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席慕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席慕容,原乡想象,族群认同
席慕容论文文献综述
于秀娟[1](2019)在《席慕容作品中的原乡想象与族群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作家席慕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对于原乡的向往和想象,这种想象一方面缘于她的集体记忆,由家族记忆和宗教记忆给她带来了关于原乡的种种想象,并由此拼凑起原乡的面目;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生活在汉民族的环境中,她渴望通过这种想象得到族群身份的认同,从而消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在她还乡之后,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她对于原乡的认知出现了新的成分,由族群认同转向了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9年02期)
[2](2018)在《摘自——席慕容《桐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期刊2018年02期)
吴新平[3](2017)在《并非一首简单的爱情诗——重读席慕容《山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席慕容的《山路》表面上看是一首爱情诗,但实际上它不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原本是极为平常的恋人之间的分离与爱情的幻灭,席慕容却对其赋予了一种哲学式的诠释,传递出一种直面缺憾、乐观坚定、淡然豁达的人生意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6期)
余奕卓[4](2017)在《席慕容诗歌中的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代的文学诗史上,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女作家就是席慕容。她的作品大多写着爱情、乡愁、人生的感悟,能够引起大多数人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的共鸣,是对浪漫主义的阐述。本文介绍了席慕容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意象表现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9期)
沐尊凤[5](2017)在《试论中国当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以席慕容散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意是中国抒情散文的一贯追求,在中国抒情散文中诗意表达更是一种常态。本文主要以席慕蓉的散文为切入点,针对中国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抒情机制、呈现类型等方面做几点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旺[6](2017)在《论席慕容草原诗对古典边塞诗与台湾乡愁诗的熔铸与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席慕容草原诗表现了内蒙古从古典边塞诗中的客体地位到草原诗中的主体地位的转变,重塑了蒙古族及内蒙古形象。抒情主体也从对边塞的旁观变为对草原故乡的认同。与此同时,不同于赴台汉族诗人乡愁诗歌家国同构情境中的国大于家和对文化中国的乡愁,席慕容草原诗流露出对于蒙古族文化的乡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王欣宇[7](2017)在《读析席慕容的草原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席慕容的诗歌作品不计其数,阅读她的诗歌,你会发现她用了很多笔墨去抒发她与草原方方面面相联系后的感受,可以说席慕容一生的深情都注入在草原的身上。(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8期)
李海华[8](2016)在《记住乡愁——余光中、席慕容同题诗《乡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家人离开祖国大陆,迁至台湾的余光中和席慕蓉,是50年代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有着类似的漂泊离散经历,写出了漂泊在外、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共同的思乡恋土之情,并分别用自己的笔头写下属于自己的思乡之愁。但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情感归属、创作风格,使其作品无论在寻根的主题本性、意象选取、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风格。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来寻求两人潜藏在作品中的差异,并体会他们共同深藏在内心中对重新踏上祖国大陆土地的期盼、重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以及重新见到故土人民的心愿。(本文来源于《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期刊2016-12-01)
郝丽梅[9](2016)在《怀念同感悟并行,温婉与细腻共存——席慕容散文内容与艺术特色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席慕容散文内容最能打动人的部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艺术特色上,遣词造句的清秀、温暖、浓郁的感情色彩,让其散文充满了真实,让人为她笔下流淌的真实的文字而感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26期)
饶珊珊[10](2016)在《席慕容诗歌中的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席慕容的诗歌清新淡雅,常常表达深远蕴藉的情感,这与她在意象的选择上有关。席慕容偏好山、月、花等自然意象,常借助这些意象表达自己浓烈的思想情感或思念之情,在这些古典的意象中,用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经历为它们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她的诗歌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6年09期)
席慕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席慕容论文参考文献
[1].于秀娟.席慕容作品中的原乡想象与族群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
[2]..摘自——席慕容《桐花》[J].青少年日记.2018
[3].吴新平.并非一首简单的爱情诗——重读席慕容《山路》[J].名作欣赏.2017
[4].余奕卓.席慕容诗歌中的意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7
[5].沐尊凤.试论中国当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以席慕容散文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6].李旺.论席慕容草原诗对古典边塞诗与台湾乡愁诗的熔铸与再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王欣宇.读析席慕容的草原情[J].祖国.2017
[8].李海华.记住乡愁——余光中、席慕容同题诗《乡愁》比较[C].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2016
[9].郝丽梅.怀念同感悟并行,温婉与细腻共存——席慕容散文内容与艺术特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6
[10].饶珊珊.席慕容诗歌中的意象研究[J].参花(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