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常生活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于坚,日常生活诗学,抚摸,神性
日常生活诗论文文献综述
刘书景,冷南羲[1](2019)在《于坚日常生活诗学建构的四个关键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坚的诗论是其日常生活诗学的基石。在其诗论中,抚摸、神性、柔软、后退这四个关键词值得注意。抚摸,定义了诗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为诗人大力创作日常生活诗歌扫除了心理障碍;神性,体现了诗人将日常生活升华的努力,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虔诚;柔软,开启了对附着在语言中的意识形态和知识权力的清理,为日常口语和经验常识进入诗歌提供合法性;后退,传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紧张关系的密切关注。虽然这四个词并不能涵盖于坚诗论的丰富内涵,但清晰地展示了于坚日常生活诗学建构的脉络。(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洪治纲[2](2018)在《论日常生活诗学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诗学的核心内涵,是揭示日常生活内部所蕴藏的各种微妙繁富的生命镜像,重构人类身与心、人与物的统一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一诗学逐渐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并在创作实践中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趋于成熟期等叁个阶段。在具体创作中,它体现出辩证而多元的价值观、平等而质朴的生命观、自由而精细的文本形态等主要审美特征,但也暴露出作家对世俗欲望的过度张扬、创作主体审美视野狭窄、一些作品审美意蕴单薄等审美局限。随着日常生活本身的不断丰富和作家们对其自觉地强调,可以看出,日常生活诗学的重构,已反映出当代作家对生命整体性的关注,也预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某种趋势。(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唐艺玮[3](2018)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学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多样化的态势,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出现了审美先锋和日常写实两种形式,显示了传统和现代以及新奇和陈旧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时期的日常生活诗学,带有文化和想象的价值。本文从日常生活诗学的含义入手,论述了叁个阶段的现当代文学日常生活诗学。(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8期)
关峰[4](2017)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性的标志和产物,日常生活在西方学界呈现出悖论而多向度的景观。新文学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一类意在对付日常的萎缩性力量,一类可谓审美先锋主义。现代中国文学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动荡和分裂。现代与传统、新与旧的碰撞重构了变异中的日常生活诗学,城乡冲突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写实小说朝向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现场,日常生活也从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中凸显出来。拾破烂者的文学形象正是日常生活时代的镜像,有着本雅明意义上垃圾美学的风景和意蕴。女性与日常生活互相映照,对象化自身。长篇小说繁荣的风向标再次验证了日常生活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修辞策略,日常生活表征了文化和价值想象,具有能指的多义性。(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刘洋[5](2017)在《试论70、80后作家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诗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70后作家喜欢书写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构建得非常具有诗意,更加曼妙梦幻,使人读后内心倍加温暖,这是一代作家创作的独特之处。但是,作家如果仅写日常生活,而不是从中以小见大,发掘出社会历史现实意义,那么,作品的内涵还是不够深邃和强大,作家恐怕是难以步入经典作家的行列之中。70后和80后作家是相似的,对历史的感受稀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缺席,无意识地疏远历史,过度热衷对日常生活的诗性建构,追求个性。每代作家都是有其自身的差异性,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不是应该被指责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创作与当下现实紧密结合,作家对日常生活美的追求就是他们的独特之处。(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关峰[6](2016)在《论《极花》与《望春风》的日常生活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随着底层写作、打工文学等创作潮流的涌现,贴近市井和大众的日常生活诗学越加繁盛起来,特别是在长篇小说领域。究其原因,不能不归结到相对承平而有活力的时代。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社会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最大多数的平民世界,探究"金字塔"基础的奥秘。如果说建国后叁十年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和革命时代的话,那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妨称之为改革开放的日常生活时代。长篇小说的繁荣无疑标志了这一时代在文学上最(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6年06期)
何颖[7](2015)在《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凯·瑞安不像其他的当代诗人一样追求宏伟叙事,她更多的是关注日常生活,她的目标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独特的、被隐藏的事实。瑞安认为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她的诗歌中,她倾向于用日常的事物作为她诗歌的题材,用日常用语作为她诗中的语言,她也喜欢用一些陈词滥调,而这些正好构成了她的日常生活诗学。本文从这叁个方面着手分析瑞安的诗歌观念,以期对她的诗学、语言特色和人生哲学作出较为系统地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5年01期)
吕爱晶[8](2013)在《菲利浦·拉金的日常生活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诗人拉金看来,日常生活美丽可爱。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隐含着深刻的内容,压迫与解放的品质混同代表日常生活的多重面空格。人的幸福和希望不可能诉诸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其中。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以完整的形态和方式体现出来。拉金诗歌中的城市日常生活题材、"非英雄"塑造、日常用语等是其日常生活诗学的重要元素。虽然拉金对日常生活中的顽固习惯性、保守性、重复性的刻画又遭到了一些评论家的强烈抨击,但并不影响拉金对日常生活艺术的总体描绘。从总体上来看,拉金构建日常生活诗学是其"诗学自救"的一种策略。拉金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现实"的关注,开掘与传统的勾连;对"非英雄"人群的塑造和日常散文式用语的采用,使得他的诗歌得以容身于20世纪中叶的世界文化和权力秩序中,构建了英国诗歌的主体。(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段祥贵[9](2013)在《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雅明抛开传统史学所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从事微观的"拱廊计划"及日常生活研究,显示出本雅明研究视野的独特魅力。他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等手法重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本原,形成一种理解日常生活的诗学。本雅明在历史的"废弃物"和"垃圾"中表达一种日常生活理念及其现代性的批判,在传统历史经验贫困的现实生活中表达审美经验的现代性转变,凸显出其理论的诗学价值和意义。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为当代研究日常生活理论及城市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理论视野,并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文艺审美空间的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汪云霞[10](2011)在《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读冯至《十四行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冯至《十四行集》的诞生有其特定的个人与历史境遇。1940年代,隐居昆明乡下躲避战乱的诗人得以与山水自然亲近,通过对自然的观看与冥想,诗人从平凡的境界和熟悉的事物中发现了日常生活"隐藏"的"陌生"和"深远",由此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十四行集》展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诗学境界。而40年代战争的大背景使诗人意识到其个人经验与时代、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民族的苦难与个体生命发生着深切的关联。因此,感时忧世的现实情怀总是若隐若现地渗透在《十四行集》的哲学沉思中。"沉潜在万物的伟大的静息中",诗人感受到个体生命的坚韧与自觉、自我决断的意识与担当的精神,也感受到一个民族觉醒和复兴的希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日常生活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常生活诗学的核心内涵,是揭示日常生活内部所蕴藏的各种微妙繁富的生命镜像,重构人类身与心、人与物的统一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一诗学逐渐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的自觉追求,并在创作实践中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趋于成熟期等叁个阶段。在具体创作中,它体现出辩证而多元的价值观、平等而质朴的生命观、自由而精细的文本形态等主要审美特征,但也暴露出作家对世俗欲望的过度张扬、创作主体审美视野狭窄、一些作品审美意蕴单薄等审美局限。随着日常生活本身的不断丰富和作家们对其自觉地强调,可以看出,日常生活诗学的重构,已反映出当代作家对生命整体性的关注,也预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某种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常生活诗论文参考文献
[1].刘书景,冷南羲.于坚日常生活诗学建构的四个关键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洪治纲.论日常生活诗学的重构[J].文学评论.2018
[3].唐艺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论略[J].青年文学家.2018
[4].关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论略[J].江海学刊.2017
[5].刘洋.试论70、80后作家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诗性建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6].关峰.论《极花》与《望春风》的日常生活诗学[J].小说评论.2016
[7].何颖.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8].吕爱晶.菲利浦·拉金的日常生活诗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段祥贵.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及其当代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
[10].汪云霞.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读冯至《十四行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