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炮弹破片,迎风面积,霍尔式传感器,PWM控制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1](2009)在《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炮弹起爆后,其破片形状是不规则的,因此破片在飞行过程中,其飞行姿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呈无规律的自由翻滚状态,所以我们在研究破片飞行姿态时,可以认为其姿态在空间各个方向是等概率出现的。本文在阐述炮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对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系统中所涉及的关键部件CCD、驱动电机、光电轴角编码器、位置传感器等进行了选择,并针对相机位置精度、调焦精度、载物台转角精度等都要求高的情况,进行了各控制子系统的设计。通过测试,整机测量精度满足指标。(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孙安信[2](2008)在《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软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主要用于弹丸破片迎风面积的测量。获得弹丸爆炸后产生的典型破片的平均迎风面积,再与破片测速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就可获得弹丸初速及速度衰减系数,为我国常规兵器弹药威力试验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本文用“正二十面体法”对破片的空间姿态进行模拟,测量它在16个不同取样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破片的最大、最小和平均迎风面积。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能够实现对破片迎风面积的手动和自动测量,测量数据和图像保存在数据库中。设备还可以标定规格位置和放大倍率。计算机通过串口对单片机发出命令来控制电机的移动和采集光栅尺的数据。破片图像采用多级灰度细分技术处理,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沈满德,陈良益,何俊华,张法全,张敏[3](2007)在《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破片迎风面积测量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要求,采用了四台并行工作的摄像机和四个微距摄影测量型电动变焦镜头组成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准确度.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微距摄影测量型电动变焦镜头,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系统的测量相对误差小于5%,单个破片的测量时间小于30 s.(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李蔚平[4](2007)在《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高新技术兵器在现代战争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战争的胜负,发展高新技术兵器满足高新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图像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在测量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测量技术,是一种以图像为信息载体并从中提取有用信号的测量方法,具有高速度动态范围大,信息量丰富和自动比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测量当中。而由于电荷耦合器件(CCD)具有自扫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结构紧凑及象素位置准确等特性,从90年代初,CCD尺寸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非接触检测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测量领域。该课题主要任务是利用对常规炮弹的破片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满足实际测量精度要求的确定不规则形状物体平均迎风面积的模型,利用光电耦合器件(CCD)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建立针对实际不规则破片的具体测量方案。经过对要求达到的精度,实现的功能等实际情况的分析,设计结构方案为:采用多点拍摄与多角度采集数据相结合的办法,在空间有规律排列4台CCD摄像机,底座的旋转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实现对破片的叁维空间采样,使用图像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到微型计算机中,以便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同时采用图像处理方法以保证图像精度。分析了测量系统的各项误差和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通过实测样块的实验数据,证明此测量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冯进良,王劲松,田明[5](2006)在《炮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十面体方法的迎风面积测量技术作为不规则形状的炮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测量方法,并以此设计出了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为下一步的典型破片初速测量提供重要参数。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检测原理、总体结构及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实验对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验证,系统的测量精度完全满足破片面积测量精度要求:±5%。(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李英[6](2005)在《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制备了破片迎风面积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获得的典型破片迎风面积与破片测速数据综合计算,就可获得弹丸初速及破片衰减系数,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破片初速及衰减系数比目前应用的区截法测得的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控制系统,整个控制系统由面阵CCD相机、力矩电机,编码器、单片机主控单元等组成。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投影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控制。该系统的研制是利用“正二十面体”方法进行模拟,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和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配合使用,完成载物台和CCD相机的旋转方向和角度定位,使CCD相机能够实现对十六个独立方向上的投影测量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机械结构简单,实时性强等特点,将取代传统的手工测量法和光电测量法,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弹药威力试验部门。(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5-12-01)
孙传东,李驰,陈良益[7](1998)在《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破片测量的作用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常用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像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本文来源于《华北工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孙传东,李驰,陈良益[8](1998)在《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玻片测量的作用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常用的玻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其中重.点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家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孙传东,陈良益,邓年茂[9](1998)在《新型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采用线阵CCD和面阵CCD用于二维非接触测量时的优劣,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像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1998年01期)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主要用于弹丸破片迎风面积的测量。获得弹丸爆炸后产生的典型破片的平均迎风面积,再与破片测速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就可获得弹丸初速及速度衰减系数,为我国常规兵器弹药威力试验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本文用“正二十面体法”对破片的空间姿态进行模拟,测量它在16个不同取样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破片的最大、最小和平均迎风面积。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能够实现对破片迎风面积的手动和自动测量,测量数据和图像保存在数据库中。设备还可以标定规格位置和放大倍率。计算机通过串口对单片机发出命令来控制电机的移动和采集光栅尺的数据。破片图像采用多级灰度细分技术处理,精度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刘超.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
[2].孙安信.典型破片迎风面积测量设备软件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8
[3].沈满德,陈良益,何俊华,张法全,张敏.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2007
[4].李蔚平.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冯进良,王劲松,田明.炮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
[6].李英.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控制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
[7].孙传东,李驰,陈良益.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8
[8].孙传东,李驰,陈良益.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8
[9].孙传东,陈良益,邓年茂.新型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的研制[J].兵工自动化.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