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人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承载力,人口增长,最优人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人口论,上限,美国人口,粮食产量
适宜人口论文文献综述
蔡非[1](2019)在《中国的国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真是8亿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口最适宜的人口数是8亿的说法开始流行,很多人也信以为真。按照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的指数增长并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将要受到食物等资源的约束,即理论上存在一个上限,到了这个上限后,人口增长率将等于死亡率,人口也将不再增长。这个上(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2-30)
赵丹,张俊娥,彭珂,何永[2](2019)在《基于水环境约束的北京生态涵养区适宜人口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调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全口径水污染源核算入手,定量分析了生态涵养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水环境容量,建立了陆域污染减排与水体纳污能力的响应关系。以水环境质量达标为刚性约束,在分区规划的减排情景下,对2035年生态涵养区的适宜人口规模进行测算,并提出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侯剑,徐柱,赵真,张倩宁[3](2019)在《基于GL30人口空间化尺度适宜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能真实地反映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对研究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其发展过程起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空间化格网尺度效应影响着模型的精度。为探究人口空间化的尺度适宜性问题,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le Land 30,GL30)及其派生的网格数据,对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了人口空间化模型的尺度效应探究。通过基于人口密度、地表覆盖类型实现了研究区域的二次分区,实现了模型精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县级尺度上在30 m、240 m、450 m、660 m、870 m、1 080 m 6个网格尺度上人口空间化的精度,得出县级尺度上在450 m网格尺度下,人口空间化精度最优。(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覃光旭,林韬,唐磊,吴松[4](2018)在《渝东南地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及人口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用地条件是渝东南地区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同时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突出,有拟定人口经济规模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GIS平台,选取弹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对渝东南地区开展了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占比分别为0.1%,2.4%,15.7%和81.9%。自然地理格局是建设用地条件差的主要原因,全域适宜和可建设用地总量小且分散,不适合大规模城镇化开发。秀山、黔江用地条件相对较好,而武隆、酉阳用地条件较差。基于建设用地供应能力,研究对区域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总体仍有人口容量供应潜力,可进一步容纳人口77.0万,但局部地区人口已超载,武隆、酉阳超载率分别为12.7%和7.9%,宜考虑人口疏解。(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20期)
钟珊,赵小敏,郭熙,叶英聪,李伟峰[5](2018)在《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和人口承载力的贵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能够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控制其无序蔓延。论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贵溪市为研究区,从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衔接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空间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自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条件,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区域内不宜作为开发建设的生态底线区域和适宜建设开发区域的高低等级,以此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发展方向。通过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人口总量,并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验证当地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总量,同时确定城市规模和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预测、两规衔接和空间形态控制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增长边界。(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董南,杨小唤,蔡红艳,黄栋[6](2017)在《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宣州区乡村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研究旨在遴选适宜格网,较好表达人口分布位置,揭示人口分布差异,提高人口数据空间化质量。以安徽省宣州区的乡村区域为研究区,设计了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位置表达度、数值信息表达度和空间关系表达度叁类评价指标,开展了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研究,结合格网尺度—指标数值关系曲线,确定人口密度适宜格网尺度遴选方案,选取适宜格网尺度,评价了人口密度适宜格网的尺度合理性。结果表明:兼顾位置、数值精度、空间关系叁方面的表达度,40 m、50 m格网是一个相对适宜的格网尺度,是生产高质量人口空间数据的适宜格网。初步研究表明,针对本研究区的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是生产高质量人口空间数据遴选适宜格网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曹政[7](2017)在《特色小镇严防“一哄而上”圈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保定市莲池区,东二环与东叁环之间,距保定高铁站只有5公里,正规划建设一个主打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获悉(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06-23)
徐凤娇[8](2017)在《人口数据空间化格网尺度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数据空间化实现了表达人口信息的载体由行政单元向格网转换。人口空间数据数据可以克服以行政单元为单位的人口信息表达的难以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辨率低等缺点,便于实现人口数据与其他人文、自然要素的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格网单元是人口空间数据表达人口分布信息的基本载体,怎样选取一个适宜格网大小,来更好的表达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揭示研究区内期望的人口分布差异,是提高人口数据空间化应用的重要方面。因此,进行格网尺度适宜性研究,分析不同格网尺度的人口分布特征,确定适宜格网尺度,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对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中小格网尺度(100m~1000m)和中大格网尺度(1km~10km)的人口空间数据生产,并采用人口密度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局部方差对所生产的各格网尺度空间数据进行适宜格网尺度分析。通过夜间灯光数据对城镇用地进行再分类,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行城镇用地再分类前和城镇用地再分类后的各格网尺度人口空间数据生产,对所生产的中小和中大格网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和误差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不同格网尺度人口空间数据表达人口空间分布的适宜性。结果如下:(1)通过对各格网尺度的人口数据进行人口密度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指数计算,得到100 m、200 m格网为最适宜格网尺度域,其表达人口密度差异度的效果最好,300 m~1000m为次适宜格网尺度域。通过对本研究空间数据进行平均局部方差计算,得到200 m格网为最适宜格网尺度域,其表达局部区域人口分布差异效果最好,数据空间依赖性小,数据冗余较小。(2)兼顾以上分析结果结果,可知200 m格网是一个适宜的格网尺度域,可作为生产本研究区高质量人口空间数据的适宜格网。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AicGIS技术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生产了十九个格网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并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对城镇用地进行再分类,提高了模型精度。对所生产的多格网尺度人口空间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格网尺度适宜性,得到基于本数据源及模型方法的最适宜格网尺度。期望本研究能够为生产高质量人口空间数据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6-08)
孙通,游珍,封志明,杨艳昭[9](2016)在《云南省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境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环境条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人口的适度分布是影响边境地区区域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关键。本文以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为切入点,从云南边境整体、州市、县级3个尺度,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PRED模型进行人口分布适宜度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低于60,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协调度相对较差;(2)州市尺度:云南东南边境州市人口分布适宜度要好于西北边境州市,人居环境适宜度是导致各州市人口分布适宜度差异的主要因素;(3)县级尺度:云南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低于60的县域单元最多,东南边境县域单元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好于西北边境;(4)边境县域分析:滇缅边境县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最低且内部差异最大,滇老边境县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最高且内部差异最小,滇越边境县处于居中水平。(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乐勤[10](2016)在《资源约束下安徽省适宜城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演进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资源条件约束下安徽省城市人口规模,为安徽省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资源消耗综合视角,运用SPSS软件,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和分形模型对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分形特征进行探索。[结果]安徽省资源消耗与城市化规模契合S形曲线演化规律。资源条件约束下,安徽省城市人口适宜规模理论值为2 184.30万人;安徽省城市人口呈低水平均衡分布态势,首位城市(合肥市)的垄断性不强,其分形维数D值为1.54,首位城市(合肥)人口理想规模为371.67万人;安徽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于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域小城镇集聚及增强首位城市的龙头地位。[结论]安徽省未来城镇化建设重点在于加快首位城市(合肥)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域小城镇迁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适宜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协调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全口径水污染源核算入手,定量分析了生态涵养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水环境容量,建立了陆域污染减排与水体纳污能力的响应关系。以水环境质量达标为刚性约束,在分区规划的减排情景下,对2035年生态涵养区的适宜人口规模进行测算,并提出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1].蔡非.中国的国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真是8亿吗?[N].证券时报.2019
[2].赵丹,张俊娥,彭珂,何永.基于水环境约束的北京生态涵养区适宜人口规模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9
[3].侯剑,徐柱,赵真,张倩宁.基于GL30人口空间化尺度适宜性探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4].覃光旭,林韬,唐磊,吴松.渝东南地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及人口容量研究[J].城市建筑.2018
[5].钟珊,赵小敏,郭熙,叶英聪,李伟峰.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和人口承载力的贵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J].自然资源学报.2018
[6].董南,杨小唤,蔡红艳,黄栋.人口密度格网尺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宣州区乡村区域为例[J].地理学报.2017
[7].曹政.特色小镇严防“一哄而上”圈地开发[N].北京日报.2017
[8].徐凤娇.人口数据空间化格网尺度适宜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7
[9].孙通,游珍,封志明,杨艳昭.云南省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张乐勤.资源约束下安徽省适宜城市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演进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16
标签:人口数量; 人口承载力; 人口增长; 最优人口; 世界人口; 中国人口; 人口论; 上限; 美国人口; 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