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结构论文-王静

英汉被动结构论文-王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被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句,俄汉对比,结构特征

英汉被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19)在《俄汉被动结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被动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将研究在俄语和汉语中,被动结构在俄汉结构特征、语用功能等方面的相同和异同之处,掌握俄汉被动句的实质,希望在遇到俄汉被动句互译时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0期)

李卓凡[2](2019)在《基于英汉话题化实现程度的被动结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句式结构,被动句结构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而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更是当今句法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就英汉被动句的句法研究而言,语言学界在很多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议包括其句法生成,句式特点甚至是其定义。本文认为研究者过度套用印欧语法体系来研究其他非印欧语系的语言是造成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在把握英语和汉语语言本质特征(即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对英汉被动句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一书,归纳出了话题结构的主要句式特点。之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在参与英汉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找出了英汉被动句结构与话题结构的结合点,即: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因此英语被动句的话题化程度并不高;汉语是典型的话题突出的语言,因此汉语被动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话题优先的特征,特别是无标志的汉语被动句,其句法结构特点与话题结构完全吻合。基于上述观点,我们从不同的话题化程度分别对英语有标志和无标志被动句,汉语有标志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如果无法把握英汉被动句的本质区别,就会造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被动句,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许多偏误。结合本文的发现,作者分析了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英汉被动句习得偏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3)

王克非,刘鼎甲[3](2018)在《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语被动结构汉译考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表述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但英汉语言的被动表达在形式、结构、语义和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给英汉翻译转换带来困难。本文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考察科技文本中英语被动结构在汉语中的对译形式,尝试从形式、句法、语义和文体四个维度揭示被动结构由英语到汉语的翻译转换中呈现的特征。研究发现,英语被动结构在翻译转换为汉语时仅有10%译为被动结构,其它对译形式包括主动式、受事主语结构、动宾结构、名词化、处置式、兼语式和省略等形式,表现出英语被动结构汉译形式的灵活性和丰富性。(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孙琪[4](2016)在《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翻译与外语科技写作也得以蓬勃发展。为保证翻译或写作的效率和质量,迫切需要深入了解英汉科技语篇各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包括被动结构使用上的区别。自然,学者们也对英汉科技语篇之间的异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若干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在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倾向于采用宏观视角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而忽视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的手段,其中较为缺乏对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面向当今英语科技语篇写作与英汉科技语篇翻译的实践需要,针对迄今英汉科技语篇比较或对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比较文化学(和比较哲学)、比较语言学及翻译学中已有的关于中西思维方式异同的相关共识性观点为指导,以英汉比较或对比研究中关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异同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英语版的《科学美国人》及其中文版《环球科学》为语料,通过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于理论的案例分析方法,对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两方面上的异同特别是差异及其深层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探讨获得以下叁个方面的结论:(1)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英语科技语篇的被动结构使用频率总体上高于汉语科技语篇,但汉语科技语篇中带施事的被动结构的使用频率高于英语科技语篇。(2)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的使用场合上也有所不同。英语科技语篇在突出动作主体、忽略动作主体和一般或中性的场合都使用被动结构,而汉语只在某些不强调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被动结构。(3)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使用场合和频率上的异同是由英汉语言使用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导致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物我分离,以物为准,重分析,重理性,重抽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以我为准,重整合,重直觉,重想象。本研究可望对英语科技写作和英汉科技翻译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学术意义。首先,本研究可望通过提供关于英汉科技语篇在被动结构运用方面的异同知识而有助于改进科技语篇的写作和翻译实践。同时,本研究可望有助于弥补英汉科技语篇研究中过多地注重宏观理论探讨,忽视微观经验研究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宇[5](2015)在《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表达方式是英、汉两种语言同时具有的语法结构,是很重要、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语言学家围绕英汉被动语态开展了系统、细致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表达形式与句法功能角度入手解读英、汉语被动句式,发现英汉被动用法存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某些共同点,但同时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07期)

郭璐璐[6](2014)在《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被动结构都是重要的语法研究内容。所以,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前人已经从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等角度对英汉被动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包括对其定义、分类、生成及原型等的分析或对比研究。但是它们多半是对英汉被动结构在句法层面或语义语用层面上的对比,较少涉及二者语法化的对比。本文是对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比的研究,并对二者语法化的认知基础进行解释。本文研究对象是具有标记的被动结构的语法化,所涉及的是英语be被动结构和汉语“被”被动结构。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英语be型被动结构和汉语“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二者语法化的认知基础。讨论结果显示:(1)英语的be型被动结构源于形容词性的完成体结构be+V-en.该结构是表达动作的完成及主语的状态,其表状态的功能与被动态的功能相似。当需要表达被动概念时,人们可以用功能相似的完成态be+V-en来表达,于是be+V-en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语义结构就发生重新分析。如果要表达动作和过程中受事者的全部状态,该结构则需要再次进行重新分析,演变出表动态的动词性被动结构。在这期间,have完成态的出现,承接了be+V-en的完成态功能,使得该结构的被动功能得到加强,逐渐固化为主要表被动的结构。be+V-en结构的一些历时演变,如由静态情状到动态情状的变化,完成态标记ge-前缀的消失、have+been+V-en结构和be+being+V-en结构的出现,可以作为该结构语法化过程的线索。这一过程主要是受到人们在观察事件时视角和焦点转变的促动。(2)汉语“被”型被动结构主要是受到“被”字语义演变的影响。“被”型被动结构是由动宾结构“被(遭受)+V”结构演变而来。由于汉语有选择谓语中心的自由,当“被”后面V被选为谓语中心时,该结构就重新分析为“被(助词)+V”结构。此时的“被”已经虚化为被动标记。当施事者有表达的需要,受到当时处于主导地位可引入施事的“为+N+V”结构影响,“被+V”结构类推出“被+N+V”结构。此时关于“被”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同意王力先生的观点,认为它仍是一个助词,用于标记施事表被动。在“被+V”被动结构出现之后,有一些结构,如“被告”、“被动”等,由于使用频率不断增加,逐渐固化为一个表达特定意义的词。此外,在“被”型被动结构在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遭受”义滞留性的影响,主要用于表达不幸的事情;但是后来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表达中性和积极意义的结构开始增加。到现在,该结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表达消极意义。汉语“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同样是受到视角和焦点改变的促动。基于以上讨论,本文尝试找出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英语be型被动结构和汉语被“被”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即受到人们观察事件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的促动。二者语法化的过程同样具有相似的特点和重新分析机制。相对于英语be型被动结构的语法化,汉语除了重新分析机制外,类推机制也更为明显和重要,且汉语被动结构的语义偏好发生改变。此外,二者的语法化路径,程度和形态也存在差别。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有不同的主观化程度、频率、语言接触影响、语言自身的特点等。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不同语言中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且对教师教授英语be型被动结构或汉语“被”型被动结构,学生学习英语be型被动结构或汉语“被”型被动结构及翻译人员从事英汉互译工作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徐亚丽[7](2013)在《论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验结构的时间过程常常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其中主动或被动的表达关系所导致的语态选择问题,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呈现出某些共同特点的原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结构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则跟其被动标记的来源根本相关。(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蕾[8](2013)在《浅析英汉被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的一个语法特征,是两种语言被动意义的主要表达形式。英汉被动结构具备一定的共性,但在两种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被动结构的表达形式、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叁个方面对英汉被动结构的特征作了概述,并且作了一定的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08期)

杜金燕[9](2012)在《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被动结构,但由于这两种语言所属不同语系,因此在结构上差别较大。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结构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被动句相应的翻译方法,以及在进行英汉被动句翻译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本文来源于《金田(励志)》期刊2012年10期)

朱晓玲[10](2012)在《英汉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英语与汉语之间对比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汉被动语态之间的对比为英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文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特征。被动语态在英汉语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英汉语被动语态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中西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的认识和理解。该文以《呼啸山庄》英文本和方平的中译本(受到广大读者极大好评的、忠实于原着的译本)中典型的被动句为例,一一详解,为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甚至是思维方式差异提供理据,以此来促进跨文化交际。(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2年18期)

英汉被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句式结构,被动句结构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而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更是当今句法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就英汉被动句的句法研究而言,语言学界在很多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议包括其句法生成,句式特点甚至是其定义。本文认为研究者过度套用印欧语法体系来研究其他非印欧语系的语言是造成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在把握英语和汉语语言本质特征(即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对英汉被动句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一书,归纳出了话题结构的主要句式特点。之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在参与英汉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找出了英汉被动句结构与话题结构的结合点,即: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因此英语被动句的话题化程度并不高;汉语是典型的话题突出的语言,因此汉语被动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话题优先的特征,特别是无标志的汉语被动句,其句法结构特点与话题结构完全吻合。基于上述观点,我们从不同的话题化程度分别对英语有标志和无标志被动句,汉语有标志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如果无法把握英汉被动句的本质区别,就会造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被动句,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许多偏误。结合本文的发现,作者分析了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英汉被动句习得偏误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被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俄汉被动结构对比[J].青年文学家.2019

[2].李卓凡.基于英汉话题化实现程度的被动结构对比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3].王克非,刘鼎甲.基于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语被动结构汉译考察与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4].孙琪.英汉科技语篇中被动结构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6

[5].王宇.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6].郭璐璐.英汉被动结构语法化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徐亚丽.论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

[8].王蕾.浅析英汉被动结构[J].金田.2013

[9].杜金燕.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J].金田(励志).2012

[10].朱晓玲.英汉被动结构的对比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J].海外英语.2012

标签:;  ;  ;  

英汉被动结构论文-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