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论文-庞敏,张泽宇

中山舰事件论文-庞敏,张泽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山舰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季山嘉,鲍罗廷,蒋介石,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庞敏,张泽宇[1](2018)在《中山舰事件前后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关系变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8月,苏联顾问季山嘉奉命来华担任军事顾问,他与蒋介石在北伐等问题上始终分歧较大,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中山舰事件爆发。此后,季山嘉被召回苏联,应蒋介石要求,鲍罗廷回到广州,与蒋介石相处融洽。中山舰事件前后,季山嘉与鲍罗廷对蒋介石的不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件前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及其发动北伐战争的态度转变。(本文来源于《西伯利亚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曾庆榴[2](2017)在《黄埔军校:从廖蒋配到汪蒋配——中山舰事件前夜之汪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不久,廖仲恺被戕。孙、廖之死,让历史走进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躁动不安的时段,不仅将国民党置于有多种走向、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岔路口上,也让孙中山手创的黄埔军校,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的"代帅"地位,即受到了挑战。1925年4月底和5月中旬,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避开胡汉民,在东征前线的汕头,召开过两次秘密会(本文来源于《红广角》期刊2017年Z1期)

路晨晖[3](2016)在《谭延闿和中山舰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年蒋介石借口中山舰无故调动,诬陷共产党人要阴谋暴动,随即逮捕了共产党员,破坏了国共合作,这次事件让国共合作险些破裂。而谭延闿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国民党元老之一。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调停作用。(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23期)

张震[4](2015)在《“中山舰事件”前后的李之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舰事件"前的李之龙李之龙,1897年12月10日出生于湖北。1913年7月,李之龙追随孙中山,在江西湖口参加"二次革命";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12月李之龙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李之龙担任中共汉口地委执行委员,国共两党合作实现后,奉调到广州,协助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工作。黄埔军校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抓武装的一次大好时机,大批共产党员和(本文来源于《开心老年》期刊2015年06期)

邱涛,潘若天[5](2015)在《报刊叙事中的“中山舰事件”——以《广州民国日报》和《申报》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舰事件",又称"叁·二○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因历史认知的差异,对此事件的叙事呈现强烈反差。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报纸有不同的叙事:《广州民国日报》由于党报性质,将事件"掩饰"为无关紧要的局部问题;《申报》作为对政治事件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商业报纸,因事件诡异,信息不畅,将事件猜测为一场内斗、"反赤"运动。两者与历史事实均有距离,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塑造了时人的事件认知。但该事件在两份报纸的版面上,均未占据重要位置和比例。事件的即时影响力,在蒋介石当局的刻意"掩饰"下,在当时国人普遍更重视的北方政局频出"大事件"的冲击下,显得无关紧要。这与近代历史叙事中浓墨重彩、意义重大的"中山舰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张震[6](2015)在《中山舰事件前后李之龙的命运沉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舰事件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被认为是蒋介石反革命的开始。对于中山舰事件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以至于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都是极其深刻的。对于中山舰事件,传统史学的一般表述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李之龙何许人也?李之龙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的海军局代局长,相当于海军司令。然而在此后的历史中,李之龙这个名字却消匿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同时期在广州的共产党员,(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5年02期)

周良建[7](2013)在《“中山舰事件”真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首推"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悍然下令占领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和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在广州部分地区戒严。通常以为这是蒋介石向共产党挑衅的一次阴谋,但新近出版的《党史细节》披露,这不过是中山舰临时调动而引发的一场误会。敏感而多疑的蒋介石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试图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送往苏联。不过事变当天下午,当蒋介石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主观猜忌后,就取消了戒严,下令交还收缴的武器,并放回(本文来源于《四川统一战线》期刊2013年07期)

王军[8](2013)在《中山舰事件前后的高语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舰事件,是大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变,是国共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时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兼入伍生部少将党代表的高语罕,与当时的国共高层有着密切接触,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参加国民党二大高语罕(1887—1947),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中共建党建团建军的参与者,曾参与策划南昌起义,起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以国民党左派领袖自居的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支持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继续实施(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3年05期)

王怀洲[9](2013)在《中山舰事件前后》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舰事件以前,孙文主义学会就有几次说蒋介石已发动政变,但却没有发生。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几次向共产党让步,是有原因的。(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3年06期)

吴长荣[10](2011)在《章臣桐与“中山舰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招商局有几位出身于舰长的船长,其中着名的船长有"中山"舰舰长章臣桐。一、"中山"舰事件真相"中山舰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山舰事件"真是蒋介石制造的吗?看过章臣桐1965年8月亲笔叙述的"中山舰事件"史实,便能真相大白。章臣桐生于1892年,江苏江阴人。1911年考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不久吴淞"中山舰事件"历史见证人—章臣桐(本文来源于《航海》期刊2011年04期)

中山舰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不久,廖仲恺被戕。孙、廖之死,让历史走进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躁动不安的时段,不仅将国民党置于有多种走向、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岔路口上,也让孙中山手创的黄埔军校,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的"代帅"地位,即受到了挑战。1925年4月底和5月中旬,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避开胡汉民,在东征前线的汕头,召开过两次秘密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山舰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庞敏,张泽宇.中山舰事件前后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关系变化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8

[2].曾庆榴.黄埔军校:从廖蒋配到汪蒋配——中山舰事件前夜之汪蒋关系[J].红广角.2017

[3].路晨晖.谭延闿和中山舰事件[J].青春岁月.2016

[4].张震.“中山舰事件”前后的李之龙[J].开心老年.2015

[5].邱涛,潘若天.报刊叙事中的“中山舰事件”——以《广州民国日报》和《申报》为中心的考察[J].教学与研究.2015

[6].张震.中山舰事件前后李之龙的命运沉浮[J].文史天地.2015

[7].周良建.“中山舰事件”真相[J].四川统一战线.2013

[8].王军.中山舰事件前后的高语罕[J].百年潮.2013

[9].王怀洲.中山舰事件前后[J].改革与开放.2013

[10].吴长荣.章臣桐与“中山舰事件”[J].航海.2011

标签:;  ;  ;  ;  

中山舰事件论文-庞敏,张泽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