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建设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护和建设,青海叁江源,二期工程,功能分区
生态建设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青海叁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项目区功能分区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咨询》期刊2019年11期)
赵蕾霞,朱丹,韩曾丽,刘丽华[2](2019)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交流新生态下,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分区急需重新规划建设,这是提升图书馆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国内外先进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分区的特色案例,本文揭示了空间布局的现状和设计特点,探讨并总结了图书馆空间布局和空间服务的实践经验。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人的需求进行空间规划,构建分层多元空间,创新交流环境,融入智慧图书馆元素以及围绕科学研究和学习需求,打造核心服务模式。(本文来源于《晋图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许开鹏,迟妍妍,王晶晶,王月健[3](2019)在《克拉玛依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考虑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划分生态空间保留区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克拉玛依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研究区的生态承载力特征,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沙漠化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明确其分布特征。最后提出引导克拉玛依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空间保留区分区方案。克拉玛依区西北部低山戈壁区土壤多为砾质,为沙漠化敏感性中度区,大农业区和荒漠农业开发区多为沙质土壤,是沙漠化极敏感地区。极重要地区主要包括玛纳斯河流域、阿依库勒水库、克拉玛依河,这些区域是克拉玛依重要的水源地。(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春芳,乌亚汗,王川[4](2018)在《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与生产功能同步提升是"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目标,而面向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分区及调控设计是生态型农田建设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论文以榆中县为例,首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权衡交易综合评价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对研究区生境质量、土壤保持、碳固持和食物供给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规律,明确各研究单元低值生态服务类型;其次,对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障碍因素进行识别,将其划分为可调控与不可调控2种类型;第叁,通过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关系框架,结合可调控的障碍因素,确定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主导方向,进而提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方法及调控措施。研究指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可以有效促进"田、水、路、林"各项工程措施的生态效应发挥,是实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同步提升、目标融合的有效模式,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5期)
魏本胜,袁洪州,唐陈杰[5](2018)在《基于自然生态格局的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分区——以南沙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及城市防洪排涝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日益突出。以南沙新区为研究区域,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生态基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生态控制线的要求,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划定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分区,力求解决如何从城市空间上建设海绵城市的问题,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实施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魏本胜,张俊,肖紫薇[6](2017)在《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发展并举的水生态文明分区建设——以高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日益突出,以高安为研究区域,以水生态安全格局和滨水绿道网络构建为生态基础,结合城市涉水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一江两心叁纵五区多点"的水生态文明总体布局,划定了五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功能分区:锦江水景观水文化重点建设区、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城市景观建设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控制优化功能区、产业净水修复生态功能区,在实践中解决了如何对城市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分区分类总体布局,如何从生态空间上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问题,探索建设了涉及"水、人、城"叁者相融合的健康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7年12期)
李悦[7](2017)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评价及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强化耕地保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凸显,耕地保护形势的日趋严峻,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潜力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方向。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引入生态位理论,构建生态位理论模型,确定各因子生态位理想值,计算各因子生态位值,通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潜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因素组合模型分析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因素,划分出不同的建设区域。(1)从自然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和立地条件叁个方面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位模型,采用极差标准化法、阈值赋值法和经验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确定各因子的生态位理想值,计算生态位值。(2)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即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通过生态位模型计算各因子生态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值,采用自然断点法将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划分为基本具备、稍加改造、中度改造和不具备四个等级,其中,基本具备面积22432.09 hm~2,面积比例为41.41%;稍加改造面积19604.61 hm~2,面积比例为36.19%;中度改造面积310.08 hm~2,面积比例为0.57%;不具备建设面积11820.85 hm~2,面积比例为21.82%。(3)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分级结果,以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和施工条件为基础,采用因素组合法分析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因素,划分出叁个区域,即以土地平整工程为主的丘陵农田整治建设区,以灌溉和排水工程为主的基础条件改善建设区,以农田林网工程为主的生态条件完善建设区,叁个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3923.49 hm~2,33812.11 hm~2、3442.86 hm~2。(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晓霞[8](2016)在《松抚区土地生态分区及其生态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是处理好抚松县生态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的重大措施。本文运用ARCGIS中数据空间分析模块进行松抚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对松抚区土地生态系统的土地生态功能现状进行评价,制定土地生态建设方案。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采用叁级分类系统将松抚区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第一级分类为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分类。第二级分类为人类干扰强度分类。松抚区土地利用现状差异明显,包括人类干扰极轻的原始森林,人类干扰较轻的天然次生林和湿地,人类干扰轻的人工林和薪炭林地、人类干扰较重的农田、旅游用地、园地,强烈干扰的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第叁级分类为潜在土地生态问题分类,松抚区主要的潜在土地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2)松抚区土地生态分区与功能评价:土地生态结构选用类型重要值(Ⅰ),嵌块体密度(D)、嵌块体平均面积(K)叁项指标,对各土地生态建设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各土地生态区的特点。根据松抚区土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指标,结合松抚区的区位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土地生态功能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山地冷冻、极寒土地生态区,松抚东部熔岩台地冷凉土地生态区,松抚西部山地温凉土地生态区,松抚中部温和土地生态区。(3)土地生态建设总体方案:建立一体化松抚区土地生态系统,确定以红线区为土地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其中以抚松镇亚区(A亚区)、松江河-东岗镇亚区(C亚区)为土地核,以兴隆乡亚区(B亚区)为土地廊道;以中部区为土地生态建设密切联系区;以东部区为土地生态建设外围区。实施有效的分类管理与建设方案,充分利用生态安全类型,适度利用生态可控类型,合理使用生态敏感类型并进行生态建设,限制使用、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类型。(4)松抚区各土地生态分区的具体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山地冷冻极寒土地生态区主要土地生态功能是土地生态屏障功能,严禁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松抚东部熔岩台地冷凉土地生态区,生态保护目标是实现“天然植被覆盖”,顺应自然规律,重点保护天然植被,重视自然恢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松抚西部山地温凉土地生态区,主要土地生态保护目标是森林土地生态系统水域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合理调整农、林、参用地比例,适应集约化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松抚中部土地生态区,松抚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本区内叁个亚区的土地生态建设方案各有侧重,在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公园、名胜古迹、旅游用地绿化美化基础上,增加城镇内部、周边及居民区的等土地绿地面积。本研究以构建土地生态类型指标体系、选取松抚生态区划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分区生态建设方略为研究重点,先对松抚区松抚区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然后对松抚区土地生态分区进行功能评价,最后根据不同的土地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不同的土地生态建设方案。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进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宸睿[9](2016)在《基于生态—经济导向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发展、影响城市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性难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新常态”,必须突破土地资源供给短缺的瓶颈。城镇建设用地的研究不仅仅要重视“量”,更要关注“质”。城镇建设用地长期以来处于粗放、无序蔓延的状态,在当前“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兼顾区域发展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已成为土地问题研究的热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是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建设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从空间分区角度,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本研究契合生态约束强度和经济需求强度两个方面的理论,实现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将丰富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的相关内容。本文以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为目标,基于生态约束强度和经济需求强度的具体要求,从理论层面上以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基础,融合了城市扩张边界、生态格局、经济需求等研究要素,从技术层面上集成了 MCR模型和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二维空间关联矩阵的应用特征,以盐城市射阳县为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约束强度等级划分。借助MCR模型,按最小累积阻力值从空间上将射阳县划分为生态约束强度低、强度中等、强度高、生态障碍四个类型区,并模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在数量上,生态约束强度高区域占到区域42.35%,生态约束强度低的区域占比达到26.0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总体上以生态保护为主。从空间分布上,不同等级强度生态约束力表现出了阶梯式的分布,由内向外辐射,强度逐步提高,表现出了与地势、生态、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之间极强的相关性。(2)城镇建设用地经济需求强度等级划分。利用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法,形成经济需求强度高、强度中等、强度低叁个类型区。在数量上,经济需求强度高区域占到区域50.57%,经济需求强度低的区域占比达到12.23%,与生态约束强度分级结果对比,矛盾突出,经济需求旺盛,生态保护用地形势严峻。从空间分布上,经济需求强度高区域分布趋向合德镇和盐城市区,以射阳县北部、中部及南部连线范围内为主,与东部、西部区域等级差异明显。(3)城镇建设用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区。在生态约束强度等级和经济需求强度等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关联矩阵,进行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较适宜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四类,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及城乡梯度分析探索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四种类型区所占比率分别为29.59%、34.59%、24.78%、11.04%,配比合适,能满足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需求的同时满足区域内部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空间上看,全局Moran' sⅠ指数为0.73,冷热点区集聚分布明显,总体呈现出显着的空间集聚现象。开发适宜性分区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合德镇及周围的适宜建设区较为集聚,外围适宜建设区逐渐减少,这种空间分异现象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4)针对研究区开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优化布局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从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工作、适度开发宜建后备土地资源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王爽[10](2014)在《清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及建设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河是辽河主要支流,清河水库上游山区森林植被也是保护辽河平原的绿色屏障。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清河水库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因而清河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势在必行。按照自然环境的现状特点、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基本要求,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分区保护措施,并提出清河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建设的具体方案。通过实施保护和修复,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对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4年08期)
生态建设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交流新生态下,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分区急需重新规划建设,这是提升图书馆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国内外先进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分区的特色案例,本文揭示了空间布局的现状和设计特点,探讨并总结了图书馆空间布局和空间服务的实践经验。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人的需求进行空间规划,构建分层多元空间,创新交流环境,融入智慧图书馆元素以及围绕科学研究和学习需求,打造核心服务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建设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青海叁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项目区功能分区图[J].中国工程咨询.2019
[2].赵蕾霞,朱丹,韩曾丽,刘丽华.学术交流新生态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研究[J].晋图学刊.2019
[3].许开鹏,迟妍妍,王晶晶,王月健.克拉玛依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分区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刘春芳,乌亚汗,王川.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8
[5].魏本胜,袁洪州,唐陈杰.基于自然生态格局的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分区——以南沙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
[6].魏本胜,张俊,肖紫薇.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发展并举的水生态文明分区建设——以高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J].人民珠江.2017
[7].李悦.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潜力评价及分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
[8].张晓霞.松抚区土地生态分区及其生态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9].张宸睿.基于生态—经济导向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10].王爽.清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及建设方案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