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巩赫赫

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巩赫赫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TE,大规模MIMO,导频污染,干扰抑制合并

干扰抑制合并论文文献综述

巩赫赫[1](2016)在《大规模MIMO系统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其提高系统容量和链路可靠性的优势已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LTE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智能终端的普遍使用,无线数据传输速率需求快速增长,并且系统能源消耗所占比例不断增加,降低能耗也已逐渐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紧要需求。为此,人们提出了大规模MIMO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在基站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随着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网络进行同频组网引起小区间干扰,在LTE网络中尤其明显,而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导频污染所引起的相邻小区间干扰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传统MIMO系统和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干扰抑制合并(IRC)技术。本文首先在LTE下传统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上行链路中分析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IRC,并和最大比合并(MRC)进行性能仿真对比。结果表明,MRC在系统不存在同频干扰时性能要优于IRC,当有干扰时,MRC把干扰当成噪声进行处理,不能有效抑制干扰信号,而IRC把噪声和干扰分开考虑可以对干扰起到抑制的作用。然后在多小区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上行链路中研究了基于最大信干噪比准则的IRC,该方法利用小区间干扰和信道估计之间的相关性来抑制干扰。在非理想和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下,分别分析了基站天线数、用户发送功率、功率收缩因子和干扰因子对IRC、MRC和MMSE方法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低信噪比下IRC比MRC和MMSE的误码率低;(2)当增加用户发送功率时,非理想CSI下,IRC性能比MRC和MMSE好并且都不能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而理想CSI下,可以有效提高IRC和MMSE接收的系统性能且MMSE和IRC性能相近;(3)增加基站天线数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并且IRC性能明显优于MRC和MMSE; (4)在满足一定服务质量情况下,非理想CSI下用户发送功率与基站天线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然而有时为达到一定频谱效率,用户发送功率与基站天线数的3/4次幂成反比就可以实现,更能节省功率,理想CSI下用户发送功率与基站天线数成反比。(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01-01)

何奕汕,程郁凡,王莉,武刚,董彬虹[2](2015)在《相干快跳频系统中基于最大似然合并的多音干扰抑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子集相干快跳频系统(S-CFFH)是一种新颖的快跳频方案,可在FFH系统中实现有效信道估计。本文推导了S-CFFH/BPSK系统在多音干扰(MTJ)和瑞利衰落信道中最大似然(ML)合并的理论误码率,给出了理想估计信道时的误码率闭合表达式,也给出了非理想估计信道时在特殊情况下的误码率闭合表达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S-CFFH/BPSK系统中的ML合并与最大比合并(MRC)相比有显着的干扰抑制增益,并且有效降低了干扰方的干扰效率;与非相干FFH/BFSK系统的ML合并相比,随着信干比的增大,S-CFFH/BPSK系统的ML合并展示出显着的性能增益。(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5年07期)

张嘉岷,李琪林,白泰,殷善锋[3](2013)在《基于非相关性干扰估计的干扰抑制合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接收天线通信中,期望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是统计独立的平稳信号,针对干扰协方差矩阵提出一种新的估计方法。首先将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和期望信号衰落信道系数的协方差矩阵的差值作为干扰噪声信号协方差矩阵的近似值,再利用对角加载提高该矩阵的鲁棒性。对于WiFi同频干扰,多径衰落信道仿真表明,在MMSE准则和MSINR准则下,对角加载因子取值范围均为0.045~0.5时系统性能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3年11期)

董庆龙,李亚麟,倪卫明[4](2012)在《LTE上行信道的八天线干扰抑制合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推导了LTE多天线上行信道的干扰抑制合并和最大比合并的均衡公式。通过仿真比较,验证了八天线干扰抑制合并接收算法在有同频干扰情况下的优越性:随着信噪比的增大,干扰抑制合并算法的误码率大幅降低,而最大比合并算法则形成误码平台;八天线干扰抑制合并性能明显优于两天线性能。LTE在同频组网时,基站可以采用八天线接收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以提高上行链路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韩朔,戴旭初[5](2012)在《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演进(LTE)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标准,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提升系统频谱利用率,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频率复用系数的提高,LTE系统也面临十分严重的小区间干扰(ICI)。干扰抑制合并(IRC)是降低ICI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导频符号数目的限制,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IRC算法对干扰噪声抑制性能的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将自适应对角加载(DL)技术引入IRC算法中,利用最小恒模误差准则来自适应计算对角加载系数,并对估计出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正,改善IRC算法在干扰场景下的性能。链路级的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IRC算法对ICI的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2年04期)

郝张红,赵宏志,唐友喜[6](2012)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无线电中,认知用户允许接入授权频谱会对主用户造成严重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多天线技术,提出一种干扰抑制算法。该方法不需要干扰信号的先验信息,可有效降低主用户与认知用户之间的干扰。从理论上推导了采用新算法后系统的SINR(信干噪比)表达式,给出了误码率下限。仿真结果表明,SIR(信干比)为0 dB、接收天线数目为2、BER为10-3时,干扰抑制合并算法性能优于传统的最大比合并算法6 dB。(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董庆龙[7](2012)在《LTE上行信道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算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LTE (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时下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其高吞吐量、高频带利用率、低延时、向下兼容等技术特点,正在成为当今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准4G标准的主流。其采用的OFDM技术带来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得小区间的同频有色干扰变得不可避免。为解决小区间同频复用带来的相互干扰问题,相应的干扰抑制技术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对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的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推导最大比合并(MRC)和干扰抑制合并(IRC)的均衡公式,通过仿真对比了8天线接收时MRC算法和IRC算法的性能差别和各自优势;[2].通过仿真对比了2天线接收时MRC算法、IRC算法与8天线接收IRC算法的性能差别;通过Cholesky分解对IRC均衡算法进行了等效变换,以降低具体实现过程中的计算杂度;[3].结合Alcatel-Lucent的TD-LTE eNodeB平台实测并验证了8天线接收时IRC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3-29)

贺荣,徐筱麟[8](2003)在《空时Rake MMSE合并结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空时rakeMMSE合并结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其它空时rake合并结构,MMSE合并结构具有最优的抑制窄带干扰和对抗信道多径衰落的性能,它受干扰功率的影响较小,而且该种合并结构仅需较少的接收天线即能获得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3年04期)

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频率子集相干快跳频系统(S-CFFH)是一种新颖的快跳频方案,可在FFH系统中实现有效信道估计。本文推导了S-CFFH/BPSK系统在多音干扰(MTJ)和瑞利衰落信道中最大似然(ML)合并的理论误码率,给出了理想估计信道时的误码率闭合表达式,也给出了非理想估计信道时在特殊情况下的误码率闭合表达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S-CFFH/BPSK系统中的ML合并与最大比合并(MRC)相比有显着的干扰抑制增益,并且有效降低了干扰方的干扰效率;与非相干FFH/BFSK系统的ML合并相比,随着信干比的增大,S-CFFH/BPSK系统的ML合并展示出显着的性能增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参考文献

[1].巩赫赫.大规模MIMO系统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2].何奕汕,程郁凡,王莉,武刚,董彬虹.相干快跳频系统中基于最大似然合并的多音干扰抑制算法研究[J].信号处理.2015

[3].张嘉岷,李琪林,白泰,殷善锋.基于非相关性干扰估计的干扰抑制合并[J].自动化与仪表.2013

[4].董庆龙,李亚麟,倪卫明.LTE上行信道的八天线干扰抑制合并技术[J].电讯技术.2012

[5].韩朔,戴旭初.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J].遥测遥控.2012

[6].郝张红,赵宏志,唐友喜.认知无线电中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

[7].董庆龙.LTE上行信道的干扰抑制合并技术算法及实现[D].复旦大学.2012

[8].贺荣,徐筱麟.空时RakeMMSE合并结构的窄带干扰抑制性能分析[J].通信技术.2003

标签:;  ;  ;  ;  

干扰抑制合并论文-巩赫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