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基础肥力论文-杨焕茹,张德新

土壤基础肥力论文-杨焕茹,张德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基础肥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因素

土壤基础肥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焕茹,张德新[1](2018)在《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因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基础肥力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肥力下降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玉米连作年限长、缺少农家肥、盲目追求高产、秸秆焚烧处理、水土流失是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轮作、增施农家肥、秸杆还田、施用微生物肥料、少耕免耕技术、休耕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提高旱田土壤基础肥力。(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陈爱秀[2](2015)在《土壤基础肥力对先甜5号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温度、水分、CO2及土壤。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载体,其肥力的差异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判断土壤肥力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多少。先甜5号作为食用性甜玉米单交种,其对土壤肥力的要求高。充分了解及分析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影响,并改善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22期)

田生昌,马建军[3](2015)在《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施肥指标体系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立宁夏平罗县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以指导当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试验设置无肥区和常规施肥区2个处理,采用多点无重复设置,把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深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与水稻土壤基础产量成正比,回归方程式y=13.66+0.007322x,R2=0.8509**。由此得出,水稻的目标产量可确立为11800 kg/hm2,此时,氮和磷的施肥指标值——纯N为371.2 kg/hm2,纯P2O5为154.0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27期)

黄婷[4](2015)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基础肥力评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土壤质量与肥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作为土壤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是根据长期定位实验点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进行预测,为研究土壤有机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土壤养分评价是耕地土壤质量与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土壤养分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Soil TotalNitrogen,TN),土壤全磷(Soil Total Phosphorus,TP),土壤全钾(Soil Total Potassium,TK),土壤速效氮(Soil Available Nitrogen,AN),土壤速效磷(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AP),土壤速效钾(Soil Available Potassium,AK)的含量。在各种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分析耕地土壤质量与肥力的等级,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土地资源的根据。目前数学建模在非数学领域也应用广泛,其中模型评价是数学建模的应用之一,例如综合指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数学法、不同距离聚类法都是被大家广泛应用的方法。然而,这些模型不适合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因素的评价和土壤肥力水平的表现,需要在评估的过程中调整权重,影响了评价模型的覆盖度和结果的可靠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技术是在数学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机器学习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有效方法。该技术从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SRM)的角度出发,保证模型能达到全局最优,具有最大泛化能力和强大的推广能力,能应用和解决许多预测问题,已成为机器学习领域颇有影响的成果之一。该研究在熟知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前提下,与土壤生态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理论评价湖南祁阳不施肥下红壤基础肥力等级。分析不同处理的核函数类型的支持向量机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理论用于土壤基础肥力等级评价是可行的,并且还表明核函数类型对土壤基础肥力的类别不起决定作用。比较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结果与其另外叁种评价方法(BP神经网络模型,判别法,聚类分析法)的分类结果,表明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进行土壤基础肥力评价的结果与实测分类结果更可靠。2、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预测安徽阜阳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变化。实验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的方法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对照分析得出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更加精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产量进行回归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3、为提高实验设计的完善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支持向量机预测和分类的土壤肥力分级模型一多重混合支持向量机模型。本研究将新型的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土壤生态领域,进行土壤基础肥力评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突出显示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徐尚涛,崔金虎,侯立刚,齐春艳,刘亮[5](2014)在《盐碱化及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研究水稻收获后盐碱化稻田土壤养分状况,旨在明确盐碱化及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生产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论施肥与否,土壤盐碱化均导致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下降;全钾含量变化略有不同,未施肥情况下,盐碱土壤全钾含量降低,施肥后,反而升高。化肥施入后,各处理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相应增加,速效氮含量却相应下降,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受土壤类型和品种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谷思玉,汪睿,谷邵臣,赵京考,张淑勇[6](2012)在《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基础肥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与对比试验,对红松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0—15cm土层中达到最高值。其中红松天然林最高,依次为红松人工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3种林分中钾素含量比较丰富,全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pH值下降缓慢。红松人工纯林土壤有酸化趋势,pH值在5.08~5.37。因此,红松人工纯林应及时进行更新,以防止土壤环境的恶化。(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田生昌,马建军,王军,田慧萍,冒海军[7](2011)在《土壤基础肥力的研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宁夏平罗县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种玉米基础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3等田施用化肥效益高于2等田,亦高于1等田,这说明在施用化肥方面,要多加重视3等田投入;2)不同等级土壤基础肥力对小麦套种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1等田为54.7%、2等田为47.2%、3等田为38.7%,各等级田(全部)为47.8%。土壤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与土壤基础产量成正比,其回归方程式是x/y=0.0009x+0.1375,相关达到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R=0.8573;3)应用当地小麦套种玉米基础产量值计算出其目标产量为779.9kg/667m2。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1年33期)

李云生,盛大海[8](2010)在《不同开垦年限农田黑土团聚体与土壤基础肥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黑土,在0~20cm耕层不同粒级土壤风干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的差异,并结合其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黑土土壤结构和抗蚀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0.25mm风干团聚体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都随这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黑土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893**、0.876**;在回归关系中,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些,要保持黑土良好的结构状况,土壤有机质变化应处于平衡状态。(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0年04期)

朱辉娟[9](2009)在《关中地区设施农业土壤基础肥力与酶活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棚蔬菜产业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伴随着大棚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障碍问题也随之产生。为了研究不同棚龄土壤的肥力状况,探讨其变化规律,利用杨凌区0~11年和宝鸡陈仓区0~13年的大棚土壤为材料,通过室外调查、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大棚土壤的养分和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找出大棚土壤性质的演变特性及酶活性变化,为确定大棚土壤的施肥量,合理的水肥管理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结果如下:1.在大棚栽培土壤表层(0~20 cm)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明显高于菜地2.67、0.31和0.27 g.kg-1,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全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全氮含量先增后减,全钾变化不大;在土壤表层(0~20 cm)它们的含量明显大于亚表层(20~40 cm)。经统计检验,菜地土壤全磷含量与大棚土壤达到显着性(P<0.05)差异水平。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栽培土壤表层(0~20 cm)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菜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速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亚表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要小于表层;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明显富积状态。经统计检验,菜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大棚土壤达到显着性(P<0.05)差异水平。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菜地土壤;随着棚龄的增加,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土壤pH值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6年大棚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超过菜地土壤的10倍以上。经统计检验,菜地与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极显着性差异水平。大棚土壤pH值与土壤NO3--N含量呈线性负相关,相关性达极显着水平。2.大棚栽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低于菜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整体上看土壤表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高于亚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棚龄11年和13年的大棚中较低;各种植年限间的磷酸酶活性差异达显着水平;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脲酶平均活性变化趋势与全氮、速效磷相同,在表层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几乎是亚表层土壤的两倍。3.大棚土壤各养分间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pH值、全氮、速效钾显着相关;蔗糖酶活性与pH值呈极显着正相关;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多种因素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两者之间显着相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共性,总体活性可以用来衡量土壤肥力水平。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两地大棚土壤12个指标归结为3个和4个主成分,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4.1%和85.2%,众多评价指标之间的比较,实际上归结成了3个和4个主成分间的比较。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看,大棚栽培土壤肥力的综合排名为:4年(3年)>1年>11年(13年)>菜地>6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徐志平,姚宝全,章明清,林琼,陈子聪[10](2008)在《福建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Ⅰ·土壤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其施肥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近年来完成的312个田间试验结果,将耕地土壤肥力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平均贡献率是75.32%,对甘薯、马铃薯和花生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13%、51.88%、65.72%。稻田土壤肥力对产量的贡献率在不同稻作之间差异很小,且在各相应土壤肥力等级中都高于旱地土壤。施用氮磷钾对粮油作物都有极显着的增产效果;在水稻中氮肥在晚稻、磷肥在中稻、钾肥在早稻和中稻的增产效果最佳,在旱作物中氮肥在马铃薯上、磷肥在花生上、钾肥在甘薯上的增产幅度最大;稻田平均增产效果是N>K>P,且中低肥力等级土壤的氮磷钾肥效高于高肥力等级土壤。每公顷净平均增收是N>K>P;甘薯、马铃薯或花生施用氮磷钾的每公顷净增收和产投比都明显高于水稻。(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土壤基础肥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温度、水分、CO2及土壤。土壤作为植物的生长载体,其肥力的差异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判断土壤肥力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多少。先甜5号作为食用性甜玉米单交种,其对土壤肥力的要求高。充分了解及分析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影响,并改善土壤肥力,对其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基础肥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杨焕茹,张德新.影响桦甸市旱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因素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

[2].陈爱秀.土壤基础肥力对先甜5号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

[3].田生昌,马建军.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施肥指标体系确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5

[4].黄婷.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基础肥力评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5].徐尚涛,崔金虎,侯立刚,齐春艳,刘亮.盐碱化及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4

[6].谷思玉,汪睿,谷邵臣,赵京考,张淑勇.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基础肥力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2

[7].田生昌,马建军,王军,田慧萍,冒海军.土壤基础肥力的研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J].北京农业.2011

[8].李云生,盛大海.不同开垦年限农田黑土团聚体与土壤基础肥力的关系[J].现代化农业.2010

[9].朱辉娟.关中地区设施农业土壤基础肥力与酶活性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徐志平,姚宝全,章明清,林琼,陈子聪.福建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Ⅰ·土壤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其施肥效应[J].福建农业学报.2008

标签:;  ;  ;  ;  

土壤基础肥力论文-杨焕茹,张德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