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趋势论文-韩增林,王倩雯,刘天宝,闫晓露

时空趋势论文-韩增林,王倩雯,刘天宝,闫晓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趋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效率,超效率DEA,时空动态分布,演进趋势

时空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韩增林,王倩雯,刘天宝,闫晓露[1](2019)在《中国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省域层面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5年省域生态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方法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效率水平存在增长缓慢、发展不协调,多极化趋势明显等问题;(2)空间上呈现出横向均衡、东高西低逐步减弱的阶梯分布的特征;(3)我国生态效率水平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惯性,相邻等级之间发生等级转移的概率较大,跨等级转移的概率较小;(4)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态效率水平两级分化问题虽有缓和但依然严峻。(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2期)

王宁练,姚檀栋,徐柏青,陈安安,王伟财[2](2019)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与趋势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有助于识别"亚洲水塔"的主要储水与供水区域,这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出"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在昆仑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地区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分布在这些区域以外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山地冰川近期大多处于加速消融状态;同时,阐明了近50年来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状况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指出,要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的调查与观测,建立气候-冰川-水文过程耦合模型,准确评估变化环境下的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成韦,赵炳新[3](2019)在《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背景下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服务业是聚集创新要素的核心产业,研究科技服务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格局特征,对国家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建设和提升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关联网络,借用社会网络方法测度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围绕少数关键城市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关联网络,并且集聚高地由沿海逐渐向东北、西部、中部和山东半岛地区拓展;少数关键城市发挥着以最短路径承载创新要素在城市间流通的中介作用;多数区域之间能够通过若干个城市关联实现互相连通,东北、山东半岛、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与长叁角集聚中心均存在最短中介枢纽,并且集聚进程中城市的带动作用差异逐渐扩大;凝聚子群2和3中的城市自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最后,针对结论提出推动建立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21期)

陈婧,崔向新,丁延龙,王则宇,刘宗奇[4](2019)在《基于“肥岛”效应探讨人工梭梭土壤养分时空演变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养分利用机制及时空演变趋势,选取了乌兰布和西南缘营建年限为2,5,10,15,30 a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梭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土壤养分表现出显着的成层化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其中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比深层平均高82.0%,228.2%,172.7%,39.0%,表层土壤养分积累更明显,说明表层土壤中的大部分养分主要从植物的枯落物质中获得。(2)水平方向土壤养分含量在15~30 a表现出显着差异,根部、灌丛内及株间空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增高了30.8%和38.0%,196.7%和15.6%,22.5%和8.3%,56.4%和10.6%,且富集率显着高于其他林龄,表层(0—10 cm,10—20 cm)表现出随林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深层(20—40 cm)则先降低后升高。说明人工梭梭林在种植15 a后其土壤养分"肥岛"效应强于低林龄,而在10 a生长旺盛,养分消耗量大,"肥岛"效应较弱。(3)梭梭各生长指标均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率显着相关(p<0.05),其中与有机质极显着相关(p<0.01),说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累积较为明显。其中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最明显,而速效磷、钾时空异质性较弱。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与土壤养分间具有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任婧宇,赵俊侠,马红斌,彭守璋,李炳垠[5](2019)在《2015-2100年黄土高原四季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土高原2015—2100年四季气候的时空变化及趋势,为该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7个GCMs 2015—2100年逐月气候数据集,利用Delta空间降尺度方法对该数据集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降尺度处理并评价,最后采用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方法分析该区未来时期四季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①所用27个GCMs,最适合模拟黄土高原未来时期四季月均温和月降水量降尺度的气候模式分别是NorESM1-M和GFDL-ESM2M模式。②2015—2100年该区四季均温只有典型路径(RCP)2.6情景下的春季、秋季无显着变化趋势,其余情景下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四季降水量只有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春季呈显着上升趋势,其余排放情景下均无显着变化趋势。③3种RCP情景下,四季均温在21世纪初期、中期和末期相比于气候平均值均是增加的,降水量只在春季均是增加的。④3种RCP情景下,四季均温和降水量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大差异。[结论]黄土高原区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有显着响应,对于造成未来时期黄土高原区域特定季节下气候变化的成因等问题,还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梁珊,赵银军,童凯,陈国清[6](2019)在《西江流域(广西段)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江流域(广西段)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人均GDP视角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空间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1990—2016年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从1990到2016年西江流域各区县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且流域整体经济相对差距的扩大趋势在增强;在空间上,西江流域高水平发展区主要分布在西江干流的中下游地区;从1990到2016年各区县间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作用显着增强,但作用强度仍然偏低。(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智海,杨显玉,古珊,吴锴,王浩霖[7](2019)在《基于OMI数据研究中国对流层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OMI卫星遥感反演的甲醛柱浓度数据,结合MEGAN模式和MEIC排放清单研究了2005—2016年中国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以及甲醛柱浓度的季节差异与排放源和地面风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对流层甲醛柱浓度呈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叁角洲、珠江叁角洲及四川盆地等人为源排放较高的中东部地区.中国甲醛柱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天然源VOCs和人为源VOCs排放均对甲醛柱浓度季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光化学反应与气象条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生物源排放变化对甲醛年际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着,中国东部地区甲醛柱浓度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气候变率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素珍,鲁洋,杨晓英,李小港[8](2019)在《安徽省黄山市绿色发展时空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黄山市的具体经济、社会与环境特征,设计包括6项一级指标和33项二级指标的黄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基于2004~2016年统计数据,评估黄山市及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与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造成黄山市县区绿色发展时空差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6年黄山市及各区县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保护和增长质量这2方面绿色发展指数的显着增加。(2)黄山市各县区的绿色发展时空差异较大。造成2016年黄山市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主要集中于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3)2004~2016年间,黄山市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指数方面进步有限,建议黄山市近期可以将其绿色发展工作重点置于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8期)

史淑娟,王战勇,郭悦嵩,侯胜玲[9](2019)在《小洪河流域生态水污染状况时空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流域生态流量与水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流域生态水污染状况的时空趋势,采用Lyon法量化河流生态流量,通过分析3种主要污染物与生态流量关联的优序度,筛选出与河流生态流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典型污染物,进而利用九点二次平滑趋势法评估典型污染物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生态流量之间的影响效应。以小洪河流域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流域各县工农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小洪河流域典型污染物为氨氮,此污染物对流域生态流量的影响最大,是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流域生态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开展,氨氮的浓度有所下降,流域生态流量得到改善,但水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其研究成果可为小洪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8期)

刘花,郭庆荣,刘朱婷[10](2019)在《广东省“十二五”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1—2015年Landsat7、Landsat8等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土壤侵蚀面积、水资源量、降雨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计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研究评价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优、良,粤北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最好;广东省及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但呈现温和地波动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和水资源总量提高是促进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9年04期)

时空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有助于识别"亚洲水塔"的主要储水与供水区域,这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出"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在昆仑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地区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分布在这些区域以外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山地冰川近期大多处于加速消融状态;同时,阐明了近50年来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状况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指出,要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的调查与观测,建立气候-冰川-水文过程耦合模型,准确评估变化环境下的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1].韩增林,王倩雯,刘天宝,闫晓露.中国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J].统计与决策.2019

[2].王宁练,姚檀栋,徐柏青,陈安安,王伟财.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与趋势及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3].王成韦,赵炳新.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背景下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4].陈婧,崔向新,丁延龙,王则宇,刘宗奇.基于“肥岛”效应探讨人工梭梭土壤养分时空演变趋势[J].水土保持研究.2019

[5].任婧宇,赵俊侠,马红斌,彭守璋,李炳垠.2015-2100年黄土高原四季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趋势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9

[6].梁珊,赵银军,童凯,陈国清.西江流域(广西段)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陈智海,杨显玉,古珊,吴锴,王浩霖.基于OMI数据研究中国对流层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黄素珍,鲁洋,杨晓英,李小港.安徽省黄山市绿色发展时空趋势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9].史淑娟,王战勇,郭悦嵩,侯胜玲.小洪河流域生态水污染状况时空趋势分析[J].节水灌溉.2019

[10].刘花,郭庆荣,刘朱婷.广东省“十二五”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

标签:;  ;  ;  ;  

时空趋势论文-韩增林,王倩雯,刘天宝,闫晓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