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叔平:21世纪民营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华(Chan Wing Wah)[1](2017)在《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人移民外地的历史悠久而且漂洋过海无处不到,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移民异地先侨居,後发展为落地生根,与当地非华族主体共存共荣,渐次融入主流社会。他们把中国文化习惯、物质文明带到异地,经历多年累积构建而成当地多元化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同时华侨散布各国,进一步把中国文化发展为世界性的中华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可追朔100年前之清末民初。但由於华侨华人事务、活动繁多,分布的地域国家也非常广泛。於是有着众多可供历史研究的选材下,多数学者的着作是华侨在某国家、某地区生活状况的国别史,或是专科领域的教育、媒体、经济、宗教和社团等,或是专题专案的关於成功企业家、革命家(对中国近代政治而言)、某类物质文明或个别乡族文化。对於海外中华商会或某国家中华商会的专门研究是稀少。发掘海外中华商会的重要性,是近年的事。中国在开放改革後,市场经济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半。商业活动、商人和商会又在国内蓬勃起来,连带推动对近现代中国商业活动和商人组织的经济、社会功能的研究。对中国的商业、商人、商人组织的活动和历史展开研究,除了在中国近现代史有学术价值外,实际重要意义是帮助中国寻找一条合适自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20世纪末的9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章开沅领导团队对中国商会历史作出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继而引发连串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商会研究热潮。进入21世纪,全球急速一体化使中国对世界经济开放的政策加大力度。政府修改了 20世纪90年代的“引进来、走出去”的被动战略转变为21世纪的主动方式“走出去、引进来”。在上世纪末,中国“崛起”的现象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在未来10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再度攀昇是可以预期的。另一个影响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而又与印尼中华商会相关的是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中、印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与世界华商网络接轨。同时段中国商会学者也发现中国的商会组织随华侨移民海外,并且已经自然发展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华商会网路。他们在中国商会的档案中也发现中国的商会与各地海外中华商会曾经有着长期紧密的关系和通讯。因而在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内着名华侨历史研究大学的支持下对海外中华商会(南洋区)的专门研究。南洋区是中国人最早移民也是最多华侨的地域,其中以印尼为最突出。估计印尼华人人口在1000万以上,是中国以外最大华人族群的居住国,当地华商更是印尼经济的主力。可是至今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是稀少。在众多印尼国别史上,学者往往侧重於教育、经济、宗教等明显社会议题的论述。即使在社团的研究论着中,有关印尼中华商会的内容也是稍有涉及,通常是放在业缘社团中的一栏目,给予小篇讨论。从而忽视了中华商会对中国、印尼关系和印尼华人近今100多年历史的重要贡献。论文是采用“总体式”专题研究的方法。印尼中华商会定义为:由印尼华侨华人在印尼成立的商会,组织成员为华商,商会主要服务对象为华侨华人,并承传着中华文化。总体史强调宏观的、综合的、长时段的研究。把握和审视是宏觐的,切入是微观的,描述是全方位的,观察包括了“时段性”和“统合长时段”性两种。在研究分析时也可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的说,论文是对印尼中华商会和活跃其中的商人进行研究。透过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看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联系,看印尼中华商会与上述三个政社群体之间的关系,看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论文选择了“中、印关系”作为宏观环境的切入角度,以在过去115年内中、印关系和中华商会的重要事件作为分时段的指标。经过四章的“时段”性分析,清楚显示了印尼中华商会在不同的时段,都对中国近现代史里的中、印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时段,她的角色扮演和功能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中、印关系中的三大政社群体,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人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最後,综合各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一个动态式的观察来,它成为评论印尼中华商会对中、印关系的总体作用的基础。在中国、印尼近今115年的历史里,两国的内、外政局急剧变化带动着中、印关系的起伏。生存在中、印两国之间的印尼华侨华人固然是两地关系的重要元素之一。在20世纪前,印尼华侨可以说是中、印关系的始祖。到了清末之後,中国和印尼两地政府才成为中、印关系的主导者。由清末至1958年,当时代表着华侨的总机构-印尼中华总商会承担着重大的时代任命,带领着印尼华族在异国生存,维繋着与中国、印尼两国政府和华侨民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後进行社会主义建国,政府没有使用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印关系里发挥功能。不幸地,在1965年印尼军事强人苏哈托施行邀进的同化华人政策,取缔了所有华人社团包括中华商会在内。从此时计算,印尼中华商会消失了 36年,到苏哈托被推翻下台三年後的2001年才得以复办。在进入21世纪初的15年,印尼中华商会再度在中、印尼关系中发挥她专长的经济功能,成就不少中、印经济贸易合作的成绩,使印尼渡过国家经济重大危机及帮助中、印两国修补过去的历史伤痕,为两国建立全面的战略性夥伴关系出了一分力。总的来说,印尼中华商会在历史的激流里,仍能保持她在中、印关系中的重要位置是靠着他们儒商智慧和坚毅的精神。她使用“三赢”的方程式使三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同得益处,其中以经济益处为最基本;并适时地调和这三方面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加强政治互信,为华侨和中华商会寻求最大的生存空间。在21世纪未来的中、印关系,相信印尼中华商会也会采用这个曾经被长期使用并证实为有效的“三赢”方程式去做出贡献。而且在2015年中、印两国刚宣布了两国的长期经济大战略後,“一带一路”遇上“海洋经济”,明显展示了双方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以中、印关系现时的良好走势看,印尼中华商会在调谐印尼华人与中、印政府的关系是较为容易。但印尼中华商会的三赢方案并不是必胜的。从四个歴史时段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中华商会的作用和“三赢方案”成效与当时“印尼华人国家认同”的争议情度有密切的关系。印尼中华商会的功能作用基本上是经济性质。但在不同时段的中、印内外政治环境形成不同的中、印关系状态时,三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会赋予它额外的政治、外交、社会文教等其他重要任务,调教着它在不同时段的角色。印尼中华商会未来的挑战仍然是在“印尼华人的国家认同”争议。2015年7月一批“反华人”的人士组成了“原住民党”,并故意在8月17日印尼国庆日宣布,制造声势。现今世代,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国家有责任对国民作出一生的教育、照顾和保护,换取的是国民必须向国家效忠。是一种法理上的承诺。入了外国籍的华人对国家效忠必定是他们的国籍国,是法理上必须要做。如果他们的行为有损国籍国的利益时,必被定为叛国罪行。但在法理以外的感情归属,则各地民族和各人也有不同。人类的情感归属效忠对象可能是出.生国、或是居住国、或是祖籍国,甚至是宗教信仰。但不竟华人问题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敏感问题。中、印关系的三大主角,中、印两国政府和代表印尼华人的重要社圑,必须要合作,共同面对,主动地去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笔者以印尼中华商会为历史研究个案,在论文开始写作之前,并未感到使用“总体史”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好处。但使用後,意识到它是研究专题个案的很好方法。采用了“总体史式”的方法,能把印尼中华商会的特性和历史角色看得明白,也能总结出印尼中华商会“成功”、“失败”的因素和导致她在近今115年的中、印关系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因。继而本着“监古知今”学习历史的态度,推论印尼中华总商会在21世纪中、印关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相信此论文不单是一篇对印尼中华商会多面的专题研究,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印经济史、社会史和外交史的一篇辅助参考。
赵悦[2](2017)在《产权性质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 ——基于多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民营资本对上市公司“举牌”现象引起了包括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和警惕,这既是在股价低迷和资产荒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的新鲜事,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实践经验显示的历史必然。而从目前仅有的一些案例来看,上市公司应对这种危机的措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就更凸显了对控制权争夺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规范性研究和多案例研究结合的方法,以万科、民生银行和山水水泥为案例,从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双重控制链”理论三个角度对产权性质对控制权争夺模式的影响展开讨论,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第一,公司的控制权焦点通常为公司治理中拥有最大权力的结构层次,如国有公司的股东大会、法人民营公司董事会、集体民营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第二,管理层是否参与控制权争夺主要取决于其他治理层次的监督强度,国有公司及集体民营公司更有机会参与其中。第三,有效区域大和面临的监管强度并不十分严格是社会资本被动用的条件,通常国有公司高管、法人民营公司股东会选择动用社会资本。本文创新地将产权性质与控制权争夺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拓展了原有产权性质影响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同时对高闯提出的以监管强度、资源隐蔽性为变量的社会资本是否动用二维模型加以改进,以监管强度、社会资本有效区域为变量建立社会资本动用模式二维模型,在分析方法上加以创新。
黄菁[3](2012)在《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量的投资银行以及各类其他公司都在此后的几年里相继面临倒闭的命运。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重创了世界经济,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在此后的几年里走势开始放缓,这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业也同时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经营环境。作为一种主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商业银行也需要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以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自己的战略进行系统地思考、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中国民生银行是中国唯一的民营商业银行(由民营企业为主投资设立的银行),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至今已经运行16年了。但是,关于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问题,过去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从发展历程、经营理念、公司治理、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经营业绩等几个方面概括了中国民生银行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了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问题。考虑到中国民生银行的“民营”特征,本文认为民生银行定位于“做中小企业的银行、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做高端客户的银行”是合理的。随后,本文给出了一个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战略实施方案框架,并以民生银行的一个实际案例“商贷通”为例,给出了民生银行的战略实施方案。
吴志菲[4](2009)在《经叔平 亦商亦政揽风云》文中研究说明经叔平档案盘点:经叔平,浙江上虞人,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着名政治活动家。他1918年7月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中信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吴志菲[5](2008)在《经叔平: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功臣》文中研究说明经叔平,浙江上虞人,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着名政治活动家。1918年7月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历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
吴志菲[6](2007)在《经叔平:金融界的“破冰先锋”》文中研究说明经叔平,浙江上虞人,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着名政治活动家。1918年7月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历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中信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信公司常
华民,晶明[7](2005)在《经叔平:为了崛起的中国与世界》文中指出经叔平先生的人生经历,除 了有很多显赫的职位之外,还与 很多个“第一”有关。1979年《大 公报》报道中,予以“中国第一公 关经叔平”的称号。经叔平先生 确实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 性地工作着:组织出版新中国第 一份中国投资指南、组建中国第 一家律师事务所、第一家会计师 事务所、第一家咨询公司、第一家 民营银行——如今已经名声赫赫 的中国民生银行…… 瘦削、矍铄、深刻、坦荡、谦和 ……经老给人的印象,就是奉献、 就是智慧、就是精神、就是思想!
乃风[8](2005)在《“经叔平” 中国公关第一人》文中认为被誉为“中国第一公关”的经叔平先生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公共关系在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市场推广,协助政府完善决策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中国公关咨询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公共关系事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韩福国[9](2004)在《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文中指出面对中国在 1978 年后的制度变迁的革命性和平稳性,理论界提出了成功的理论解释:渐进的制度转型路径。但是这一渐进路径如何得以实现?是什么内在的逻辑因素支撑着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转型中采取渐进而不是苏东制度转型的激进?中国制度变迁最为激烈和明显的领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及其产生的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制度变迁,因此上述问题在这一领域就转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及其社会结构所涉及的制度变迁的渐进路径何以进行?在对这一制度领域的具体考察过程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本架设:非公有制经济的代理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及民间商会 (All-China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简称 ACFIC)提供了国家与社会在制度博弈中载体,从而使二者在制度变迁中的合作博弈得以实现,减少了制度成本。ACFIC 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双重代理功能而承担了这一博弈载体的功能。本文应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博弈分析的方法,采取实证研究路径,基于 ACFIC 成立后的历史发展,以及 1979 年后的具体功能发挥来论证这一假设。
晏宗新[10](2004)在《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研究——兼论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不仅面临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更激烈竞争,而且面临西方国家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混业经营新趋势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有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两大任务,具有发展经济和经济转轨的两大内在特征。因此,这一阶段金融改革开放,既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管制原则与竞争活力的一般规律,又要满足金融体制转变、金融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殊要求。一方面,发达国家金融业管制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洞察力;另一方面,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以管制为基础,而如何体现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经济效率是改革发展的关键。基于上述理由,本文利用经济政策原理和产业经济学对金融管制的一般理论展开研究,试图建立理解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的理论框架,立足于管制的经济层面,而不是管理层面。并就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本文构建了金融业管制与竞争关系的一般模型。根据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程度,存在四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市场约束、法院诉讼、管制实施、国家所有。选择何种方式最有效取决于金融制度可能性边界(IPF)的形状,即依赖于各国金融部门的特定状况。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金融业与整个经济金融环境相联系层面上的管制与竞争关系,即宏观管制型;二是金融产业层面上的管制与竞争关系,即产业(中观)管制型;三是单个金融机构层面上的管制与竞争关系,称之为微观管制型。这三种层面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国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的蓝图,并决定了一国的金融管制效率。 其次,宏观层面的管制与竞争集中于金融业放松管制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上。对于中国来说,为实现金融有效地配置资源功能,有两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首先,何种金融体系更适合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国有商业银行与金融安全、整体经济效率的关系问题。对于前者,论文根据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的两大金融体系,通过这两种体系功能上的差异、金融业管制与现代公司治理相关关系、金融体系对市场运作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的比较来阐述其中管制与竞争的内在逻辑。然后结合中国实践,指出中国当前银行业改革和提高银行效率更为重要。对于后者,论文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与管制两种主要解决方式的一般模型,比较了其收益与成本,结合中国经济的转轨特征,认为从金融管制的解决方式看,改革初期实行国有银行仍是较优的选择,但长期看其改革方向应引入私人经济并管制。 再次,产业(中观)层面的管制与竞争强调了金融业产业组织的合理性。通过引入管制变量在金融市场结构、行为中的影响,从政策应用的角度对中国银行业的管制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论包括两方面:一是肯定寡头垄断是银行业有效的市场结构,并指出这种结构应是以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对策含义是既要收缩国有银行的规模边界,又要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和外资银行的适度开放;二是有效市场结构形成要与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相结合。这两个方面是一个综合协调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进一步地,从管制的进入壁垒和价格效应分析了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问题。 最后,微观层面的管制与竞争突出了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与金融安全的有效均衡。指出建立在传统金融体系假设基础上的中国金融业监管体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包括合理化与高度化两个层面。合理化的前提是提高金融业管理水平,合理化的方向是激励相容。高度化是要顺应混业经营趋势,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最后还探讨了对中国金融监管者的监管。
二、经叔平:21世纪民营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叔平:21世纪民营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绿起和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海外华侨华人研究 |
(二) 中国商会研究。 |
(三) 海外中华商会研究 |
(四) 研究状况的结论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一章 二战结束前的中、印(尼)关系与印尼中华商会 |
第一节 中国、印尼两地的内、外政治环境(1900-1945) |
一、中国的内政、外交 |
二、荷兰及其印尼殖民政府的政治环境 |
第二节 二战结束前的中、印(荷政府)关系(1900-1945) |
一、中国的印尼政策 |
二、印荷政府对华人政策的改变 |
三、中国、印荷政府在印华事务上的角力 |
四、中国、印荷政府关系的改善 |
五、印尼华侨社会状况 |
第三节 印尼中华商会的孕育与诞生 |
一、印尼中华商会的孕育 |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成立 |
第四节 中国、印荷政府合作下的印尼中华商会 |
一、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管理 |
二、荷属东印度中华商会联合会的成立 |
第五节 印尼中华商会二战前的发展及其功能作用 |
一、中国政府在印尼的华侨事务机构 |
二、印尼华侨的“市民社会”管治核心 |
三、印荷政府的辅助管治工具 |
四、华侨”认同中国”的重要推动者 |
第六节 印尼中华商会的抗日运动与在日治时期所受的迫害 |
第七节 对抗的中、印(荷政府)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 |
第二章 二战结束後中、印(尼)关系及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 |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政治环境(1945-1965) |
一、中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
二、中国的外在政治环境 |
三、印尼的独立战争和“指导民主”时代 |
四、印尼的外在环境 |
第二节 二战结束後的中、印(尼)关系(1945至1965) |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印尼外交与侨务管理 |
二、新中国的印尼外交与侨务管理(1949-1965) |
三、印尼开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
四、印尼华侨社会的急剧变化 |
第三节、二战结束後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 |
一、取代印尼中华会馆的印尼中华总会 |
二、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与新办的中华总会的关系 |
三、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的成立宗旨、组织、活动、人事布局 |
四、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的关键人物分析 |
第四节、印尼各地区中华商会重光後的复办 |
第五节、印尼中华商会的衰落与分裂 |
一、印尼中华商会的衰落 |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分裂 |
第六节、印尼中华商会被查封与历史中断 |
一、印尼中华商会被查封 |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历史中断 |
第七节、复杂多变的中、印关系中的的印尼中华商会 |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角度 |
二、印尼华侨社会的角度 |
三、印尼政府、印荷政府、印尼民众的角度 |
四、新中国政府的角度 |
五、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印关系的整体作用 |
第三章 世纪之交的中、印关系与印尼中华商会再次复办 |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政治环境(1992-2004) |
一、中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
二、中国的外在政治环境 |
三、印尼的国内政治环境 |
四、印尼的国外政治环境 |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中、印(尼)关系(1992-2004) |
一、中国的印尼外交 |
二、印尼的中国外交及华人政策 |
三、印尼华人社会的正向转变 |
第三节 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土壤和经过 |
一、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政治土壤 |
二、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经过 |
第四节、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早期活动与初步成绩 |
第五节、印尼中华总商会的重要领导人 |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总主席陈大江 |
二、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执行主席杨克林 |
三、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常务副总主席张锦雄 |
第六节 风雨同舟的中、印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 |
第四章 21世纪初中、印关系与印尼中华总商会 |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在政治政环境(2004-2015) |
一、中国的大国兴起和新的对外经济策略 |
二、印尼的快速经济增长与打造海洋大国经济 |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印关系(2004-2015) |
一、战略夥伴关系 |
二、全面战略夥伴关系 |
第三节 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与中、印关系 |
一、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与世界华商大会的成立 |
二、世界华商大会与中国经济发展 |
三、世界华商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四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的革新扩展 |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的变革更新 |
二、领导印尼中华总商会改革的重要人物 |
第五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与世界华商大会的接轨 |
第六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政、商、社关系 |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活动分析 |
二、印尼中华总商会与其他华人社团的关系 |
第七节 战略性伙伴的中、印关系中的印尼中华总商会 |
一、21世纪初中、印经贸成绩 |
二、“一带一路”遇上“海洋大国经济建设” |
三、世界华商大会扩展对中、印关系的帮助 |
四、印尼中华总商会在中、印战略性伙伴关系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目录 |
附录 |
论文後记 |
(2)产权性质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 ——基于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方法与框架 |
三、研究意义 |
四、主要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控制权的定义 |
二、控制权争夺方式 |
三、产权性质的影响相关研究 |
四、文献综述述评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分析 |
一、公司治理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双重控制链 |
第四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 |
一、万科 |
二、民生银行 |
三、山水水泥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从产权性质的影响角度 |
一、控制权争夺焦点——基于公司治理理论 |
二、管理层在控制权争夺中的角色——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
三、社会资本控制链的选择——基于双重控制链理论 |
四、不同产权性质下控制权争夺模式异同的综合分析 |
第六章 相关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提出建议 |
三、创新与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
1.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1.2.2 战略定位理论综述 |
1.2.3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的相关研究 |
1.2.4 关于民生银行战略定位的相关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1.4 主要贡献和创新 |
第2章 中国民生银行的基本情况 |
2.1 发展历程 |
2.1.1 筹备与诞生(1993年-1995年) |
2.1.2 初期发展(1996年-1999年) |
2.1.3 经营成长(2000年-2008年) |
2.1.4 二次腾飞(2009年以后) |
2.2 经营理念 |
2.3 公司治理 |
2.4 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 |
2.4.1 组织架构 |
2.4.2 内部控制 |
2.4.3 管理制度 |
2.5 经营业绩 |
2.5.1 规模扩张 |
2.5.2 盈利提升 |
2.5.3 社会关注 |
2.5.4 公益事业 |
第3章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 |
3.1 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3.1.1 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系统性影响 |
3.1.2 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
3.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 |
3.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
3.2.2 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向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
3.2.3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 |
3.2.4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3.3 经济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
3.3.1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
3.3.2 金融风险监管规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经营质量 |
3.3.3 未来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巨大 |
第4章 民生银行的战略制定——分析与抉择 |
4.1 战略定位重构的必要性 |
4.2 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SWOT分析 |
4.2.1 民生银行自身的优势分析 |
4.2.2 民生银行自身的劣势分析 |
4.2.3 民生银行面临的机遇分析 |
4.2.4 民生银行面临的挑战分析 |
4.3 内外环境匹配分析与民生银行战略抉择 |
第5章 战略实施方案 |
5.1 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战略实施方案框架 |
5.2 战略实施案例——“商贷通”实施方案 |
5.2.1 产品概况 |
5.2.2 业务开发策略 |
5.2.3 风险控制措施 |
5.2.4 授信方式与政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经叔平 亦商亦政揽风云(论文提纲范文)
经叔平档案盘点: |
一生倾心工商联事业 |
金融界的“破冰先锋” |
改走商道不改的是爱国心 |
60岁出任“经济大使” |
卸任后欢度幸福晚年 |
(5)经叔平: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功臣(论文提纲范文)
主政工商联10年见证中国非公经济发展 |
不持股份的董事长是金融界的“破冰先锋” |
未成“无冕之王”改走商道, 不改的是爱国心 |
60岁出任“中国第一公关先生”、“经济大使” |
卸下重担后“老球迷戏痴”重拾爱好度幸福晚年 |
(6)经叔平:金融界的“破冰先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政工商联10年见证中国非公经济发展 |
二、不持股份的董事长是金融界的“破冰先锋” |
三、“无冕之王”改走商道不改的是爱国心 |
四、“中国第一公关先生”60岁出任“经济大使” |
五、卸下重担后“老球迷戏痴”重拾爱好度幸福晚年 |
(7)经叔平:为了崛起的中国与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I |
Ⅱ |
Ⅲ |
Ⅳ |
V |
Ⅵ |
(8)“经叔平” 中国公关第一人(论文提纲范文)
被《大公报》誉为“中国第一公关”'>>被《大公报》誉为“中国第一公关” |
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经济大使”'>>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经济大使” |
为民营企业奔走、思考、鼓与呼'>>为民营企业奔走、思考、鼓与呼 |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
(9)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理论与假设的缘起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的问题:工商联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二) 研究的假设:ACFIC 组织功能发挥与制度变迁 |
二 解释变迁的分析框架:制度博弈中的组织双重代理功能 |
(一) 理论综述: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 |
(二) 方法论:新政治经济经学 |
(三) 分析框架:制度博弈中的组织代理 |
第二章 ACFIC 双重代理人的形成和历史作用 |
一 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
二 全国工商联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双重代理角色 |
(一) 中华全国工商联的建立的基础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正面评价 |
(二) 中华全国工商联建立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行为 |
(三) 全国工商联的双重代理功能的发挥 |
(四) 对历史上全国工商联代理绩效的评价 |
三 ACFIC双重代理在1978年后的定位 |
(一) 工商联的制度规定 |
(二) ACFIC 组织与政党、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和联系 |
(三) ACFIC 双重代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背景 |
(四) ACFIC 背后的经济和社会 |
第三章 ACFIC 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 |
一 ACFIC 的代理功能 |
(一) ACFIC 对私营经济的制度启动 |
(二) ACFIC 代表阶层的制度需求和制度阻力 |
(三) ACFIC 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信息沟通 |
(四) ACFIC 的政治表达:政党中的民营企业家 |
(五) ACFIC 的组织安排:政协和人大中的民营企业家 |
(六) ACFIC 对自己代表阶层的规制和引导 |
二 ACFIC 双重代理下的制度博弈 |
(一) 参与人的博弈函数与组织缺失下的博弈模型 |
(二) 组织代理下的博弈模型 |
三ACFIC双重代理的结果:博弈均衡与制度发展 |
(一) 修改宪法将促使国家价值观发生改变 |
(二) 政治结构的开放性 |
(三) 多元社会结构的合作 |
(四) 经济竞争与政治平等间的共同进展 |
第四章 、组织的双重代理与非均衡状态的渐进转型 |
一、 非均衡社会制度转型结构与渐进转型路径 |
(一) 非均衡制度转型结构的中国现实 |
(二) 延续的组织为非均衡制度转型结构的渐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 |
二、 以组织为支点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理论意义 |
三、 结论及其延展:ACFIC 类中间领域组织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与价值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10)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研究——兼论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基础与模型建立 |
第一节 金融业的管制与竞争:概念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管制的经济理论:对金融管制与竞争的评价 |
第三节 管制与竞争的均衡模型:含义与类型 |
第四节 竞争与管制的目的、原则和途径 |
第二章 金融体系管制与竞争:比较分析 |
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演进:管制与竞争框架 |
第二节 金融体系功能上的比较:市场还是银行更有效 |
第三节 金融市场与中介机构:管制与现代公司治理比较 |
第四节 金融市场与中介机构:市场促进作用的比较 |
第五节 管制与竞争: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 |
第三章 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历史与理论回顾 |
第三节 管制机构与公有企业的一般模型:分析与比较 |
第四节 模型修正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 |
第四章 银行业管制与竞争:产业组织分析 |
第一节 管制下的银行SCP分析框架 |
第二节 管制下的银行业结构:理论与实践 |
第三节 管制下的银行业行为:理论与实践 |
第四节 银行业管制绩效:比较与分析 |
第五节 中国银行业的有效结构与管制法则 |
第五章 金融业进入管制与竞争 |
第一节 金融业进入管制理论的一般分析 |
第二节 价格与进入管制的直接效应:金融业不完全竞争模型 |
第三节 价格与进入管制的直接效应:金融业竞争模型与服务贸易自由化 |
第四节 中国金融业进入管制: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相关问题 |
第六章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基于管制与竞争的分析 |
第一节 传统管制系统的崩溃与金融监管趋势识别 |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系与监管现状分析 |
第三节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合理化与高度化 |
第四节 构建对中国金融监管者的监管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经叔平:21世纪民营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D]. 陈永华(Chan Wing Wah).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2]产权性质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 ——基于多案例分析[D]. 赵悦. 厦门大学, 2017(08)
- [3]中国民生银行的战略定位研究[D]. 黄菁. 复旦大学, 2012(03)
- [4]经叔平 亦商亦政揽风云[J]. 吴志菲. 财经界, 2009(01)
- [5]经叔平: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功臣[J]. 吴志菲. 党史纵横, 2008(12)
- [6]经叔平:金融界的“破冰先锋”[J]. 吴志菲. 生产力研究, 2007(09)
- [7]经叔平:为了崛起的中国与世界[J]. 华民,晶明. 中外企业家, 2005(09)
- [8]“经叔平” 中国公关第一人[J]. 乃风. 国际公关, 2005(02)
- [9]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 韩福国. 复旦大学, 2004(01)
- [10]金融业管制与竞争理论研究——兼论中国金融业的管制问题[D]. 晏宗新. 厦门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