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物种论文-杨振丽

瞬变物种论文-杨振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瞬变物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谱模拟,Duschinsky效应,热带

瞬变物种论文文献综述

杨振丽[1](2016)在《含氯、溴瞬变物种结构及光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毕业论文主要是利用量化计算对HCCl~-和HCBr~-体系光脱附过程进行了研究,包括单重态X~1A′-X~2A″和叁重态a3A″-X~2A″的光电子跃迁。光谱模拟是利用我们小组自主研发的Franck–Condon因子计算程序和光谱模拟程序,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在B3LYP,QCISD(T)和CCSD(T)等不同的理论水平下,利用Dunning相关一致基组CCSD(T)/cc-pVXZ和aug-cc-pVXZ(X=2,3,4和5),分别对HCCl~-和HCBr~-阴离子的X~2A″态、及其中性分子的单重态X~1A′和叁重态a3A″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所有的计算均在GAUSSIAN09程序包中完成。在HCCl(X~1A′)-HCCl~-(X~2A″)、HCCl(a3A″)-HCCl~-(X~2A″)、HCBr(X~1A′)-HCBr~-(X~2A″)和HCBr(a3A″)-HCBr~-(X~2A″)四个光电子跃迁过程中,应用初始电子态HCCl~-、HCBr~-X~2A″态和末电子态HCCl、HCBr的X~1A′和a3A″态的力常数和几何构型等信息,对跃迁过程进行Franck-Condon因子的计算。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研究中使用的Franck-Condon分析程序和光谱模拟方法是基于谐振子模型并且考虑了Duschinsky效应和热带效应。Duschinsky效应的具体描述在本毕业论文中也有详细描述,详见3.3.3节。计算得到的Franck-Condon因子,用于模拟HCCl~-、HCBr~-的单重态和叁重态的振动光谱。在模拟光谱中,对于某跃迁的能量和强度、需利用展宽函数将其展宽为峰形的曲线。常用的展宽函数包括高斯函数、洛伦兹函数和Pseudo-Voigt函数。本文中,我们选择高斯函数来进行展宽,玻尔兹曼温度为270k,半高全宽fwhm(fullwidthathalfmaximum)为340cm-1。电子态发生跃迁的过程中,初、末电子态的简正坐标会出现旋转。而简正坐标的旋转会导致模混合现象和不可分离的多维的franck-condon积分。为了研究无辐射跃迁过程和分子振动光谱的归属问题,franck-condon因子(振动重迭积分的平方)的计算很重要。有很多理论方法可以定量描述franck-condon积分。近年来,基于谐振子模型并考虑duschinsky效应,我们小组得到了franck-condon积分更为普遍的表达方式。研究表明,franck-condon因子对研究分子的振动光谱和无辐射跃迁过程非常有用。我们主要是根据gaussian09的输出文件,对不同两个电子态间跃迁的duschinsky矩阵j和位移矢量k分别进行研究,判定不同振动模对光谱模拟的不同影响。利用较高水平的量化计算得到的力常数和结构参数等信息,对hccl-、hcbr-单重态(x~1a′-x~2a″)和叁重态(a3a″-x~2a″)的光电子能谱分别进行franck-condon分析与光谱模拟。我们分别对单重态(x~1a′-x~2a″)和叁重态(a3a″-x~2a″)振动跃迁进行归属。研究表明,在hccl-和hcbr-两个研究体系中单重态x~1a′←x~2a″的光电子能谱中,只有伸缩振动模(ω3)均起主要作用,伸缩振动模(ω1)和弯曲振动模(ω2)几乎不起作用。然而,在a3a″←x~2a″的光电子能谱中,弯曲振动模(ω2)和伸缩振动模(ω3)起主要作用,而伸缩振动模(ω1)的影响不大。为了理论谱和实验谱更好的比较,我们尝试把单重态和叁重态跃迁合并在一起,结果表明,HCCl~-和HCBr~-两个研究体系的理论上的光电子能谱和实验谱均吻合的很好。说明我们量化计算得到的结构参数等信息是比较精确的,采用的谐振子模型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杨晓璐,徐义生,郭学超,郭创,陈建华[2](2014)在《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瞬变物种产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烯烃臭氧化反应产物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重要前体物.运用自行组建的低温基质隔离系统研究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的瞬变物种产生机制.采用程序升温方法,将温度从6 K升至115 K,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并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文献报道值进行对比,以确定中间体构型.结果表明: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体——POZ(初级臭氧化物)、SOZ(二次臭氧化物)和CI(一分子羰基氧化物和一分子醛或酮)被成功检测到.其中,POZ的特征吸收峰在705和946 cm-1处,对应O—O—O反对称伸缩振动和环变形振动;SOZ特征吸收峰在939 cm-1处,对应C—O伸缩振动;CI的特征吸收峰在1 733和853 cm-1处,分别对应CO伸缩振动和O—O伸缩振动.据此,环戊烯臭氧化反应遵循Criegee机制.采用4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B3LYP/6-311++G(d,2p)、B3LYP/6-311++G(3df,3pd)、MP2/aug-cc-pvdz和PW91PW91/6-311++G(3df,3pd),计算POZ、SOZ和CI特征吸收峰的振动频率,其中POZ在705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725、698、703、680 cm-1;SOZ在1 030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017、1 018、1 025和993 cm-1;CI在1 733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796、1 803、1 732和1 745 cm-1.表明MP2/aug-cc-pvdz计算的特征振动频率与试验值最接近.(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12期)

宋明星[3](2011)在《与大气和星际相关瞬变物种激发态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对几种与星际和大气相关的重要的小分子自由基,及它们离子基态和激发态的性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本文不仅为这几种小分子自由基的吸收光谱和光电离能谱提供理论指导,还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工作。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本论文采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方法,在ANO-RCC-TZP基组水平下,研究了CCCF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及低能电子激发态的性质,考虑到Renner-Teller效应对CCCF自由基的影响,计算过程中采用Cs对称性。通过各低能电子态CASPT2能量之间的对比,确定CCCF自由基基态电子态为X~2A'并且通过计算得到该电子态旋转常数B = 4550.5 MHz,这与实验上所测得的B = 4555.8043 MHz符合的很好。在各电子态电子组态结构与绝热能量已经被确定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各低能电子激发态的垂直激发能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能量为2.973 eV和3.782 eV处分别存在着两个比较强烈的垂直激发现象,即垂直激发X~2A'→3~2A″和X~2A'→5~2A'。CCCF+阳离子的基态电子态X~1Σ+(X~1A')呈现直线型结构,而CCCF-阴离子基态电子态X~1A'呈现了很强烈的顺式扭曲结构。CCCF-阴离子的两个激发态1~1A″和2~1A'的绝热激发能Ta分别是1.689 eV和2.833 eV,并且偶极矩的数值明显大于中性自由基基态电子态。计算结果显示CCCF中性自由基的第一绝热电子亲合势AEA是2.550 eV。另外CCCF中性自由基的绝热电离能AIPs和垂直电离能VIPs均大于9 eV,并且根据计算得到的CCCF垂直电离能VIPs,我们预测了光电子能谱的叁个波段,即10.7 eV, 12.5 eV,和14.0 eV。另一方面,考虑到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开壳层电子云结构相同而化学性质的递变性,我们对氟元素同主族的元素氯和溴取代的四原子碳链自由基的部分性质也进行了归纳,并将叁种自由基CCCX (X = F、Cl和Br)的部分性质做了比较,比较中发现,CCCX自由基基态分子成键结构可以描述为C1-C2-C3叁原子之间形成两个类似于烯烃的碳碳双键,并且自由基的单电子占据在C3原子上,即C=C=CA A X;而第一激发则更适合于描述为C2-C3之间形成类似于炔烃的碳碳叁键,而自由基单电子占据在C1原子上,即ACAC≡CAX。在CCCX自由基中CCC叁原子的Renner-Teller效应要远小于CCX叁原子的Renner-Teller效应,说明X原子的置换将直接的影响到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而偶极矩的大小与Renner-Teller效应密切相关,并且Renner-Teller稳定能量随着X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2. CCCN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理论研究是在ANO-RCC-TZP基组水平下进行,并且采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完全活化空间二级微扰理论(CASPT2)方法。计算结果显示,电子态X~2Σ~+在各低能电子态中CASPT2能量最低,所以其可以被确定为CCCN自由基基态电子态,通过自由基分子结构的最优化处理发现,分子呈现直线型结构,键长分别为R1=1.214 A, R_2=1.363 A, R_3=1.162 A,这与实验值R_1=1.2116 A, R_2=1.3746 A, R_3=1.1609 A非常接近。CCCN自由基垂直激发能和跃迁强度的计算结果显示,在能量为0.632 eV、4.044 eV和5.490 eV处存在叁个比较强烈的激发现象,即X~2Σ~+→1~2Π、X~2Σ+→2~2Π和X~2Σ~+→2~2Σ~+。为了更好地描述CCCN自由基光电离能谱,我们计算了CCCN自由基的电离能(IPs)和电子亲合势(EAs)。另外在CCCN自由基基态电子态的分子结构计算过程中发现,CCCN自由基基态电子态中碳碳成键方式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之间。3.使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完全活化空间二级微扰理论(CASPT2)研究CH_3Se自由基及其阳离子CH_3Se~+低能电子态的性质,计算采用ANO-RCC基组,并且在Cs对称性下进行,从而能够更好的考虑Jahn-Teller效应对CH3Se自由基低能电子态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Jahn-Teller效应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Jahn-Teller稳定能为69 cm~(-1),而且简并态1~2A'和1~2A"之间的能量差值也仅有8 cm~(-1)。通过各电子态之间CASPT2能量的对比,电子态1~2A'的能量最低,所以被确定为CH3Se自由基的基态电子态,其C-Se键长为1.973 A,而C-Se伸缩模式谐振频率为618.1 cm~(-1),这与实验值600±60 cm~(-1)符合的很好。激发光谱和跃迁强度的计算显示,CH_3Se自由基在3.621 eV和5.307 eV处分别存在两个比较强烈的电子跃迁现象1~2A'→2~2A'(1~2A_1)和1~2A'→2~2A",对于垂直和绝热电离能我们同样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并在文中给出了相应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李晓艳,孟令鹏,郑世钧[4](2008)在《大气瞬变物种CH_3SO_x(x=0~2)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甲基硫(DMS)是全球大气含硫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CH3SOx(x=0~2)是DMS氧化过程中的最重要中间体。对CH3SOx(x=0~2)氧化反应的研究,在理解大气化学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H3SOx(x=0~2)自由基的产生、氧化反应及它们在大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提出了现有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8年07期)

翟翠屏[5](2008)在《大气瞬变物种FC(O)O与NO反应过程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大气中的重要物种氟代甲羧酸自由基FC(O)O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量子化学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研究了FC(O)O自由基与NO之间的反应、FC(O)ONO异构体和异构化反应机理及FC(O)O异构化的反应以及FC(O)H异构化的反应机理。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规律,为实验上研究大气化学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FC(O)O与N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对FC(O)ONO的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第叁部分研究了FC(O)O异构化的反应以及FC(O)H异构化的反应机理。第一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FC(O)O氟代甲羧酸自由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情况。第二章对量子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量子拓扑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介绍。第叁章对FC(O)O与NO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找到了FC(O)O + NO反应的四条反应通道,其中FC(O)O + NO→COM2→TS3→FNO+CO2和FC(O)O + NO→COM2→TS4-1→COM3→TS4-2→FN(O)O+ CO反应能垒不高,容易进行,且前者为主反应通道。在四条反应通道中出现了环状和T型两种结构过渡态,环状过渡态又分叁元环过渡态和四元环过渡态。并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讨论了反应的微观过程,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能量过渡态和结构过渡态。第四章对FC(O)ONO的异构体和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共找到12种异构体和5个异构化反应。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程序讨论了异构化反应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第五章对FC(O)O和FC(O)H的异构体和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找到了可能的反应通道。并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程序讨论了异构化反应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找到了并总结了FC(O)O + NO反应的四个反应通道,其中FC(O)O +NO→COM2→TS3→FNO+CO_2和FC(O)O + NO→COM2→TS4-1→COM3→TS4-2→FN(O)O+CO反应能垒不高,容易进行。且前者主反应通道。在反应中出现了环状和T型两种结构过渡态。并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讨论了反应的微观过程,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能量过渡态和结构过渡态。2.对FC(O)ONO的异构体和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共找到12种异构体和5个异构化反应。其中有8种异构体和4种异构化反应是新发现的。3.首次讨论了FC(O)O和FC(O)H的异构体和异构化反应。并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程序讨论了异构化反应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7)

张浩[6](2006)在《大气化学中几种重要的含氮分子和瞬变物种反应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小分子和瞬变物种的微观反应机理,是大气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一系列重要的含氮小分子和瞬变物种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反应中间体、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以及反应势能面,电子结构,激发态性质等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在B3LYP和CCSD(T)水平上,首次详细的研究了两种同分异构的丙烯基自由基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对于CH_2CHCH_2+NO的体系,总反应势垒很高,反应只能形成稳定的初始中间体CH_2CHCH_2NO。对于CH_3CHCH+NO体系,有一条动力学可行并最终生成CH_3CHO+HCN的反应通道被找到,说明该反应更有现实意义。2.在B3LYP和CCSD(T)水平上,研究了重要的瞬变物种N_3O_2中性分子在其负离子的光解离和重要反应NO + N_2O =N_2 + NO_2中所起到的作用。在N_3O_2负离子光解离反应中,重要的W型N_3O_2中性分子作为一种稳定中间体被找到。在NO + N_2O=N_2 + NO_2反应中,N_3O_2作为过渡态的一步反应比其作为中间体的多步反应更容易进行。3.在CASSCF和CASPT2水平上,深入研究了甲基氮宾(CH_3N)在激发态上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反应。找到了其在11A'态上的氢迁移过渡态以及11A'和13A"间在氢迁移反应中的单/叁态交叉点,并研究了在七个最低电子态上甲基氮烯的C-N键直接解离反应,并预测了其解离产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4-01)

姚立,王炜罡,曾小庆,葛茂发,杜林[7](2006)在《用于瞬变物种和自由基原位研究的紫外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过改造的用于瞬变物种和自由基研究的瞬态紫外光电子能谱仪基础上,研制了新的紫外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STOFMS)。飞行时间质谱部分安装在紫外光电子能谱仪电离室一侧,质谱分辨率优于400。用新仪器对稳定化合物丙酮、苯、碘甲烷、碘和微波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瞬变物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获得的质谱结果与能谱对应相当好。紫外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质谱仪进一步提高了瞬变物种和自由基原位产生和原位探测的研究能力。(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06年01期)

樊红敏[8](2005)在《大气中含硫瞬变物种的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研究分子体系的结构及性质,从而对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规律做出正确的描述和分析,为化学键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叁部分:一部分是CH_3SH与XO(Cl、Br)自由基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反应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规律;一部分是CH_3S自由基与叁线态Ox(X=1,2,3)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反应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规律,另一部分是CH_3SO异构化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电子密度拓扑分析,以及它们与酸雨形成的关系,以期对酸雨形成的微观机理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为酸雨的消除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更是这些年来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而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环境的十大问题之一。由于含硫化合物不仅对酸雨的形成有贡献,所以含硫化合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的重视。CH_3SH占大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10%左右,也是1979年发现的星际物种之一;CH_3S自由基是含硫化合物在大气中氧化过程的一个关键中间体,它们可以与大气中的某些物种反应产生酸雨形成主要来源的SO_2。本文采用B3LYP/6-311G(d,p)以及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研究了CH_3S、CH_3SH与一些物种的反应机理,采用B_3LYP、CCSD(T)、QCISD、MP2方法,6-311G(d,p)基组研究了CH_3SO同分异构体的异构化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 全文共分六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CH_3S和CH_3SH与其它物种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对量子化学基本原理与量子拓扑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介绍。量子化学的应用研究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化学键和分子的电子结构仍然是量子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国际上应用量子拓扑学对化学键及化学反应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研究CH_3SH与XO(Cl、Br)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及反应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根据量子化学计算的到了反应的几个反应通道,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规律。 第五章对CH_3S与叁线态Ox(X=1,2,3)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找到了此反应体系七个生成SO_2这一酸雨直接来源的反应通道,并利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张树东,罗晓林,阚瑞峰,孔祥蕾,张伟[9](2002)在《一个产生瞬变物种的脉冲放电/激光溅射分子束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套用于产生瞬变物种的脉冲放电超声分子束装置 ,并以N2 气为例 ,对脉冲放电电压、相对于脉冲阀的时间延迟、放电频率以及气压等因素对发光特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从转动谱线轮廓估算出分子束可将转动温度冷却在 3 0K以下(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02年S1期)

王殿勋,葛茂发[10](1999)在《瞬变物种的PES和PES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总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稳定到不稳定以及从静态到动态过程认识的总规律.今天开展认识微观世界不稳定体系以及动态过程并总结其规律,不但是当今国际科学界发展的总趋势,而且是当今国际科学界的研究前沿.同样,在HeI光电子能谱(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S2期)

瞬变物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中烯烃臭氧化反应产物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重要前体物.运用自行组建的低温基质隔离系统研究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的瞬变物种产生机制.采用程序升温方法,将温度从6 K升至115 K,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并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文献报道值进行对比,以确定中间体构型.结果表明: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体——POZ(初级臭氧化物)、SOZ(二次臭氧化物)和CI(一分子羰基氧化物和一分子醛或酮)被成功检测到.其中,POZ的特征吸收峰在705和946 cm-1处,对应O—O—O反对称伸缩振动和环变形振动;SOZ特征吸收峰在939 cm-1处,对应C—O伸缩振动;CI的特征吸收峰在1 733和853 cm-1处,分别对应CO伸缩振动和O—O伸缩振动.据此,环戊烯臭氧化反应遵循Criegee机制.采用4种量子化学计算方法——B3LYP/6-311++G(d,2p)、B3LYP/6-311++G(3df,3pd)、MP2/aug-cc-pvdz和PW91PW91/6-311++G(3df,3pd),计算POZ、SOZ和CI特征吸收峰的振动频率,其中POZ在705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725、698、703、680 cm-1;SOZ在1 030 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017、1 018、1 025和993 cm-1;CI在1 733cm-1处吸收峰的振动频率计算值分别为1 796、1 803、1 732和1 745 cm-1.表明MP2/aug-cc-pvdz计算的特征振动频率与试验值最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瞬变物种论文参考文献

[1].杨振丽.含氯、溴瞬变物种结构及光谱的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2].杨晓璐,徐义生,郭学超,郭创,陈建华.环戊烯臭氧化反应瞬变物种产生机制[J].环境科学研究.2014

[3].宋明星.与大气和星际相关瞬变物种激发态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李晓艳,孟令鹏,郑世钧.大气瞬变物种CH_3SO_x(x=0~2)的研究现状[J].化学通报.2008

[5].翟翠屏.大气瞬变物种FC(O)O与NO反应过程的量子化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6].张浩.大气化学中几种重要的含氮分子和瞬变物种反应的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

[7].姚立,王炜罡,曾小庆,葛茂发,杜林.用于瞬变物种和自由基原位研究的紫外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质谱仪[J].分析仪器.2006

[8].樊红敏.大气中含硫瞬变物种的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9].张树东,罗晓林,阚瑞峰,孔祥蕾,张伟.一个产生瞬变物种的脉冲放电/激光溅射分子束装置[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

[10].王殿勋,葛茂发.瞬变物种的PES和PES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标签:;  ;  ;  

瞬变物种论文-杨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