阐释赵本山春晚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成因。研究证实识解理论对于言语幽默成因的解释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识解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淑苗.识解理论视角下的文物解说词翻译——以部分中原文物解说词为例[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2].彭湘岚.识解理论视域下言语幽默成因——以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3].管琳.识解理论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转喻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刘梦然,段钨金.识解理论下特朗普就职演讲词两中文译本对比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5].蒋咪咪.识解理论视角下的《诗经》英译本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路玉.识解理论视阈下《论语》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时莉莉.从识解理论看《荆棘鸟》中主题意象的翻译[J].戏剧之家.2019

[8].姜会敏.识解理论视域下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9

[9].张露.识解理论视阈下《道林·格雷的画像》环境描写汉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10].倪萍.识解理论视角下对话翻译不忠实现象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标签:;  ;  ;  ;  

识解理论论文-刘淑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