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政治社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央苏区,农民政治社会化,政治觉醒,身份转变
农民政治社会化论文文献综述
祝全永,王宇星[1](2019)在《政治觉醒、身份转变和关系重塑——中央苏区农民政治社会化背景、路径与特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占中国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即国家政治权力构架的末梢,游离于政治权力中心之外;但国家政治权力决策层的每一个细微的政治变迁都有可能为其带来难以承受的政治压力。中国共产党人竭力吸纳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也主动或被迫地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势力、政治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也为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革发展与进步夯实了执政合法性基础。中央苏区最先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权威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建设对农民阶级进行了以革命与改造为主要手段的政治社会化,使中国农民阶级实现了从意识、身份与关系转变叁个方面从无到有的政治变迁。(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峰[2](2018)在《政治稳定视域下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农村农民政治社会化在进入村民自治时代后,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没能满足党和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叁章第八条、第九条,第五章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在社会职能中,关于对村民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工作期望。察其原因,既有社会发展实践认识不足,也有当初体制规划中机制不完善的因素,致使村民在进入自治时代后,农民政治社会化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到位的引导。党的十九大要求“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控制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此本文以政治稳定为目标,探索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相关措施。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政治稳定与政治社会化基本理论、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理论,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论述。第二部分:结合对广西河池南屏乡合寨村果作屯韦焕能老主任、河北藁城张家庄镇政府杨志刚同志、晋州武邱天主教徒韩锁强等访谈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理清与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相关的因素。第叁部分: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在我国的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工作经验。探讨政治稳定视域完下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措施。首先,要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组织结构,完善引导职责部门,落实具体的引导责任人员;其二,要增强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细化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细化对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工作的评价内容;其叁,要建设专业化引导队伍,培训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引导人员,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基层对农民的政治化过程进行引导。其四还要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机制的责任驱动,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评价。责任驱动,奖罚分明以便更好推动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由于篇幅有限,文章初步探索了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理论上的设想;另外还缺乏实践检验,最终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具体措施,还要总结未来实践的认识而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8-05-01)
周凤莹[3](2018)在《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城镇化的主导下,传统乡村正在向现代化乡村转变,乡村的社会结构被改变了。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政治价值观等等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尤其是针对贫困山区农村的投入力度更甚,使农民在看病就医、养老、就业等方面都有所保障,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但是,也由此引发出了许多社会矛盾,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能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在广大贫困山区,受封闭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自身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都比较落后,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而更加凸显。因此,为了让农民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平稳推进城镇化建设,应该在大力加强农村发展的同时,引导农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学会用科学文化理论武装自己,发展成为“新型农民”。所谓“新型农民”就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具有一定国家公民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政治人。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证明了,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都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完成。本文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在阐述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和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凉山彝族自治州L村为例,通过实证调研,从城镇化建设状况、政治社会化的机构、效果、困境、影响因素以及推进贫困山区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对策建议这些方面,对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民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首先,在了解城镇化建设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社会学理论,对政治社会化机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政治组织及其在L村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实证分析。其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镇化建设中的L村农民政治社会化水平进行了测量,并进一步对该村农民的政治社会化效果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贫困山区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农民的政治态度良好,政治情感积极,政治参与有所进步,但是仍存在政治社会化机构功能异化,政治社会化过程缺乏能动性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推进贫困山区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路径:一是构建能动的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体系;二是加强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建设;叁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的政治文化;四是创新和丰富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与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赵慧涛[4](2017)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用“中国特色”和“新型”加以限定,说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和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农村推进步伐的加快,农民作为农村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必须要完成由农村农民向城镇市民的全方位转变,真真正正走进城镇生活,这就要求农民不仅要转变身份,而且要转变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同时,与以往传统农民不同的是,现代城市公民应当是具有一定政治人格的政治人,他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的公民意识,拥有基本的政治实践能力。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在农村开展农民政治社会化,及时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增加农民的政治知识以及技能,这对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功能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深入研究了农民政治社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人才现代化、监管现代化和法治现代化这叁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凸显出了农民政治社会化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先是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取得的成就,即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政治知识有所增加、法制观念逐渐提高和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接着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问题,包括政治认知水平不高、政治态度尚未成熟、政治价值观有待发展、政治参与不够充分。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农民自身多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规范新媒体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和建设功能强大的基层组织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6)
魏海岩,王亚楠,梁佳麒[5](2014)在《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2006年前后掀起研究的热潮,并一直持续至今。就视角而言,已有的研究做到了面对现实而不忽视历史、注重一般又照顾特殊,就研究方法而言,调动了多元研究方法,实现了资料占有方面质与量的双丰收。但是,已有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划分不够细致、政治社会化渠道时代感不强、对政治社会化效果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4年09期)
陈学兵,陈娅文[6](2014)在《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农民政治社会化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本文来源于《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晏俊杰[7](2013)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处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是城镇化改革的主体,在改革中扮演关键性的“钟摆”角色,他们对于改革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农民从思想上不能认同改革,甚至是强烈地反对改革,那么改革将无法进行,乡村社会的政治稳定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有些地区甚至爆发了群体性事件,一些地区的农民虽然变成了城镇居民,但却没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改革所带来的这些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渐显现。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以往城镇化建设中对农民主体性的忽视。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人的城镇化就是要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全面转变,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种转变不仅仅包括身份的改变,还包含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政治观念的转变,既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全面转变。和传统农民相比,现代市民应该是具有一定公民意识,具备一定政治行为能力的政治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农民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政治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政治体系有效地开展政治社会化。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进行阐述。然后以湖北襄阳市郊X村为例,以实证材料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该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一方面是该村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社会结构的现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家庭、学校系统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正逐渐弱化,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由政治组织来承担。此外,大众传媒对农村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增大;另一方面是农民自身政治社会化的水平。通过分析总结,农民自身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程度不一,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内化”程度较高而“外化”程度偏低。即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较高、政治情感较为理性、政治态度较为正确,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理性政治参与行为却很少。造成农民政治社会化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方面是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对农村经济、政治、政治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内容和效果;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农民自身的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对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叁个方面推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政策建议,分别为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村“两委”自主性的发挥以及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3-11-01)
郝雪[8](2013)在《建国以来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社会化媒介是指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介于政治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等政治信息的扩大、延伸、传递特定政治符号的物质实体。随着电子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治社会化媒介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公民的政治生活之中,并对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以农村政治标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政治学、政治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范式,试图建立建国以来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研究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本文明确了农村政治标语的历史演变,以及其在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功能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政治标语的政治媒介功能发挥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了未来政治标语作为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功能发挥的适宜选择。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方法。政治社会化媒介作为沟通政治信息主体和受体的主要渠道,对以农村政治标语为代表的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的系统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政治社会化媒介在中国农村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正确理解政治标语这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农民政治生活中的角色与作用方式,也有助于对农村政治标语为主体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与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变革之间的联系作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判断。第二章首先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辨析概念的基础上,肃清有关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学界分野,首先明确了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并通过研究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定义政治标语作为政治媒介的概念、分类等加以概括;第叁章主要回顾了政治标语在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历史演化。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治标语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引导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演变轨迹和具体表现,从中解析出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农民政治社会化发展中的历史发展逻辑,为更好地探索农村政治标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引导农民政治社会化走向奠定基础;第四章介绍政治标语作为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的政治功能。政治标语在农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通过对政治信息、政策指示的筛选、整合,在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与农民之间形成良性持续发展的和谐政治互动关系。具体而言,包括政治标语与农民政治教育培育功能、政治标语与农民政治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政治标语与政治文化的传播;第五章分析了新时期政治标语作为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的所遇到了生存困境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农村政治标语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功能充分发挥的适宜选择。本文认为,农村政治标语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由于自身受到材质、时效性的限制以及难以突破的强制性语言模式如何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对政治标语做以全面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与挑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张兴华[9](2012)在《现阶段农民政治地位的社会化维护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对农民的政治地位带来机遇和挑战,针对农民政治地位现状,文章从维护普遍的人权、促成社会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机制叁方面进行现阶段农民政治地位的社会化维护探讨。(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2年18期)
匡和平[10](2012)在《农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政治信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社会化得以有效运转有赖于政治信任的"在场"。政治信任不仅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内容之一,而且还是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逻辑起点和实效性生成的嵌入要素。求解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实效性,必须正视农民政治信任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农民政治社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农村农民政治社会化在进入村民自治时代后,农民的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没能满足党和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叁章第八条、第九条,第五章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村民委员会在社会职能中,关于对村民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工作期望。察其原因,既有社会发展实践认识不足,也有当初体制规划中机制不完善的因素,致使村民在进入自治时代后,农民政治社会化在基层得不到及时到位的引导。党的十九大要求“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控制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此本文以政治稳定为目标,探索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相关措施。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政治稳定与政治社会化基本理论、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理论,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论述。第二部分:结合对广西河池南屏乡合寨村果作屯韦焕能老主任、河北藁城张家庄镇政府杨志刚同志、晋州武邱天主教徒韩锁强等访谈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理清与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相关的因素。第叁部分: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在我国的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工作经验。探讨政治稳定视域完下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措施。首先,要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组织结构,完善引导职责部门,落实具体的引导责任人员;其二,要增强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细化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细化对农民政治社会化引导工作的评价内容;其叁,要建设专业化引导队伍,培训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引导人员,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基层对农民的政治化过程进行引导。其四还要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机制的责任驱动,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评价。责任驱动,奖罚分明以便更好推动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由于篇幅有限,文章初步探索了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理论上的设想;另外还缺乏实践检验,最终完善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的具体措施,还要总结未来实践的认识而进一步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政治社会化论文参考文献
[1].祝全永,王宇星.政治觉醒、身份转变和关系重塑——中央苏区农民政治社会化背景、路径与特质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2].李军峰.政治稳定视域下农民政治社会化基层引导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3].周凤莹.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山区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4].赵慧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5].魏海岩,王亚楠,梁佳麒.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现状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2014
[6].陈学兵,陈娅文.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农民政治社会化机制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
[7].晏俊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8].郝雪.建国以来农民政治社会化媒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9].张兴华.现阶段农民政治地位的社会化维护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2
[10].匡和平.农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政治信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