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论文-周洁昕,郭俊英,何云核

五节芒论文-周洁昕,郭俊英,何云核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节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护坡,根土复合体,抗剪,拉拔

五节芒论文文献综述

周洁昕,郭俊英,何云核[1](2019)在《五节芒和胡枝子的固土护坡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力学性质,证明植物能提高坡面的稳定性。[方法]以胡枝子、五节芒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结果]根系的存在确实对土体抗剪强度有所提高;当根系的总长度恒定时,根系粗细是影响抗拉拔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植物根系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拉拔能力,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徐天乐,徐乾斌,邵小波,洪和军,王玉巍[2](2018)在《淳安县五节芒蔓延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节芒根茎分蘖量大、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水肥争夺能力强,已成为淳安县林业的主要恶性杂草,影响幼林成活、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对淳安县五节芒蔓延的成因及传统五节芒防治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淳安县旅游城市的发展,对五节芒的防治方法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华东森林经理》期刊2018年04期)

韦若勋,吴莉莉,陈林冲,谢忠宇,罗维华[3](2016)在《贵州省芒和五节芒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芒属作为第二代能源植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贵州是我国芒草资源较丰富省份,分布最广的是芒和五节芒。但目前对这两个近缘种的资源本底不是很清楚。为了解芒和五节芒在贵州省的分布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在贵州省72个县级行政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样。结果显示:芒在贵州省广布,仅在西北高海拔地区没有分布;五节芒分布于黔东南清水江中游的部分地区。分析了生态因素对物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发现海拔不仅影响芒和五节芒的分布,并对芒的花期有一定影响;光照和土壤对五节芒的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且五节芒在株高上要显着高于芒。芒比五节芒有更强的适应性,但五节芒却能比芒有更多的生物量。(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3期)

李秀雯,姜学泓,王静芳,李强,钱俊[4](2016)在《TEMPO氧化法制备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及其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变行为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纤维素含量高。为高效利用五节芒,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氧化处理五节芒纤维素,再通过高压均质制备了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CNF)。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为纤维状结构,直径为(10.0±2.3)nm,长度在微米级,表面羧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98mmol·g-1;Zeta电位结果表明: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悬浮液具有极好的储存稳定性。稳态流变测试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悬浮液随着固含量提高,黏度升高,剪切变稀行为增强;动态流变测试表明,由于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的高长径比,其悬浮液在固含量为0.56%时,即表现出明显的凝胶行为;Cox-Merz规则在纤维素纳米纤丝固含量较低时适用,而当纤维素纳米纤丝固含量为0.56%时不适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彭何欢,邵千钧,Farman,Ali,Chandio,赵超,李彬[5](2016)在《液氨预处理工艺对五节芒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五节芒可发酵单糖的产量,采用液氨对其进行预处理。选用预处理温度T、五节芒含水率M、驻留时间t和液氨用量比k为变量因素,在试验范围内T(70~170℃)、M(20%~200%)、t(5~30 min)、k(0.5~5.0)通过对各因素的不同取值,分析上述因素对五节芒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130℃、M=80%、t=10 min、k=2.0的条件下预处理,五节芒72 h的葡聚糖和木聚糖酶解率分别为72.1%和82.5%,即100 g干基原材料可获得可发酵单糖55.8 g,是未经预处理样品酶解率的3.65倍。因此,液氨预处理能够有效促进五节芒的酶解单糖转化率。(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孙拥康,汤景明[6](2016)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五节芒生长相关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找出影响五节芒生长动态的主导因素。以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咸宁市咸安区50块五节芒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观测因子对五节芒重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节芒重要值与林木株数和郁闭度具有显着的负相关性;9个观测因子可归并为4个公因子,对五节芒重要值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基本因子>林分密度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建立的预估模型能较好描述五节芒重要值与各观测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林业生产中五节芒防治及草丛地科学造林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聂国添,黄千慧,苗娟,李肖,龙莹[7](2016)在《五节芒栽培糙皮侧耳的子实体质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质构分析仪,比较分析分别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棉籽壳为主料栽培获得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的质构指标,同时测算二者干制率和杀青率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棉籽壳培养料栽培,菌草配方栽培糙皮侧耳的菌盖咀嚼性、硬度和回复性较差,菌柄回复性、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较差,而且子实体的干制率和杀青率也较低。(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舒骏,成向荣,虞木奎,张慧[8](2016)在《刈割对五节芒化感作用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刈割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叶、茎、根和根际土浸提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化感作用的影响,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刈割与未刈割之间五节芒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胚根长、子叶长、子叶宽、鲜重影响差异较大,其中五节芒叶片浸提液显着抑制生菜胚根的生长,刈割后五节芒化感效应指数比未刈割增加2~8倍;次生代谢物质组分分离后,发现抑制生菜生长的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物质;GC-MS总离子流图显示刈割组波峰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各峰峰度最大值高于对照1.35~5.15倍,说明刈割后五节芒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明显增加。刈割后五节芒叶片新出现3种次生代谢物质,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植物竞争类次生代谢物质(棕榈酸、亚油酸、豆甾醇)和抑制天敌次生代谢物质(反-乌头酸)相对含量增幅较大,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可能是五节芒应对刈割胁迫的化学防御物质。(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孙拥康,汤景明,冯祥成,陈文武[9](2015)在《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五节芒防除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防除五节芒效果较好的除草剂,利用农达(41%草甘膦)、百草枯、精喹禾灵叁种除草剂,开展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五节芒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叁种除草剂除草效果与施药剂量、施药时间呈正比时,叁种除草剂均可有效控制五节芒生长;但综合施药和成本情况,确定出农达(41%草甘膦)为防治五节芒优选除草剂,施药剂量以3 000 mL·hm-2为宜。(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舒骏,周俊宏,成向荣,虞木奎,张雷[10](2015)在《草甘膦添加表面活性剂对五节芒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江开化五节芒入侵的撂荒地上,开展了草甘膦添加有机硅和烷基多糖苷2种表面活性剂防控五节芒的试验,分析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后五节芒生理生化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显着促进草甘膦药效的发挥,但不同浓度活性剂抑制效果有所差异;0.03%浓度的有机硅和烷基多糖苷可显着提高草甘膦(9 L·hm-2)对五节芒的抑制效果,综合抑制率可达80%86%,分别比对照提升35.76%和29.80%;添加表面活性剂显着影响五节芒的生理生化指标,喷药后3 11 d,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五节芒叶片酶活性和根系TTC活力升高,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显着增强;随着受药时间增加,抗氧化系统失衡,叶片中叶绿素a、总叶绿素、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降低,叶绿素b含量显着上升;喷药后29 d植物体内MDA含量显着升高,根系TTC活力急剧下降,其中APG(0.03%浓度)处理对五节芒根系TTC活力变化幅度影响最大。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更大程度地打破了五节芒正常的生理代谢和根系活动,加速植株凋萎和死亡,有助于提高草甘膦对五节芒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五节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节芒根茎分蘖量大、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水肥争夺能力强,已成为淳安县林业的主要恶性杂草,影响幼林成活、破坏生态环境。通过对淳安县五节芒蔓延的成因及传统五节芒防治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结合淳安县旅游城市的发展,对五节芒的防治方法进行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节芒论文参考文献

[1].周洁昕,郭俊英,何云核.五节芒和胡枝子的固土护坡力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徐天乐,徐乾斌,邵小波,洪和军,王玉巍.淳安县五节芒蔓延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探索[J].华东森林经理.2018

[3].韦若勋,吴莉莉,陈林冲,谢忠宇,罗维华.贵州省芒和五节芒的分布研究[J].绿色科技.2016

[4].李秀雯,姜学泓,王静芳,李强,钱俊.TEMPO氧化法制备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及其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变行为表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

[5].彭何欢,邵千钧,Farman,Ali,Chandio,赵超,李彬.液氨预处理工艺对五节芒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

[6].孙拥康,汤景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五节芒生长相关因子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7].聂国添,黄千慧,苗娟,李肖,龙莹.五节芒栽培糙皮侧耳的子实体质构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6

[8].舒骏,成向荣,虞木奎,张慧.刈割对五节芒化感作用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6

[9].孙拥康,汤景明,冯祥成,陈文武.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五节芒防除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2015

[10].舒骏,周俊宏,成向荣,虞木奎,张雷.草甘膦添加表面活性剂对五节芒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5

标签:;  ;  ;  ;  

五节芒论文-周洁昕,郭俊英,何云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