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磅礴高如丽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简单叙述了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某些方法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体会。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中西医治疗;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71-01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了: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此类疾病在急性期时常常会危害人们的生命。现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多采用西药口服、静脉推注及溶栓、PCI等相关西医手段治疗,治疗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时因为西药的药性及副作用较为强烈,也并不有助于患者从根本上恢复身体健康。随着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结合中医辩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才能更有助于人们的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多与饮食、情志、过劳、过逸、外邪、体质异常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起病形式主要包括了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病位多位于心脑,常与肺、脾、肝、肾等脏腑有关,病程较急者多以邪实证为主,邪实之中以风邪、火热、痰浊、瘀血、毒邪、气滞、寒凝较为多见;病程较慢者多见于本虚者,常见于心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心脾气虚、髓海不足、心气虚等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久不愈,多会导致正气耗损,阴阳气血俱虚。
2.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起病可分为急性起病及慢性起病,现代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起病由于中药煎煮的特殊性,往往以西药及相关西医手段治疗为主,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急危重症当中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上一经确诊,常立刻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般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为基础,联合应用其他吡啶类药物如:氯吡格雷、替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并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和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量,缓解缺血性胸痛,及口服其他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脏功能和静脉推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而相对的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稳定期或恢复期中,中医治疗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辩证论治,往往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用药的药物成分、剂量也需要调整,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仍抱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前文说过心脑血管疾病病程较急者多以邪实证为主,故治法多以祛邪为主,病程较慢者多见于本虚者,故治法以固本培元为主。根据患者实际症状、病情,遵循整体治疗的原则[1]。
常见的如中药汤剂中的血府逐瘀汤,其中此方的组成为: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2]。此方主治诸证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导致,全方活血与行气相结合,既可以行血分瘀滞,又可以解气分郁结,另外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无耗血伤阴的弊病,还有着升降兼顾的特点,为治疗胸中瘀血证的良方,此方及其附方常常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辩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脑梗死后遗症的头痛患者证属气滞血瘀的,治疗效果甚好。
又例如补阳还五汤,方组为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此方的功效主要在于补气、活血、通络,既是益气活血的常用方,也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此方重用补气药与少许活血药相结合,使气旺以行血,故而治本,方中药物标本兼顾,相互配伍,使之气血旺盛、瘀血消退、脉络疏通,从而改善患者中风后遗症的症状,配合针灸、推拿等综合措施,尤其对于缺血性中风病及脑出血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有着不错的疗效。
3.结束语
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辩证论治,往往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用药的药物成分、剂量也不相同,甚至由于在中医之中存在着各种流派,各种不同的用药思路,所以同样的病证,不同的人治疗也有着不同的思路。故而很难像西医一样有着统一的标准来使用,但不可否认,二者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心脑血管疾病在各类疾病中也属于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往往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去治疗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合理科学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搭配,坚持基本的用药标准,才可以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在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3]。
【参考文献】
[1]谢祖艺.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的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73-74.
[2]邓中甲.方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38.
[3]孙亚男,徐建斌.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8,3(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