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酸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检测,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
核酸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1](2019)在《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基因成分,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从"功能核酸"与"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出发,重新认知、归纳、总结了基于分子扩增技术的转基因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不同信号输出方式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最后,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推动转基因检测技术与功能核酸传感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嵇俊[2](2019)在《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究在血液检测过程中,全面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其实施ELISA筛查,借助全自动核酸提取以及扩增检测系统,确定血液检测的最终结果。其中无反应性血液样本,判定为核酸检测阴性,对于有反应性血液样本,要求展开相应的拆分试验。结果:200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利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之后,确定3例为阳性标本,统计确定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50%。对3例阳性血液标本实施HBV DNA分项定量确证,发现2例显示HBV DNA阳性,其阳性率66.67%。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缩短窗口期的基础上,降低因漏检所诱发的输血后病毒感染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张雅,卓之豪,张师音[3](2019)在《HIV核酸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的广泛传播给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主要是控制和切断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这就要求普及艾滋病的检测,以尽早地发现感染者。相较于其他的HIV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短,灵敏度、特异性高,在临床上可用于艾滋病的早期诊断,通过测定HIV血浆病毒载量预测疾病进程,评价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根据资源特点和患者需求等因素,可将HIV核酸检测的应用场景划分为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及家庭检测。本文综述了HIV核酸检测的不同应用场景及对应检测方法,并对HIV核酸检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0期)
图强,王爱英[4](2019)在《核酸检测技术在青岛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了解本地区HBV、HCV和HIVELISA检测无反应性献血者中核酸阳性检出率,探讨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方法利用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采用8份混样的自动化检测模式,对2016年青岛地区ELISA检测无反应性和ALT检测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HBV、HCV和HIV-1核酸检测,对NAT检出标本用进口核酸试剂复核检测验证和定量检测,以及乙肝5项检测。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NAT检出献血者实施随访。结果从50582份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血标本中共检出15份HBV DNA反应性样本,总阳性检出率为0.03%(15/50582);未检出HCV和HIV-1RNA反应性样本。随访的9位献血者全部表现为OBI的检测特征。结论献血者血液虽经两遍酶免血液筛查后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DNA感染,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ELISA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邱志伟,接贵芬[5](2019)在《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二茂铁(Fc)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及核酸扩增技术构建了一个免标记且简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食源性弧菌的高灵敏度地检测。探索了最佳的实验体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二茂铁的峰电流信号的改变与目标物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22)~10~(-15) mol·L~(-1),检测限为4.6×10~(-23) mol·L~(-1),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皖如,马玉帅,许向华,乌日琴,张玉妥[6](2019)在《霉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霉菌几丁质合酶Ⅲ保守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合成分子信标探针;以黑曲霉菌ATCC(16404)DNA为模板,通过PCR、分子克隆、转录构建靶标RNA,进而建立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并对体系内相应成分进行优化;最后利用优化的SAT体系检测食品污染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评价SAT方法的特异性;针对不同浓度的黑曲霉菌孢子悬液,提取RNA进行SAT检测,评价SAT方法的灵敏性。结果表明,SAT检测体系中引物浓度为10μmol·L~(-1)及探针浓度为10μmol·L~(-1)时,反应曲线最佳;扩增过程中累计荧光量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需循环数与培养的黑曲霉菌孢子量的对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7.061x+59.567,R~2=0.961 1),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3个·mL~(-1)孢子,用该方法检测食品中常见污染菌,发现仅黑曲霉菌出现荧光信号。初步建立了黑曲霉菌的SAT检测体系,可与食品常见污染细菌相鉴别,特异性达100%,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后,可成为食品中黑曲霉菌检测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金玄俊,王琪,纪兵,苑欣华,张涛[7](2019)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TB)的价值分析。方法:取265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液体培养及SA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265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SAT阳性率51.7%(137/265)高于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31.3%(83/265)(χ~2=22.67,P﹤0.05);高于罗氏培养阳性率38.9%(103/265)(χ~2=8.80,P﹤0.05);高于液体培养阳性率液体培养43.7%(116/265)(χ~2=3.34,P﹥0.05);其中痰涂片阴性的标本中,SAT-TB法阳性率为39%(71/182),高于罗氏培养法阳性率为29%(53/182)(χ~2=3.96,P﹤0.05)。结论:SAT是快速、简便、准确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是较有优势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溜[8](2019)在《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与痰培养在临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与痰培养对细菌的检出率,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20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分别进行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和普通痰培养,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标本阳性率和不同类型病原菌检出率。结果共纳入208份痰标本。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的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痰培养方法〔50.48%(105/208)比37.98%(79/208),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肺军团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4种病原菌的检出结果达到一致;但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痰培养方法(肺炎链球菌:14.90%比2.40%,金葡菌:6.25%比3.85%,大肠埃希菌:9.13%比0%,肺炎支原体:5.29%比0%,均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痰培养,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可快速对细胞学进行现场评价,等温扩增微流控技术可快速一次性全部检出下呼吸道病原菌。(本文来源于《实用检验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翟建新[9](2019)在《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在肠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24)
张天源,郝红霞,杨瑞琴[10](2019)在《基于核酸适配体/苝酰亚胺的非标记荧光技术检测甲基苯丙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能特异性识别甲基苯丙胺的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通过合成水溶性苝酰亚胺衍生物(PBIs)作为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非标记的适配体荧光检测方法,用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甲基苯丙胺。当没有靶标甲基苯丙胺时,Exo I将卷曲的适配体降解成寡核苷酸片段,探针PBIs不发生聚集,体系荧光信号基本不变;当甲基苯丙胺存在时,与适配体结合形成稳定结构,从而抵抗了Exo I的降解作用,带负电的适配体/甲基苯丙胺复合物使探针PBIs发生聚集,由于聚集诱导猝灭效应,体系荧光强度骤降。基于以上原理,实现了甲基苯丙胺的高灵敏度、选择性检测。探针PBIs浓度为5μmol/L、适配体浓度0. 8μmol/L、Exo I酶切时间40 min为检测甲基苯丙胺的最佳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36. 7 nmol/L。(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9期)
核酸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探究在血液检测过程中,全面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其实施ELISA筛查,借助全自动核酸提取以及扩增检测系统,确定血液检测的最终结果。其中无反应性血液样本,判定为核酸检测阴性,对于有反应性血液样本,要求展开相应的拆分试验。结果:200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利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之后,确定3例为阳性标本,统计确定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50%。对3例阳性血液标本实施HBV DNA分项定量确证,发现2例显示HBV DNA阳性,其阳性率66.67%。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在缩短窗口期的基础上,降低因漏检所诱发的输血后病毒感染的发生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嵇俊.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评价[J].人人健康.2019
[3].张雅,卓之豪,张师音.HIV核酸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4].图强,王爱英.核酸检测技术在青岛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
[5].邱志伟,接贵芬.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孙皖如,马玉帅,许向华,乌日琴,张玉妥.霉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金玄俊,王琪,纪兵,苑欣华,张涛.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8].赵溜.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与痰培养在临床中的应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9
[9].翟建新.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在肠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C].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2019
[10].张天源,郝红霞,杨瑞琴.基于核酸适配体/苝酰亚胺的非标记荧光技术检测甲基苯丙胺[J].分析试验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