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边界论文-刘宸旭,陈朝浪,张继平,戴媛静

油水边界论文-刘宸旭,陈朝浪,张继平,戴媛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水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包水,水包油,乳化液,边界润滑

油水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刘宸旭,陈朝浪,张继平,戴媛静[1](2019)在《油水乳化液的边界润滑行为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滑动轴承的实际应用中,难以避免水对润滑油的侵入污染;因此对油水乳化液的润滑研究至关重要。为探索轴承启停过程中油水乳化液的摩擦学行为及规律,研究了不同水含量对于油水混合体系边界润滑性能及磨损状况的影响。发现在含水量低于99.75%的乳化液中轴承钢间的摩擦因数与纯油润滑时相近,但磨损状况较纯油差;综合摩擦因数与磨损量测试,认为含水量为30%的乳化液,其减摩抗磨效果接近纯油润滑的情况。通过黏度和润湿行为的观测,给出了油水乳化液对于润滑作用机制的原理分析。当乳化液进入润滑接触区时,由于液下超疏水性质,水相极易被挤出接触区,而油相则趋向于在试样表面润湿,从而形成润滑油膜,起到承载和润滑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程志林,王庆,宁正福,李铭琪,齐荣荣[2](2018)在《基于NMR技术研究边界条件对致密砂岩油水、气水系统渗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气藏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水平井压裂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压裂液流体自发渗吸是致密储层采油的重要机理。基于NMR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油水及气水系统自发渗吸特征及规律,通过T_2谱反映了岩石孔隙空间内油水、气水运移特征以及不同边界条件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多尺度分布特征,主要以微孔和小孔为主;渗吸开始后,微孔中的白油会优先被水置换出来,通过较小的孔隙流出,渗吸采油主要来自微孔的贡献;气水渗吸时卡断效应使得水相难以进入较大的中孔。边界条件对油水系统岩石渗吸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影响显着,岩石表面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渗吸速度越快,采收率也越高。对气水系统而言,边界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吸速度上,对最终的渗吸采收率影响不大。在油藏岩石润湿性不改变的条件下,传统的无因次标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标度致密砂岩油水和气水渗吸数据,预测渗吸采收率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贺莨,黄郑,何勇明,刘锦萍,孙哲[3](2018)在《利用油藏动态方法计算强边水小砂体油藏的油水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强边水小砂体油藏的油水边界和砂体边界较难刻画,通常是利用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来判断。小砂体油藏存在地质数据少、油水界面判断不准确的缺陷,为了准确判断油水界面,本文利用渗流力学原理和油藏生产动态资料来计算渗流速度,进而反向推算油水运移距离,从而判断油水边界,并与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确定的油水边界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例验证,油藏动态方法计算过程简便,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判断的油水边界差距不大。该方法可用来快速判断小砂体油藏的油水边界。(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忠波,吴艳菊[4](2015)在《断层和油水边界数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断层和油水边界定量化描述的目的,以及应用坐标转化原理及公式确定的断层数字化处理方法,对本研究区m个油层组的断层和油水边界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将成果加载到含油面积计算系统中,为储量计算和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14期)

刘畅[5](2015)在《伊拉克H油田利用断层解释推测油水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拉克H油田的构造背景是一个低缓的背斜。结合近些年的开发情况,出现了在背斜高部位产水低部位产油的情况,为接下来的开发部署设置了障碍。因此摸清工区内油气水边界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从构造解释出发,依据曲率属性图,对工区内断层的数量和延伸情况进行研究,为较准确划分油水边界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01期)

吕宇玲,何利民,丁慎圆[6](2013)在《水平管油水两相分散流流型转换边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水两相分散流流型形成边界与管道系统密切相关,但尚无统一适用的模型。油水分相进入管道与混相进入管道,流型及其边界不完全相同,采用高速摄像和电导探针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油水注入方式下,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边界特点。在泵的作用下油水混相注入管道比油水分相注入管道更容易形成分散流流型,并且管径越小,越容易形成分散流流型,即混相注入管径较小时,在较低的油水折算速度下就会形成分散流型;而分相注入管径较大时,在较高的油水折算速度下才会形成分散流型。(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徐守余,侯加根,徐怀民[7](1993)在《利用地震多参数预测油水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徐集复杂断块地区含油范围预测问题,使用了地震多参数分析法。多参数分析法是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及速度等),并将各参数测定结果与地质因素相结合,引用判别函数以判定其含油性,进而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利用地震多参数分析法,在徐集地区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93年S1期)

油水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致密油气藏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能源,水平井压裂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压裂液流体自发渗吸是致密储层采油的重要机理。基于NMR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油水及气水系统自发渗吸特征及规律,通过T_2谱反映了岩石孔隙空间内油水、气水运移特征以及不同边界条件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多尺度分布特征,主要以微孔和小孔为主;渗吸开始后,微孔中的白油会优先被水置换出来,通过较小的孔隙流出,渗吸采油主要来自微孔的贡献;气水渗吸时卡断效应使得水相难以进入较大的中孔。边界条件对油水系统岩石渗吸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影响显着,岩石表面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渗吸速度越快,采收率也越高。对气水系统而言,边界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吸速度上,对最终的渗吸采收率影响不大。在油藏岩石润湿性不改变的条件下,传统的无因次标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标度致密砂岩油水和气水渗吸数据,预测渗吸采收率是合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水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宸旭,陈朝浪,张继平,戴媛静.油水乳化液的边界润滑行为及机理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程志林,王庆,宁正福,李铭琪,齐荣荣.基于NMR技术研究边界条件对致密砂岩油水、气水系统渗吸的影响[J].石油科学通报.2018

[3].贺莨,黄郑,何勇明,刘锦萍,孙哲.利用油藏动态方法计算强边水小砂体油藏的油水边界[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赵忠波,吴艳菊.断层和油水边界数字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

[5].刘畅.伊拉克H油田利用断层解释推测油水边界[J].科技展望.2015

[6].吕宇玲,何利民,丁慎圆.水平管油水两相分散流流型转换边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

[7].徐守余,侯加根,徐怀民.利用地震多参数预测油水边界[J].地质论评.1993

标签:;  ;  ;  ;  

油水边界论文-刘宸旭,陈朝浪,张继平,戴媛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