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感教学,语表意义,语里意义,语感图式
言语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顾云卿[1](2013)在《言语材料与有效的语感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语感教学既有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集中在语感培养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操作上。此类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用什么言语材料能够有效培养语感"这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对此,目前学界能给出的较为一致的答案是"文质兼美""优秀"等较为笼统的词汇,王尚文先生将其落实在"(有具体而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的)课文"上,认为"通过课文的言语去丰富(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3年10期)
肖宁遥[2](2012)在《论初级汉语教材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的选编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汉语教材问题,提出生活言语场概念,并对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进行梳理,探讨生活言语场16类言语材料的不同程度地处理办法及各类运用形式,并以实例进行支持。旨在建立适宜初级阶段汉语习得者的生活言语场语料库,以期编写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支撑的新型汉语教材及教辅。(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学术版)》期刊2012年03期)
蔡怡俊,孙玥[3](2011)在《使用整合言语材料的现代化听力计进行言语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的基于计算机操作的听力计,着重于加强对测试控制和计分的需求,同时可整合各种已录制好的言语测试材料。(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解登峰,谢章明,刘泽盛[4](2009)在《不同书面言语材料下大学生再造想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大学生再造想象的特点,分层随机抽取50名大学本科生,采用作图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书面言语材料下,文理科大学生再造想象无显着差异(p>0.05);在景色画再造想象中有性别差异(p<0.05);在不同书面言语材料下,个体的再造想象存在显着差异性(p<0.01)。(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孙媛媛[5](2008)在《儿童及成人对视觉空间材料和言语材料的抑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控制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成分,参与完成多种和前额叶有关的认知功能。一般是指当个体追求一个认知表征目标时,用于抑制对无关刺激的反应的一种能力。抑制控制的内容通常包括:不适宜的优势反应;已激活但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无关信息的干扰。抑制受损将导致无关信息的激活、保持与提取,从而影响对有关信息的加工。抑制机制可以在不同水平进行观察,许多学者观察到抑制可被分为若干独立过程,具有不同的操作特性并可适用于不同环境。抑制控制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功能成分,与工作记忆也密切相关。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揭示,抑制控制终身的发展表现为倒U型曲线:在儿童期持续发展,青年期达到顶峰,而后开始衰退。最近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造成儿童及年长者抑制表现差的原因,基于已有的研究数据,造成儿童及年长者任务表现上差于成人的原因并不相同,儿童及成人抑制任务表现上的差异更多是基于神经激活上的不同;而年长者同成人相比较差的表现更多是基于加工速度的减慢。随着神经成像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抑制控制的神经基础也备受关注。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抑制任务,得到一些和抑制相关的皮层区域,但是由于抑制任务的复杂性,这些结果显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研究者们至今无法准确定义抑制控制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参与许多重要的认知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过程。最近一些研究者们关注对于不同材料的抑制控制是否存在差别。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一部分源于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成分的深入研究。对于工作记忆叁个子成分的研究,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对结果的解释上,都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均衡性。最简单的语音回路研究最多,对于视觉空间存贮的研究虽然存在困难,但由于一些研究者在探索支持视觉表象的因素,所以这类相关研究为视觉空间存贮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对中央执行系统的研究较少,这可能是由于中央执行系统研究难度更大。言语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被很多经验数据所支持,但是两者的区别到目前为止仅被说明到工作记忆外围子系统的水平,最近一些数据暗示着在工作记忆的中央结构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领域特殊性,即对于不同材料的抑制控制有不同的机制。另外一部分研究来自于对抑制控制神经机制的探讨。抑制控制和PFC的功能密切相关。一些理论模型认为PFC是按照加工过程区分的,腹外侧前额皮质(ventrolateral PFC)和信息的保持有关,而背外侧前额皮质(dorsolateral PFC)和信息的操纵和监控有关。另外的理论认为PFC是按照内容进行组织分区的,腹外侧前额皮质保持物体信息,背外侧前额皮质保持空间信息,持这种观点的脑成像研究关注是否不同的抑制激活了共同的皮质区域,以及不同的皮质区域。Palladino等人使用工作记忆任务对视觉空间和言语材料的抑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大学生为被试。结果表明不仅在工作记忆的子系统中存在领域特殊性,在中央执行成分中也存在领域特殊性,即对于视觉空间和言语材料的抑制控制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已有研究对于不同材料的抑制控制大多使用的是英文等拼音文字作为言语材料,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在于考察对于汉字材料及同为拼音文字的汉语拼音韵母的抑制是否在行为结果上同空间材料的抑制也存在分离。在实验一中,将Palladino等人的实验做一点改动,增加一组韵母材料。视觉空间、单词、韵母叁种材料的工作记忆任务。考察对这叁种材料的抑制控制表现。在实验二中,使用汉字和视觉空间两种材料的工作记忆任务,考察成人对这两种材料的抑制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同实验一中的数据相比较,看是否与对单词和韵母的抑制模式不同。基于成人对不同材料的抑制控制存在分离的证据,本研究的另一兴趣在于探讨是否在儿童身上对不同材料的抑制也会出现分离,如果出现分离,那么是否对不同材料的抑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等。目前还未有研究涉及这一问题。在实验叁中,以儿童为被试,使用工作记忆负荷较少的Stroop冲突任务,考察在工作记忆负荷较少的情况下对空间和言语材料的抑制控制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通过本研究叁个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本研究的结论为:中国被试在设置冲突情境的工作记忆任务中,对视觉空间材料和单词的抑制表现不同,同西方被试的结果一致。对汉字和韵母这两种汉语材料的抑制不存在差异,且与视觉空间材料的抑制都不存在分离。在使用空间和数字Stroop范式的任务中,小学一、二、五年级儿童对数字材料的抑制反应时显着大于空间材料。两种材料任务在难度上是类似的,且都达到了90%以上,儿童可以较好的理解和完成任务。对两种材料的抑制控制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空间材料的抑制控制在7—8岁没有明显的增长,8到11岁增长较多;而数字材料的抑制控制在7—8岁就有较明显的增长,8到11岁也有增长。从7—8岁这两种材料的抑制控制的发展出现了分离。在儿童期,对视觉空间材料和数字材料的抑制控制有不同的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28)
张永博,洪悦,王军,丁锦红[6](2005)在《不同干扰方式与言语材料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语音回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Baddeley和Hitch(1974)、Baddeley(2000)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四部分,即中央执行系统、视空模板、语音回路和情景缓冲器。其中语音回路主要负责加工与储存语音信息,目前围绕语音回路的功能开展的研究最多、成果最丰富,也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那么,当干扰方式和材料性质变化时,能否用语音回路来解释由此引发的记忆效果的变化情况?本实验研究采用学习-自由回忆的范式,探讨了干扰方式与材料性质两个因素对记忆效果的影响。33名年龄在17—23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曹铁根[7](2002)在《论言语材料、修辞技巧生成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如同孪生兄弟姐妹。言语交际中 ,所谓修辞 ,其实质就是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言材料、手段 ,去得体地化解、调适双方表现在文化语言内外层面上的种种矛盾、差异、冲突 ,从而获取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因此汉语修辞之言语材料 ,技巧生成无不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王毅,王荪,蒲道学[8](1995)在《不同注意偏移和言语材料对耳优势影响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5名健康被试在:(1)无注意偏移,(2)注意右偏,(3)注意左偏等叁种注意条件下进行了下述3项言语性分听测验:①分离词测验,②数字测验,③有鲜明形象意义词汇测验。分析了不同注意偏移和言语材料对耳优势的影响。认为注意右偏可加强分听言语材料时的右耳优势,左偏可减弱右耳优势,不同言语材料获得耳优势的结果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1995年04期)
谢国栋,祝蓓里[9](1994)在《非言语材料的编码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叁种编码方式中,以动觉编码方式和言语编码方式的动作记忆效果最好,自由编码方式较差。叁种编码方式中,大角度和小角度的肩关节动作记忆效果差。本研究结论支持了言语编码说和完全表象说。(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岳维善[10](1988)在《提高听说课教学中言语材料的重现率和学生的开口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汉语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包括言语技能和言语熟巧。不论是言语技能还是言语熟巧,都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得到尽可能多的汉语实践机会,就成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听说课的任务是什么?顾名思义,一是听,二是说。听,是通过耳朵理解他人(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1988年03期)
言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汉语教材问题,提出生活言语场概念,并对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进行梳理,探讨生活言语场16类言语材料的不同程度地处理办法及各类运用形式,并以实例进行支持。旨在建立适宜初级阶段汉语习得者的生活言语场语料库,以期编写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支撑的新型汉语教材及教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顾云卿.言语材料与有效的语感教学[J].中学语文.2013
[2].肖宁遥.论初级汉语教材生活言语场言语材料的选编及运用[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
[3].蔡怡俊,孙玥.使用整合言语材料的现代化听力计进行言语测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
[4].解登峰,谢章明,刘泽盛.不同书面言语材料下大学生再造想象的实验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
[5].孙媛媛.儿童及成人对视觉空间材料和言语材料的抑制控制[D].西南大学.2008
[6].张永博,洪悦,王军,丁锦红.不同干扰方式与言语材料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语音回路的作用[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7].曹铁根.论言语材料、修辞技巧生成与文化背景的关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8].王毅,王荪,蒲道学.不同注意偏移和言语材料对耳优势影响的初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
[9].谢国栋,祝蓓里.非言语材料的编码方式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
[10].岳维善.提高听说课教学中言语材料的重现率和学生的开口率[J].世界汉语教学.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