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就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展开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科室的60名护士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就其心理健康问题及职业倦怠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倾向性结论。结果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护士各项目的评分均比常规高,差异经过比较分析P<0.05,通过统计的结果,60名护士之中产生情感低潮、情感衰减等职业倦怠表现概率分别为56.67%、40%。护士的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统计数据显示出正相关属性,心理健康因素与情感衰减等因素的关联性较大。结论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健康的问题越多,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两者之间具有重大关联。
关键词:职业倦怠;相关性;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自主意识也有所增强,护士产生职业倦怠问题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职业倦怠问题有时又被人们称作工作倦怠,是指以提供服务为工作的职业人员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个人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症状,患此症状的工作人员表现出巨大的心理影响[1]。由于护士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长期忍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问题是影响护士工作成就感以及导致医院人才流失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表明,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和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密切,本次调查针对我院的60名护士进行,现就调查结果展示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现在职的护士60名展开本次调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调查参加的护士对调查的情况是明知的,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调查,并安排时间自愿填写本次调查问卷。60名参与调查的护士均来自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年龄分布在21-47岁,工龄为1-26年,平均工龄为4.9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的为39人,其他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医院让护士人员自由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主要填写护士的性别、工作年限、文化层次、职称等情况。职业倦怠调查主要是采用中文版的MBI-GSB进行职业倦怠的通用量表进行调查,这个表格具有时效性和可信性,分别包含有3大项目的16个小项。其中情感认知、人格化等问题的分值越高说明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大,而个人的自我成就感的数值越低则说明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强[2]。如果个人成就感进行反向积分,则总分越高表明工作中的倦怠情况越严重,这些项目的分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严重、中度和低度。心理健康的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评估量表-SCL》进行问卷调查,这个表格总共包含有90个项目的问题,分为9个类别,分值越高则说明心理问题越突出。
(三)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将所有的统计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之中,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的方法,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的统计经过了X检验,并进行了过T检验,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经过了pearson分析,检验的P<0.05。
二、结果
通过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护士的SCL水平高于常规,差异经过比较分析P<0.05,对护士之间发生情感减弱和情绪低落等问题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40%的护士曾经出现过上述特征。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如下三个维度的问题呈现正相关,分别是个人成就、人格化和情感反应减退[3]。并且心理健康的情况和情感反应减退的关联性最大。
三、结论
护士工作所服务的对象大都是患者,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有医疗服务的风险,还有各种为患者服务的要求,需要满足弱势患者的需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医患纠纷和矛盾,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对比可知,我国的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维持在25.9%附近,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的发生率甚至高达30%,并且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可能对医疗团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医护人员出现流失的现象,对医疗团队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护士的职业倦怠的产生已经成为对我国医疗事业影响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4]。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影响医疗的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需要予以足够重视。经过学者的统计分析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离职率有关,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之后,离职率就会有所升高,这和本次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通过对本次调查的护士的研究发现,这6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出现情感反应衰弱和心情低落等职业倦怠风险的发生比例为26.7%左右,经过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论发现,心理健康程度和情感衰弱等变化呈现负相关性,特别是发生情感衰弱之后,进而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有所上升。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查了解的结论发现,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及时加以疏导,有助于护士换一种心态去应对压力,从而学会自我宣泄压力,处于医院优化护士工作环境的考虑,病房需要及时对噪音等污染进行降低,并根据护士的工作需要编制护士的任务,在排班方面提倡弹性的排班制度,注意让护士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护士将会有更为充足的时间用于休息[5]。如果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放松和休息,同时护士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医院领导对护士更为关心照顾,对于一些优秀的护士及时进行奖励,这样将会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护士工作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样更能保证护士工作的心理健康的保持,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也会有所降低。
四、结语
总体来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情况都不容忽视,并且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的发生率高低有关,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大,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需要在充分重视护士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解决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少颜,张小龙.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OL].全科护理,2018(10):1265-1266
[2]崔晟,张丽君,杨洪智,李晓梅,赵岩.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在觉知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OL].护理研究,2018(07):1244-1247
[3]张银娟.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J].科技风,2017(10):212.
[4]曾少颜,张小龙.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7(10):1265-1266.
[5]王雅星,田军香,关志,刘雨琦,何玲,李小依,张克森.正念减压疗法对护士压力及职业倦怠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8,(07):974-980.