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性骨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琴,汤淑斌,胥巧萍[1](2019)在《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儿保门诊诊断为MBD的62例日龄42 d早产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38例日龄42 d足月儿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及BALP水平。研究组经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并给予喂养指导6周后(即3月龄时)复查骨密度及BALP,比较日龄42 d与3月龄时的骨密度及BALP。结果研究组骨密度Z值显着低于对照组,BALP水平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3月龄时的骨密度值显着高于日龄42 d,BALP水平阳性率显着低于日龄42 d(P<0.05)。结论骨密度及BALP水平检测对诊断早产儿MBD有显着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马晓宇,赵莉萍[2](2019)在《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产生因素就是早产儿出现了先天性体内钙以及磷等矿物质储备不足,生后肠外营养等因素导致钙、磷吸收不佳,引发了骨代谢异常问题,而且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以及骨密度的情况。此种疾病不仅对于患儿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成年后骨骼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也属于晚年增加骨质疏松症几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尽早的诊断此疾病,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治疗。(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7期)
罗开菊,陈平洋,贺鸣凤,杨勇晖[3](2019)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跟骨声波传导速度(SOS)的差异。2、分析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关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跟骨SOS对MBDP的诊断价值。3、构建MBDP临床评分表,指导MBDP的筛查、监测、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 1、以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组,足月儿组64例,晚期早产儿组89例,中期早产儿组90例,极早早产儿组93例。2、采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数据资料,每周定期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包括血钙、血磷、尿钙、尿磷、血清ALP水平。每两周测定一次血清PINP、β-CTX、PTH及25-(OH)D_3水平。入院7天内、生后每月龄采用定量超声技术检测跟骨SOS。结果 1、四组新生儿各时间点血清ALP、血磷、尿钙、尿磷、血清PINP、β-CTX、PT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钙、25-(OH)D_3水平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新生儿跟骨SOS值生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跟骨SOS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并发BPD或NEC、平均体重增长过快(>20g/kg.d)、物理治疗延迟(>3周)、第3周血清ALP≥420IU/L、第3周血磷<1.35mmol/L。3、7个临床和生化标志物预测因子构建出MBDP临床评分表。总分为11分,选择6分为MBDP诊断阈值,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4.1%,阳性预测值为73.6%,阴性预测值为94.6%。结论 1、不同胎龄新生儿骨代谢水平存在差异,骨营养指标血钙、血磷、尿钙、尿磷,骨转换标志物血清PINP、β-CTX,骨代谢调控激素PTH及其变化可一定程度反映不同胎龄新生儿骨发育状况。跟骨SOS对于评价早期骨发育具有一定参考意义。2、MBDP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状态、相关治疗方案、营养、生长发育情况等均可能影响MBDP的发生。3、MBDP临床评分表有助于指导临床高危儿筛查、监测,早期预测MBDP发生,提供MBDP预防和治疗方向。(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徐佳鑫,李向红[4](2019)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MBD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规范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出生体重(BW)<1500 g的早产儿进行回顾分析。选取生后4周,血碱性磷酸酶(ALP)>500IU/L同时血磷<1.5mmol/L的早产儿作为MBD组,随机选取未发生MBD的BW<1500g早产儿为非MBD组,以1:2配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440例BW<1500g的早产儿。其中MBD组58例,发病率13.2%(58/440)。1.基本情况:MBD组胎龄(GA)、BW较非MBD组均低,分别为(29.13±1.87/29.87±2.15周),(1044.10±202.13/1197.77±209.04g),差异有意义(P<0.05)。MBD组小于胎龄儿(SGA)的比例较非MBD组高(27.6%/12.9%),差异有意义(P<0.05)。MBD组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高于非MBD组(48.3%/30.2%,P<0.05)。两组在性别、分娩方式、母孕期疾病、窒息、妊娠胎数、胎盘功能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2.药物:MBD组的咖啡因、利尿剂、类固醇的使用率较非MBD组高,分别为(84.5%/65.5%),(43.1%/16.4%),(13.8%/0.9%),差异均有意义(P<0.05)。3.并发症:MBD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比例显着高于非MBD组(P<0.01)。MBD组CPAP时间、住院时间较非MBD组长,分别为(24.72±20.15/11.43±13.65d),(71.31±18.61/53.96±15.90d),差异显着(P=0.000)。结论 1.出生体重与早产儿MBD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其独立保护因素。2.小于胎龄儿、母乳喂养时间、开始EN时间、PN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以是早产儿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PN时间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刘鑫[5](2019)在《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代谢性骨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两组患儿均在8日龄口服维生素D治疗,对照组患儿剂量为400U/d,观察组患儿剂量为900U/d。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3个月时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1日龄和7日龄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21日龄和42日龄的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骨密度、体重、身长和头围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维生素D较低剂量能够有效改善代谢性骨病早产儿钙磷代谢状态,能够促进骨密度生长,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江伟,郑瑾,郝琳,王颖,郭启航[6](2019)在《肾移植术后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移植术后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引起代谢性骨病,尤其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导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和糖皮质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glucocorticoid)-induced avascula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随着透析和药物治疗的改进、肾移植技术的发展、患者营(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美茜,武彦秋,刘利蕊,周启立,赵宏伟[7](2019)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P)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定期随访的早产儿297例,根据碱性磷酸酶(ALP)及血磷情况分为MBDP组和非MBDP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等资料。结果 297例早产儿中,发生MBDP 149例(50.17%)。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存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早产儿发生MBDP的比例明显升高;母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及妇科炎症及胎膜早破早产儿MBDP的发生率高;住院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合并感染的比例亦为MBDP发生的高危因素;MBDP组住院期间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IUGR是MB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2周以下早产儿MBD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生后早期的肠内营养,合理应用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药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BDP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美茜[8](2019)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又称早产儿骨质减少症(osteopenia of prematurity),MBDP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钙、磷等矿物质含量下降,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最终造成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小梁数量减低、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的疾病。因早产儿矿物质储备少,维生素D含量不足,错过了骨矿化的最佳时期,生后营养物质缺乏,难以实现追赶性生长,以及各种有创操作及药物的使用导致骨矿化不良,均使MBDP更易发生于早产儿。生后第10周至第16周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早期通常无症状,仅有血生化的改变。但随疾病进展,可出现佝偻病样表现,甚至病理性骨折。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在早产儿随访中并非罕见,但有关其具体发病率及导致其发生的可能高危因素目前国内无统一报道。本研究对从2015年10月-2018年7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并定期随访的获得代谢性骨病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管理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目的:通过分析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明确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本病的早期识别、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7月于我院出生并定期随访的早产儿297例,根据ALP及血磷情况分为MBD组和非MBDP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情况(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妇科炎症、胎膜早破);出生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史、分娩方式、IUGR);住院期间情况(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感染等);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情况(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MB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7例中MBDP发生率为50.17%(149例),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MBDP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胎龄越小,MBDP的发生率越高(χ~2=42.091,P<0.05);出生体质量越小,MBDP的发生率越高(χ~2=40.651,P<0.05);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患儿发生MBDP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BDP组(P<0.05);母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及妇科炎症等疾病及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非MBDP组(P<0.05);MBDP组住院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大于非MBDP组(P<0.05);MBDP住院期间合并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MBDP组(P<0.05);MBDP组住院期间应用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药物的使用率高于非MBD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IUGR是MBD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上所述,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母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及妇科炎症等疾病及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合并感染;应用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药物均为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危险因素。故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防止早产的发生,预防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生后早期的肠内营养,减少静脉营养的时间,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呋塞米、苯巴比妥钠、咖啡因等药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BDP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期刊2019-03-01)
章振林[9](2018)在《基因突变与代谢性骨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重点介绍了遗传性代谢性骨病的病因学和分类,对于临床疑诊患者,应该开展致病基因的检测以便确诊。近年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推进了发现新致病基因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裘艳梅,叶秀春,侯洪涛,马素苓,郭文香[10](2019)在《骨转化标志物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诊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转化标志物(BTM)[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骨钙素(OC)]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诊疗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所有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MBDP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监测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的数值,并均在治疗前后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 (OH) VD_3]及BTM (CTX、P1NP、OC)。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25 (OH) VD3及血清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前后血清BTM (CTX、P1NP、O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BTM (CTX、P1NP、OC)水平能够帮助诊断MBDP病情,监测BTM (CTX、P1NP、OC)可以帮助判断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1期)
代谢性骨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产生因素就是早产儿出现了先天性体内钙以及磷等矿物质储备不足,生后肠外营养等因素导致钙、磷吸收不佳,引发了骨代谢异常问题,而且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以及骨密度的情况。此种疾病不仅对于患儿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成年后骨骼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也属于晚年增加骨质疏松症几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尽早的诊断此疾病,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性骨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琴,汤淑斌,胥巧萍.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马晓宇,赵莉萍.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治进展[J].智慧健康.2019
[3].罗开菊,陈平洋,贺鸣凤,杨勇晖.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徐佳鑫,李向红.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刘鑫.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张江伟,郑瑾,郝琳,王颖,郭启航.肾移植术后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7].王美茜,武彦秋,刘利蕊,周启立,赵宏伟.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9
[8].王美茜.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D].承德医学院.2019
[9].章振林.基因突变与代谢性骨病[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
[10].裘艳梅,叶秀春,侯洪涛,马素苓,郭文香.骨转化标志物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诊疗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