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凶小库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凶小库蚊,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
凶小库蚊论文文献综述
尹小平,王安东,田延河,巴特,张江国[1](2017)在《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中首次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优势蚊种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在中哈边境一区、二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诱蚊灯和挥网法采集蚊虫,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凶小库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阳性率为3.33%(2/60);wsp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序列属于A(w Alb A)和B(w Alb B)2个超级基因组。结论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检测到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基因型为w Alb A和w Alb B型,为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替换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等防控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尹小平,王安东,罗丹,田延河,梁臻[2](2016)在《阿拉山口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的r DNA-ITS2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使用Mage 6.0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323 bp左右的基因片段。Blast显示与Culex restuans(U2213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其他库蚊属蚊种序列间差异集中在24-323 bp,差异表现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简单重复单元拷贝数不同等。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阿拉山口口岸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区显示存在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贸易往来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文娟,李铭华,王静林,吕志,曹玉玺[3](2014)在《青海省凶小库蚊辽宁病毒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青海省蚊虫标本中新分离的QH07130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QH07130病毒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毒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QH07130病毒株对C6/36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QH07130病毒株与辽宁病毒(LNV)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QH07130病毒为12条带双链RNA病毒,与LNV的6-5-1带型一致。该病毒第10节段序列测定全长为844 bp,与LNV SX0771和NE971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8.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QH07130病毒位于LNV进化分支内,并且与LNV SX0771和NE9712株的进化关系最近,确认QH07130病毒为LNV。结论青海省蚊虫中存在LNV传播,这是首次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分离到该病毒。(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许锦江,俞渊,王世平,倪振国[4](1993)在《凶小库蚊应氏亚种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作者等于1991年8月在山东省荣成市进行的蚊类初步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8种,其中凶小库蚊应氏亚种(Culex modestus inatomii Kamimura et Wada,1974)和八代接蚊(Anopheles yatsushiroensis Miyazaki,1951)分别为我国和山东省的新记录。文内对上述两种蚊虫的形态和分类作了简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1993年01期)
龚家荣,孟大宇,杨亚莉,刘步升,郭玉新[5](1991)在《苏脲1号对凶小库蚊幼期作用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脲1号对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01 ppm以上时,即可明显地抑制自育性凶小库蚊幼虫的发育,0.008ppm 以上时,幼虫的杀灭率为100%而幼虫的 LC_(50)为0.0026ppm,且死亡幼虫98.5%以上处于2—3龄期。各浓度组存活的幼虫化蛹后,羽化率在90%以上,羽化后7日内死亡率在18.9~30.6%之间。(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1991年02期)
曹毓存,王慧敏,刘成模[6](1990)在《自育性凶小库蚊生物学的实验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对自育性凶小库蚊生活史各期发育时间、成蚊卵巢发育和自育率的观察研究。卵粒孵化率为95.71%,卵期1.1天、幼虫期10.7天、蛹期1.65天、羽化到产卵4.2天。雌蚊羽化为96小时卵巢发育达到克氏Ⅴ期为84.88—94.72%。从第4至105代、总自育率为96.37%。并对其自育特点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1990年02期)
吴元钦,张国琪[7](1988)在《南泥湾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 Ficalbi,1889昼夜活动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泥湾四周环山,中间为一狭长盆地,汾川河横贯其间,作物以水稻为主。地面积水多,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条件。蚊种调查表明,该地区有4属17种,其中以凶小库蚊占绝对优势,对人骚扰最大。为探讨凶小库蚊的活动,我们于1981~1982年在蚊的活动旺盛季节,进行了该蚊昼夜活动的观察。(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2期)
曹毓存,王慧敏,陆宝麟[8](1987)在《自育性凶小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蚊虫自育性的研究,国内仅白纹伊蚊已有报道(崔可伦,昆虫学报25:257,1982),库蚊属尚少报告。作者自1983年以来,对辽宁省沈阳地区的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 Ficalbi,1889)自育性做了初步观察,建立了自育性凶小库蚊的实验室种群,兹将结果报告于后。(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1987年02期)
陈浩利,葛凤翔,贾柏祥,陆宝麟[9](1986)在《黄河平原地区凶小库蚊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凶小库蚊(Gulex modestus Ticalbi,1889)是稻田中孳生的蚊种之一,国内从该蚊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对行蚊的生态学研究资料,国内岛属罕见。为施掌握它的生态习性,制定有效的防制措了,我们在黄河平原区的获加县对其生态进该了连续二年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1986年01期)
凶小库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的r DNA-ITS2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使用Mage 6.0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323 bp左右的基因片段。Blast显示与Culex restuans(U2213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其他库蚊属蚊种序列间差异集中在24-323 bp,差异表现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简单重复单元拷贝数不同等。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阿拉山口口岸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区显示存在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贸易往来有一定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凶小库蚊论文参考文献
[1].尹小平,王安东,田延河,巴特,张江国.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中首次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
[2].尹小平,王安东,罗丹,田延河,梁臻.阿拉山口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李文娟,李铭华,王静林,吕志,曹玉玺.青海省凶小库蚊辽宁病毒的分离鉴定[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
[4].许锦江,俞渊,王世平,倪振国.凶小库蚊应氏亚种在山东省荣成市发现[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
[5].龚家荣,孟大宇,杨亚莉,刘步升,郭玉新.苏脲1号对凶小库蚊幼期作用的效果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1991
[6].曹毓存,王慧敏,刘成模.自育性凶小库蚊生物学的实验室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1990
[7].吴元钦,张国琪.南泥湾凶小库蚊CulexmodestusFicalbi,1889昼夜活动的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
[8].曹毓存,王慧敏,陆宝麟.自育性凶小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J].昆虫学报.1987
[9].陈浩利,葛凤翔,贾柏祥,陆宝麟.黄河平原地区凶小库蚊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1986
标签:沃尔巴克氏体; 凶小库蚊;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