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秋英沈晶晶(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十病区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需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52例作为心理干预组(个性化心理评估、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支持、病员座谈及讲课、强调家庭亲友对病人的支持作用),同期未作心理干预的52例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院时、出院前1天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入院时SAS、SDS测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化心理护理组出院前SAS、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个体化心理护理前后SAS、SDS测评分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全切术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子宫全切术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06-02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theeffectsofanxietyanddepression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careofpatientswithhysterectomy.MethodRandomlyselectedlinehysterectomysurgery52patientsasa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group(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assessment,one-to-onecommunicationsupportnursesandpatients,patientseminarsandlectures,stressedthesupportoffamilyfriendsandrelativesofthepatient).Overthesameperiod52cases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forthecontrolgroup(careroutine),Anxietyself-ratingscale(SAS)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forevaluationatthetimeofadmission,onedaypriortodischarge,Thetwogroups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thepsychologicalcareofpatientsanxietyanddepressionchanges.ResultTwogroupshysterectomypatientsonadmissionSAS,SDSevaluationscores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caregroupbeforedischargefromSAS,theSDSscore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And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carebeforeandafterSAStheSDSevaluationscor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Admissionofhysterectomypatientshavedifferentlevelsofanxietyanddepression,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carecansignificantlyimproveabadmood,helps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
【Keyword】InpidualizedpsychologicalcareHysterectomyAnxietyanddepressionEffectEvaluation
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内瘤变(CIN)、子宫内膜病变、保守治疗无效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重要方法[1]。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及手术治疗缺乏了解、对切除女性生殖器管存在错误认知以及担心疾病恶变,所以在入院时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如果这类不良情绪持续存在,会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延迟术后康复。本课题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在入院时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个性化心理评估、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支持、病员座谈及讲课、强调家庭亲友对患者的支持作用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法、纠正错误观念,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术后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进行期择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入院后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2)无智力障碍,能正常的沟通交流;(3)知情同意接受调查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年龄32—52岁,平均43.73岁;对照组52例,年龄35—51岁,平均42.81岁;两组患者均已婚,丈夫健在,且在一般资料、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病例类型、病情、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给予一般性的心理护理。
1.2.2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1)个性化心理评估。患者入院第一天即由病房内经心理学知识培训的高年资护师接待,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第一次SAS、SDS测评。采用开放式提问法,认真倾听和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以及切除子宫后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缺失的个体看法和担忧;热情耐心地了解患者的个体需要。有助于护士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了然于心,识别子宫全切术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便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2)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支持。选择适宜个体交谈的环境,护士针对患者的个性问题如手术引起疼痛的程度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爱美的女士特别担心术后会肥胖及容易衰老、注重家庭氛围的担心影响女性第二性征及夫妻生活等等。耐心倾听患者讲述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及真实心理感受、存在的疑惑,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有的放矢地讲述手术的过程和切除的范围、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等医学知识、女性生殖器官切除后的心理应对、女性激素及性的问题和夫妻关系、自我保健知识等等,使患者了解应对措施以稳定情绪。(3)病员座谈及讲课。针对住院期间引起情绪困扰的共性问题,如对环境陌生时由床位护士详细讲解住院须知和探陪制度、参观病区环境;对缺乏疾病知识、担心手术及麻醉意外、缺乏术后饮食活动等康复技能和出院后随访事项采用讲课的形式满足患者的知识需求,详细介绍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术后保持输液管道和腹腔、阴道、尿道引流管的通畅;讲解术后饮食营养、翻身和下床活动技巧、排尿排便注意事项和出院随访时间和内容等。对“切除女性生殖器官后就不再是女人”的社会认知进行讨论,指出社会认知误区,形成科学的认知观念等。每次组织3-5人,时间20-30分钟。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掌握促进康复的技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4)强调家庭和亲友对患者的支持作用。对患者丈夫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性健康教育,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指导术后生活护理,在情感生活上照顾体贴患者以及术后性生活的指导,强调丈夫对妻子的理解支持;并鼓励亲友探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使患者得力于这种坚实的精神支柱,拥有良好的心境接受手术,这对术后生理、心理的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3评价方法:①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这2个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的主观感受。②两组患者皆在入院1天及出院前1天填写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出院时SAS、SDS评分变化。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子宫全切术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焦虑状态结果比较:个体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SAS入院时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个体化心理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化心理护理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比较(x-±s)
组别n入院时出院前t值P值
干预组5247.99±3.9540.19±3.2815.72P<0.01
对照组5248.54±4.1147.34±3.032.04P>0.05
t值1.366.92
P值P>0.05P<0.01
2.2两组子宫全切术患者入院时、出院前抑郁状态结果比较:个体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个体化心理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化心理护理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DS评分比较(x-±s)
组别n入院时出院前t值P值
干预组5247.27±4.5340.43±4.4113.62P<0.01
对照组5246.89±4.8745.47±3.511.53P>0.05
t值0.976.72
P值P>0.05P<0.01
3、讨论
3.1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子宫是女性性别的一个重要生理标志,子宫全切术患者由于手术治疗会使女性失掉这些性别角色特征和功能;由于患者对子宫全切除手术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害怕手术和麻醉产生负效应,担心手术切除了生殖器官会影响今后工作、生活,从而产生抑郁、焦虑心理。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会影响手术、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延迟术后身心康复,也会导致女性的性恐惧和性要求压抑,消极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心理护理组入院时、出院前SAS、SDS评分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且出院前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李春花[2]对120例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手术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其进行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
3.2个性化心理评估是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的基础
根据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病情变化、文化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进行评估,然后选择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护士对患者共同的知识需求和存在的疑惑,可通过倾听、解释、讲课、等支持性的心理护理,将专业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对手术的顾虑,如疾病相关知识、康复和保健知识等;组织病员讨论相关问题可以为医护和患者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平台,使患者直接获得系统科学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纠正某些认知错误。李洁等[3]认为有89%的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术后影响性生活和女性特征,对患者的这些隐私问题和个性需求,可讲解一些子宫和卵巢的生理功能,女性特征是靠卵巢分泌性激素来维持的,在保留卵巢的情况下,全子宫切除术不会影响女性的特征或加快衰老,身体的性功能和手术前是相同的,使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纠正患者及家属认为只有子宫才是唯一性器官的错误想法。对于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的患者,护士要主动与其接触、以情感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得其所需,解其所困。但个性化心理评估必须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中,动态的评估有利于更深入的做好心理护理。
3.3强调家庭和亲友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由于子宫全切手术会导致生殖器官的丧失、性功能的改变、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使患者的女性尊严、自我概念受到巨大影响,所以子宫全切术患者遭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希望得到来自家庭和亲友的支持,尤其对得到丈夫的心理支持期望较高。有研究表明,在社会支持中,婚姻状况的贡献最大,同时婚姻状况还反映了个体的支持结构是否完整有效[4]。李洁等[3]认为丈夫对妻子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态度是关系到术后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丈夫的安慰和支持是患者树立良好信心的重要支柱,同时丈夫对子宫切除是否认可,直接关系到日后性生活的质量。所以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介绍一些性心理知识和夫妻间感情交流的方法,如聊天、散步、疏导患者心理、爱抚与刺激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出院前护士需告知患者和家属康复期要按时随访体检,了解阴道残端的恢复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恢复性生活,可消除对有关性生活的顾虑。另外患者亲友探访能给予其情感慰藉。
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由于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对术后丧失生殖器官及担忧今后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而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本课题研究中,个性化心理评估是关键,有利于制定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且与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有效的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康复意识和生活能力。另外,家庭亲友的支持系统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安抚力量,多贯齐下才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放大。
参考文献
[1]林伟平.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病人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1646-1647.
[2]李春花.子宫全切术患者抑郁心理状况的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3:38-39.
[3]李沽,杨明莹,袁薇,等.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情绪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4):2879-2880.
[4]栾荣生.社会支持在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索的人群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