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接触搭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测量,激光焊缝,表面轮廓检测,激光测距
非接触搭接论文文献综述
叶结和,刘勇,徐国成,谷晓鹏,董娟[1](2019)在《基于非接触测量的搭接激光焊缝表面质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锈钢搭接激光焊缝,研究了基于激光测距传感的焊缝表面状态非接触式高精度检测方法。在分析焊缝表面粗糙度、工件倾斜等随机因素对焊缝表面状态检测结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均值滤波及图像倾斜修正处理等方法,开发了检测数据滤波及检测结果校正算法。基于激光焊缝表面检测轮廓曲线的特征点识别建立了激光焊缝表面余高/下塌量的检测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检测分析获得的激光焊缝表面轮廓曲线与相应的金相检测结果吻合良好,很好地反映了焊缝的表面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0期)
江德保,顾晓静[2](2014)在《钢筋接触搭接与非接触搭接试验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钢筋接触搭接与非接触搭接的做法与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对两种搭接方式的传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筋率和搭接长度下,钢筋采用接触搭接时传力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36期)
滑晓飞,杜平安,曹钟,聂宝林[3](2013)在《非接触搭接结构电磁屏蔽特性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搭接是电子设备箱体常见的连接形式,搭接处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而缝隙是电磁泄漏的主要途径,将致使箱体屏蔽效能降低,故有必要探索增强腔体屏蔽效能的方法.以几种典型非接触搭接金属箱体为研究对象,在平面波激励下,利用传输线矩阵法(TLM)和波导理论,对搭接长度、缝隙宽度、缝隙长度等参数对箱体屏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数值计算和定性的理论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减小缝隙宽度、增加搭接长度和螺钉分段均可提高箱体屏效.同时计算分析了不同搭接形式对箱体屏效的影响,提出了能够实现高屏效的搭接结构途径,并结合矩形波导理论得到采用弯折搭接结构也能够显着提高箱体屏效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邢亚[4](2012)在《非接触方式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的工作机理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绑扎搭接是钢筋连接的一种常用方式,按照钢筋空间位置的排列可分为接触式绑扎搭接和非接触式绑扎搭接两种形式,就其工作机理而言均是通过钢筋的锚固原理实现力的过渡和传递,与传统的接触式绑扎搭接形式相比,非接触式绑扎搭接显然更符合钢筋锚固原理,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绑扎搭接可以实现与机械连接和焊接等强的传力效果,且在中小直径钢筋的连接上更具综合优势。(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2年06期)
肖霞[5](2008)在《钢筋非接触搭接混凝土梁试验研究及有线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钢筋连接情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了叁种钢筋连接方式: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搭接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在我国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绑扎搭接包括接触搭接和非接触搭接两种连接方式。我国在施工中普遍采用接触搭接的方式,由于搭接钢筋之间缝隙很窄,无法容纳混凝土颗粒骨料,因而在两根搭接钢筋之间没有混凝土实体存在,混凝土无法完全裹握钢筋,无法实现最大粘结锚固作用,减弱了两根搭接钢筋通过混凝土传力的效果,因此,不能很好的承载钢筋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钢筋非接触搭接要求在搭接钢筋之间保持约为混凝土粗骨料大小的净距,使混凝土能够完全握裹钢筋,两根相向钢筋分别通过混凝土对各自的粘结锚固传力,其传力原理比钢筋接触搭接显然更加有效。我国对这种显然更加合理的连接方式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连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介绍了钢筋搭接构造机理及国内外规范相关规定。2根据课题的要求,为了研究受拉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连接时的传力状况,设计并制作了两根分别采用非接触搭接与接触搭接纵筋搭接率为25%,两根分别采用非接触搭接与接触搭接纵筋搭接率为100%以及一根纵筋全部采用贯通钢筋,共计5根纵筋配筋率相同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足尺试件,对其分别进行了在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承载力对比试验。文中介绍了试件的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在各级荷载下的荷载—挠度曲线、搭接区钢筋应力传递规律。3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4用ANSYS软件对五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模拟试验过程,比较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可靠的传力;在相同配筋率和搭接长度下,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连接时的传力性能明显优于接触搭接;在相同搭接方式下,搭接率为25%的梁比搭接率为100%的梁变形较小,极限承载力较高;采用贯通钢筋的梁的抗裂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均优于采用搭接钢筋的梁,但采用接触搭接亦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30)
张甜[6](2008)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内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是土木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钢筋连接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了叁种钢筋搭接方式: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搭接施工简便,性能可靠,广泛应用于施工。本文主要讨论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非接触搭接问题。钢筋非接触搭接是指搭接钢筋之间存在一个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大小的净距,混凝土能够完全握裹钢筋,两根相向钢筋通过混凝土对各自的锚固粘结传力,传力原理比钢筋接触搭接要好。但是,我国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对钢筋非接触搭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试验目的,按受拉钢筋搭接方式的不同,设计了五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2、利用测得的搭接处钢筋的应变数据,对各级荷载下各试验梁搭接处的平均粘结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3、利用测得的简支梁跨中截面受压区边缘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对各级荷载下各试验梁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4、利用测得的简支梁跨中截面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得到各试验梁跨中截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5、利用测得的简支梁跨中挠度数据,对各试验梁跨中挠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6、利用测得的简支梁四分之一跨挠度数据,对各试验梁搭接处挠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通过对试验梁的各项相关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后,得出如下结论:钢筋采用适当搭接接头百分率的非接触搭接有效而且可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20)
宋绪传[7](2007)在《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是土木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钢筋连接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了叁种钢筋搭接方式: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搭接施工简便,性能可靠,广泛应用于施工。本文主要讨论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非接触搭接问题。钢筋非接触搭接是指搭接钢筋之间存在一个约为混凝土粗骨料大小的净距,混凝土能够完全握裹钢筋,两根相向钢筋通过混凝土对各自的锚固粘结传力,传力原理比钢筋接触搭接要好。但是,我国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对钢筋非接触搭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钢筋绑扎搭接的各项规定,探讨了钢筋搭接原理,指出钢筋搭接的实质仍然为锚固机理,同时指出钢筋搭接长度和搭接钢筋的中心距是影响钢筋搭接的重要因素。2、根据课题的要求,按受拉钢筋搭接方式的不同,设计了五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试验数据,研究钢筋非接触搭接时的工作性能。3、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和各种本构关系,探讨了混凝土的强度准则和有限元模型,就本课题混凝土非线性分析采用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进行了详细论述。4、介绍了ANSYS有限元程序的分析原理,对用于混凝土的SOLID65单元进行了详细介绍。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五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本文通过试验与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对钢筋搭接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钢筋采用非接触搭接有效而且可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4-20)
非接触搭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钢筋接触搭接与非接触搭接的做法与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对两种搭接方式的传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配筋率和搭接长度下,钢筋采用接触搭接时传力性能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接触搭接论文参考文献
[1].叶结和,刘勇,徐国成,谷晓鹏,董娟.基于非接触测量的搭接激光焊缝表面质量评估[J].中国激光.2019
[2].江德保,顾晓静.钢筋接触搭接与非接触搭接试验分析比较[J].山西建筑.2014
[3].滑晓飞,杜平安,曹钟,聂宝林.非接触搭接结构电磁屏蔽特性的数值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13
[4].邢亚.非接触方式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的工作机理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质量.2012
[5].肖霞.钢筋非接触搭接混凝土梁试验研究及有线元分析[D].山东大学.2008
[6].张甜.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内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
[7].宋绪传.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非接触搭接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