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李迎春,李青艳,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

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李迎春,李青艳,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转录病毒,女性,脂肪营养不良,艾滋病患者

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迎春,李青艳,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1](2013)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有无脂肪营养不良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脂肪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从2012年5月25至30日,我们在安徽省北部两个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61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一个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体检资料,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病毒载量以及CD4细胞计数。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脸部、腿部、手臂、臀部(外围区)、背部、胸部、颈部、腹部或腰围尺寸(中央区)的变化评估其脂肪营养状况。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9岁,44.4%为女性。在研究中,11.1%的患者接受过PI类药物治疗,88.9%的患者从未接受过PI药物的治疗。有147(56.3%)例患者为脂肪营养不良患者。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大、女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持续时间、艾滋病毒诊断的时间、使用核苷类药物(包括司他夫定,齐多夫定,去羟肌苷)以及体重分别与脂肪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女性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持续时间是脂肪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齐多夫定为保护因素。结论脂肪营养不良经常出现在老年女性以及长期使用抗逆转录病毒的患者中,而齐多夫定可能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该疾病,今后应开展大样本和前瞻性设计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国际DRIs研讨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下册)——DRIs新进展:循证营养科学与实践学术》期刊2013-05-15)

姚金朋,余卫,李太生,罗玲,林强[2](2011)在《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25例HIV感染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431,P=0.029)。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肌量呈负相关(r=-0.973,P=0.000)。除上肢外,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外,全身和局部骨矿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肌量较非LD组相对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脂肪量及骨矿量均减少;与非HIV-LD患者相比,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肌量相对增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姚金朋[3](2011)在《DXA在评估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监测双能X线吸收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全身和各部位骨密度及体成分含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材料与方法DXA机型为美国GE Lunar Prodigy,分析软件版本为enCORE10.50.086。每日扫描体模,绘制Shewhart质控图,应用±1.5%控制原则,监测仪器纵向稳定性。精确性评估,即选取30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均在同一天内完成2次DXA测量。测量部位包括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用变异系数平均方根(RMS-CV)代表精确性。结果体模平均值为1.196g/cm2,当测量值超出均值的±1.5%,即1.178 g/cm2~1.214g/cm2时,应取消患者检查计划,及时维修并重新校准。30名志愿者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的平均精确误在(0.6%-1.2%)之间,其中全髋骨密度测量的精确误最小(0.6%),Ward叁角区的精确误最大(1.2%);全身和各部位骨密度的平均精确误在0.7%-2.0%之间,其中全身骨密度的测量精确误最小(0.7%);全身和各部位肌组织测量的平均精确误在0.6%-2.1%,其中全身肌组织测量的精确误最小(0.6%);全身和各部位脂肪测量的平均精确误在1.0%-3.2%之间,其中全身脂肪量的测量精确误最小(1.0%)。结论DXA在测量全身和各部位骨密度及体成分方面精确性高,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目的分析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LD)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HAART治疗的成年HIV感染患者66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40.1±9.5)岁。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28岁-69岁,平均(41.0±9.4)岁。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脂肪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之间体成分差异。结果41例男性HIV/AIDS患者全身脂肪量与HIV感染时间及HAART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2=-0.448,-0.563,P=0.032,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肪量与体重、骨量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脂肪量与体重、骨量正相关,与肌量负相关;多样本均数单向方差分析及两组间多重比较显示: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在LD组、非LD组和对照组叁组间分布均有明显差异,LD组患者脂肪量最少、对照组最多(P<0.05);LD组全身、躯干及下肢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D组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非LD组和对照组(P=0.021,0.007):LD组肌量高于非LD组,其中躯干部位的肌量在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3)。25例女性HIV/AIDS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HIV感染时间及HAART治疗时间无明显相关(r2=0.218,-0.252,P,0.384,0.2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LM负相关。LD组和非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骨量外,全身和局部骨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LD组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非LD组和对照组(P=0.011,0.004)。LD组肌量较非LD组增多,下肢肌量在LD组和非LD组两组间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HIV/AIDS患者脂肪量与HIV感染时间和/或HAART治疗时间相关,脂肪量随HIV感染时间和/或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其中出现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体成分变化以周围性和中心性脂肪减少为其主要特征,且伴随全身骨量减少和肌量相对增多。总之,DXA测量为临床监测HIV/AIDS患者体成分变化以及对LD和骨质疏松的综合预防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1-05-01)

姚金朋,余卫,田均平,李太生,罗玲[4](2010)在《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骨矿含量DXA测量结果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的骨矿量(BMC)及骨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检查的成年男性HIV/AIDS患者4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3±11)岁。根据患者主诉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脂肪营养不良(LD)组与非LD组,分析2组患者骨矿量及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41例HIV/AIDS患者中,经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C与脂肪量(FM)间呈正向线性回归关系;LD组患者全身和局部骨BMC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LD组患者腰椎和右髋部BMD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DXA对评估HIV-LD患者的骨矿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可为骨质疏松的综合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25例HIV感染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431,P=0.029)。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肌量呈负相关(r=-0.973,P=0.000)。除上肢外,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外,全身和局部骨矿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肌量较非LD组相对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脂肪量及骨矿量均减少;与非HIV-LD患者相比,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肌量相对增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迎春,李青艳,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C].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国际DRIs研讨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下册)——DRIs新进展:循证营养科学与实践学术.2013

[2].姚金朋,余卫,李太生,罗玲,林强.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

[3].姚金朋.DXA在评估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中的应用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4].姚金朋,余卫,田均平,李太生,罗玲.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骨矿含量DXA测量结果浅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

标签:;  ;  ;  ;  

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论文-李迎春,李青艳,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