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德尼谢尔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西德尼·,谢尔顿,《告诉我你的梦》,通俗小说,魅力
西德尼谢尔顿论文文献综述
陈坤,张婧[1](2017)在《评析西德尼·谢尔顿通俗小说的魅力——以《告诉我你的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20世纪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的通俗小说描写主人公对爱与梦想的向往,再现他们在黑暗社会中的奋斗与挣扎、复仇与毁灭的经历,充满了强烈的时代色彩。文章从紧扣时代话题的深刻社会主题、构造险奇框架的曲折故事情节、对比刻画塑造生动复杂的典型人物叁个方面阐释西德尼·谢尔顿通俗小说的艺术魅力,以期深入挖掘其小说精髓,力求为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寻求依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胡潇雨[2](2017)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谋略大师》中凯特·布莱克维尔的双性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着名作家,其作品因着重描写女性形象,展现美国的社会百态而倍受读者喜爱。《谋略大师》创作于1982年,该书描绘了一位爱尔兰淘金者的家族史,以淘金者的女儿凯特·布莱克维尔为女主人公,讲述其一生追逐名利、玩弄权术,最后导致众叛亲离的传奇故事。目前,国内外对谢尔顿小说的研究大致分为主题、人物和叙事叁个方向,对女性人物的研究居多,但多以情节分析为主,缺少对角色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深入探究。《谋略大师》作为谢尔顿的第六部小说,也未受到学者的关注。对于谢尔顿的女性观,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小说中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主人公反映了谢尔顿对此类女性的推崇态度,极个别的反对意见也未得到进一步的论证。本文以凯特·布莱克维尔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形成过程、人物命运以及小说中男性角色对其的评判从而探索谢尔顿的创作思想和女性观。凯特的双性同体主要表现在她性格上突出的男性特征,即对男性优势地位的肯定以及她超越常人的智慧、勇气和野心。同时她像普通女性一样遭受情感困扰,也懂得通过消费自己的女性身体来博取男性的欢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性格源自遗传基因、战争经历和家庭教育分别对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本我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自我源于个人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超我形成于抚养者的教导,是道德规范的制约。遗传自父亲的爱尔兰血统,凯特自幼聪慧过人且我行我素。战争中的残酷生活让她意识了自己的渺小和权力的强大。父亲的缺失一方面造成她对大卫·布莱克维尔的情感依赖,即恋父情结;另一方面阻碍了她作为女孩的正常心理发展和角色定位。而优柔寡断的母亲让她看到了女性的劣势地位,从而坚定了她追求权力的野心。凯特的双性同体并非伍尔夫等人理想中的和谐状态。过分发展的男性性格使她的权力欲和控制欲不断膨胀。为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稳固,她不惜牺牲家庭和亲情,导致丈夫死于意外、儿子精神失常、孙女无情背叛,凯特自己也在晚年饱尝了众叛亲离的孤单和后继无人的失落。在丈夫眼中她是不负责任的妻子,在儿子眼中她是不称职的母亲。谢尔顿借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对凯特颠覆男权统治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通过命运的安排对她加以惩罚,充分反映了他在创作中的男权思想。不可否认,女性在当今社会仍处于劣势的地位。而谢尔顿笔下的女性的确有光彩照人的一面,而且她们完成了众多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夙愿,因此也给读者造成了谢尔顿推崇此类女性的误解。然而事实上,作为一个生长在男权统治社会的男性作家,谢尔顿难以摆脱传统的男权思想,他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命运安排,表达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规约。(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胡潇雨[3](2016)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谋略大师》中的男权审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畅销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文学领域内少数几个坚持以女性为小说主人公的男性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中塑造的女主人公以其美貌、智慧、坚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学术界一致将谢尔顿归为这类"新女性"的推崇者。而通过分析谢尔顿的小说《谋略大师》中的男权视角,可以发现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并没有摆脱传统对女性在两性情感和家庭角色的约束,从而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谢尔顿作为男性代表的审判。(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敖爽[4](2013)在《不朽的灵魂——论《双城记》中人物西德尼·卡尔顿身上所反应出的关于《圣经》中的爱和生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存在多处与《圣经》尤其是《圣经新约》相关的象征与暗示。而这些暗示与象征多数体现在小说人物卡尔顿身上。本文首先以小说具体相关语境出发,分析此类文本中此类行为的外在表现及精神含义,进而论述《双城记》中吸纳《福音书》中关于爱和生命的教义,使之神圣化的过程,从而阐明小说人物卡尔顿以自身行动完成耶稣基督关于爱和生命观的精神教义对世俗人生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11期)
贾玉梅[5](2013)在《西德尼·谢尔顿的“双性同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二元对立思想一直受到女性作家的强烈批判,她们认为把男人说成是强壮、勇敢、独立、智慧的化身,而将女性说成是柔弱、胆怯、依赖、无知的代名词是对女性莫大的歧视。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双性同体"思想开始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她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弗吉尼亚·伍尔(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21期)
张河川[6](2012)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所反映的美国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美国作家西德尼·谢尔顿的论文多半集中在探讨他塑造的人物和构思的情节。该文旨在挖掘谢尔顿小说所呈现的一些美国文化现象,加深对美国民族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11期)
邓秋峰[7](2012)在《试析《双城记》中的西德尼·卡尔顿》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其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1859),便是以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卷人这场时代风暴的英国人等众多不同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这部发表于作者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表现了狄更斯后期凝重冷峭的创作风格。狄更斯的作(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04期)
唐健禾[8](2011)在《异中求同 变中求信——译西德尼·谢尔顿《我的另一面》第一章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西德尼.谢尔顿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另一面》的第一章中感受倍深,从忠实传意、瞻前顾后、运用技巧等几个方面归纳,进而研讨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何以异中求同、变中求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翻译行为既受限制性约束,又有创造性的自由,其本质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调。(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河川[9](2011)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德尼·谢尔顿是世界上唯一集奥斯卡奖、托尼奖和爱伦·坡奖于一身的作家,前17本小说全部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本文旨在探讨谢尔顿小说的魅力所在。(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1年06期)
王建香[10](2008)在《通俗文学的大众化西德尼·谢尔顿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主流文化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的大众文化极大兴盛起来,渐渐地在整个社会的意识领域与和人的思想层面上起了支配作用。而在这种文化形态成为主导的情况下,作为文化形态之一的文学自然也要发生变革。这种发生在文学身上的变革深深地受到大众文化消费性、娱乐性等特征的影响,不仅是文学内容上发生的改变,而且整个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的链条都发生了改变,即作者、读者和职业传播者的整体改变。本文以西德尼谢尔顿的通俗文学作品为例,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试图从作者,大众媒体,读者叁方面分析该作家以及通俗文学的畅销因素。共分为叁部分:第一章简单介绍通俗文学的范畴与发展;欧美文化批评家对待大众文化及大众文学的态度;分析了大众文学的新特性,并指出了对待通俗文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第二章阐述了作者与文学作品内容的大众化。大众文化背景影响下作家观念与创作模式的改变;谢尔顿为迎合读者欣赏口味而形成的模式化写作风格,其中包括:引起读者对美国上层社会生活及社会黑暗面的好奇心;悬念而一波叁折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功塑造及对异国风情真实而细致的描写。第叁章介绍了大众媒体在谢尔顿作品及通俗文学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分为出版商、书商、电影电视改编、网络四部分。这些传播媒介共同促成了通俗文学的繁荣并把它们传播到大众手中。同时,作为传播链条中的决定因素,读者在通俗文学的传播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读者的欣赏口味或多或少地成为作家调整自己的创作行为以及传播媒体调整传播行为的依据。通过上述分析,这篇论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众文化时代,大众文学所发生的改变不仅是内容上的,而且是作者,媒介,读者关系的改变。我们不应该因为它的一些负面影响就一味地贬低甚至摈弃大众文学。现代知识分子的任务是积极地利用这些新特性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把这个时代最好的知识与思想呈现给广大人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10)
西德尼谢尔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着名作家,其作品因着重描写女性形象,展现美国的社会百态而倍受读者喜爱。《谋略大师》创作于1982年,该书描绘了一位爱尔兰淘金者的家族史,以淘金者的女儿凯特·布莱克维尔为女主人公,讲述其一生追逐名利、玩弄权术,最后导致众叛亲离的传奇故事。目前,国内外对谢尔顿小说的研究大致分为主题、人物和叙事叁个方向,对女性人物的研究居多,但多以情节分析为主,缺少对角色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深入探究。《谋略大师》作为谢尔顿的第六部小说,也未受到学者的关注。对于谢尔顿的女性观,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小说中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主人公反映了谢尔顿对此类女性的推崇态度,极个别的反对意见也未得到进一步的论证。本文以凯特·布莱克维尔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形成过程、人物命运以及小说中男性角色对其的评判从而探索谢尔顿的创作思想和女性观。凯特的双性同体主要表现在她性格上突出的男性特征,即对男性优势地位的肯定以及她超越常人的智慧、勇气和野心。同时她像普通女性一样遭受情感困扰,也懂得通过消费自己的女性身体来博取男性的欢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性格源自遗传基因、战争经历和家庭教育分别对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本我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自我源于个人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超我形成于抚养者的教导,是道德规范的制约。遗传自父亲的爱尔兰血统,凯特自幼聪慧过人且我行我素。战争中的残酷生活让她意识了自己的渺小和权力的强大。父亲的缺失一方面造成她对大卫·布莱克维尔的情感依赖,即恋父情结;另一方面阻碍了她作为女孩的正常心理发展和角色定位。而优柔寡断的母亲让她看到了女性的劣势地位,从而坚定了她追求权力的野心。凯特的双性同体并非伍尔夫等人理想中的和谐状态。过分发展的男性性格使她的权力欲和控制欲不断膨胀。为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稳固,她不惜牺牲家庭和亲情,导致丈夫死于意外、儿子精神失常、孙女无情背叛,凯特自己也在晚年饱尝了众叛亲离的孤单和后继无人的失落。在丈夫眼中她是不负责任的妻子,在儿子眼中她是不称职的母亲。谢尔顿借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对凯特颠覆男权统治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通过命运的安排对她加以惩罚,充分反映了他在创作中的男权思想。不可否认,女性在当今社会仍处于劣势的地位。而谢尔顿笔下的女性的确有光彩照人的一面,而且她们完成了众多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夙愿,因此也给读者造成了谢尔顿推崇此类女性的误解。然而事实上,作为一个生长在男权统治社会的男性作家,谢尔顿难以摆脱传统的男权思想,他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命运安排,表达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规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德尼谢尔顿论文参考文献
[1].陈坤,张婧.评析西德尼·谢尔顿通俗小说的魅力——以《告诉我你的梦》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
[2].胡潇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谋略大师》中凯特·布莱克维尔的双性同体[D].江南大学.2017
[3].胡潇雨.西德尼·谢尔顿小说《谋略大师》中的男权审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4].敖爽.不朽的灵魂——论《双城记》中人物西德尼·卡尔顿身上所反应出的关于《圣经》中的爱和生命观[J].金田.2013
[5].贾玉梅.西德尼·谢尔顿的“双性同体”观[J].芒种.2013
[6].张河川.西德尼·谢尔顿小说所反映的美国文化[J].海外英语.2012
[7].邓秋峰.试析《双城记》中的西德尼·卡尔顿[J].芒种.2012
[8].唐健禾.异中求同变中求信——译西德尼·谢尔顿《我的另一面》第一章有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9].张河川.西德尼·谢尔顿小说的特色[J].大家.2011
[10].王建香.通俗文学的大众化西德尼·谢尔顿作品分析[D].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