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韩礼德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韩礼德模式,马克思主义语言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韩礼德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妍,于晖[1](2018)在《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模式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周玉芳[2](2014)在《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4年01期)
白丽娜[3](2013)在《英语小句关系模式对比——以韩礼德、马丁和侯易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句关系是语法和语篇研究中的重点。从传统语法,到功能语言学派,都对小句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例如,韩礼德、马丁和侯易等。叁人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小句关系,但这叁种模式之间既存在区别,也有着内在的联系。韩礼德从词汇—语法层面对小句关系进行了研究,而马丁更侧重于从语篇语义学对其进行研究,侯易则从词汇模式角度,对辨别小句关系提供了手段和方法。小句关系研究的这叁个模式有着互补性,在实际研究中应注重其结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潘永霞[4](2012)在《用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分析模式探究法律英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建立于他所命名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话语语义和词汇语法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和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等叁种元功能相互联系的角度,以及如何透过词汇语法中的及物性、情态、主位——述位/衔接实现原文和译文话语语义(discourse semantics)所包含的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等叁种元功能的对等,以求让后来的法律翻译人士从宏观上更加把握法律英语的特点,最终达到法律翻译更准确、地道。(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李辉,柴迎红,刘雨田[5](2011)在《基于韩礼德模式的大学生职业化写作情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态是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复杂的功能领域,也是体现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化实用文体写作的情态分析,找出其情态使用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把握情态在职业化写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1年17期)
李辉,谷欣颖,刘雨田[6](2011)在《基于韩礼德模式的中美大学生英语书面语情态系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在传统语法中,情态只是一系列情态助动词所表达的意义。而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具有了比传统语法中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范围也有了进一步(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1年12期)
潘永霞[7](2010)在《用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分析模式探究法律英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韩礼德的话语分析模式,建立于他所命名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话语语义和词汇语法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和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等叁种元功能相互联系的角度,以及如何透过词汇语法中的及物性、情态、主位——述位/衔接实现原文和译文话语语义(discourse semantics)所包含的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等叁种元功能的对等,以求让后来的法律翻译人士从宏观上更加把握法律英语的特点,最终达到法律翻译更准确、地道。(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0年12期)
柳明月[8](2010)在《论韩礼德模式下的语法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经历了萌芽、发展、完善叁个阶段,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家将该理论演绎得日臻完善。然而,对该理论体系下的某些提法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商榷并加以完善:(1)缺少对名词/形容词向动词转变的划分,(2)回避"语篇隐喻"的提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10年06期)
高磊[9](2009)在《韩礼德系统功能模式下引述动词翻译的制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对翻译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韩礼德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这是对语言研究的一大贡献。作为一种新建立的语法体系,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现代语法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已经超出语言学的范围,被应用到英汉翻译领域,这对于那些长期致力于翻译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应用趋势。对于翻译学的研究模式,有的较为注重翻译活动的心理因素,有的更多关注原文本与译作之间的关系探讨,还有以语言学为导向的,从语言学层次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语义的与功能的。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的系统”。也就是说,当人们使用语言时,他们的语言行为就是在表达意义。根据这一观点,语法是研究词与其他语言单位构成意义的方式。系统功能语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个事实:(1)语言的使用者实际上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且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2)语言和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在韩礼德看来,一般类型中第一与第二成分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投射”(其中第二分句被第一分句投射)是其赖以依存的主要关系。而最简单形式的“投射”即是直接引语。投射句实际是一个言语过程(即说话),被投射句表明所说的话。然而,可用于引述分句的动词因在话语过程中不同的语义功能而有相当灵活的选择。因而在翻译(特别是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例如,在小说会话中(引述动词大量使用),选用恰当的的引述动词进行翻译对整个译作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尝试性地将韩礼德的“投射理论”应用到中国文学作品中小说题材里人物会话的翻译中去,以期能揭示出小说会话翻译中引述动词翻译的制约性因素。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韩礼德提出从经验功能角度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分成六大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其中的言语过程即为本文论述的对象。言语过程,简单点讲,即是说话,最为常见的词为“say”。然而,能用于引述结构中的词除了基本概念的“say”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动词。包括用于表陈述概念的tell, remark, report,等等;用于提问形式的ask, demand, inquire, query,等等;包含有“say”这一基本含义并带有其他环境因素在内的动词如explain(解释),protest(驳斥);以及其他包含有别的含义的动词如complain(抱怨地说),stammer(结结巴巴地说)。因此,在小说人物会话中,由于会大量出现引述性动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如何贴切地传达“说”(古文中为“曰”)这一基本言语过程类动词,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以韩礼德的过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对在翻译过程中引述动词选择的制约性因素进行探讨。另外,本文还引用了奥斯汀提出的相关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在他看来,人们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时候在说话本身这一行为就是在履行某一言语行为,如做出陈述、发出命令、提出问题、表明承诺等等。说话即是行事,意义等于某种行为。奥斯汀把一句完整的话语分析为由叁种行为构成: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这一理论后来通过塞尔得到极大的改善与发展。他看到了不同类型的施事行为之间的差别,并为此确立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四条重要准则:话语的目的(基本条件)、表现的心理状态(真诚条件)、话语和世界的关系,即合适方向(先决条件)和命题内容(命题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施事行为归为五类: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情行为、宣告行为。作为语用学范畴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过程中的从语用学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作者基于上述理论成就,尝试性地将其应用于汉英翻译(特别是小说文体中人物会话)中,通过对引述结构这一常见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之后,揭示出翻译过程中引述结构里引述动词选择的制约性因素。以期能引起对引述动词这一特殊类型的动词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张德花[10](2009)在《英语新闻报道语篇的连贯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连贯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语新闻报道语篇为例,对其语篇的连贯特征从衔接和语境两个方面作了一次全面的分析。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韩礼德的语篇连贯理论,即连贯的语篇必须体现两方面:一是情景语境的一致性,即语域的一致性;二是衔接手段的一致性。语篇的连贯包括两者,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组成连贯。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了演绎法和归纳法以及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60例英语新闻报道语篇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首先通过计算各种衔接手段在样本语篇中的出现频率,得出新闻报道语篇在衔接层次方面的连贯特征;然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境的叁个变项,得出新闻语篇在语境层次方面的连贯特征。数据分析显示,在衔接方面,词汇衔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语法衔接手段很少被用于这类语篇,这与新闻报道语篇具有语言简明、新鲜、客观的特点相一致,从而实现了衔接方面的连贯。在语境层次方面,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及物系统主要由物质过程和口头过程来体现;这两个过程体现了新闻报道主要的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信息并且十分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了语篇连贯在语场方面的一致。英语新闻报道中陈述语气是其最主要的语气类型,多使用过去时态来报道已发生的事件,有时使用现在时态,将来时很少出现;这些特点与新闻报道主要向人们陈述已经发生的事件这一属性相一致,实现了新闻语篇在语旨方面的一致。英语新闻报道主谓系统上多使用简单主谓,无标记主谓多于有标记主谓,这与新闻语篇提供信息的主要目的相一致,实现了语篇连贯在语式方面的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4-01)
韩礼德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礼德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妍,于晖.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模式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周玉芳.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J].俄罗斯文艺.2014
[3].白丽娜.英语小句关系模式对比——以韩礼德、马丁和侯易模式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潘永霞.用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分析模式探究法律英语的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5].李辉,柴迎红,刘雨田.基于韩礼德模式的大学生职业化写作情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
[6].李辉,谷欣颖,刘雨田.基于韩礼德模式的中美大学生英语书面语情态系统比较研究[J].大家.2011
[7].潘永霞.用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分析模式探究法律英语的翻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
[8].柳明月.论韩礼德模式下的语法隐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
[9].高磊.韩礼德系统功能模式下引述动词翻译的制约因素[D].中南大学.2009
[10].张德花.英语新闻报道语篇的连贯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