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喻剑

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喻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鸣大,滨海新城,空间载体,地区生产,桥头堡,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科技产业园,一体化发展

要素区域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喻剑[1](2019)在《“琴澳”和鸣大湾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横琴新区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和交通一体化,不断破除体制机制藩篱,与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全面对接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从边陲荒岛到珠海“桥头堡”,再到澳门多元化载体,成立十周年来,横琴新区正在发生巨变——过去的“蕉林绿野、农庄寥落”(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12-26)

沈正平[2](2019)在《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泛长叁角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人分配、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总量水平问题,表现在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有效供给、制度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种情况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由哈尔滨工(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6期)

任俊锰[3](2019)在《长叁角一体化的“进行时”和“将来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体化”这个关键词,在长叁角已经热了很久。尤其最近这段时间,迎来几个重要节点:国务院批复《长叁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长叁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11月1日揭牌。这一年来,长叁角多了一条条不断连通的“路”、一个个不断迭加的“圈”(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1-04)

王雅楠,刘颖[4](2019)在《沧州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雅楠 通讯员刘颖)日前,沧州市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沧州市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区域合作互(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10-28)

丁炜[5](2019)在《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素流动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在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经济腹地等多级分层空间配置和扩展。各城市因区位和发展水平不同,要素存量和增量差异较大,都市圈内要素流动互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杭州都市圈中,杭州具有较大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优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则明显不足;而都市圈的外部圈层和经济腹地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本文来源于《杭州(周刊)》期刊2019年29期)

张治栋,吴迪[6](2019)在《产业空间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着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4期)

王必达,苏婧[7](2019)在《要素流动、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当代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源泉,现有文献多从要素流动视角来考察经济集聚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然而,若将要素流动引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发现非区域性要素集中规模的扩大,既能提高要素流入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也能够提高要素流出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本文以协调性集聚为核心概念,通过拓展现代集聚模型来构建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走向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实证模型结果显示,虽然我国东部地区要素流入规模大于中西部地区,但要素流入和流出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要素流动呈现协调性集聚的趋势。因此,东部地区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西部地区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是新时代我国通过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6-28)

陈燕儿,白俊红[8](2019)在《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98-2016年中国大陆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收敛态势,经济落后地区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的要素流动呈现"资本向西,劳动力向东"的特点,资本要素流动能显着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散。制度的完善可能提升了资本要素流动的正向作用且减缓了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负向影响,并促使中国区域经济由发散走向收敛。(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06期)

卢斯妤[9](2019)在《贵广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要素流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过程。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改变沿线城市的区位条件,引发区域要素流动。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持续地扩张,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发展必将对沿线区域要素的流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贵广高铁沿线站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就沿线区域要素的流动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高铁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整理;其次,对高铁影响下沿线区域可达性、关联性进行测度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高铁对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有”“无”对比的思想,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因子分析,实证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最后,依据高铁对要素流动的影响,提出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贵广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通过逐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高铁建设显着提高了沿线各城市之间可达性与关联性水平;(2)高铁开通前后要素流动趋势大体不变,各要素仍大量向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聚集,但各地区要素流动的强度发生了改变,欠发达地区要素流入强度有所加强,地区间的要素流入强度差距在缩小;(3)高铁开通对于不同层次的城市要素吸引力均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促进程度并不相同: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从高铁获益最多;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城市的要素吸引能力因高铁提升的幅度居于叁类城市中间位置;高铁对发达城市吸引要素能力的提升并不十分显着,起到的是使其增长持续性加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涛[10](2019)在《知识空间溢出视角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此背景下,中国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而研发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知识空间溢出视角下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素流动的研究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于探究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然而,创新驱动战略下研发要素的空间配置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与传统要素相比,研发要素主要作用于创新创业方面,其在区域间的流动,带动了地区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研发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知识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基于要素流动理论、区域创新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深入探讨知识空间溢出视角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及路径。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并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从R&D人员流动的空间溢出总效应可以看出,“拥挤外部性”问题在区域创新环节显得较为突出,而R&D资本的区际流动直接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且利用长叁角区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一结果更显着。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在制定各项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方面的政策举措时,需考虑到地区间空间效应的影响,在促进本地区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周围地区的创新集聚效应。一方面各地区政府应加深区域间合作,保护各地区研发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跨区域知识、技术交流,从而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另一方面,各区域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方面,应从长远、全局考虑,制定的政策应具普适性,关注自身区域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与邻近区域的相互合作,集聚周边地区的研发要素资源,推动区域间协同创新发展,从而提升中国经济整体的创新水平。同时支持长叁角、京津冀和粤港澳等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建立区域间研发要素流动优惠制度,引导邻近区域错位发展。并发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支持城市群集聚互补发展,政府共同制定区域合作协议,实现多方共赢局面。(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人分配、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社会体系总量水平问题,表现在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有效供给、制度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种情况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由哈尔滨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喻剑.“琴澳”和鸣大湾区[N].经济日报.2019

[2].沈正平.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泛长叁角地区为例》[J].经济经纬.2019

[3].任俊锰.长叁角一体化的“进行时”和“将来时”[N].解放日报.2019

[4].王雅楠,刘颖.沧州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N].河北日报.2019

[5].丁炜.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J].杭州(周刊).2019

[6].张治栋,吴迪.产业空间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平衡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9

[7].王必达,苏婧.要素流动、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C].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8].陈燕儿,白俊红.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J].现代经济探讨.2019

[9].卢斯妤.贵广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9

[10].张涛.知识空间溢出视角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  ;  ;  

要素区域流动论文-喻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