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凤凰山论文-王丹丹,陶敬,马志强

辽宁凤凰山论文-王丹丹,陶敬,马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辽宁凤凰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锰胶膜,古土壤,微环境,风化指标

辽宁凤凰山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丹,陶敬,马志强[1](2014)在《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铁锰胶膜及其基质矿质全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古土壤剖面的土壤与土壤铁锰胶膜的化学组成,从土壤微环境方面对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水热条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铁锰胶膜在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上与整个土体和基质有明显差异,土壤铁锰胶膜的全量化学组成符合风化壳组成规律,以SiO2,Al2O3,Fe2O3为主;剖面的胶膜主要是大量的铁锰胶膜和少量的粘粒胶膜;S1—S4古红土地层代表的气候条件较L2—L4古黄土地层代表的气候条件湿润的多。(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4年02期)

孙仲秀[2](2013)在《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古土壤类型判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土壤是过去景观的产物,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通过对剖面中古土壤类型的判定可获得有关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古土壤研究历史比较短暂,对古土壤的鉴别和分类等基础性研究重视还不够。前人对古土壤类型的判定主要是通过单纯的利用野外宏观标志、或野外宏观标志与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结合,并进行主观比较分析,而缺乏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基准,不能客观地辨别出古土壤的具体类型。众所周知,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经长时间沉积而形成的深厚地质剖面(黄土剖面)中形成了多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土壤,这些古土壤表现为不同的颜色,相互交替迭加排列。而在丘陵地区又由于受侵蚀作用的影响,埋藏于地下深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土壤被剥蚀后出露地表,同时不同区域内受到的侵蚀作用强度也不同,被剥蚀的土壤深度也会有差异,最终导致处于不同埋藏深度不同类型的古土壤同时出现在地表,这样会造成在较小区域范围内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土壤。这给土壤的识别、分类和土壤制图工作带来了阻碍。同时,虽然在大尺度变化上可以比较古土壤对应交替变换的阶段和时代,但由于不同古土壤成土周期的次数和成土时间的长短不一定相同(龚子同等,1989)。因此,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建立古土壤基准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辽宁朝阳凤凰山剖面为例,借鉴地层研究中建立基准剖面的思想,在辽宁朝阳地区建立一个包含多种古土壤类型且保存较完好的古土壤的基准剖面。对基准剖面的起源、年龄、沉积速率、沉积的连续性、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发育于第四纪黄土剖面土壤的成土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2.28m以下由风力沉积所形成相间分布的4层古土壤层和4层黄土层剖面,共34个土壤发生层。并以从南到北采集发育于不同气候带上的22个现代土壤剖面为对比剖面。通过实验室化验分析,最终,将土壤剖面作为分类要素的对象,将土壤的红化率指数、化学蚀变指数、铁的游离度、铁的活化度、年均温、年均降水量作为聚类要素,利用聚类分析法,相对客观地确定了各时期发育的古土壤类型。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凤凰山剖面的地理位置特征、沉积时代特征、形态特征、稀土元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连续性沉积特征、地层特征、磁化率特征和红度值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得出:凤凰山基准剖面(特别是228-1985cm,为L2-L5各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包含有多个时期、423ka BP以来连续沉积和比较完整的风成古沉积序列,沉积物的来源稳定,并具有多期古气候旋回,是辽宁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剖面。这符合基准剖面建立的要求,因此,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得以建立。2.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准剖面风尘沉积和土壤发生过程同步进行。风尘长期沉积过程中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变化下便形成了巨厚黄土剖面中的多层古土壤层。因此,深埋藏的黄土也应划分为古土壤。只把红土划分为古土壤是不恰当的。3.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基准剖面的土壤色调(干态)多为7.5YR~2.5YR,显然各剖面均含有大量赤铁矿;S1-2:RR值变化范围为7.5-12,平均值为10.25;L2:RR值为7.5;S2:RR值为7.5;L3:RR值变化范围为4.3-7.5,平均值为5.4;S3:RR值为12;L4:RR值变化范围为1.9-7.5,平均值为3.7;S4:RR值变化范围为4.3-13.3,平均值为8.6;L5:RR值变化范围为6.4-7.5,平均值为7.1。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氧化铁的活化度与氧化铁-水体系的pH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基准剖面地层化学风化程度:L4<L2<L3<L5<S1-2<S2<S4<S3;湘-01<S3<皖-03,豫-03<S1-2<S2<S4<鄂-01,苏-01<L5<豫-031L3<鄂-03,辽-01<L4<L2<苏-02。风凰山古土壤的pH值均在7.35以上,古土壤中铁的移动性相对很微弱,导致铁的富集程度古土壤(红层)>黄土层古土壤>当地地带性土壤(辽-02):凤凰山基准剖面中古土壤(红层)中铁含量在63.75g-kg-1~67.04g·kg-1之间变化,黄土古土壤中铁含量在57.59g·kg-1~61.29g·kg-1之间变化,均高于地带性土壤(辽-02)褐土的铁含量为52.32g·kg-1。凤凰山地区及其源区在S4时期(311-403ka BP)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和较强的大陆化学风化特点,L4时期(243-311ka BP)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和较弱的大陆化学风化特点。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山剖面228-719cm(沉积时间71-148ka BP)为红壤型,719-858cm(沉积时间148-176ka BP)为褐土型,858-952cm(沉积时间176-208ka BP)为黄棕壤型,952-1090cm(沉积时间208-225kaBP)为褐土型,1090-1169cm(沉积时间225-243ka BP)为红壤型,1169-1466cm(沉积时间243-311ka BP)为褐土型,1466-1885cm(沉积时间311-403ka BP)为黄棕壤型,1885-1985cm(沉积时间403-423kaBP)为褐土型。5.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弄清该区土壤的形成、分类以及在黄土丘陵区土壤制图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张梅,刘利,季长波,邹奎[3](2013)在《辽宁凤凰山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地和线路调查、随机踏采等方法,研究了凤凰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共有大型真菌102种,分属于接合菌、盘菌、核菌、层菌和腹菌5纲24科62属。按所处植被环境划分,凤凰山大型真菌可分为阔叶林型、针叶林型和草地荒地型;按营养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土生菌55种、木生菌46种、外生菌根菌58种和虫生菌1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广布成分58.1%、泛热带成分12.9%、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3.2%、北温带成分25.84%,四个分布型表现出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建议加强植被管理与保护,促进大型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朱芳芳[4](2012)在《中国历险第一名山 万里长城第一名山 辽宁境域第一名山 凤凰山以景峰险石洞泉物庙刻迹十大景观名扬中外》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凰山,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有"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之称。它以"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秀,怪石嶙峋,四时景异,趣味无穷"的自然美而着称于世,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1994年1月10日,凤凰山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凤凰山古城景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2年03期)

朱丽娜[5](2011)在《辽宁凤凰山风景区硬质景观的情感传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及其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分析其硬质景观传达的情感和人文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1年03期)

韩春兰,王秋兵,郭月,白晨辉,陈辉[6](2010)在《辽宁朝阳凤凰山剖面古土壤序列土壤发育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形态特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元素的淋溶(或聚积)状况、土壤发育指标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辽宁朝阳凤凰山剖面古土壤序列的土壤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凤凰山古土壤剖面中,自地表向下至19.85 m范围内,除现代土壤层S0(0~108 cm)外,还可划分出9个土壤地层,包括5层黄土(L1~L5)和4层古红土(S1~S4)。所有这些土壤地层都是发育在风积粉尘母质上的古土壤,形成时间介于71~423 ka B.P.之间。古土壤的发生与成土母质(粉尘)的沉积同步进行,发育成红色还是黄色的古土壤决定于不同的成土环境条件和粉尘沉积速率的相对大小。在凤凰山古土壤序列中,各层古红土比各层黄土质古土壤经受了更强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古红土发育程度明显强于黄土质古土壤。5层黄土质古土壤比较,土壤发育程度最弱的是L1层,最强的是L5层;比较4层古红土的发育程度,最弱的是S2层。纵观凤凰山古土壤序列,各个发育不同程度的古土壤交错排列,说明当地成土环境(气候)在423~71 ka B.P.间经过多次波动变化。(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0年06期)

林青欣,闫红伟[7](2010)在《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东南,区划面积2600 hm2。区内既有长白区系代表植物,也有华北区系代表植物。有高等植物114科461属102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余种,省级保护植物13种,辽宁新记录种7种。通过实地调查,对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多变,特色植被类型多样,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多样,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森林景观较为单调、行道树缺乏等问题,风景旅游区内的部分森林植被及珍惜植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对该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珍稀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陈辉,王秋兵,韩春兰[8](2009)在《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序列粒度特征与古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朝阳凤凰山剖面风成古土壤序列进行2cm间距的高密度连续采样,测量样品的粒度百分含量,分析不同粒度组分的古气候意义,选择了粗粒组分、超细粒组分和细粒组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作为研究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分析了71~453kaBP间该剖面记载的冬、夏季风和西风的演化和古气候变迁。结果表明:71~453kaBP辽宁地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变化较同步,其中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较一致,明显存在着4个增强阶段和4个减弱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MIS5~MIS12这8个阶段相对应。冬季风的变化趋势与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相反。该时期辽宁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71~148kaBP,176~208kaBP,225~243kaBP和311~403kaBP阶段为温暖湿润气候;148~176kaBP,208~225kaBP,243~311kaBP和403~423kaBP阶段为较寒冷干燥气候。(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龙彬,司伟伟,崔丽萍[9](2008)在《辽宁丹东凤凰山山城考古新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7月1日~12月10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丹东凤城市文物管理所对辽宁省大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之一的凤凰山山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新的收获。 凤凰山山城位于凤城市东南约3.5千(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08-02-15)

刘利[10](2007)在《辽宁凤凰山主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风凰山地处辽东山区,是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库。我们自2002年开始,对凤凰山野生果树资源做了初步的探察和整理,该山区主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07年05期)

辽宁凤凰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土壤是过去景观的产物,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通过对剖面中古土壤类型的判定可获得有关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古土壤研究历史比较短暂,对古土壤的鉴别和分类等基础性研究重视还不够。前人对古土壤类型的判定主要是通过单纯的利用野外宏观标志、或野外宏观标志与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结合,并进行主观比较分析,而缺乏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基准,不能客观地辨别出古土壤的具体类型。众所周知,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经长时间沉积而形成的深厚地质剖面(黄土剖面)中形成了多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土壤,这些古土壤表现为不同的颜色,相互交替迭加排列。而在丘陵地区又由于受侵蚀作用的影响,埋藏于地下深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土壤被剥蚀后出露地表,同时不同区域内受到的侵蚀作用强度也不同,被剥蚀的土壤深度也会有差异,最终导致处于不同埋藏深度不同类型的古土壤同时出现在地表,这样会造成在较小区域范围内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土壤。这给土壤的识别、分类和土壤制图工作带来了阻碍。同时,虽然在大尺度变化上可以比较古土壤对应交替变换的阶段和时代,但由于不同古土壤成土周期的次数和成土时间的长短不一定相同(龚子同等,1989)。因此,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建立古土壤基准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辽宁朝阳凤凰山剖面为例,借鉴地层研究中建立基准剖面的思想,在辽宁朝阳地区建立一个包含多种古土壤类型且保存较完好的古土壤的基准剖面。对基准剖面的起源、年龄、沉积速率、沉积的连续性、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发育于第四纪黄土剖面土壤的成土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2.28m以下由风力沉积所形成相间分布的4层古土壤层和4层黄土层剖面,共34个土壤发生层。并以从南到北采集发育于不同气候带上的22个现代土壤剖面为对比剖面。通过实验室化验分析,最终,将土壤剖面作为分类要素的对象,将土壤的红化率指数、化学蚀变指数、铁的游离度、铁的活化度、年均温、年均降水量作为聚类要素,利用聚类分析法,相对客观地确定了各时期发育的古土壤类型。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凤凰山剖面的地理位置特征、沉积时代特征、形态特征、稀土元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连续性沉积特征、地层特征、磁化率特征和红度值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得出:凤凰山基准剖面(特别是228-1985cm,为L2-L5各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包含有多个时期、423ka BP以来连续沉积和比较完整的风成古沉积序列,沉积物的来源稳定,并具有多期古气候旋回,是辽宁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剖面。这符合基准剖面建立的要求,因此,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得以建立。2.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准剖面风尘沉积和土壤发生过程同步进行。风尘长期沉积过程中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变化下便形成了巨厚黄土剖面中的多层古土壤层。因此,深埋藏的黄土也应划分为古土壤。只把红土划分为古土壤是不恰当的。3.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基准剖面的土壤色调(干态)多为7.5YR~2.5YR,显然各剖面均含有大量赤铁矿;S1-2:RR值变化范围为7.5-12,平均值为10.25;L2:RR值为7.5;S2:RR值为7.5;L3:RR值变化范围为4.3-7.5,平均值为5.4;S3:RR值为12;L4:RR值变化范围为1.9-7.5,平均值为3.7;S4:RR值变化范围为4.3-13.3,平均值为8.6;L5:RR值变化范围为6.4-7.5,平均值为7.1。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氧化铁的活化度与氧化铁-水体系的pH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基准剖面地层化学风化程度:L4<L2<L3<L5<S1-2<S2<S4<S3;湘-01<S3<皖-03,豫-03<S1-2<S2<S4<鄂-01,苏-01<L5<豫-031L3<鄂-03,辽-01<L4<L2<苏-02。风凰山古土壤的pH值均在7.35以上,古土壤中铁的移动性相对很微弱,导致铁的富集程度古土壤(红层)>黄土层古土壤>当地地带性土壤(辽-02):凤凰山基准剖面中古土壤(红层)中铁含量在63.75g-kg-1~67.04g·kg-1之间变化,黄土古土壤中铁含量在57.59g·kg-1~61.29g·kg-1之间变化,均高于地带性土壤(辽-02)褐土的铁含量为52.32g·kg-1。凤凰山地区及其源区在S4时期(311-403ka BP)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和较强的大陆化学风化特点,L4时期(243-311ka BP)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和较弱的大陆化学风化特点。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山剖面228-719cm(沉积时间71-148ka BP)为红壤型,719-858cm(沉积时间148-176ka BP)为褐土型,858-952cm(沉积时间176-208ka BP)为黄棕壤型,952-1090cm(沉积时间208-225kaBP)为褐土型,1090-1169cm(沉积时间225-243ka BP)为红壤型,1169-1466cm(沉积时间243-311ka BP)为褐土型,1466-1885cm(沉积时间311-403ka BP)为黄棕壤型,1885-1985cm(沉积时间403-423kaBP)为褐土型。5.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弄清该区土壤的形成、分类以及在黄土丘陵区土壤制图和管理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宁凤凰山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丹,陶敬,马志强.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铁锰胶膜及其基质矿质全量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

[2].孙仲秀.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古土壤类型判定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

[3].张梅,刘利,季长波,邹奎.辽宁凤凰山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特征[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朱芳芳.中国历险第一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辽宁境域第一名山凤凰山以景峰险石洞泉物庙刻迹十大景观名扬中外[J].中国地名.2012

[5].朱丽娜.辽宁凤凰山风景区硬质景观的情感传达[J].中国园艺文摘.2011

[6].韩春兰,王秋兵,郭月,白晨辉,陈辉.辽宁朝阳凤凰山剖面古土壤序列土壤发育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10

[7].林青欣,闫红伟.辽宁凤凰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与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

[8].陈辉,王秋兵,韩春兰.辽宁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序列粒度特征与古气候变化[J].高校地质学报.2009

[9].李龙彬,司伟伟,崔丽萍.辽宁丹东凤凰山山城考古新收获[N].中国文物报.2008

[10].刘利.辽宁凤凰山主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初报[J].中国果树.2007

标签:;  ;  ;  ;  

辽宁凤凰山论文-王丹丹,陶敬,马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