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捕食论文-金聪颖

原生动物捕食论文-金聪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生动物捕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过滤法,生物膜分布,生物膜蓄积,线虫

原生动物捕食论文文献综述

金聪颖[1](2011)在《挥发性有机物对微型动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捕食生物膜降解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生物过滤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当前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过滤床层内生物膜的不均匀分布和过度蓄积。生物膜是气相生物过滤系统中的关键因子。生物膜的不均匀分布和过度蓄积常常引起生物过滤系统出现某些运行问题如床层堵塞、压降过大、短流,最终导致性能恶化。许多研究已经致力于使得生物过滤器床层内的生物膜分布更均匀和生物膜蓄积率更小,以便得到更长时间的稳定性能。优化生物过滤器的填料、营养液和气体流场有助于得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条件,进而获得更好的气相生物过滤性能。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己被研究和应用于控制生物膜的过度蓄积。新型生物过滤器的设计和运行方法也不断得以研究。然而需要更好的控制生物膜蓄积的方法,因此需要过于生物膜蓄积及各种控制方法的研究。本研究是先为从管式生物过滤器生物膜中通过不同取样环境,采用梯度甲苯培养基分离,可得到叁种优势甲苯降解菌,其中选择1号菌作为后续研究的实验菌种。因为实验证明1号菌株对甲苯的适应性很好,甲苯净化情况:在甲苯气相浓度为3213mg/m3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8、42h去除效率分别为89.7、99.3%,并且反应时间短,可考虑挂膜时单独培养接入,可缩短挂膜以及驯化时间。所选择的微型动物经镜检为秀丽隐杆线虫和肾形虫,使用线虫培养基(NGM)混合培养,每月转移一次。经静态悉生培养得知这两种微型动物有很强的甲苯耐受性,在瞬间高浓度甲苯的环境下仍能正常生存。通过不断地向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通入甲苯,驯化耐受目标废气强捕食生物量大的线虫和纤毛虫。在甲苯浓度在80-150mg/m3范围内,甲苯对纤毛虫与线虫的影响并不明显,甲苯降解菌的去除率达99-100%;当甲苯浓度升高到600mg/m3后,线虫的生长受到了抑制,纤毛虫的生长正常,甲苯降解菌的比生长速率下降明显;当甲苯浓度升高至900mg/m3时,纤毛虫的生长也受到了抑制。线虫与纤毛虫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线虫能先促进细菌的生长,当细菌生长稳定后通过捕食细菌降低细菌数量同时维持自身生长;纤毛虫则在细菌指数增长期就开始进行捕食,使得细菌的比生长速率降低,但在稳定期对于细菌的捕食作用没有线虫那么明显。造成这种结果原因很可能是基于线虫的运动性,钻穴和摄食活动使其具有促进氧扩散以及提供细菌和纤毛虫生长所需氮源的作用,详细的机理还需后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5-11)

杨晋,于莉芳,陈青青,彭党聪[2](2009)在《原生动物捕食对低污泥龄SBR硝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采用两个SBR反应器对其进行处理,其中1#反应器的进水中添加原生动物抑制剂——环己酰酮及制霉菌素各4mg/L,2#反应器的进水中则未添加抑制剂。通过测定两个反应器的氨氧化速率、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以及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硝化菌的群落结构,来分析原生动物捕食对低污泥龄SBR硝化性能和硝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运行过程中,1#反应器的出水氨氮浓度略低于2#反应器。1#的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分别为2.60mgNH3-N/(L.h)和0.80mgNO2--N/(L.h),2#的分别为2.90mgNH3-N/(L.h)和0.80mgNO2--N/(L.h)。两个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monas europaea和Nitrosococcus mobilis lineage;此外,Nitrosospira只存在于1#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pira sp.,1#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比2#的高一个数量级。可见,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对反应器的硝化性能基本无影响,但会对菌群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9年03期)

陈默,高光,朱丽萍,冯胜[3](2007)在《太湖水体中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稀释法研究了太湖中不同粒径的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压力,探讨了捕食作用对细菌生长及温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32μm以下的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率为5.07d-1,其中大部分捕食压力来自小于16μm的超微型原生动物,占总捕食率的90.7%;小于16μm的超微型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明显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温度对捕食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超微型原生动物的捕食率和细菌的生长率均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孙靖[4](2004)在《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微食物环回到主食物链的能量,在近海大体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20—40%。原生动物对细菌摄食形成的微食物环是主食物链的一个重要补充,提高了生态效率。 在微食物环中,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摄食是中心环节。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作用揭示了一个从溶解有机物到微型生物的能流、物流过程,使人们认识到海洋中数量巨大的异养浮游细菌在营养盐和其他无机元素的再生中起重要作用,使海洋生物学家对海洋细菌的生物量和生产过程更加关注。一些国际海洋研究项目如全球海洋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海陆相互作用研究(LOICZ)等,都把海洋细菌的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胶州湾在调节青岛近海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故从营养级水平研究胶州湾的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活动,对于搞清胶州湾的微食物环生态转化效率,促进以及提高胶州湾海域海区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捕食压力及对碳循环的贡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对影响捕食压力的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初步探讨了胶州湾原生动物对海洋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以及由此对胶州湾碳循环的贡献。 本研究对胶州湾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和原生动物数量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胶州湾异养细菌的分布具有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各海域和各月份中异养细菌的数量都不同。胶州湾全年平均异养细菌数量约为9.57×10~6个/mL。胶州湾原生动物在分布上也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各海域和各月份中原生动物的数量不尽相同。胶州湾全年平均原生动物数量约为22.47×10~3个/mL。 本研究采用稀释法对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速率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问异质性。胶州湾中原生动物对海洋中异养细菌平均摄食速率为巧.25 p gC/d·m沐,且摄食速率随着时间(具体体现为季节)和具体海域的不同发生改变。 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捕食压力随着环境相关因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对摄食速率单独起相关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温度、溶解氧、藻类浓度、细菌密度、时间以及距湾底的距离。温度因子与摄食速率成指数正相关关系;溶解氧因子和摄食速率呈现直线负相关关系;水体中的藻类浓度和摄食速率呈现直线正相关关系;摄食速率与是水体中异养细菌浓度密切相关,是后者的二次函数;摄食速率和时间因子也变化密切相关,是后者的叁次函数;摄食速率与距湾底的距离的相关性是和后者有直线正相关性。在多个环境因子共同交互作用下,摄食速率是一个关于温变、溶解氧、距湾底距离的叁元函数,温度、溶解氧、距湾底距离同摄食速率都是正相关。 胶州湾通过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作用对碳循环的贡献用下式计算: Z=艺Mi;k/艺Nj jk 1 J k 1 Jk 整个胶州湾由原生动物对细菌捕食压力所形成的对碳循环的贡献,用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碳含量的摄食量占水体中增长的异养细菌的总含碳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在本此调查对胶州湾原生动物捕食作用对碳循环的贡献中,测得在增长的细菌中,有65.9%的碳量被原生动物所捕食。该比率随着环境中地点、季节、和生物群落的变化而变化,捕食压力对碳循环的贡献与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摄食速率和细菌自身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能影响捕食压力的环境因子一般都育乡付该比例产生影响。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较短,还有部分因子研究不够。对于胶州湾中其他各个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捕食压力及对碳循环的贡献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6-01)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仝恩丛,李志杰[5](2003)在《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reducing 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reducing mobility or searching refuges. I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field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coevolution mode of aquatic bacteria and protozoa. Ref 47(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6](2003)在《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水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原生动物和水细菌关系密切 ,Sanders等[1] 指出无论在淡水或海洋生态系统中 ,细菌和鞭毛虫的数量有着较为稳定的比例 (约 10 0 0∶1)。由于细菌细胞富含N和P ,原生动物通过对细菌的捕食作用成为重要的无机盐再生者 ,因而在水体的物质循环中占(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佐藤守,李士竹[7](1984)在《捕食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的原生动物的分离及其某些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捕食植物病原细菌的原生动物曾有过几次报道,其中也有捕食桑缩叶型疫病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以下简称P.S.mori)的。笔者报道的认为是另外一种捕食P.S.mori的原生动物,能形成类似于由噬菌体及蛭弧菌属Bdellovibrio细菌所引起的溶菌斑,对它进行了分离,并调查了若干性状,概要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国外农学-蚕业》期刊1984年04期)

原生动物捕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采用两个SBR反应器对其进行处理,其中1#反应器的进水中添加原生动物抑制剂——环己酰酮及制霉菌素各4mg/L,2#反应器的进水中则未添加抑制剂。通过测定两个反应器的氨氧化速率、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以及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硝化菌的群落结构,来分析原生动物捕食对低污泥龄SBR硝化性能和硝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运行过程中,1#反应器的出水氨氮浓度略低于2#反应器。1#的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分别为2.60mgNH3-N/(L.h)和0.80mgNO2--N/(L.h),2#的分别为2.90mgNH3-N/(L.h)和0.80mgNO2--N/(L.h)。两个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monas europaea和Nitrosococcus mobilis lineage;此外,Nitrosospira只存在于1#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优势菌属为Nitrospira sp.,1#反应器中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比2#的高一个数量级。可见,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对反应器的硝化性能基本无影响,但会对菌群的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生动物捕食论文参考文献

[1].金聪颖.挥发性有机物对微型动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捕食生物膜降解菌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杨晋,于莉芳,陈青青,彭党聪.原生动物捕食对低污泥龄SBR硝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9

[3].陈默,高光,朱丽萍,冯胜.太湖水体中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

[4].孙靖.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5].周可新,许木启,曹宏,仝恩丛,李志杰.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

[6].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水细菌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3

[7].佐藤守,李士竹.捕食Pseudomonassyringaepv.mori的原生动物的分离及其某些性状[J].国外农学-蚕业.1984

标签:;  ;  ;  ;  

原生动物捕食论文-金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